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用于红托竹荪栽培种的培养基及使用生产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4784747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9-03 19:44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适用于红托竹荪栽培种的培养基及使用生产方法;所述的培养基包括如下组分:桦树木屑、麦麸粉、黄豆粉、甜菜渣、白糖、石膏、磷酸二氢钾、硫酸镁、水。使用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培养基物质以及培养基组分后,结合生产方法生长周期较传统玻璃瓶栽培种缩短了30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适用于红托竹荪栽培种的培养基及使用生产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植物生产
,尤其是涉及适用于红托竹荪栽培种的培养基及使用生产方法


技术介绍

[0002]现有栽培种分为两种类型,玻璃瓶栽培种、套环栽培种。常规的套环栽培种方式需要套环过程,人工操作参与较多,极易造成真菌污染。而传统玻璃瓶栽培种仅能装1斤栽培料,且只能人工进行装料,如此造成后期菌丝生长养分供给不足,且不易补充新的营养成分。及时进行新的营养成分的补充其过程又面临二次污染和费时费力的缺陷。因此减少人工操作、找到一种合适的培养基物质并且实现一次填料足够菌丝生产使用、省去后去填料的繁琐和风险成为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正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缺陷,适用于红托竹荪栽培种的培养基及使用生产方法。本专利技术具有不需套环,大量减少人工投入,可采取特制装袋机进行装袋操作,大幅提高制作速度,并且减少人工后可有效降低菌棒污染率等优点。尤其是本专利技术使用配方较传统配方所需辅料增加了甜菜渣,较传统配方更易保存水分,发菌速度提高。
[0004]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
[0005]本专利技术一种适用于红托竹荪栽培种的培养基物质,所述的培养基物质为甜菜渣。
[0006]本专利技术所述的甜菜渣重量占整个培养基重量的2

10%。
[0007]本专利技术所述的甜菜渣重量占整个培养基重量的2

4%。
[0008]本专利技术所述的甜菜渣重量占整个培养基重量的5

10%。
[0009]使用上述物质的培养基,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培养基包括如下组分:桦树木屑、麦麸粉、黄豆粉、甜菜渣、白糖、石膏、磷酸二氢钾、硫酸镁、水。
[0010]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培养基以重量计:桦树木屑70

80%、麦麸粉5

15%、黄豆粉2

5%、甜菜渣2

10%、白糖0.5

2%、石膏1

2%、磷酸二氢钾0.1

0.3%、硫酸镁0.1

0.2%;含水量控制为60%

70%。
[0011]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培养基以重量计:桦树木屑80

85%、麦麸粉5

10%、黄豆粉2

5%、甜菜渣2

4%、白糖0.5

2%、石膏1

2%、磷酸二氢钾0.1

0.3%、硫酸镁0.1

0.2%;含水量控制为60%

70%。
[0012]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培养基以重量计:桦树木屑70

80%、麦麸粉10

15%、黄豆粉2

5%、甜菜渣5

10%、白糖0.5

2%、石膏1

2%、磷酸二氢钾0.1

0.3%、硫酸镁0.1

0.2%;含水量控制为60%

70%。
[0013]使用上述培养基生产红托竹荪栽培种的方法,本专利技术所述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14]步骤1)准备生产红托竹荪栽培种所需培养基材料;
[0015]步骤2)计算好生产栽培种培养基各成分用量,将可溶解物质用小盆稀释,然后将
稀释溶液倒入装有计算水量80%的容器中再次稀释,将不可溶解物质均匀撒入搅拌机中干拌20分钟,最后往干拌料中加入稀释后的溶液搅拌30分钟;
[0016]步骤3)将各培养料混合均匀,用装袋机装入16cm
×
35cm
×
5cm规格的栽培袋中;
[0017]步骤4)将装好料的栽培种集中统一灭菌;
[0018]步骤5)将接种用具进行消毒杀菌处理,整个接种环境处于无菌环境下进行;
[0019]步骤6)将挑选的菌丝纯度高、活力好的原种瓶敲碎,拔出栽培种的打孔棒,用镊子夹取三块食指状长条原种以上、中、下三点式接种法接种于栽培种的孔中,接完种后用海绵封口;
[0020]步骤7)统一将接种后的栽培种置于培养室进行母种培养。
[0021]本专利技术所述的步骤3)包括:

