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降解泪道植入物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813656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9-03 20:2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可降解泪道植入物,其包括细长且具有柔性的可降解植入体以及设置在所述可降解植入体两端的两根探针,所述可降解植入体为实心丝线,所述探针包括主体部以及位于所述主体部相对两端的安装部和导入部,所述导入部为球头结构,所述球头和所述主体部之间光滑过渡,所述主体部和所述导入部均为实心结构,所述安装部上沿所述探针的轴向开设有贯穿所述安装部端面的安装孔,所述可降解植入体的两端分别插设并固定在对应的所述安装孔内,所述探针的外径为0.5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降解泪道植入物


[0001]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具体涉及一种可降解泪道植入物。

技术介绍

[0002]泪道是位于内眼角和鼻腔之间的管道,由泪点、泪小管、泪总管、泪囊以及鼻泪管组成,其功能是引流泪液。
[0003]泪道若因为炎症、外伤等原因发生狭窄或堵塞,则泪液引流受阻,泪囊易因泪液蓄积而滋生细菌,引发泪道疾病。泪道疾病主要包括上下泪小管管体阻塞、泪总管阻塞、鼻泪管阻塞和慢性泪囊炎等。含有该类眼病的患者常常伴有溢泪、流脓等症状,不仅影响视力,也有碍美容,合并有慢性泪囊炎的患者还同时伴有眼角流脓,对眼睛是一个潜在的威胁。
[0004]近年来,泪道原道置管术是治疗泪道疾病的有效方法之一。现有的泪道原道置管术分为:1)单一上泪小管或下泪小管植入方式,以及2)上、下泪小管同时植入方式。其中,采用上、下泪小管同时植入方式时,使用双管型人工泪管,是目前临床上最常用的人工泪管。双管型人工泪管包括中空的硅橡胶管以及分别与硅橡胶管的两端套接的两根探针。手术时,医护人员先用泪道探通器械将狭窄或阻塞的部位探开,恢复泪道;然后,两根探针牵引硅橡胶管的两端分别由上、下泪小点进入,经泪小管、泪总管、泪囊、鼻泪管探至鼻腔;随后,由钩针将探针从鼻腔勾出;最后,剪去探针以及多余管体后,硅橡胶管在鼻腔内打结固定。该手术时间短,无需改变解剖结构进行治疗,不会在面部留下疤痕,无需住院。但是,该手术需要先使用泪道探通器械探开狭窄或阻塞的部位后,才能进行人工泪管的植入,操作相对繁琐,而在繁琐的操作中容易导致不必要的泪道损伤。硅橡胶管的两端采用套设的方式与探针连接,该连接方式的稳定性较差,在植入过程中,硅橡胶管容易与探针分离,致使硅橡胶管不能顺利地进入泪道。中空的硅橡胶管质地柔软,容易受压变形,对泪道不能起到良好的支撑作用。硅橡胶不能被人体所吸收,在泪道内放置一段时间后必须取出硅橡胶管,但是,可能出现肉芽增长,组织与硅橡胶管粘连的情况,造成硅橡胶管难以取出。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解决上述至少一个技术问题,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降解泪道植入物,可以使得泪道探通和植入物放置操作同时完成,并且,植入物会在泪道中自行降解,无需二次手术取出。
[0006]为达此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07]一种可降解泪道植入物,所述可降解泪道植入物包括细长且具有柔性的可降解植入体以及设置在所述可降解植入体两端的两根探针,所述可降解植入体为实心丝线,所述探针包括主体部以及位于所述主体部相对两端的安装部和导入部,所述导入部为球头结构,所述球头和所述主体部之间光滑过渡,所述主体部和所述导入部均为实心结构,所述安装部上沿所述探针的轴向开设有贯穿所述安装部端面的安装孔,所述可降解植入体的两端分别插设并固定在对应的所述安装孔内,所述探针的外径为0.5

1mm,所述探针的长度为
90

110mm。
[0008]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可降解植入体为单根实心丝线,或者,所述可降解植入体为多根实心丝线形成的编织或纺织结构。
[0009]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可降解植入体的横截面为圆形,且采用光滑外表面,所述可降解植入体的外径为0.3

