一种静电释放保护电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832831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9-08 07:26
本公开的实施例涉及一种静电释放保护电路。该静电释放保护电路包括:第一NMOS,其栅极与漏极短接在一起,并且源极与体区短接在一起作为静电释放保护电路的输入端;第二NMOS,其栅极与漏极短接在一起,并且源极与体区短接在一起并连接第一NMOS的漏极;以及第一二极管,其阴极连接第二NMOS的漏极,并且阳极接地,其中第一NMOS、第二NMOS和第一二极管形成于P型基板上,第一NMOS和第二NMOS设置于P型基板的深N阱区域中。该静电释放保护电路能承受一定的负压输入信号,可抑制静电释放过程中寄生器件的导通,并且版图面积小,成本低。成本低。成本低。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静电释放保护电路


[0001]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总体上涉及静电释放保护电路,更具体地,涉及负压输入静电释放保护电路。

技术介绍

[0002]现有的芯片的管脚处通常会设置静电释放(ESD)保护电路以防止静电对芯片的伤害。此类保护电路通常由设置在电源与管脚之间以及管脚与地之间的二极管电路组成。在一些用于感性负载的芯片中,由于流过电感的电流不能突变,在电感电流切换方向的过程中,芯片的输入管脚会变成较大的负压输入,从而误触发ESD保护电路,导致芯片管脚上的信号出现错误,甚至会触发芯片发生闩锁,烧坏芯片。
[0003]为了解决上述问题,通常在芯片管脚与地之间串联多个二极管,以增加管脚和地之间的负向输入电压。然而,当使用传统CMOS工艺在同一基板上制作上述ESD电路时,由于工艺的固有缺陷,会导致芯片管脚与地之间始终存在与串联的二极管并联的寄生二极管,从而无法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公开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静电释放保护电路,其能承受一定的负压输入信号,并且静电释放电路不会被误触发,保证了输入信号的完整性和芯片的可靠性,从而至少部分地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以及其他潜在问题。
[0005]本公开的一个方面涉及一种静电释放保护电路。该静电释放保护电路包括:第一NMOS,第一NMOS的栅极与漏极短接在一起,第一NMOS的源极与体区短接在一起作为静电释放保护电路的输入端;第二NMOS,第二NMOS的栅极与漏极短接在一起,第二NMOS的源极与体区短接在一起并连接第一NMOS的漏极;以及第一二极管,第一二极管的阴极连接第二NMOS的漏极,第一二极管的阳极接地,其中,第一NMOS、第二NMOS和第一二极管形成于P型基板上,第一NMOS和第二NMOS设置于P型基板的深N阱区域中。
[0006]通过上述实施例,抑制了ESD保护电路形成过程中产生的寄生器件,并且ESD保护电路的版图面积小。
[0007]根据一个实施例,深N阱区域连接电源电压。通过上述实施例,进一步减小了静电释放保护电路的输入端短接到地的可能性。
[0008]根据一个实施例,静电释放保护电路还包括其他NMOS以增加静电释放保护电路所在的芯片管脚的负压信号输入的耐压范围。通过上述实施例,可以根据需要调节芯片管脚的负压信号输入的耐压范围。
[0009]根据一个实施例,该静电释放保护电路还包括第二二极管,第二二极管的阳极连接第一NMOS的源极,第二二极管的阴极连接电源电压。通过上述实施例,进一步完善了ESD保护电路的功能。
[0010]根据一个实施例,第二二极管也位于深N阱区域中。通过上述实施例,防止了ESD保
护电路的输入端被短接到地。
[0011]根据一个实施例,该静电释放保护电路采用CMOS工艺形成。通过上述实施例,无需特别的工艺即可实现了负压输入的ESD保护电路,降低了ESD保护电路的制作成本。
附图说明
[0012]通过参照附图的以下详细描述,本公开实施例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将变得更容易理解。在附图中,将以示例以及非限制性的方式对本公开的多个实施例进行说明。
[0013]图1示出了现有技术中的静电释放保护电路的示意图。
[0014]图2示出了现有技术中的另一静电释放保护电路的示意图。
[0015]图3示出了现有技术中的另一静电释放保护电路的结构图。
[0016]图4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静电释放保护电路的示意图。
[0017]图5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静电释放保护电路的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8]现在将参照附图中所示的各种示例性实施例对本公开的原理进行说明。应当理解,这些实施例的描述仅仅为了使得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更好地理解并进一步实现本公开,而并不意在以任何方式限制本公开的范围。应当注意的是,在可行情况下可以在图中使用类似或相同的附图标记,并且类似或相同的附图标记可以表示类似或相同的功能。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将容易地认识到,从下面的描述中,本文中所说明的结构和方法的替代实施例可以被采用而不脱离通过本文描述的本专利技术的原理。
[0019]下面将结合图1

