矫正装置和上料设备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4753610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31 18:5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矫正装置和上料设备,矫正装置包括:固定治具;矫正结构,矫正结构用于使工件由第一位置运动至第二位置,矫正结构包括第一矫正组件及第二矫正组件,第一矫正组件与工件的第一边挡接触以驱动工件沿第一方向移动至第一边挡与固定治具接触,第二矫正组件与工件的第二边挡接触以驱动工件沿第二方向移动至第二边挡与固定治具接触,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为呈夹角设置,第一矫正组件用于在工件处于第二位置时抵压第一边挡以使第一边挡与固定治具保持接触,第二矫正组件用于在工件处于第二位置时抵压第二边挡以使第二边挡与固定治具保持接触。矫正装置能够提高工件装配的精度。上料设备包括上述矫正装置,能够提高工件装配的精度。工件装配的精度。工件装配的精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矫正装置和上料设备


[0001]本技术涉及电子元器件装配
,特别是涉及一种矫正装置和上料设备。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电子行业中显示技术的发展,屏幕的内部结构不断向着精密化的方向进步。从而,对屏幕的装配精度要求也随之提高。现有技术中通常通过利用围挡结构对屏幕上的精密的结构进行围挡,以保证屏幕内部零部件的装配。然而,针对上述围挡的装配,目前仍然通过人工装配,效率低,且装配的精度低。

