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碳纤维车圈预型治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794387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9-03 19:59
一种碳纤维车圈预型治具,安装于车圈模具的夹具上,车圈模具属于现有技术,其包括支座和可转动地安装于支座上的夹具,夹具的外圆周处设有夹槽;而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的预型治具则包括连接块、成型条和定位条,连接块相对于夹具活动设计,且连接块的底端可伸入夹槽内;成型条设于夹槽内,且成型条的第一端与连接块的底端连接;定位条设于夹槽外并与夹具的外圆周边缘相抵,且其第一端于连接块固定;使用时,将成型条放入夹槽内,将定位条与夹具的外圆周边缘相抵,弯曲U形碳纤维车圈两侧的胎槽至成型条上并相互贴合;贴合完毕后转动夹具,然后按上述操作对其余的胎槽进行贴合。操作对其余的胎槽进行贴合。操作对其余的胎槽进行贴合。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碳纤维车圈预型治具


[0001]本技术涉及碳纤维车圈加工
,尤其是涉及一种碳纤维车圈预型治具。

技术介绍

[0002]轮圈模具,又称为车圈模具,是一种用于胎槽成型的装置,使用时,先将待预成型的U形碳纤维车圈被放入装置内进行夹持固定,接着转动车圈并将一紧固条缠绕安装于车圈上;接着在紧固条上安装缓冲块,以此来提高车圈的抗冲击能力,此过程称为“补点”;而当轮圈补点完毕后,需要将U形碳纤维车圈两侧的胎槽弯曲并相互贴合,以形成O形碳纤维车圈,并确保车圈内部中空,此过程称为“贴倒弓”。
[0003]现有技术中,“贴倒弓”的过程一般是由操作人员目测接口宽度并手工包制贴合,对于贴合精度把握只能依靠人员的熟练程度;这种做法存在以下缺点:
[0004]其一,难以确保U形碳纤维车圈两侧的胎槽相互精准贴合,大概率造成跑位,导致成型的O形碳纤维车圈上存在缝隙,后期不排除有风管经常吹破的可能性,产品稳定性差;
[0005]其二,U形碳纤维车圈两侧的胎槽可能会直接贴合车圈底侧,从而导致成型的O形碳纤维车圈内部不再呈中空状,导致产品直接作废。
[0006]因此,按照现有技术进行“贴倒弓”,不仅成品率的低,其稳定性也相对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0007](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0008]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碳纤维车圈预型治具,可以解决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9](二)技术方案
[0010]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11]一种碳纤维车圈预型治具,安装于车圈模具的夹具上,所述夹具的外圆周处设有夹槽;而该预型治具包括连接块、成型条和定位条,所述连接块相对于所述夹具活动设计,且所述连接块的底端可伸入所述夹槽内;所述成型条设于所述夹槽内,且所述成型条的第一端与所述连接块的底端连接;所述定位条设于所述夹槽外并与所述夹具的外圆周边缘相抵,所述连接块与所述定位条的第一端连接。
[0012]优选地,所述成型条呈弧状设计,且所述成型条的弧度与所述夹具的弧度相同。
[0013]优选地,所述定位条呈弧状设计,且所述定位条的弧度与所述夹具的弧度相同。
[0014]优选地,所述成型条和所述定位条的弧长均等于所述夹具的外圆周边缘的弧长的八分之一。
[0015]优选地,所述定位条设有两根,两根所述定位条均设于所述夹槽外并分别与所述夹具的外圆周边缘贴合;所述成型条安装于两根所述定位条之间并置于所述夹槽内。
[0016]优选地,成型条两侧均设有弧形导角。
[0017]优选地,所述成型条上设有防粘层。
[0018]优选地,所述成型条和定位条均采用碳纤维材料制作。
[0019]优选地,还包括驱动件,所述连接块的底端处设有活动槽,所述成型条的第一端可移动地安装于所述活动槽内,所述驱动件安装于所述连接块上并与所述成型条驱动连接,以驱使所述成型条沿所述活动槽移动。
[0020]优选地,所述驱动件包括驱动栓和滑杆,所述成型条的第一端上设有滑槽和驱动孔;所述滑杆竖直地安装于所述活动槽内并与所述滑槽可滑动地连接;所述驱动栓可转动地安装于所述连接块上,且所述驱动栓一端贯穿所述连接块并与所述驱动孔螺纹连接。
[0021]优选地,所述连接块上还设有拨块。
[0022](三)有益效果
[0023]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碳纤维车圈预型治具,将成型条放入夹槽内,将定位条与夹具的外圆周边缘相抵,弯曲U形碳纤维车圈两侧的胎槽至成型条上并相互贴合;贴合完毕后转动夹具,然后按上述操作对其余的胎槽进行贴合;本技术通过设计定位条用于限制成型条的位置,避免在移动连接块时,成型条偏离夹槽,提高操作稳定性;通过设计成型条为U形碳纤维车圈两侧的胎槽提供相互贴合的平台,提高贴合精度,避免胎槽贴合时发生跑位而产生缝隙;此外,在胎槽贴合过程中,成型条可以将胎槽与车圈底侧隔开,避免胎槽贴合车圈底侧,确保车圈内部中空,提高成品率。
附图说明
[0024]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技术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
[0025]图1示出了本实用安装使用示意图一;
[0026]图2示出了图1中A处的放大图;
[0027]图3示出了图1的俯视图;
[0028]图4示出了图3的剖视图A

