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无电控自适应变桨距作动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751017 阅读:3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31 18:4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无电控自适应变桨距作动结构,涉及飞行器机械结构技术领域。一种无电控自适应变桨距作动结构,其包括传动轴以及与电机的输出轴连接的套筒;传动轴包括相互连接的移动筒体和螺旋桨连接块,移动筒体伸入到套筒中并与套筒滑动配合,螺旋桨连接块与螺旋桨连接;套筒和传动轴之间套设有弹性件。本发明专利技术可根据应用场景选择制作材料和制作尺寸,且可以在不同的转速下自动调节螺旋桨桨距,具有一定的自适应能力,解决了传统的变桨距机构质量大,体积大,机械结构复杂,使用寿命低,应用场景有限等问题。场景有限等问题。场景有限等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无电控自适应变桨距作动结构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飞行器机械结构
,具体涉及一种无电控自适应变桨距作动结构。

技术介绍

[0002]本专利技术对于
技术介绍
的描述属于与本专利技术相关的相关技术,仅仅是用于说明和便于理解本专利技术的
技术实现思路
,不应理解为申请人明确认为或推定申请人认为是本专利技术在首次提出申请的申请日的现有技术。
[0003]由于螺旋桨的桨距在生产的时候就已经确定了,因此螺旋桨只有在一定的转速范围内才具有较高的气动效率,为了使螺旋桨在不同转速下都拥有较高的气动效率,人们设计了不同的变桨距机构。但现有的变桨距机构存在如下几个问题:(1)质量大、体积大、结构复杂。现有的变桨距机构多应用于风力发电机、远洋船等大型设备,变桨距机构的设计质量、体积要求不高,变桨距机构多使用齿轮、液压、电机等动力装置驱动,这些附加设备增加了变桨距机构的整体体积和重量;(2)可靠性低。现有的变桨距机构采用了复杂的机械结构和电气结构,复杂的结构设计增加了变桨距机构自身的损耗,降低了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无电控自适应变桨距作动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传动轴(1)以及与电机的输出轴连接的套筒(2);所述传动轴(1)包括相互连接的移动筒体(101)和螺旋桨连接块(102),所述移动筒体(101)伸入到所述套筒(2)中并与所述套筒(2)滑动配合,所述螺旋桨连接块(102)与螺旋桨连接;所述套筒(2)和所述传动轴(1)之间套设有弹性件(3)。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电控自适应变桨距作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筒(2)包括相互连接的连接筒体(201)和电机连接块(202),所述移动筒体(101)伸入到所述连接筒体(201)中并与所述连接筒体(201)滑动配合。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无电控自适应变桨距作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筒体(201)的外侧壁间隔设有多条螺旋滑轨(203),所述螺旋滑轨(203)中设有设置在所述移动筒体(101)外壁上的滑块(103)。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无电控自适应变桨距作动结构,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迎翔吴文华张旭廖飞邢贝贝逯明清高福奎白兴之鞠金龙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空天技术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