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孢菇物料栽培基质配方及其发酵方法组成比例

技术编号:34808878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9-03 20:1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双孢菇物料栽培基质配方及其发酵方法,它涉及食用菌发酵技术领域。包括以下重量百分比的原料组成:油菜秸秆生料60%,麦秸21%,干牛粪15.8%,尿素0.2%,过磷酸钙1%,石膏2%。本发明专利技术采用了油菜秸秆和干牛粪为主要原料,添加复合发酵菌,发酵效果好,培养发酵料内热量分布均匀,料内发酵温度基本一致,质量可得到保证。质量可得到保证。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双孢菇物料栽培基质配方及其发酵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的是食用菌发酵
,具体涉及一种双孢菇物料栽培基质配方及其发酵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双孢菇:学名出菇,又称圆蘑菇、洋蘑菇、双孢蘑菇、白蘑菇,子实体中等至稍大,菌盖直径3

15厘米不等,初半球形,后近平展,有时中部下凹,白色或乳白色,菌肉白色,厚;菌褶粉红色呈褐色;菌柄粗短,圆柱形,稍弯曲,近光滑或略有纤毛;菌环单层,白色,膜质,生于菌柄中部,易脱落;担子上有两个担孢子,所以称为双孢蘑菇。双孢菇属草腐菌,中低温性菇类,我国气候比较适合双孢菇的生长,具有很大发展潜力。现有的双孢菇物料大都采用小麦秸秆、牛粪、鸡粪等材料,采用油菜秸秆栽培双孢菇的方法较少,且现有物料发酵方法比较复杂,发酵效果不佳。综上所述,本专利技术设计了一种双孢菇物料栽培基质配方及其发酵方法。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针对现有技术上存在的不足,本专利技术目的是在于提供一种双孢菇物料栽培基质配方及其物料发酵方法,制备工艺简单,发酵效果好。
[000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双孢菇物料栽培基质配方,油菜秸秆生料0

81%,麦秸0

47%,干牛粪15.8%,尿素0.2%,过磷酸钙1%,石膏2%。
[0005]作为优选,所述的一种双孢菇物料栽培基质配方,包括以下重量百分比的原料组成:油菜秸秆60%,麦秸21%,干牛粪15.8%,尿素0.2%,过磷酸钙1%,石膏2%。
[0006]一种双孢菇物料发酵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07](1)预处理,建堆前三天进行:
[0008](1.1)秸秆:将油菜秸秆与小麦秸秆晒干,小麦秸秆切成10

20cm长, 与其他原料混合前先用2%石灰水浸泡24小时,捞出待用;
[0009](1.2)畜禽粪便:晒干,除去氨臭味,否则影响蘑菇菌丝生长;
[0010](2)建堆:
[0011]选地势较高、背风向阳,排水浇水方便的地方,将处理好的的秸秆在底部先铺一层,宽度约1.5

2.0m,长度不限;再在秸秆上按比例铺设干牛粪,一层草、一层牛粪向上堆积,直到料堆高约1.5m,最后用粪肥封顶;堆积中按下层不加,中层少加,上层多加的原则,逐层加水,从第三层开始,草料和粪肥上多浇水,从第四层开始添加尿素、1/3的过磷酸钙和 1/3的石膏,直至顶层;水分浇足,直到有水从料堆中流出为宜;将复合发酵菌液与等量麸皮拌匀,撒至第二层和第三层,在料堆中部打若干个通气孔,增强透气性;顶部覆盖草毡保温保湿,下雨时用薄膜覆盖,防止雨淋;
[0012](3)翻堆:
[0013]正常情况下料堆内部的温度应该在第2d

3d时升至50℃以上,开始翻堆,每隔6d

7d翻堆一次,一共翻3次至4次,时间持续24d

28d,每次翻堆时要上下翻动,内外翻动,以改善料堆各部位发酵条件,增加新鲜空气,促进微生物的继续生长和不断繁殖,使培养料得以充分转化和分解;
[0014]第一、二次翻堆时,需分层翻堆,将剩余的石膏、过磷酸钙和尿素平均分别逐渐加入,并根据料的干湿情况适当补水;以后的翻堆不再分层, 需竖翻,翻堆时把下面的料翻到上面,外边的料翻到中间,中间的料翻到外面,干湿拌均匀使培养料发酵一致;堆体温度接近环境温度时终止发酵;
[0015](4)二次发酵:
[0016]原地堆置5d

7d,翻堆一次,待物料无异味时,发酵结束;
[0017](5)种植:
[0018]当培养料发酵达到标准后,事先消过毒的温室内,随机排列铺料,每平方米投35kg干料,接种菌种,温度控制在24

25℃,保持适当通风,通常14

15d即可长满,菌丝发满料以上时即可覆土;覆土材料采用沼泽地的泥炭土,通透性强,持水率达90%以上,有机质含量丰富,覆土厚度 3cm左右,覆土后2

3d,有菌丝从覆土中长出,喷水后即可出菇;或挖取地表面以下15cm的壤土,有机质丰富,持水性,团粒性和透气性较好,必要时加1%

2%石灰,覆土厚度3

3.5cm;覆土后在物料上从上到下垂直打孔,直径约3cm左右,孔与孔间距约20cm左右;
[0019](6)出菇期管理:
[0020](6.1)环境控制
[0021]温度:菇房温度调节至17

