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于高效散热反向导通的氮化镓器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757765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31 18:5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便于高效散热反向导通的氮化镓器件,包括封装框架,其上形成有门极、开尔文源极和漏极;均设置在所述封装框架中的氮化镓芯片和二极管;所述二极管位于所述氮化镓芯片的一侧;所述氮化镓芯片上形成有芯片门极打线盘、芯片源极打线盘和芯片漏极打线盘;其中,所述芯片门极打线盘与封装框架的门极连接,芯片源极打线盘与封装框架的开尔文源极连接;所述芯片漏极打线盘、封装框架上的漏极和二极管的阴极通过金属夹连接;所述金属夹部分暴露于所述封装框架的外侧以便于加装散热器。氮化镓芯片反向导通时的功率损耗低,且减少引线的使用,减少寄生电阻和寄生电感的产生,氮化镓器件的整体散热效果更好,安全可靠,适用范围广。适用范围广。适用范围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便于高效散热反向导通的氮化镓器件


[0001]本技术涉及半导体芯片
,尤其是指一种便于高效散热反向导通的氮化镓器件。

技术介绍

[0002]作为第三代半导体材料,氮化镓功率器件具有禁带宽度大、击穿场强高、热导率大、抗辐射能力强、化学性质稳定和功率密度高等优点,可以实现更高的开关频率,更高的系统效率和功率密度。
[0003]在实际应用中,由于氮化镓芯片反向导通时的损耗较大却没有体二极管来降低损耗,因此需要并联一个二极管,来降低氮化镓芯片反向导通时的功率损耗,同时让电流从器件的源极流向漏极。现有技术是把氮化镓芯片和二极管封装在一个框架里,通过打线的方式连接在一起,这样的结构容易产生寄生电阻和寄生电感,并且不利于整体的散热。
[0004]图1为现有技术中氮化镓器件与二极管的连接方式,由图1可见,氮化镓芯片的漏极打线盘连接到封装框架的漏极,二极管的阴极也通过引线引到封装框架的漏极,这样就把氮化镓芯片和二极管连接起来了,然而现有的这种打线方式容易产生寄生电阻和寄生电感,并且不利于整体的散热。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便于高效散热反向导通的氮化镓器件,其能够减少引线的使用,减少寄生电阻和寄生电感的产生,氮化镓器件的整体散热效果更好,安全可靠,适用范围广。
[0006]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便于高效散热反向导通的氮化镓器件,包括封装框架,其上形成有门极、开尔文源极和漏极;均设置在所述封装框架中的氮化镓芯片和二极管;所述二极管位于所述氮化镓芯片的一侧;所述氮化镓芯片上形成有芯片门极打线盘、芯片源极打线盘和芯片漏极打线盘;其中,所述芯片门极打线盘与封装框架的门极连接,芯片源极打线盘与封装框架的开尔文源极连接;所述芯片漏极打线盘、封装框架上的漏极和二极管的阴极通过金属夹连接;所述金属夹部分暴露于所述封装框架的外侧以便于加装散热器。
[0007]作为优选的,所述二极管的阴极位于所述芯片漏极打线盘的旁侧;所述芯片漏极打线盘与所述封装框架上的漏极相对设置。
[0008]作为优选的,所述金属夹为金夹、锡夹、铜夹或铝夹。
[0009]作为优选的,所述二极管为硅二极管或碳化硅二极管。
[0010]作为优选的,所述的便于高效散热反向导通的氮化镓器件,还包括散热板,其位于所述封装框架中;所述氮化镓芯片和二极管均设置在所述散热板上。
[0011]作为优选的,所述二极管的阳极与所述散热板连接。
[0012]作为优选的,所述的便于高效散热反向导通的氮化镓器件还包括金属引线;所述
芯片门极打线盘通过金属引线与所述封装框架的门极连接,所述芯片源极打线盘通过金属引线与所述封装框架的开尔文源极连接。
[0013]作为优选的,所述金属引线为金线、锡线、铜线或铝线。
[0014]作为优选的,所述封装框架的一端设置有所述漏极,所述封装框架的另一端依次设置有所述门极、开尔文源极、开尔文源极和门极。
[0015]作为优选的,所述芯片门极打线盘设置有两个,所述芯片门极打线盘与所述封装框架上的门极一一对应。
[0016]本技术的上述技术方案相比现有技术具有以下优点:
[0017]1、本技术中芯片漏极打线盘、封装框架上的漏极和二极管的阴极通过金属夹连接,实现了氮化镓芯片和二极管的连接,降低氮化镓芯片反向导通时的功率损耗;用金属夹代替引线的方式可以减少引线的使用,从而减少寄生电阻和寄生电感的产生。
[0018]2、本技术的金属夹暴露于封装框架的外侧,便于后续进一步加装散热器,氮化镓器件能更好地进行散热,构思精巧,氮化镓器件的可靠性更好,适用范围较广。
附图说明
[0019]为了使本技术的内容更容易被清楚的理解,下面根据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其中:
[0020]图1为
技术介绍
中氮化镓器件与二极管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0021]图2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3为本技术的侧视示意图。
[0023]说明书附图标记说明:10