0.8mm,所述可降解植入体1的长度为450

950mm。
[0010]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可降解泪道植入物还包括可降解固定夹,所述可降解固定夹上设置有导入口以及与所述导入口连通的固定孔。
[0011]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可降解固定夹呈长方体结构,所述可降解固定夹的其中一个侧面上沿所述可降解固定夹的长度方向开设有预设深度的开口槽,并且所述开口槽贯穿所述可降解固定夹的相对两端面,所述开口槽的外侧槽壁构成弹性活动壁,所述可降解固定夹上沿其长度方向开设有一个贯穿所述可降解固定夹相对两端的腰圆形通孔,并且所述通孔贯穿所述开口槽的内侧槽壁以与所述开口槽连通,所述开口槽构成所述导入口,所述通孔构成所述固定孔。
[0012]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可降解固定夹呈长方体结构,所述可降解固定夹上沿其长度方向开设有两个贯穿所述可降解固定夹相对两端的圆形通孔,在所述可降解固定夹的侧面上对应所述通孔开设有梯形开口槽,且所述开口槽的槽底对应梯形的短边,所述开口槽的开口对应梯形的长边,所述通孔贯穿所述开口槽的槽底以与所述开口槽连通,所述开口槽构成所述导入口,所述通孔构成所述固定孔。
[0013]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可降解植入体的两端插入对应的所述安装孔内,并通过焊接、粘接或压接中的至少一种方式使得所述可降解植入体和所述探针固定连接。
[0014]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安装孔的深度为2

4mm。
[0015]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主体部包括变径段,所述变径段沿所述探针轴向的长度与所述主体部沿所述探针轴向的长度之比为L,0<L≤1,所述变径段的一端与所述导入部连接,并沿从所述导入部至所述安装部的方向延伸且外径逐渐增大,所述变径段与所述导入部连接的一端为小端,所述变径段相对的另一端为大端,所述大端外径与所述小端外径的比值为1.2

1.5。
[0016]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可降解植入体外径和所述探针外径的比值为0.5

0.8
[0017]相对于现有技术,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18]本技术中,通过将探针的外径设计为0.5

1mm,长度设计为90

110mm,使得探针具有一定的刚度以及一定的柔韧性,使得探针既可以探通泪道,又可以在泪道中适应性弯曲,顺利通过泪道。可降解植入体的两端插设并固定在探针的安装孔内,连接可靠性高,可以避免探针牵拉可降解植入体的过程中,两者断裂分离。可降解植入体是由可降解材料制成的实心丝线。一方面,可降解植入体具有较强的支撑力,可以避免探通后的泪道再次粘连,另一方面,可降解植入体在植入一段时间后,会自行降解,可以避免二次手术取出。
附图说明
[0019]图1为本技术可降解泪道植入物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2为图1所示可降解泪道植入物的探针的剖视图。
[0021]图3a为本技术的可降解固定夹其中一个示例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3b为图3a所示可降解固定夹的主视图。
[0023]图4a为本技术的可降解固定夹另一个示例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4b为图4a所示可降解固定夹的主视图。
[0025]图5a为本技术的可降解固定夹还有一个示例的结构示意图。
[0026]图5b为图5a所示可降解固定夹的主视图。
[0027]附图标记:
[0028]可降解植入体1,探针2,主体部21,安装部22,导入部23,安装孔221,可降解固定夹3,导入口31,固定孔32,弹性活动壁33。
具体实施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降解泪道植入物,其特征在于:所述可降解泪道植入物包括细长且具有柔性的可降解植入体以及设置在所述可降解植入体两端的两根探针,所述可降解植入体为实心丝线,所述探针包括主体部以及位于所述主体部相对两端的安装部和导入部,所述导入部为球头结构,所述球头和所述主体部之间光滑过渡,所述主体部和所述导入部均为实心结构,所述安装部上沿所述探针的轴向开设有贯穿所述安装部端面的安装孔,所述可降解植入体的两端分别插设并固定在对应的所述安装孔内,所述探针的外径为0.5

1mm,所述探针的长度为90

110mm。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降解泪道植入物,其特征在于:所述可降解植入体为单根实心丝线,或者,所述可降解植入体为多根实心丝线形成的编织或纺织结构。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降解泪道植入物,其特征在于:所述可降解植入体的横截面为圆形,且采用光滑外表面,所述可降解植入体的外径为0.3

0.8mm,所述可降解植入体的长度为450

950mm。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降解泪道植入物,其特征在于:所述可降解泪道植入物还包括可降解固定夹,所述可降解固定夹上设置有导入口以及与所述导入口连通的固定孔。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可降解泪道植入物,其特征在于:所述可降解固定夹呈长方体结构,所述可降解固定夹的其中一个侧面上沿所述可降解固定夹的长度方向开设有预设深度的开口槽,并且所述开口槽贯穿所述可降解固定夹的相对两端面,所述开口槽的外侧槽壁构成弹性活动壁,所述可降解固定夹上沿其长度方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韩广雷谢建
申请(专利权)人:浦易上海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