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倍捻定型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4804295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9-03 20:1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倍捻定型装置,属于倍捻机技术领域,包括:壳体、加热板、U型电加热管、过纱管、冷却管;所述加热板设置在所述壳体内部;所述U型电加热管设置在所述加热板内部;在所述加热板上开设有过纱通道;所述过纱管设置在所述过纱通道中;所述冷却管设置于所述加热板内部,并位于所述U型电加热板和所述过纱通道两侧,与冷却液循环装置连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操作方便,能够迅速地调节定型装置的温度,减少等待时间,提高工作效率。提高工作效率。提高工作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倍捻定型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倍捻机
,具体涉及一种倍捻定型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倍捻机是一种加捻设备实质上是一种并线设备,多股合成一股,叫做并线机,可以实现一转两捻,加捻效率比传统捻线设备成倍提高。卷装容量增大,万米无接头,加捻质量大幅提高,层高较低,操作方便。倍捻完成后需要对纱线进行定型以提高倍捻效果,防止纱线脱散。现有的倍捻定型装置主要是定型热箱,通过高温定型。但是现有的定型热箱只配置有加热装置,没有配置合理的降温装置,由于热箱外部一般配有保温的外壳,导致温度下降速度较慢,但需要更换纱线而需降低温度时,靠热箱自然降温需要等待较长时间,大大降低了加工工作效率。同时定型热箱也可能会出现缺少温度控制系统而导致其温度过高破坏纱线的情形。因此,定型装置亟需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倍捻定型装置。
[000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0005]一种倍捻定型装置,包括:壳体、加热板、U型电加热管、过纱管、冷却管;
[0006]所述加热板设置在所述壳体内部;所述U型电加热管设置在所述加热板内部;在所述加热板上开设有过纱通道,所述过纱通道的数量为两个,分布于所述U型电加热管两侧;所述过纱管设置在所述过纱通道中;所述冷却管设置于所述加热板内部,并位于所述U型电加热管和所述过纱通道两侧,包括进液端、覆盖段、出液端;所述进液端设置在所述加热板上方,与冷却液循环装置连接;所述覆盖段与所述进液端、所述出液端连接,包括若干直线段和若干弯曲段,所述直线段和所述弯曲段间隔布置,互相连通;所述直线段向下倾斜设置,倾斜角度小于15
°
;所述弯曲段呈圆弧形结构。
[0007]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并作为上述方案的优选方案,所述直线段的倾斜角度为0
‑5°

[0008]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并作为上述方案的优选方案,所述加热板上设置有第一温度传感器,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设置在所述U型电加热管中心位置处。
[0009]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并作为上述方案的优选方案,所述冷却液循环装置包括输液管、水泵、冷却液箱、阀门;所述冷却液箱出口通过所述输液管与所述进液端连通,所述冷却液箱进口通过所述输液管与所述出液端连通;所述输液管上设置有所述阀门和所述水泵;所述冷却液箱一侧设置有冷却风机,所述冷却风机用于对所述冷却液箱降温。
[0010]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并作为上述方案的优选方案,所述冷却液箱内设置有第二温度传感器。
[0011]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并作为上述方案的优选方案,所述壳体包括石棉保温层、聚苯乙烯泡沫保温层、不锈钢层;所述石棉保温层为所述壳体最里层,所述不锈钢层为所述壳
体最外层。
[0012]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并作为上述方案的优选方案,所述过纱管两端设置有两端端部设置有陶瓷圈。
[0013]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在定型装置加热板内设置有冷却管和加热管,可迅速调节加热板的温度,以适应不同的纱线倍捻,减少换纱线的等待时间,提高工作效率,同时也具有防护作用,能够防止加热板温度过高而带来危险。在不需要降温时,冷却管内无冷却液,空腔的冷却管还能够提高装置的保暖效果,减少热量流失,更加节能环保。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
