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海绵城市的道路透水铺装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832344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9-08 07:2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道路铺装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海绵城市的道路透水铺装结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包括透水沥青层,所述透水沥青层下方设置有混泥土层,所述混泥土层上表面设置有流通层,且流通层呈凹槽状。该一种海绵城市的道路透水铺装结构混泥土层上表面呈倒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海绵城市的道路透水铺装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道路铺装
,具体是一种海绵城市的道路透水铺装结构。

技术介绍

[0002]海绵城市,是新一代城市雨洪管理概念,是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雨水带来的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也可称之为“水弹性城市”,国际通用术语为“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实现雨水在城市中自由迁移,而从生态系统服务出发,通过跨尺度构建水生态基础设施,并结合多类具体技术建设水生态基础设施,是海绵城市的核心。
[0003]目前海绵城市道路的铺装结构存在,雨水收集不迅速,雨水之间排走无法得到利用,导致水资源浪费,针对上述情况,我们推出了一种海绵城市的道路透水铺装结构。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海绵城市的道路透水铺装结构,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目前海绵城市道路的铺装结构存在,雨水收集不迅速,雨水之间排走无法得到利用,导致水资源浪费,的问题。
[0005]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
[0006]包括透水沥青层,所述透水沥青层下方设置有混泥土层,所述混泥土层上表面设置有流通层,且流通层呈凹槽状,所述混泥土层下表面设置有碎石层,所述碎石层下表面设置有夯土层,所述混泥土层上表面呈倒

V

形,且混泥土层内部设置有内腔,所述水沥青层两侧设置有绿化带,所述绿化带表面设置有设备井,且设备井内放置有收集桶,所述内腔下端外壁连通有第一水管,所述第一水管另一端贯穿设备井与收集桶相连通,所述收集桶上表面放置有水泵,所述水泵工作端连通有第二水管,所述第二水管另一端贯穿设备井上端外壁设置在设备井上方,所述水泵另一端连通有水管,且水管另一端贯穿收集桶上端外壁位于收集桶内底部。
[0007]进一步的,所述收集桶上端外壁连通有溢水管。
[0008]进一步的,所述溢水管内壁设置有单向阀。
[0009]进一步的,所述透水沥青层下表面设置有金属网,且金属网下方设置有混泥土层。
[0010]进一步的,所述透水沥青层外壁设置有路沿,且路沿外壁设置有绿化带。
[0011]进一步的,所述设备井上端外壁设置有盖板。
[0012]本技术通过改进在此提供一种海绵城市的道路透水铺装结构,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改进及优点:
[0013]其一:本技术,混泥土层上表面呈倒

V

,使混泥土层上表面的雨水向混泥土层两侧低洼处流淌,通过凹槽状的流通层,可加快快雨水从混泥土层上表面流走,提高了海绵城市的道路的透水性,环卫人员打开第二水管的水阀,使收集桶内的水通过水泵工作,可对绿化带进行浇水作业,提高了浇水作业的速度,减少了绿化灌溉车辆的使用,节省了成
本,设备井均匀分布在海绵道路两侧的绿化带内,为绿化带储水用水带来便捷。
[0014]其二:本技术,通过金属网,防止碎小的沥青石子堵塞流通层的凹槽,保证了流通层凹槽的流通性,

V

形内腔可对雨水进形快速聚集,

V

形内腔通过第一水管可对雨水进形快速排出,防止内腔内存在积水,防止积水长时间存放导致产生异味,保证了海绵道路空气的清洁。
附图说明
[0015]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解释:
[0016]图1是本技术流通层剖视结构示意图;
[0017]图2是本技术内腔剖视结构示意图;
[0018]图3是本技术透水沥青层剖视结构示意图;
[0019]图4是本技术透水沥青俯视结构示意图。
[0020]附图标记说明:1、透水沥青层;2、金属网;3、混泥土层;4、路沿;5、碎石层;6、夯土层;7、内腔;8、第一水管;9、设备井;10、盖板;11、收集桶;12、溢水管;13、水泵;14、第二水管;15、绿化带;16、流通层;17、单向阀。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下面对本技术进行详细说明,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2]本技术通过改进在此提供一种海绵城市的道路透水铺装结构,如图1