技术实现思路

[0003]基于此,有必要针对围挡结构的装配问题,提供一种矫正装置和上料设备。
[0004]一种矫正装置,所述矫正装置用于对工件的形状及位置进行矫正,所述矫正装置包括:
[0005]固定治具;
[0006]矫正结构,所述矫正结构用于使所述工件由第一位置运动至第二位置,所述矫正结构包括第一矫正组件及第二矫正组件,所述第一矫正组件与所述工件的第一边挡接触以驱动所述工件沿第一方向移动至所述第一边挡与所述固定治具接触,所述第二矫正组件与所述工件的第二边挡接触以驱动所述工件沿第二方向移动至所述第二边挡与所述固定治具接触,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为呈夹角设置,所述第一矫正组件用于在所述工件处于第二位置时抵压所述第一边挡以使所述第一边挡与所述固定治具保持接触,所述第二矫正组件用于在所述工件处于第二位置时抵压所述第二边挡以使所述第二边挡与所述固定治具保持接触。
[0007]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固定治具围设形成矫正区域,所述第一矫正组件于所述固定治具所在平面内的正投影位于所述矫正区域内,处于第一位置的所述工件位于所述矫正区域内,且当所述工件处于第一位置时,所述第一边挡位于所述固定治具与所述第一矫正组件之间。
[0008]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矫正组件包括第一驱动件及第一抵推件,所述第一驱动件与所述第一抵推件连接用于驱动所述第一抵推件沿所述第一方向移动。
[0009]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固定治具上开设有用于容纳所述工件的容纳槽,所述容纳槽的底壁上开设有贯通孔,所述第一矫正组件及所述第二矫正组件穿设于所述贯通孔,所述第一方向及所述第二方向指向所述容纳槽的侧壁,处于所述第二位置的所述第一边挡与所述容纳槽的侧壁保持接触,处于所述第二位置的所述第二边挡与所述容纳槽的侧壁保持接触。
[0010]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贯通孔的孔壁上开设有多个配合槽,多个所述配合槽沿所述容纳槽侧壁的延伸方向间隔分布,所述第一抵推件上设有多个间隔分布的接触部,
多个所述接触部分别对应地与所述配合槽的槽壁滑动配合,多个所述接触部的部分结构位于所述配合槽的外部以接触并抵压所述工件。
[0011]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容纳槽的底壁上设有至少两个定位块,处于所述第一位置的所述工件能够与至少两个所述定位块接触。
[0012]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矫正结构还包括第三矫正组件,所述第三矫正组件用于在所述工件处于所述第二位置时抵压所述工件,所述第三矫正组件能够沿第三方向抵推所述工件,以使所述工件的各个边挡均与所述固定治具保持接触。
[0013]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固定治具上开设有多个用于与真空发生器连通的吸附孔,处于所述第二位置的所述工件能够覆盖多个所述吸附孔。
[0014]一种上料设备,所述上料设备包括:
[0015]如上述各实施例中任意一项实施例所述的矫正装置;
[0016]翻转装置,所述翻转装置包括转轴,所述翻转装置与所述矫正装置连接用于驱动所述矫正装置以所述转轴为转动轴线转动预设角度。
[0017]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翻转装置还包括支撑件及设于所述支撑件上的驱动结构,所述驱动结构与所述转轴连接用于驱动所述转轴转动所述预设角度,所述支撑件上设有光耦,所述光耦在被触发使能够控制驱动结构停止运动,所述转轴上设有挡片,所述挡片用于在所述转轴转过所述预设角度时触发所述光耦。
[0018]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矫正装置还包括用于承载所述固定治具及所述矫正结构的承载件,所述翻转装置还包括限位结构,所述限位结构用于在所述转轴转过所述预设角度时抵接所述承载件,所述限位结构用于使所述矫正装置与所述翻转装置保持相对固定。
[0019]上述矫正装置,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为非平行设置。故矫正结构结合固定治具能够使工件在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所在的平面内具有确定的预设位置,即所述第二位置。如此,通过第一矫正组件及第二矫正组件能够对工件进行定位,以确保工件装配的精度。
[0020]进一步地,由于处于第二位置时,第一矫正组件能够抵压第一边挡以使第一边挡与固定治具接触。也即是,当工件处于第二位置时,第一矫正组件与固定治具能够相互配合,以共同夹持工件。从而,能够对工件的形状进行矫正,使工件具有预设的形状。第二矫正组件同理也可用于矫正工件的形状,矫正方式与第一矫正组件类似,故不再赘述。
附图说明
[0021]图1为一实施例所提供的上料设备的轴侧示意图;
[0022]图2为一实施例所提供的工件的侧视图;
[0023]图3为图1所示上料设备中部分结构的轴侧示意图图;
[0024]图4为图1所示上料设备中固定治具的轴侧示意图;
[0025]图5为图1所示上料设备中第一矫正组件的轴侧示意图;
[0026]图6为图3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0027]图7为图4中B处的局部放大图;
[0028]图8为图1所示上料设备中第二矫正组件的轴侧示意图;
[0029]图9为图1所示上料设备中翻转装置的轴侧示意图;
[0030]图10为图9中C处的局部放大图。
[0031]附图标记:10、上料设备;100、矫正装置;1100、固定治具;1111、底壁; 1111a、贯通孔;1111b、吸附孔;1111c、定位块;1112、侧壁;1112a、配合槽;1120、矫正区域;1200、矫正结构;1210、第一矫正组件;1211、第一驱动件;1212、第一抵推件;1212a、接触部;1220、第二矫正组件;1221、第二驱动件;1222、第二抵推件;1230、第三矫正组件;1231、第三驱动件;1232、第三抵推件;130、承载件;131、限位孔;200、翻转装置;210、转轴;211、第一轴部;212、第二轴部;213、挡片;220、支撑件;230、驱动结构;240、光耦;250、限位结构;20、工件;21、第一边挡;22、第二边挡。
具体实施方式
[0032]为使本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技术。但是本技术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技术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技术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0033]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矫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矫正装置用于对工件的形状及位置进行矫正,所述矫正装置包括:固定治具;矫正结构,所述矫正结构用于使所述工件由第一位置运动至第二位置,所述矫正结构包括第一矫正组件及第二矫正组件,所述第一矫正组件与所述工件的第一边挡接触以驱动所述工件沿第一方向移动至所述第一边挡与所述固定治具接触,所述第二矫正组件与所述工件的第二边挡接触以驱动所述工件沿第二方向移动至所述第二边挡与所述固定治具接触,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为呈夹角设置,所述第一矫正组件用于在所述工件处于第二位置时抵压所述第一边挡以使所述第一边挡与所述固定治具保持接触,所述第二矫正组件用于在所述工件处于第二位置时抵压所述第二边挡以使所述第二边挡与所述固定治具保持接触。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矫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治具围设形成矫正区域,所述第一矫正组件于所述固定治具所在平面内的正投影位于所述矫正区域内,处于第一位置的所述工件位于所述矫正区域内,且当所述工件处于第一位置时,所述第一边挡位于所述固定治具与所述第一矫正组件之间。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矫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矫正组件包括第一驱动件及第一抵推件,所述第一驱动件与所述第一抵推件连接用于驱动所述第一抵推件沿所述第一方向移动。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矫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治具上开设有用于容纳所述工件的容纳槽,所述容纳槽的底壁上开设有贯通孔,所述第一矫正组件及所述第二矫正组件穿设于所述贯通孔,所述第一方向及所述第二方向指向所述容纳槽的侧壁,处于所述第二位置的所述第一边挡与所述容纳槽的侧壁保持接触,处于所述第二位置的所述第二边挡与所述容纳槽的侧壁保持接触。5.根据权利要求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君臣刘思文袁望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联鹏智能装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