澄清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788484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9-03 19:51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澄清器,涉及污水处理技术领域,澄清器结构如下:壳体设置有进水口和第一出水口的壳体;沉淀池上端开口且上端与壳体的内侧壁连接,沉淀池上穿设有连通进水口的进水管道;扩散壳体设置有与进水管道的第二出水口对应的喉管;反应壳体与扩散壳体之间形成反应区,反应区与扩散壳体的上端、沉淀池连通;多级过滤壳体分别与反应壳体、壳体形成第一过滤区、第二过滤区;第一过滤区、第二过滤区分别设置有第一过滤结构、第二过滤结构;位于第一过滤结构上部分的第一过滤区连通位于第二过滤结构下部分的第二过滤区,位于第二过滤结构上部分的第二过滤区连通第一出水口。相对于现有技术,本申请的澄清器体积小且过滤效果好。本申请的澄清器体积小且过滤效果好。本申请的澄清器体积小且过滤效果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澄清器


[0001]本申请涉及污水处理
,特别是涉及一种澄清器。

技术介绍

[0002]澄清池是集混凝沉淀于一体的水处理构筑物,主要用于给水处理,也有用在废水的;水力循环澄清池作为泥渣循环型澄清池的一种形式,能同时实现混凝剂与原水的混合、反应和絮体沉淀分离三个过程;当水泵提升后的原水(投加混凝剂后)高速通过喷嘴时,在水射器喷嘴和喉管周围会形成负压,从而将周围的大量回流泥渣吸入喉管,并与原水充分混合,原水和回流泥渣的充分接触、混凝反应,颗粒间的吸附作用得以加强,絮凝作用更加充分,从而获得了较好的澄清效果。传统的澄清池采用建筑结构,一般由混凝槽,絮凝槽,助凝槽,沉淀池、搅拌器等部分组成,占地空间大,结构简单,过滤效果差。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申请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提出一种澄清器,体积小且过滤效果好。
[0004]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出一种澄清器,所述澄清器包括:壳体,所述壳体设置有进水口和第一出水口;所述壳体内设置有:
[0005]沉淀池,所述沉淀池的上端开口且上端与所述壳体的内侧壁连接,所述沉淀池上穿设有连通所述进水口的进水管道;
[0006]扩散壳体,所述扩散壳体为上端开口的腔体;所述扩散壳体部分位于所述沉淀池上方且设置有与所述进水管道的第二出水口对应的喉管;
[0007]反应壳体,所述反应壳体的内侧壁与所述扩散壳体的外侧壁围合形成反应区,所述反应区与所述扩散壳体的上端、所述沉淀池连通;
[0008]多级过滤壳体,所述多级过滤壳体的侧壁分别与所述反应壳体、所述壳体围合形成与所述沉淀池连通的第一过滤区、第二过滤区;所述第一过滤区设置有第一过滤结构;所述第二过滤区设置有第二过滤结构;位于所述第一过滤结构上部分的第一过滤区与位于所述第二过滤结构下部分的所述第二过滤区连通,位于所述第二过滤结构上部分的所述第二过滤区与所述第一出水口连通。
[0009]根据本申请的上述实施例,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通过将扩散壳体、反应壳体以及过滤腔集成在壳体内,使得澄清器体积变小,此时,原水从进水口喷射出并与沉淀池中的循环水混合进入扩散壳体,并在扩散壳体内与药剂进行混合絮凝后,部分小颗粒的絮凝体跟随水流溢出至反应壳体内,并在重力作用下沉淀,此时随着澄清器中水增加,小颗粒的絮凝体跟随水流进入到第一过滤区,并在通过第一过滤结构后从第一过滤区的上部流至第二过滤区的底部,并从第二过滤区底部上升经过第二过滤结构,最终经第一出水口流出,此时,从第一出水口流水的水经过了足够的时长沉淀且经过了多级过滤,过滤效果更好,因此,相对于传统的澄清池,本申请实施例的澄清器体积小且过滤效果好。
[0010]根据本申请第一方面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过滤结构包括依次设置的多个过滤网且多个所述过滤网的过滤精度依次递增,过滤精度低的所述过滤网靠近所述沉淀池设置。
[0011]根据本申请第一方面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沉淀池设置为锥斗形状,所述多级过滤壳体的下端设置为与所述沉淀池的开口间隔相对的喇叭口。
[0012]根据本申请第一方面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扩散壳体与所述反应壳体之间设置有若干扰流片,若干所述扰流片沿所述扩散壳体的外侧壁周向间隔设置。
[0013]根据本申请第一方面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澄清器还包括引流板,所述引流板沿所述扩散壳体周向设置且为锥斗形状,且开口较大的一端与所述沉淀池间隔相对,且所述引流板与所述多级过滤壳体的内侧壁、所述扰流片间隔设置。
[0014]根据本申请第一方面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澄清器还包括环形集水槽,所述环形集水槽位于所述第二过滤结构上部分的所述第二过滤区且环绕所述反应壳体设置,所述环形集水槽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出水口连通,所述环形集水槽用于将所述第二过滤区的过滤水引流至所述第一出水口。
[0015]根据本申请第一方面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澄清器还包括:排空压缩管,所述排空压缩管穿过所述壳体与所述沉淀池连通。