松紧适中,标准的松紧度应以手捏不松散、紧实、呈棒状感;

控制装袋时长,培养料装入袋中,不超过4个小时;

装袋时用打孔棒在菌棒中间打孔后再封口,留出后期接种空间。
[0022]本专利技术所述的步骤3)包括:灭菌步骤:

灭菌器1小时内必须达到100摄氏度以上;
[0023]②
高压121摄氏度持续3小时,常压100摄氏度以上持续11个小时;
[0024]③
灭菌完后,让灭菌器内温度自然降至60摄氏度,之后缓慢将灭菌器门开启至20

30公分,避免外界冷空气吸附菌棒形成水珠,等待一小时后将原种瓶搬运至冷却室冷却至20摄氏度左右后进行下一步接种工作。
[0025]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本专利技术解决了传统红托竹荪玻璃瓶栽培种成本高、菌种量小、生产程序复杂的问题。本专利技术可将玻璃瓶用油胶纸代替,有效降低生产成本;传统玻璃瓶栽培种仅能装1斤栽培料,新式栽培种可达2.2斤/棒,后期菌丝生长营养供给充分,红托竹荪产量显著提高;传统玻璃瓶装料只能人工进行装料,新式栽培种生产方法可用装袋机进行装料,大幅提高生产速度,并且减少大量人工成本;三点接种法充分利用了之前预留的孔,在菌棒上中下三点接种菌丝可大幅度提高菌丝生长速度。使用本专利技术的培养基物质以及培养基组分后,结合生产方法生长周期较传统玻璃瓶栽培种缩短了30

40天,生长周期降低也导致污染率大幅度降低。
[0026]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解释。
附图说明
[0027]图1为本专利技术产品实物图。
[0028]图2为对照产品实物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9]见图1,图2所示。图1为本专利技术配方1生产的红托竹荪实物照片图。图2为对照产品:配方3的实物照片图。
[0030]本专利技术具体生产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31]1)准备生产红托竹荪栽培种所需培养基材料,以质量/重量计,包括:桦树木屑70

80%、麦麸粉10

15%、黄豆粉2

5%、甜菜渣5

10%、白糖0.5

2%、石膏1

2%、磷酸二氢钾0.1

0.3%、硫酸镁0.1

0.2%;栽培种培养基含水量控制为60%

70%。
[0032]表1本专利技术实验的三组配方成分表(质量百分比)...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适用于红托竹荪栽培种的培养基物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培养基物质为甜菜渣。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红托竹荪新式栽培种的培养基物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甜菜渣重量占整个培养基重量的2

10%。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红托竹荪新式栽培种的培养基物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甜菜渣重量占整个培养基重量的5

10%。4.使用权利要求1所述物质的培养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培养基包括如下组分:桦树木屑、麦麸粉、黄豆粉、甜菜渣、白糖、石膏、磷酸二氢钾、硫酸镁、水。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培养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培养基以重量计:桦树木屑70

80%、麦麸粉5

15%、黄豆粉2

5%、甜菜渣2

10%、白糖0.5

2%、石膏1

2%、磷酸二氢钾0.1

0.3%、硫酸镁0.1

0.2%;含水量控制为60%

70%。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培养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培养基以重量计:桦树木屑80

85%、麦麸粉5

10%、黄豆粉2

5%、甜菜渣2

4%、白糖0.5

2%、石膏1

2%、磷酸二氢钾0.1

0.3%、硫酸镁0.1

0.2%;含水量控制为60%

70%。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培养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培养基以重量计:桦树木屑70

80%、麦麸粉10

15%、黄豆粉2

5%、甜菜渣5

10%、白糖0.5

2%、石膏...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桐杰陈光贤阳旭于渊陈桐龙周芬王庆勇
申请(专利权)人:贵州耕作之家实业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