A;
[0029]图5示出了图4中B处的放大图;
[0030]图6示出了本实用安装使用示意图二;
[0031]图7示出了图6的剖视图B

B;
[0032]图8示出了图7中B处的放大图;
[0033]图9示出了本技术的分解示意图;
[0034]图10示出了本技术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0035]图11示出了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一;
[0036]图12示出了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二。
[0037]图中:1车圈模具、11夹具、110夹槽、111夹板、12支座、2连接块、21活动槽、22拨块、3成型条、32滑槽、31驱动孔、3d弧形导角、3f防粘层、4定位条、5驱动件、51驱动栓、52滑杆、T胎槽。
具体实施方式
[0038]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
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39]参阅附图1

附图12,一种碳纤维车圈预型治具,安装于车圈模具1的夹具11上,车圈模具1属于现有技术,其包括支座12和可转动地安装于支座12上的夹具11,夹具11的外圆周处设有夹槽110;而本技术中的预型治具则包括连接块2、成型条3和定位条4,连接块2相对于夹具11活动设计,且连接块2的底端可伸入夹槽110内;成型条3设于夹槽110内,且成型条3的第一端与连接块2的底端连接;定位条4设于夹槽110外并与夹具11的外圆周边缘相抵,连接块2与定位条4的第一端连接。
[0040]使用时,如附图2、附图5和附图8所示,将成型条3放入夹槽110内,并使得定位条4与夹具11的外圆周边缘相抵,此时即可将U形碳纤维车圈两侧的胎槽T弯曲至成型条3上并相互贴合,从而使得部分U形碳纤维车圈形成O形碳纤维车圈;
[0041]贴合完毕后,手持移动块使得成型条3和定位条4停留于当前位置,然后绕支座12转动夹具11,使得成型条3远离形成O形碳纤维车圈的部分,且夹具11将带动其余待贴合的胎槽T移动成型条3处,然后按上述操作对其余的胎槽T进行贴合即可。
[0042]需要注意的是,当U形碳纤维车圈上的胎槽T即将全部贴合,需要移动连接块2,使成型条3和定位条4脱离夹具11,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碳纤维车圈预型治具,安装于车圈模具(1)的夹具(11)上,所述夹具(11)的外圆周处设有夹槽(110),其特征在于,该预型治具包括;连接块(2),所述连接块(2)相对于所述夹具(11)活动设计,且所述连接块(2)的底端可伸入所述夹槽(110)内;成型条(3),所述成型条(3)设于所述夹槽(110)内,且所述成型条(3)的第一端与所述连接块(2)的底端连接;定位条(4),所述定位条(4)设于所述夹槽(110)外并与所述夹具(11)的外圆周边缘相抵,所述连接块(2)与所述定位条(4)的第一端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碳纤维车圈预型治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成型条(3)呈弧状设计,且所述成型条(3)的弧度与所述夹具(11)的弧度相同。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碳纤维车圈预型治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条(4)呈弧状设计,且所述定位条(4)的弧度与所述夹具(11)的弧度相同。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碳纤维车圈预型治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成型条(3)和所述定位条(4)的弧长均等于所述夹具(11)的外圆周边缘的弧长的八分之一。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碳纤维车圈预型治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条(4)设有两根,两根所述定位条(4)均设于所述夹槽(110)外并分别与所述夹具(1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方泽吴俊周乾
申请(专利权)人:钜龙科技惠州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