[0016]根据本申请第一方面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沉淀池上端设置有若干过滤孔,所述沉淀池的外侧壁与所述壳体形成有沉渣区;所述沉渣区设置有穿设所述壳体的第一排污管;位于所述第二过滤结构下部分的所述第二过滤区设置有与所述第一排污管连通的第二排污管;所述第一排污管与所述第二排污管之间设置有控制阀。
[0017]根据本申请第一方面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壳体设置有排气管,所述排气管与所述扩散壳体、所述反应壳体连通。
[0018]根据本申请第一方面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壳体包括上壳体和下壳体,所述上壳体与所述下壳体可拆卸连接,所述沉淀池设置于所述下壳体内,所述扩散壳体、所述反应壳体以及所述多级过滤壳体均设置在所述上壳体内。
[0019]本申请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申请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0020]本申请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0021]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中澄清器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中图1所示澄清器的侧面剖面示意图;
[0023]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中图2所示局部A放大示意图;
[0024]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中图2所示另一视角的剖面示意图;
[0025]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中图1所示澄清器的顶面剖面示意图。
[0026]附图标记:
[0027]壳体100、进水口110、第一出水口120、上壳体130、下壳体140、扇形盖板150、
[0028]沉淀池200、过滤孔210、
[0029]扩散壳体300、喉管310、混合腔320、
[0030]反应壳体400、反应区410、
[0031]多级过滤壳体500、第一过滤结构510、过滤网511、第二过滤结构520、溢流槽530、溢流孔540、溢流管道550、
[0032]扰流片610、引流板620、环形集水槽630、排空压缩管640、沉渣区650、排气管660、第一排污管670、第二排污管680、控制阀690、
[0033]进水管道710、进药管720、第一加强件730、第二加强件740、出水管道750、第三加强件760、隔板770。
具体实施方式
[0034]下面详细描述本申请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申请,而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0035]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涉及到方位描述,例如上、下、前、后、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如果有描述到第一、第二只是用于区分技术特征为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澄清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所述壳体设置有进水口和第一出水口;所述壳体内设置有:沉淀池,所述沉淀池的上端开口且上端与所述壳体的内侧壁连接,所述沉淀池上穿设有连通所述进水口的进水管道;扩散壳体,所述扩散壳体为上端开口的腔体;所述扩散壳体部分位于所述沉淀池上方且设置有与所述进水管道的第二出水口对应的喉管;反应壳体,所述反应壳体的内侧壁与所述扩散壳体的外侧壁围合形成反应区,所述反应区与所述扩散壳体的上端、所述沉淀池连通;多级过滤壳体,所述多级过滤壳体的侧壁分别与所述反应壳体、所述壳体围合形成与所述沉淀池连通的第一过滤区、第二过滤区;所述第一过滤区设置有第一过滤结构;所述第二过滤区设置有第二过滤结构;位于所述第一过滤结构上部分的第一过滤区与位于所述第二过滤结构下部分的所述第二过滤区连通,位于所述第二过滤结构上部分的所述第二过滤区与所述第一出水口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澄清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过滤结构包括依次设置的多个过滤网且多个所述过滤网的过滤精度依次递增,过滤精度低的所述过滤网靠近所述沉淀池设置。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澄清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沉淀池设置为锥斗形状,所述多级过滤壳体的下端设置为与所述沉淀池的开口间隔相对的喇叭口。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澄清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扩散壳体与所述反应壳体之间设置有若干扰流片,若干所述扰流片沿所述扩散壳体的外侧壁周向间隔设置。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邓海孟兵华刘小红肖应东李国欢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东元环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