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827617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9-08 07:1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建筑设备,包括:底盘,底盘的前部设有前缺口;升降立柱,升降立柱安装在底盘的中部;副升降架,副升降架可滑动地安装在升降立柱上,副升降架构造成能沿着升降立柱向下运动至前缺口内;执行装置,执行装置可滑动地安装在副升降架上,执行装置整体位于底盘的前部的外侧。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前缺口、副升降架、执行装置的搭配,增大执行装置移动范围,提高自动化水平;通过将升降立柱设于底盘的中部,提高建筑设备整体稳定性。提高建筑设备整体稳定性。提高建筑设备整体稳定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建筑设备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建筑设备
,尤其涉及一种建筑设备。

技术介绍

[0002]抹灰是建筑行业中非常重要的工序。目前市面上大多数的抹灰设备其升降立柱一般都安装在底盘边缘,因为将升降立柱安装在底盘边缘可以使沿升降立柱上下滑动的抹灰执行机构下到最底端抹灰,虽然将升降立柱安装在底盘边缘能解决执行机构到底问题,但是又带来另外一个问题:重心不在底盘中间,机器不稳定;如果将升降立柱安装在底盘中间,可以解决重心问题,但是执行机构沿升降立柱向下运动时会与底盘发生干涉,执行机构无法抹到底,导致抹灰设备覆盖不到墙面最底端。对于这些抹灰设备来说,机器的重心问题和执行机构到底问题是相互矛盾的,两者不可兼得。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建筑设备,所述建筑设备结构布局紧凑,稳定性高,作业范围大。
[0004]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一种建筑设备,包括:底盘,所述底盘的前部设有前缺口;升降立柱,所述升降立柱安装在所述底盘的中部;副升降架,所述副升降架可滑动地安装在所述升降立柱上,所述副升降架构造成能沿着所述升降立柱向下运动至所述前缺口内;执行装置,所述执行装置可滑动地安装在所述副升降架上,所述执行装置整体位于所述底盘的前部的外侧。
[0005]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建筑设备,通过前缺口、副升降架、执行装置的搭配,增大执行装置移动范围,增大工作范围;通过将升降立柱设于底盘的中部,提高建筑设备整体稳定性。
[0006]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底盘包括:前架,所述前架的底部连接有前行走轮,所述前架的前部设有所述前缺口;后架,所述后架位于所述前架的后侧,所述后架的底部连接有后行走轮;中间上连架,所述中间上连架连接在所述前架和所述后架之间;中间下连架,所述中间下连架位于所述中间上连架的下方,其中,所述升降立柱骑跨在所述中间上连架上,且所述升降立柱的底部安装在所述中间下连架上。
[0007]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升降立柱的底部与所述底盘活动连接,所述升降立柱能相对所述底盘上下运动,所述升降立柱的底部安装有底撑装置,在所述建筑设备处于作业状态时所述底撑装置能向下伸出至支撑地面,以将所述升降立柱撑离所述底盘。
[0008]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升降立柱能相对所述底盘沿左右方向转动,所述底撑装置包括两组底撑组件,分别安装在所述升降立柱的左右两侧,能同时调整所述升降立柱左右方向上的倾角。
[0009]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中间上连架和所述中间下连架的左右方向宽度小于所述前架和所述后架的左右方向宽度,以在所述底盘左右两侧形成供所述底撑组件向下伸出的侧缺
口。
[0010]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升降立柱的顶部安装有顶撑装置,在所述建筑设备处于作业状态时所述顶撑装置能向上伸出至支撑天花板。
[0011]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升降立柱能相对所述底盘沿前后方向转动,所述底盘背离所述执行装置一侧安装有支架,所述支架上安装有前后倾角调节装置,所述前后倾角调节装置能驱动所述升降立柱沿前后方向摆动。
[0012]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升降立柱的相对两侧分别设有升降导轨,所述副升降架上连接有与两侧所述升降导轨分别配合的升降导轮,所述升降立柱上还设有链传动机构,所述链传动机构与所述副升降架相连。
[0013]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副升降架上设有丝杠和直线导轨,所述执行装置上设有丝杠螺母和滑块,所述丝杠螺母与所述丝杠相配合,所述滑块与所述直线导轨相配合。
[0014]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执行装置包括:抹灰座,所述抹灰座可升降地设置在所述副升降架上;抹灰板,所述抹灰板可转动地安装在所述抹灰座的前侧,所述抹灰板相对所述抹灰座的前后倾斜角度可调;两个挡板,所述两个挡板分别挡在所述抹灰板的左右两侧;弹性缓冲机构,至少一个所述挡板和所述抹灰板之间设有弹性缓冲机构。