图3所示,包括透水沥青层1,透水沥青层1下方设置有混泥土层3,混泥土层3上表面设置有流通层16,且流通层16呈凹槽状,混泥土层3下表面设置有碎石层5,碎石层5下表面设置有夯土层6,混泥土层3上表面呈倒

V

形,且混泥土层3内部设置有内腔7,水沥青层1两侧设置有绿化带15,绿化带15表面设置有设备井9,且设备井9内放置有收集桶11,内腔7下端外壁连通有第一水管8,第一水管8另一端贯穿设备井9与收集桶11相连通,收集桶11上表面放置有水泵13,水泵13工作端连通有第二水管14,第二水管14另一端贯穿设备井9上端外壁设置在设备井9上方,水泵13另一端连通有水管,且水管另一端贯穿收集桶11上端外壁位于收集桶11内底部,雨水可透过透水沥青层1,到达流通层16处,凹槽状的流通层16,可加快雨水流走,随后雨水到达混泥土层3上表面,混泥土层3上表面呈倒

V

,使混泥土层3上表面的雨水向混泥土层3两侧低洼处流淌,提高了海绵城市的道路的透水性,内腔7设置在混泥土层3低洼处,可对混泥土层3上表面的雨水进行收集,通过第一水管8,将内腔7的雨水转移到收集桶11内,环卫人员打开第二水管14的水阀,通过水泵13使用收集桶11内的水来工作,可对绿化带15进行浇水作业,提高了浇水作业的速度,减少了绿化灌溉车辆的使用,节省了成本,设备井9均匀分布在海绵道路两侧的绿化带15内,为绿化带15储水用水带来便捷,内腔7呈起伏状,且第一水管8连通在内腔7最低端外壁处,

V

形内腔7可对雨水进形快速聚集,

V

形内腔7通过第一水管8可对雨水进形快速排出,防止内腔7内存在积水,防止积水长时间存放导致产生异味,保证了海绵道路空气的清洁。
[0023]如图3

图4所示,收集桶11上端外壁连通有溢水管12,当城市遇到大雨时,收集桶11内收集的雨水过多,可通过溢水管12向城市下水道排出多余的水,使收集桶11继续收集,保证道路上的雨水可以继续排出,防止造成道路积水,溢水管12内壁设置有单向阀17,通过单向阀17,可让收集桶11内的水往城市下水道流,防止城市下水道内的水进入收集桶11,发生洪灾时,可防止城市下水道内的水反灌入收集桶11,保护了收集桶11,透水沥青层1下表面设置有金属网2,且金属网2下方设置有混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海绵城市的道路透水铺装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透水沥青层(1),所述透水沥青层(1)下方设置有混泥土层(3),所述混泥土层(3)上表面设置有流通层(16),且流通层(16)呈凹槽状,所述混泥土层(3)下表面设置有碎石层(5),所述碎石层(5)下表面设置有夯土层(6),所述混泥土层(3)上表面呈倒

V

形,且混泥土层(3)内部设置有内腔(7),所述水沥青层(1)两侧设置有绿化带(15),所述绿化带(15)表面设置有设备井(9),且设备井(9)内放置有收集桶(11),所述内腔(7)下端外壁连通有第一水管(8),所述第一水管(8)另一端贯穿设备井(9)与收集桶(11)相连通,所述收集桶(11)上表面放置有水泵(13),所述水泵(13)工作端连通有第二水管(14),所述第二水管(14)另一端贯穿设备井(9)上端外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姚顺李伟陈全惠吴祝席禹陈建康秦凯常娟杨水
申请(专利权)人:贵州沐易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