封装框架,101

漏极,102

门极,103

开尔文源极;20

氮化镓芯片,201

芯片漏极打线盘,202

芯片门极打线盘,203

芯片源极打线盘;30

二极管,301

阴极;40

散热板,50

金属夹。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以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更好地理解本技术并能予以实施,但所举实施例不作为对本技术的限定。
[0025]参照图2

图3所示,本技术公开了一种便于高效散热反向导通的氮化镓器件,包括:
[0026]封装框架10,在上述封装框架10上形成有门极102、开尔文源极103 和漏极101。其中,在上述封装框架10的一端设置漏极101,在封装框架 10的另一端依次设置门极102、开尔文源极103、开尔文源极103和门极102 以构成对称式管脚结构,使得氮化镓器件的内部发热能够更加均衡,氮化镓器件承受电流的能力更好。
[0027]在上述封装框架10中设置有氮化镓芯片20和二极管30,上述二极管 30位于氮化镓芯片20的一侧。氮化镓芯片20上形成有芯片门极打线盘202、芯片源极打线盘203和芯片漏极打线盘201。
[0028]其中,上述芯片门极打线盘202和芯片源极打线盘203位于氮化镓芯片 20的一端,芯片漏极打线盘201位于氮化镓芯片20的另一侧。上述二极管 30的阴极301位于芯片漏极打线盘201的一侧,且芯片漏极打线盘201与封装框架上的漏极101相对设置。
[0029]具体地,芯片门极打线盘202与封装框架10的门极102之间通过引线连接,芯片源极打线盘203与封装框架10的开尔文源极103之间通过引线连接。上述引线优选为金属引线,金属引线可选用金线、锡线、铜线或铝线,从而实现电连接。
[0030]上述芯片漏极打线盘201、封装框架10上的漏极101和二极管30的阴极301通过金属夹50连接,相较于现有技术,减少了引线的使用,使得氮化镓功率器件具备更小的电阻和电感。金属夹50部分暴露于封装框架10的外侧以便于后续进一步加装散热器,便于充分散热。
[0031]在实际应用中,金属夹50的形状可根据需求设置成各种形状,只要实现芯片漏极打线盘201、封装框架10上的漏极101和二极管30的阴极301 电性连接即可。金属夹50可选用金夹、锡夹、铜夹或铝夹,在实际设计中,金属夹50其为导电导热材质即可。
[0032]此外,还包括位于封装框架10中散热板40,上述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便于高效散热反向导通的氮化镓器件,其特征在于,包括:封装框架,其上形成有门极、开尔文源极和漏极;均设置在所述封装框架中的氮化镓芯片和二极管;所述二极管位于所述氮化镓芯片的一侧;所述氮化镓芯片上形成有芯片门极打线盘、芯片源极打线盘和芯片漏极打线盘;其中,所述芯片门极打线盘与封装框架的门极连接,芯片源极打线盘与封装框架的开尔文源极连接;所述芯片漏极打线盘、封装框架上的漏极和二极管的阴极通过金属夹连接;所述金属夹部分暴露于所述封装框架的外侧以便于加装散热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于高效散热反向导通的氮化镓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二极管的阴极位于所述芯片漏极打线盘的旁侧;所述芯片漏极打线盘与所述封装框架上的漏极相对设置。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于高效散热反向导通的氮化镓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夹为金夹、锡夹、铜夹或铝夹。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于高效散热反向导通的氮化镓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二极管为硅二极管或碳化硅二极管。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于高效...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傅玥孔令涛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芯干线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