[0015]图2为本技术内部结构示意图。
[0016]图3为本技术冷却液循环装置结构示意图。
[0017]图4为本技术壳体层结构示意图。
[0018]图中:1、壳体;2、加热板;3、U型电加热管;4、过纱管;5、冷却管;6、过纱通道;7、第一温度传感器;8、输液管;9、水泵;10、冷却液箱;11、阀门;12、石棉保温层;13、聚苯乙烯泡沫保温层;14、不锈钢层;41、陶瓷圈; 61、进液端;62、覆盖段;63、出液端;621、直线段;622、弯曲段;101、冷却风机;102、第二温度传感器。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
[0020]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倍捻定型装置,包括:壳体1、加热板2、U型电加热管3、过纱管4、冷却管5。
[0021]所述壳体1为保温性壳体,如图4所示,所述壳体1包括石棉保温层12、聚苯乙烯泡沫保温层13、不锈钢层14;所述石棉保温层12为所述壳体1最里层,所述不锈钢层14为所述壳体1最外层,石棉保温层12和聚苯乙烯泡沫保温层13配合具有良好的保温性,能够防止热量流失,使设备更加节能环保;不锈钢层14具有很好的保护作用。
[0022]所述加热板2设置在所述壳体1内部,由导热性能良好的金属材质制成,本实施例优选为铝。所述U型电加热管3设置在所述加热板2内部,连接电源,可控制工作时间长短,用于给加热板2升温。在所述加热板2上开设有过纱通道6,所述过纱通道6的数量为两个,分布于所述U型电加热管3两侧;所述过纱管4固定设置在所述过纱通道6中,过纱管4由导热性良好的材料制成;所述冷却管5设置于所述加热板2内部,并位于所述U型电加热3和所述过纱通道6两侧,包括进液端61、覆盖段62、出液端63;所述进液端61设置在所述加热板2上方,与冷却液循环装置连接;所述覆盖段62与所述进液端61、所述出液端63连接,包括若干直线段621和若干弯曲段622,所述直线段621和所述弯曲段622间隔布置,互相连通;所述直线段621向下倾斜设置,倾斜角度小于15
°
;所述弯曲段622呈圆弧形结构。本实施例优选地,所述直线段621 的倾斜角度为0
‑5°
。冷却管5的设置能够迅速对装置降温,方便对装置温度的调节。向下倾斜设置的冷却管5能够在不需要冷却时清空管道内的冷却液,使加热板2内具有空腔,提高其保温性能。
[0023]优选地,所述加热板2上设置有第一温度传感器7,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7 设置在
所述U型电加热管3中心位置处。第一温度传感器7能够随时监测加热板2的温度,方便对设备的状态进行调节。
[0024]具体的,如图3所示,所述冷却液循环装置包括输液管8、水泵9、冷却液箱10、阀门11;所述冷却液箱10出口通过所述输液管8与所述进液端61连通,所述冷却液箱10进口通过所述输液管8与所述出液端63连通;所述输液管8 上设置有所述阀门11和所述水泵9,阀门11设置在靠近进液端61和出液端63 处。所述冷却液箱10一侧设置有冷却风机101,所述冷却风机101用于对所述冷却液箱10降温。水泵9能将冷却液从冷却液箱10抽入冷却管5中,保持冷却液的循环。
[0025]进一步的,所述冷却液箱10内设置有第二温度传感器102。第二温度传感器102能够监测冷却液箱10内的冷却液温度,并反馈给控制器,控制器根据冷却液温度调节冷却风机101的功率。
[0026]优选地,所述过纱管4两端设置有两端端部设置有陶瓷圈41。陶瓷圈41的设置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倍捻定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1)、加热板(2)、U型电加热管(3)、过纱管(4)、冷却管(5);所述加热板(2)设置在所述壳体(1)内部;所述U型电加热管(3)设置在所述加热板(2)内部;在所述加热板(2)上开设有过纱通道(6),所述过纱通道(6)的数量为两个,分布于所述U型电加热管(3)两侧;所述过纱管(4)设置在所述过纱通道(6)中;所述冷却管(5)设置于所述加热板(2)内部,并位于所述U型电加热管(3)和所述过纱通道(6)两侧,包括进液端(61)、覆盖段(62)、出液端(63);所述进液端(61)设置在所述加热板(2)上方,与冷却液循环装置连接;所述覆盖段(62)与所述进液端(61)、所述出液端(63)连接,包括若干直线段(621)和若干弯曲段(622),所述直线段(621)和所述弯曲段(622)间隔布置,互相连通;所述直线段(621)向下倾斜设置,倾斜角度小于15
°
;所述弯曲段(622)呈圆弧形结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倍捻定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直线段(621)的倾斜角度为0
‑5°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倍捻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鲁金珠
申请(专利权)人:嘉兴市秀洲区鑫珠丝织厂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