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学性能检测用的力加载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4778379 阅读:5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9-03 19:3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力学性能检测用的力加载装置,包括支撑座、主体框架、加载连接件以及重载轴承。支撑座用于安装在承载基础上。主体框架通过第一重载轴承安装在支撑座,能相对支撑座绕第一重载轴承的轴线转动。加载连接件通过第二重载轴承安装在主体框架,能相对主体框架绕第二重载轴承的轴线转动;加载连接件用于与施力部件连接。其中,第一重载轴承的轴线和第二重载轴承的轴线相互垂直;施力部件施加到加载连接件的力经第二重载轴承、主体框架和第一重载轴承传递至支撑座。通过第一重载轴承和第二重载轴承进行转换解耦,满足大吨位多自由度加载力的要求,且相对于现有技术采用的加工困难、成本高的大吨位球铰,加工制造成本低。加工制造成本低。加工制造成本低。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力学性能检测用的力加载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力学性能检测
,尤其涉及一种大吨位多自由度转动双向无间隙的力学性能检测用的力加载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力学性能检测中需要对被测物体进行力的加载,加载力的方向由于检测环境会产生变动,在力的加载中需要使用可以适应加载力方向的关节轴承或类似部件,以保证轴向拉力与试样同轴,因此关节轴承在力学测试领域应用广泛。但大吨位的关节轴承,即采用单转动自由度的重载轴承,其所有零件需采用一体式加工成型以实现重载,由此,其加工工艺复杂,对加工制造要求的精度高,使其造价特别的高甚至无法实现。而大吨位的正反双向无间隙加载球铰的加工实现更为困难。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中的至少一个,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力学性能检测用的力加载装置,满足大吨位多自由度加载力的要求,且加工制造成本低。
[0004]一种力学性能检测用的力加载装置,包括:
[0005]支撑座,用于安装在承载基础;
[0006]主体框架,通过第一重载轴承安装在所述支撑座,能相对所述支撑座绕所述第一重载轴承的轴线转动;以及
[0007]加载连接件,通过第二重载轴承安装在所述主体框架,能相对所述主体框架绕所述第二重载轴承的轴线转动;所述加载连接件用于与施力部件连接;
[0008]其中,所述第一重载轴承的轴线和所述第二重载轴承的轴线相互垂直;施力部件施加到所述加载连接件的力经所述第二重载轴承、所述主体框架和所述第一重载轴承传递至所述支撑座。
[0009]在一较佳实施方式中,第二重载轴承通过间隙消除板安装在所述主体框架;所述主体框架设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二重载轴承的轴承外圈的一部分嵌入在所述第一凹槽中;所述间隙消除板设有第二凹槽并通过紧固螺栓将所述第二凹槽压紧在所述轴承外圈的另一部分。
[0010]在一较佳实施方式中,所述轴承外圈为设有横断切口的环形,所述横断切口用于调整所述轴承外圈的外径以消除所述第二重载轴承的间隙。
[0011]在一较佳实施方式中,所述主体框架对应所述第一凹槽的两侧设有螺纹孔,所述间隙消除板对应所述第二凹槽的两侧设有螺栓孔,所述间隙消除板扣合在所述主体框架,使所述第二重载轴承的轴承外圈嵌装在所述第一凹槽和所述第二凹槽之间;所述紧固螺栓穿过所述螺栓孔与所述螺纹孔连接,将所述间隙消除板压紧所述轴承外圈。
[0012]在一较佳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重载轴承通过间隙消除板安装在所述支撑座;所述支撑座设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一重载轴承的轴承外圈的一部分嵌入在所述第一凹槽中;
所述间隙消除板设有第二凹槽并通过紧固螺栓将所述第二凹槽压紧在所述轴承外圈的另一部分。
[0013]在一较佳实施方式中,所述轴承外圈为设有横断切口的环形,所述横断切口用于调整所述轴承外圈的外径以消除所述第一重载轴承的间隙。
[0014]在一较佳实施方式中,所述支撑座对应所述第一凹槽的两侧设有螺纹孔,所述间隙消除板对应所述第二凹槽的两侧设有螺栓孔,所述间隙消除板扣合在所述支撑座,使所述第一重载轴承的轴承外圈嵌装在所述第一凹槽和所述第二凹槽之间;所述紧固螺栓穿过所述螺栓孔与所述螺纹孔连接,将所述间隙消除板压紧所述轴承外圈。
[0015]本技术实施例的力加载装置通过将支撑座安装在承载基础上,将施力部件与加载连接件连接,通过施力部件向加载连接件施加大吨位的轴向力,加载连接件通过第二重载轴承将加载力传给主体框架,主体框架通过第一重载轴承将加载力传给支撑座。第一重载轴承和第二重载轴承分别可以绕自身轴线转动,从而,施力部件的轴向力方向可以允许多个不同方向的自由度,通过第一重载轴承和第二重载轴承进行转换解耦,满足大吨位多自由度加载力的要求,且相对于现有技术采用的加工困难、成本高的大吨位球铰,加工制造成本低。
附图说明
