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透水混凝土界面过渡区粘结性能测试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4769442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31 19:2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透水混凝土界面过渡区粘结性能测试方法,其包括如下步骤:准备试件、固定拉拔头、测定拉拔强度、结果表示等过程。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透水混凝土界面过渡区粘结性能测试方法,能够对透水混凝土界面过渡区粘结性能进行定量和定型的双重评价,有着设计合理,测试简单且直观的优点。测试简单且直观的优点。测试简单且直观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透水混凝土界面过渡区粘结性能测试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建筑材料性能测试领域,具体涉及到一种透水混凝土界面过渡区粘结性能测试方法。

技术介绍

[0002]透水混凝土一般用于海绵城市建设过程中生态透水路面铺装,其具有透水、净水、降温、降噪等生态功能,然而由于具有丰富的空隙结构,其力学和耐久性相对于普通混凝土而言较差,难以满足多种交通荷载尤其是重载交通道路建设的需求。界面过渡区是混凝土中介于水泥浆体与集料周围的约50μm厚度的区域,也是透水混凝土受力时最容易发生破坏的部位,而目前针对透水混凝土界面过渡区粘结性能的评价方法缺失,大部分研究仅通过扫描电镜等微观形貌观察的方式进行定性分析,缺乏定量的评价方法和技术。
[0003]建材领域中的界面粘结性能研究主要涉及新旧混凝土界面、砂浆

砂浆界面、钢筋

混凝土界面的研究等,涉及普通混凝土中集料与水泥胶浆界面过渡区的界面粘结性能的评价方法仍十分有限。专利CN 107727569 B公开了一种基于岩石与混凝土界面劈裂性能的岩石

混凝土界面粘结测试方法,CN 112213196A公开了一种基于集料与水泥砂浆界面过渡区剪切性能的集料

砂浆界面粘结测试方法,二者均采用了间接测试方法评价了集料

浆体界面在受到平行于界面过渡区的力作用下的粘结性能,并未涉及界面在受到垂直于界面过渡区的力作用下的粘结性能,在测试方法上不够直接和快捷。而通常采用直接拉伸方法对砂浆
/>砂浆界面粘结性能的测试(JGJ/T 70),采用尺寸为40mm
×
40mm的方形拉拔头,界面粘结面积为1600mm2,砂浆层厚度为6mm,对透水混凝土来说并不适用。
[0004]透水混凝土可以看作是由较薄的一层水泥胶浆层包裹集料堆积而成的具有连通空隙结构的混凝土材料。其水泥胶浆层厚度大部分介于0.2~3.0mm之间,且主要分布在0.5~1.5mm之间,远小于现有测试方法中砂浆层厚度的6mm。此外,水泥胶浆与集料的接触面积很小,与集料的表面积相当。透水混凝土通常采用粒径为2.36~4.75mm、4.75~9.5mm、9.5~13.2mm的一种或多种集料,假设将集料视为球体,则水泥胶浆与集料的接触面积约为17.5~547.4mm2,远小于现有砂浆界面粘结性能测试面积1600mm2。透水混凝土中,水泥胶浆对集料整体进行了连续的包裹,其界面过渡区测试时拉拔作用同时受到周边胶浆的作用,而不同于砂浆界面粘结性能测试中待测砂浆仅与基底粘结、不受周边砂浆作用的方式。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部分的目的在于概述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一些方面以及简要介绍一些较佳实施例。在本部分以及本申请的说明书摘要和专利技术名称中可能会做些简化或省略,以避免使本部分、说明书摘要和专利技术名称的目的模糊,而这种简化或省略不能用于限制本专利技术的范围。
[0006]鉴于上述和/或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本专利技术。
[0007]因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透水混凝土界面过渡区粘结性能的定量评价技术的缺乏,提供一种透水混凝土界面过渡区粘结性能测试方法。
[0008]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透水混凝土界面过渡区粘结性能测试方法,其包括如下步骤:
[0009]准备试件:在集料基底上成型0.5~1.5mm厚度的水泥胶浆层,标准养护至龄期前一天,对水泥胶浆层表面进行打磨;
[0010]固定拉拔头:用双组分结构胶将直径为20mm的圆底拉拔头固定在胶浆表面,在干燥养护箱中养护24小时;
[0011]测定拉拔强度:采用拉拔式附着力仪测试集料

