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轴手性卤代联芳基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4746375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3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轴手性卤代联芳基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化合物3的制备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保护气体氛围下,在有机溶剂中,在铑催化剂、银盐和铜盐的存在下,将如式I所示化合物与如式II所示化合物进行如下所示的卤化反应,得到化合物3即可;所述的化合物3为如式III所示化合物和/或如式III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轴手性卤代联芳基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轴手性卤代联芳基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0002]轴手性分子广泛存在于具有生物活性的天然产物中,它们还可以作为配体或催化剂广泛地应用在不对称催化领域(Kozlowski,M.C.;Morgan,B.J.;Linton,E.C.Chem.Soc.Rev.2009,38,3193

3207. Bringmann,G.;Gulder,T.;Gulder,T.A.M.;Breuning,M.Chem.Rev.2011,111,563

639.Xie,J.

H.;Zhou, Q.

L.Acc.Chem.Res.2008,41,581

593.Akiyama,T.Chem.Rev.2007,107,5744

5758.Rueping,M.; Kuenkel,A.;Atodiresei,I.Chem.Soc.Rev.2011,40,4539

4549.)。其中,轴手性的碘代化合物可以作为催化剂在催化不对称氧化去芳构化、羰基α位的不对称官能团化等反应中有大量的应用(Flores A.; Cots E.;Berg
è
s J.;K.Adv.Synth.Catal.2019,361,2

25.Kumar R.;Singh F.V.;Takenaga N.;Dohi T. Chem Asian J.2021,16,1

21)。目前,通过不对称催化合成手性碘化物的报道还很少,尤其是通过不对称C

H活化的方法来构建手性碘化物的报道就更少。2013年,余金权课题组报道了以手性氨基酸为配体的Pd催化C

H碘反应,能够以85%的产率和98%的ee值得到具有中心手性的碘代化合物 (Chu L.;Wang X.

C.;Moore C.E.;Rheingold A.L.;Yu J.

Q.J.Am.Chem.Soc.2013,135,16344

16347)。直到现在,对于不对称C

H活化构建具有轴手性碘化物的例子只有一例。2014年,游书力课题组使用手性氨基酸作为配体,通过动力学拆分的方法实现了Pd催化的不对称C

H碘化反应来构建轴手性的碘代联芳基化合物(达到73%产率和94%ee),但是,该方法的效率较低,不对称控制也较差(GaoD.

W.;Gu Q.;You S.

L.ACS Catal.2014,4,2741

2745)。
[0003]现有技术报道的通过不对称C

H活化合成轴手性的碘代联芳基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存在方法单一、效率低和对映选择性差的技术问题,这些问题亟待解决。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克服现有的不对称C

H活化合成轴手性的碘代联芳基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存在方法单一、效率低和对映选择性差的技术问题,而提供了一种轴手性卤代联芳基化合物的制备方法。本专利技术的制备方法原料易得、底物普适性较好、反应效率和对映选择性高。
[0005]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轴手性卤代联芳基化合物3的制备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保护气体氛围下,在有机溶剂中,在铑催化剂、银盐和铜盐的存在下,将如式I所示化合物与如式II所示化合物进行如下所示的卤化反应,得到化合物3即可;所述的化合物3为如式III所示化合物和/或如式III

所示化合物;
[0006][0007]X为卤素;
[0008]R1为氢、卤素、C1‑
C8的烷基、C1‑
C8的烷氧基、C6‑
C
12
的芳基或被一个或多个R1‑1取代的C6‑
C
12
的芳基;
[0009]R1‑1为卤素、C1‑
C8的烷基或C1‑
C8的烷氧基;
[0010]R2为氢、卤素或C1‑
C8的烷基;
[0011]R3为卤素、羟甲基、醛基、乙酰基、氰基、C1‑
C8的烷基、C1‑
C8的烷氧基、C2‑
C8的氧杂烷基或
[0012]R3‑1为氢或C1‑
C8的烷基;
[0013]R4为醛基、氰基、羧基、三氟甲基、C1‑
C8的烷基、C1‑
C8的烷氧基或
[0014]R4‑1为氢或C1‑
C8的烷基;
[0015]R5为氢、卤素、C1‑
C8的烷基或C1‑
C8的烷氧基;
[0016]R6为氢、卤素、C1‑
C8的烷基、C1‑
C8的烷氧基、C6‑
C
12
的芳基或被一个或多个R6‑1取代的C6‑
C
12
的芳基;
[0017]R6‑1为卤素、C1‑
C8的烷基或C1‑
C8的烷氧基。
[0018]或者,R2和R3与其间的碳原子一起形成:C6‑
C
14
的芳基、被一个或多个R
23
‑1取代的C6‑
C
14
的芳基、5