[0016]附图示出了本技术实施例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并与其说明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实施例的原理,其中包括了这些附图以提供对本技术实施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附图包括在本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
[0017]图1为本技术的力加载装置的示例性结构示意图;
[0018]图2为本技术的主体框架与间隙消除板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0019]图3为本技术的重载轴承的轴承外圈的示意图。
[0020]附图标记说明:
[0021]1、主体框架;11、第一凹槽;2、加载连接件;3、间隙消除板;31、第二凹槽;32、螺栓孔;4、支撑座;5、第二重载轴承;6、第一重载轴承;55、轴承外圈;56、横断切口。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技术实施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解释相关内容,而非对本技术实施例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技术实施例相关的部分。
[0023]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实施例中的实施方式及实施方式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方式来详细说明本技术实施例。
[0024]需要说明的是,文中的步骤编号,仅为了方便具体实施例的解释,不作为限定步骤执行先后顺序的作用。
[0025]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大吨位多自由度转动双向无间隙的力学性能检测用的力加载装置,在力学性能检测中替代现有的大吨位球铰,加工制造成本低。
[0026]参见图1,一种力学性能检测用的力加载装置,包括支撑座4、主体框架1、加载连接件2以及重载轴承。支撑座4用于安装在承载基础上。主体框架1通过第一重载轴承6安装在
支撑座4,能相对支撑座4绕第一重载轴承6的轴线转动。加载连接件2通过第二重载轴承5安装在主体框架1,能相对主体框架1绕第二重载轴承5的轴线转动;加载连接件2用于与施力部件连接。其中,第一重载轴承6的轴线和第二重载轴承5的轴线相互垂直;施力部件施加到加载连接件2的力经第二重载轴承5、主体框架1和第一重载轴承6传递至支撑座4。第一重载轴承6和第二重载轴承5均具有单转动自由度,也就是说只具有沿着自身轴线转动一个自由度,在下文中也称作单转动自由度重载轴承。根据力学性能检测的目的和检测条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得知支撑座4、主体框架1和加载连接件2可以采用的形式以及第一重载轴承6和第二重载轴承5采用的数量,例如,支撑座4采用支耳的形式,设置在主体框架1的相对两侧,相应的,每一侧的支撑座4与主体框架1之间均设置第一重载轴承6。同样,在加载连接件2的两侧均设置第一重载轴承6与主体框架1连接。
[0027]通过多个重载转动轴承的转动轴的垂直布置,实现了多自由度的加载,同时由多个轴承承受一个方向的加载负荷,使其可承受几倍于原轴承的额定载荷。
[0028]力学性能检测时,施加的轴向力可能是拉力也可能是压力,还可能是拉力

压力交替,设定拉力方向为正,压力方向为反,也就是正反双向过零加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力学性能检测用的力加载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座,用于安装在承载基础;主体框架,通过第一重载轴承安装在所述支撑座,能相对所述支撑座绕所述第一重载轴承的轴线转动;以及加载连接件,通过第二重载轴承安装在所述主体框架,能相对所述主体框架绕所述第二重载轴承的轴线转动;所述加载连接件用于与施力部件连接;其中,所述第一重载轴承的轴线和所述第二重载轴承的轴线相互垂直;施力部件施加到所述加载连接件的力经所述第二重载轴承、所述主体框架和所述第一重载轴承传递至所述支撑座。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力学性能检测用的力加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重载轴承通过间隙消除板安装在所述主体框架;所述主体框架设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二重载轴承的轴承外圈的一部分嵌入在所述第一凹槽中;所述间隙消除板设有第二凹槽并通过紧固螺栓将所述第二凹槽压紧在所述轴承外圈的另一部分。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力学性能检测用的力加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轴承外圈为设有横断切口的环形,所述横断切口用于调整所述轴承外圈的外径以消除所述第二重载轴承的间隙。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力学性能检测用的力加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框架对应所述第一凹槽的两侧设有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帅刘桂森郭玉宝陈冬冬刘伟严祖润王兴宇
申请(专利权)人:中钢集团郑州金属制品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