水泥胶浆层界面过渡区的拉拔强度;
[0012]结果表示:通过六次以上的测量结果,计算平均拉拔强度、标准差、变异系数等,通过拉拔后不同界面破坏形式所占面积比例,确定界面破坏类型。
[0013]作为本专利技术所述透水混凝土界面过渡区粘结性能测试方法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准备试件中,所述集料基底为100mm
×
100mm
×
10mm的方形板,方形板至少有一个方形表面经过打磨,其磨光度为200~1000。
[0014]作为本专利技术所述透水混凝土界面过渡区粘结性能测试方法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准备试件中,集料基底的磨光度为200。
[0015]作为本专利技术所述透水混凝土界面过渡区粘结性能测试方法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准备试件中,所述水泥胶浆层的厚度为1.0mm。
[0016]作为本专利技术所述透水混凝土界面过渡区粘结性能测试方法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水泥胶浆层成型时的水泥胶浆流动度应控制在220~270mm之间。
[0017]作为本专利技术所述透水混凝土界面过渡区粘结性能测试方法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水泥胶浆流动度应采用跳桌法测试。
[0018]作为本专利技术所述透水混凝土界面过渡区粘结性能测试方法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准备试件中,所述标准养护方式为温度为20℃,湿度为98%以上的养护环境中进行养护。
[0019]作为本专利技术所述透水混凝土界面过渡区粘结性能测试方法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准备试件中,所述水泥胶浆层表面打磨为200目砂纸打磨5~10次。
[0020]作为本专利技术所述透水混凝土界面过渡区粘结性能测试方法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固定拉拔头中,所述双组分结构胶主要为丙烯酸酯AB胶。
[0021]作为本专利技术所述透水混凝土界面过渡区粘结性能测试方法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固定拉拔头中,所述干燥养护箱的参数为温度为20℃,湿度恒定为80%。
[0022]作为本专利技术所述透水混凝土界面过渡区粘结性能测试方法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结果表示中,所述界面破坏形式包括:水泥胶浆内聚破坏、胶浆

集料界面粘结破坏、胶水

胶浆粘结破坏的一种或多种。
[0023]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透水混凝土界面过渡区粘结性能测试方法,依据真实状况下透水混凝土中水泥胶浆层在集料表面的包裹厚度及面积,模拟了透水混凝土中水泥胶浆层与集料界面过渡区受力时发生的直接拉伸破坏。采用0.5~1.5mm的水泥胶浆层厚度而不是常见的6mm砂浆厚度,真实还原了透水混凝土中水泥胶浆层对集料的包裹;采用直径为20mm的圆形拉拔头而不是边长为40mm的方形拉拔头,以314mm2的表面积更真实的模拟了透水混凝土中集料与胶浆之间的粘结面积(17.5~547.4mm2)。本专利技术通过拉拔强度和界面破坏类型
两个指标共同评价水泥胶浆在集料表面的粘结性能,对透水混凝土界面过渡区粘结性能进行了定量和定性的双重评价,具有设计合理,测试简单且直观等优点。
附图说明
[0024]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透水混凝土界面过渡区粘结性能测试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准备试件:在集料基底上成型0.5~1.5mm厚度的水泥胶浆层,标准养护至龄期前一天,对水泥胶浆层表面进行打磨;固定拉拔头:用双组分结构胶将直径为20mm的圆底拉拔头固定在胶浆表面,在干燥养护箱中养护24小时;测定拉拔强度:采用拉拔式附着力仪测试集料

水泥胶浆层界面过渡区的拉拔强度;结果表示:通过六次以上的测量结果,计算平均拉拔强度、标准差、变异系数等,通过拉拔后不同界面破坏形式所占面积比例,确定界面破坏类型。2.根据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透水混凝土界面过渡区粘结性能测试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准备试件中,所述集料基底为100mm
×
100mm
×
10mm的方形板,方形板至少有一个方形表面经过打磨,其磨光度为200~1000。3.根据权利要求2中所述的透水混凝土界面过渡区粘结性能测试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准备试件中,集料基底优选磨光度为200。4.根据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透水混凝土界面过渡区粘结性能测试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准备试件中,所述水泥胶浆层的厚度优选为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辉杨洁张犁贾明李建波陈慧
申请(专利权)人:同路达青岛生态科技有限公司同路达泰州生态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