图3说明现有技术中静电释放保护电路存在的问题。首先参考图1,图1示出了现有技术中的静电释放保护电路的示意图。
[0020]如图1所示,电机控制芯片IC用于驱动电机MOTOR。IC包括放大器A,该放大器A用于检测电阻Rs两端的电压来检测电机的U/V/W中任一驱动支路上的电流。该电流信号用于控制IC输出的驱动信号,来驱动该支路上的开关元件MH和ML。其中,该放大器A的输入端与管脚INP、INN连接。
[0021]在芯片领域,为了保护芯片免受ESD的伤害,通常会在管脚处设置ESD保护电路。如图1所示,管脚INP和INN也分别设置有由二极管D1、D2组成的ESD保护电路和由二极管D3、D4组成的ESD保护电路。
[0022]在电机的换相过程中,驱动支路上的开关管需要在闭合和开通状态之间切换。例如,如图1所示,MH由导通状态切换为关断状态,ML由关断状态切换为导通状态。当MH导通而ML关断时,电机中的电流方向从左往右。当MH关断而ML导通时,由于电机为感性负载,其中流过电流的方向在短时间内不能突变,因此ML中流过的电流为从下往上,Rs两端的电压为负值,放大器A输出负值。严重时,瞬时的负压会达到

2V。此时,由于ESD保护电路的存在,D1导通,有大电流从芯片管脚流出,容易触发芯片发生闩锁,烧坏芯片。同时,此大电流也会导致放大器两端信号错误,导致电机控制芯片IC输出错误的驱动信号。
[0023]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现有技术通常采用串联多个二极管的方式来提高管脚的负压输入信号范围。请参见图2,图2示出了现有技术中的另一静电释放保护电路的示意图。
[0024]如图2所示,该静电释放保护电路在管脚IN与地之间串联了三个二极管Dl1、Dl2、Dl3。由于每个二极管的正向导通电压为0.7V,因此管脚IN输入信号被箝位在

2.1V。这样,即使管脚IN处的瞬时反向电压达到

2V,ESD保护电路也不会正向导通,放大器A的两个输入端检测的电压不会发生错误。
[0025]然而,在使用传统CMOS工艺制作如图2所示的ESD保护电路时,由于寄生器件的存在,导致上述电路的功能无法实现。请参见图3,图3示出了现有技术中的另一静电释放保护电路的结构图。
[0026]如图3所示,二极管Dl1、Dl2、Dl3在P型基板PSUB上实现。然而,由于PSUB的P型材料与二极管Dl1、Dl2、Dl3的N型区域之间存在PN结,从而形成寄生二极管DP1、DP2、DP3。其中DP1的阳极连接至PSUB的接地端,其阴极连接至管脚IN,导致DP1与Dl1、Dl2、Dl3的串联电路并联。当在管脚IN处存在负压时,只要负压超过

0.7V,DP1就会导通,导致ESD保护电路误导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静电释放保护电路(100),包括:第一NMOS,所述第一NMOS的栅极与漏极短接在一起,所述第一NMOS的源极与体区短接在一起作为所述静电释放保护电路(100)的输入端;第二NMOS,所述第二NMOS的栅极与漏极短接在一起,所述第二NMOS的源极与体区短接在一起并连接所述第一NMOS的所述漏极;以及第一二极管,所述第一二极管的阴极连接所述第二NMOS的所述漏极,所述第一二极管的阳极接地,其中,所述第一NMOS、所述第二NMOS和所述第一二极管形成于P型基板上,所述第一NMOS和所述第二NMOS设置于所述P型基板的深N阱区域中。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静电...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爱玲
申请(专利权)人:旋智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