10元杂芳基或被一个或多个R
23
‑2取代的5

10元杂芳基;当存在多个取代基时,相同或不同;所述的5

10元杂芳基或被一个或多个R
23
‑2取代的5

10元杂芳基里的5

10元杂芳基中,杂原子选自 N、O和S,杂原子个数为1

3个;
[0019]R
23
‑1和R
23
‑2独立地为卤素、C1‑
C8的烷基或C1‑
C8的烷氧基;
[0020]或者,R1、R2和R3与其间的碳原子一起形成:C
10

C
14
的芳基或C6‑
C
10
的芳基并C3‑
C7的环烯基;
[0021]或者,R4和R5与其间的碳原子一起形成C5‑
C8的环烯基、C6‑
C
14
的芳基、被一个或多个R
45
‑1取代的C6‑
C
14
的芳基、5

10元的杂芳基或被一个或多个R
45
‑2取代的5

10元的杂芳基;当存在多个取代基时,相同或不同;所述的5

10元杂芳基或被一个或多个R
45
‑2取代的5

10元杂芳基里的5...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轴手性卤代联芳基化合物3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其包括以下步骤:保护气体氛围下,在有机溶剂中,在铑催化剂、银盐和铜盐的存在下,将如式I所示化合物与如式II所示化合物进行如下所示的卤化反应,得到化合物3即可;所述的化合物3为如式III所示化合物和/或如式III

所示化合物;其中,X为卤素;R1为氢、卤素、C1‑
C8的烷基、C1‑
C8的烷氧基、C6‑
C
12
的芳基或被一个或多个R1‑1取代的C6‑
C
12
的芳基;R1‑1为卤素、C1‑
C8的烷基或C1‑
C8的烷氧基;R2为氢、卤素或C1‑
C8的烷基;R3为卤素、羟甲基、醛基、乙酰基、氰基、C1‑
C8的烷基、C1‑
C8的烷氧基、C2‑
C8的氧杂烷基或R3‑1为氢或C1‑
C8的烷基;R4为醛基、氰基、羧基、三氟甲基、C1‑
C8的烷基、C1‑
C8的烷氧基或R4‑1为氢或C1‑
C8的烷基;R5为氢、卤素、C1‑
C8的烷基或C1‑
C8的烷氧基;R6为氢、卤素、C1‑
C8的烷基、C1‑
C8的烷氧基、C6‑
C
12
的芳基或被一个或多个R6‑1取代的C6‑
C
12
的芳基;R6‑1为卤素、C1‑
C8的烷基或C1‑
C8的烷氧基;或者,R2和R3与其间的碳原子一起形成:C6‑
C
14
的芳基、被一个或多个R
23
‑1取代的C6‑
C
14
的芳基、5

10元杂芳基或被一个或多个R
23
‑2取代的5

10元杂芳基;当存在多个取代基时,相同或不同;所述的5

10元杂芳基或被一个或多个R
23
‑2取代的5

10元杂芳基里的5

10元杂芳基中,杂原子选自N、O和S,杂原子个数为1

3个;R
23
‑1和R
23
‑2独立地为卤素、C1‑
C8的烷基或C1‑
C8的烷氧基;或者,R1、R2和R3与其间的碳原子一起形成:C
10

C
14
的芳基或C6‑
C
10
的芳基并C3‑
C7的环烯基;或者,R4和R5与其间的碳原子一起形成C5‑
C8的环烯基、C6‑
C
14
的芳基、被一个或多个R
45
‑1取代的C6‑
C
14
的芳基、5