18℃,料温调节至22

24℃;
[0022]水分和空气湿度:向覆土层喷雾状水,蘑菇子实体在5

7d后即可长出,刚开始长出的菇蕾幼嫩,对环境敏感,停止喷水,保持空气湿度90%以上;
[0023]通风:幼蕾期减少通风,避免死菇现象发生;当子实体逐步长大,适当降低温度至16

17℃,空气湿度降至85

90%,加大通风;
[0024]幼蕾产生4

5d后,第一潮菇即可采收;
[0025](6.2)间歇期管理
[0026]第一潮菇采收结束后,清理菇床,挖去菇体残根,用新的覆土材料填平覆土层,保持通风,使菇床略微干燥,此时菌丝恢复生长,积累养分;
[0027]3‑
4d后再次向菇床喷水,长出第二潮菇;
[0028]工厂化种植通常只采收3潮菇,每一次采收完毕都要彻底打扫菇房,清理菇体残渣,避免病害发生;
[0029]平均出菇5

8kg/m2。
[0030]所述的步骤(4)中的培养料成熟标志:颜色呈深咖啡色,腐熟均匀,无粪臭味,水分适中,汁水浓,手拉草茎时,有一定抗拉力。富有弹性,手捏培养料能捏拢,松手后能自然伸展,ph值7.5左右,并且培养料内有较多有益微生物的灰白色放线菌小菌落,有浓厚的草香味,料疏松。
[0031]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
[0032]本专利技术采用了油菜秸秆和干牛粪为主要原料,添加复合发酵菌,发酵效果好,培养
发酵料内热量分布均匀,料内发酵温度基本一致,质量可得到保证。
具体实施方式
[0033]为使本专利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专利技术。
[0034]本具体实施方式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双孢菇物料栽培基质配方,油菜秸秆生料0

81%,麦秸0

47%,干牛粪15.8%,尿素0.2%,过磷酸钙 1%,石膏2%。
[0035]作为优选,所述的一种双孢菇物料栽培基质配方,包括以下重量百分比的原料组成:油菜秸秆60%,麦秸21%,干牛粪15.8%,尿素0.2%,过磷酸钙1%,石膏2%。
[0036]一种双孢菇物料发酵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孢菇物料栽培基质配方,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重量百分比的原料组成:油菜秸秆生料60%,麦秸21%,干牛粪15.8%,尿素0.2%,过磷酸钙1%,石膏2%。2.一种双孢菇物料发酵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发酵物料中添加复合发酵菌,添加量为物料总量的5%,添加菌种时用与菌种等量的麸皮搅拌均匀,然后撒入发酵物料中。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双孢菇物料发酵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预处理,建堆前三天进行:(1.1)秸秆:将油菜秸秆与小麦秸秆晒干,小麦秸秆切成10

20cm长,与其他原料混合前先用2%石灰水浸泡24小时,捞出待用;(1.2)畜禽粪便:晒干,除去氨臭味,否则影响蘑菇菌丝生长;(2)建堆:选地势较高、背风向阳,排水浇水方便的地方,将处理好的的秸秆在底部先铺一层,宽度约1.5

2.0m,长度不限;再在秸秆上按比例铺设干牛粪,一层草、一层牛粪向上堆积,直到料堆高约1.5m,最后用粪肥封顶;堆积中按下层不加,中层少加,上层多加的原则,逐层加水,从第三层开始,草料和粪肥上多浇水,从第四层开始添加1/3的尿素、1/3的过磷酸钙和1/3的石膏,直至顶层;水分浇足,直到有水从料堆中流出为宜;将复合发酵菌液与等量麸皮拌匀,撒至第二层和第三层,在料堆中部打若干个通气孔,增强透气性;顶部覆盖草毡保温保湿,下雨时用薄膜覆盖,防止雨淋;(3)翻堆:正常情况下料堆内部的温度应该在第2d

3d时升至50℃以上,开始翻堆,每隔6d

7d翻堆一次,一共翻3次至4次,时间持续24d

28d,每次翻堆时要上下翻动,内外翻动,以改善料堆各部位发酵条件,增加新鲜空气,促进微生物的继续生长和不断繁殖,使培养料得以充分转化和分解;第一、二次翻堆时,需分层翻堆, 将剩余的石膏、过磷酸钙和尿素平均分别逐渐加入,并根据料的干湿情况适当补水;以后的翻堆不再分层,需竖翻,翻堆时把下面的料翻到上面,外边的料翻到中间,中间的料翻到外面,干湿拌均匀使培养料发酵一致;堆体温度接近环境温度时终止发酵;(4)二次发酵:原地堆置5d

7d,翻堆一次,待物料无异味时,发酵结束;(...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亚艺李松龄张洋李铂坤
申请(专利权)人:青海省农林科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