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螺旋桨桨距角调整装置及使用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航空动力
,尤其涉及一种螺旋桨桨距角调整装置及使用方法。
技术介绍
[0002]螺旋桨通过旋转把围绕桨叶周围的空气排开而产生驱动力,从而满足飞行器的动力需求。螺旋桨的性能主要取决与螺旋桨的安装状态和工作状态,安装状态主要是螺旋桨的桨距角,在同等环境下桨距角增大拉力增大,轴功率也会增大,会引起螺旋桨效率增大或减小;工作状态主要是螺旋桨的工大气环境、转速和飞行速度,不同的工作状态下螺旋桨性能也会发生较大变化。为了使螺旋桨在不同工作状态下都可以获得较高的效率,就需要对螺旋桨的桨距角进行调整,使螺旋桨工作在效率高的区间。调整桨距角可以在地面进行调整,也可以在飞行过程中调整。地面可调桨距螺旋桨即需要在地面实现桨距角的精确调整。
[0003]地面可调桨距螺旋桨的螺旋桨可以在桨根增加刻度,但是在调整精度为1
°
的需求下需要在小直径桨根上增加360个刻度,更高的精度意味着更多的刻度,制造难度非常大,精度也难以控制。目前通常的桨距角调整方式主要是将桨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螺旋桨桨距角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桨叶(1)、桨毂(2)、内齿(3)、中齿(4)、外齿(5)、限位销(6);所述桨叶包括浆根(12),所述桨毂(2)包括外齿位(23)和限位销槽(24),所述中齿(4)包括内齿槽(42),所述外齿(5)包括外齿槽(51),所述的桨叶(1)的桨根(12)与内齿(3)固连;所述的内齿(3)通过内齿槽(42)与中齿(4)配合;所述的中齿(4)通过外齿槽(51)与外齿(5)配合;所述的外齿(5)固定于桨毂(2)的外齿位(23)内,并通过放置于所述限位销槽(24)内的限位销(6)限位,并通过另一半桨毂(2)完成整个装置的组装;内齿(3)与中齿(4)通过不同齿位的配合实现桨叶(1)相对中齿(4)的角度改变,中齿(4)与外齿(5)通过不同齿位的配合实现桨叶(1)与外齿(5)/桨毂(2)的角度改变,实现螺旋桨桨距角的精确控制。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桨距角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桨叶(1)的桨根(12)与内齿(3)固连,具体连接关系是:浆根(12)与内齿(3)之间还有桨根肩(13),桨毂(2)上设置有桨根槽(21)和桨根肩槽(22),浆根(12)卡在浆根槽(21)内,桨根肩(13)卡在桨根肩槽(22)内;桨叶(1)通过桨根(12)和桨根肩(13)实现旋转时拉力和弯矩的传递,并通过将根肩(13)和桨根肩槽(22)配合安装实现桨叶离心载荷的传递。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桨距角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齿(3)包括内齿键(31),所述内齿键(31)与中齿(4)的内齿槽(42)在不同的齿位配合装配,所述内齿(3)上对应于内齿键(31)设置有内齿刻度(33),所述内齿刻度(33)用于读取安装的内齿齿位m。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桨距角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齿(4)还包括外齿键(41),所述外齿键(41)与外齿(5)的外齿槽(51)在不同的齿位配合装配,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列伟,程学彬,胡寒栋,马喆,毛磊,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航天科工集团第二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