[0015]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升降立柱包括:下立柱与上立柱,所述下立柱的底部安装在所述底盘上,所述上立柱上下可滑动地设在所述下立柱上。
[0016]本专利技术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专利技术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0017]本专利技术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0018]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建筑设备的结构示意图一;
[0019]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建筑设备的结构示意图二;
[0020]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建筑设备的结构示意图三;
[0021]图4为图3中I处局部放大图;
[0022]图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转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6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转动装置的爆炸示意图。
[0024]附图标记:
[0025]100、建筑设备;
[0026]10、底盘;11、前缺口;12、侧缺口;13、前架;131、前行走轮;14、后架;141、后行走轮;17、支架;171、前后倾角调节装置;1711、俯仰驱动杆;172、电控箱;18、万向轮;
[0027]20、升降立柱;21、升降导轨;22、下立柱;23、上立柱;24、底撑装置;241、底撑组件;2411、支撑腿;2412、第一驱动件;242、横座;243、顶座;2432、背套;244、导向柱;2441、限位环;25、顶撑装置;251、顶杆;252、第二驱动件;
[0028]30、副升降架;31、升降导轮;311、链传动机构;313、链条;33、直线导轨;
[0029]40、执行装置;43、抹灰座;44、抹灰板;45、挡板;46、弹性缓冲机构;461、弹簧;
[0030]50、转动装置;51、俯仰轴;52、横滚轴;53、第一旋转座;54、第二旋转座;
[0031]60、电池仓。
具体实施方式
[0032]下面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
[0033]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
[0034]此外,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用于区别描述特征,无顺序之分,无轻重之分。
[0035]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0036]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建筑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底盘,所述底盘的前部设有前缺口;升降立柱,所述升降立柱安装在所述底盘的中部;副升降架,所述副升降架可滑动地安装在所述升降立柱上,所述副升降架构造成能沿着所述升降立柱向下运动至所述前缺口内;执行装置,所述执行装置可滑动地安装在所述副升降架上,所述执行装置整体位于所述底盘的前部的外侧。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底盘包括:前架,所述前架的底部连接有前行走轮,所述前架的前部设有所述前缺口;后架,所述后架位于所述前架的后侧,所述后架的底部连接有后行走轮;中间上连架,所述中间上连架连接在所述前架和所述后架之间;中间下连架,所述中间下连架位于所述中间上连架的下方,其中,所述升降立柱骑跨在所述中间上连架上,且所述升降立柱的底部安装在所述中间下连架上。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立柱的底部与所述底盘活动连接,所述升降立柱能相对所述底盘上下运动,所述升降立柱的底部安装有底撑装置,在所述建筑设备处于作业状态时所述底撑装置能向下伸出至支撑地面,以将所述升降立柱撑离所述底盘。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建筑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立柱能相对所述底盘沿左右方向转动,所述底撑装置包括两组底撑组件,分别安装在所述升降立柱的左右两侧,能同时调整所述升降立柱左右方向上的倾角。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建筑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上连架和所述中间下连架的左右方向宽度小于所述前架和所述后架的左右方向宽度,以在所述底盘左右两侧形成供所述底撑组件向下伸...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谢军杨金唐文相杨海宋涛谭晓勤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博智林机器人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