10元的杂芳基或被一个或多个R
45
‑2取代的5

10元的杂芳基;当存在多个取代基时,相同或不同;所述的5

10元杂芳基或被一个或多个R
45
‑2取代的5

10元杂芳
基里的5

10元杂芳基中,杂原子选自N、O和S,杂原子个数为1

3个;R
45
‑1和R
45
‑2独立地为卤素、C1‑
C8的烷基或C1‑
C8的烷氧基。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满足下述条件中的一个或多个;(1)当X为卤素时,所述的卤素为Cl、Br或I;(2)当R1为卤素时,所述的卤素为F、Cl、Br或I;(3)当R1为C1‑
C8的烷基时,所述的C1‑
C8的烷基为C1‑
C4的烷基,优选为甲基、乙基、丙基、异丙基、正丁基、异丁基、仲丁基、异丁基或叔丁基,进一步优选为甲基;(4)当R1为C1‑
C8的烷氧基时,所述的C1‑
C8的烷氧基为C1‑
C4的烷氧基,优选为甲氧基、乙氧基、异丙氧基、叔丁氧基;(5)当R1为C6‑
C
12
的芳基时,所述的C6‑
C
12
的芳基为苯基、萘基或菲基;(6)当R1为被一个或多个R1‑1取代的C6‑
C
12
的芳基时,所述的R1‑1的个数为1

3个;(7)当R1为被一个或多个R1‑1取代的C6‑
C
12
的芳基时,所述的C6‑
C
12
的芳基为苯基或萘基;(8)当R1‑1为卤素时,所述的卤素为F、Cl、Br或I;(9)当R1‑1为C1‑
C8的烷基时,所述的C1‑
C8的烷基为C1‑
C4的烷基,优选为甲基、乙基、丙基、异丙基、正丁基、异丁基、仲丁基、异丁基或叔丁基;(10)当R1‑1为C1‑
C8的烷氧基时,所述的C1‑
C8的烷氧基为C1‑
C4的烷氧基,优选为甲氧基、乙氧基、异丙氧基或叔丁氧基;(11)当R2为卤素时,所述的卤素为F、Cl、Br或I;(12)当R2为C1‑
C8的烷基时,所述的C1‑
C8的烷基为C1‑
C4的烷基,优选为甲基、乙基、丙基、异丙基、正丁基、异丁基、仲丁基、异丁基或叔丁基;(13)当R3为卤素时,所述的卤素为F、Cl、Br或I;(14)当R3为C1‑
C8的烷基时,所述的C1‑
C8的烷基为C1‑
C4的烷基,优选为甲基、乙基、丙基、异丙基、正丁基、异丁基、仲丁基、异丁基或叔丁基;(15)当R3为C1‑
C8的烷氧基时,所述的C1‑
C8的烷氧基为C1‑
C4的烷氧基,优选为甲氧基、乙氧基、异丙氧基或叔丁氧基;(16)当R3为C2‑
C8的氧杂烷基时,所述的C2‑
C8的氧杂烷基为C2‑
C4的氧杂烷基,例如Me

O

CH2‑
CH2‑
或Me

O

CH2‑
;(17)当R3‑1为C1‑
C8的烷基时,所述的C1‑
C8的烷基为C1‑
C4的烷基,优选为甲基、乙基、丙基、异丙基、正丁基、异丁基、仲丁基、异丁基或叔丁基;(18)当R4为C1‑
C8的烷基时,所述的C1‑
C8的烷基为C1‑
C4的烷基,优选为甲基、乙基、丙基、异丙基、正丁基、异丁基、仲丁基、异丁基或叔丁基;(19)当R4为C1‑
C8的烷氧基时,所述的C1‑
C8的烷氧基为C1‑
C4的烷氧基,优选为甲氧基、乙氧基、异丙氧基或叔丁氧基;(20)当R4‑1为C1‑
C8的烷基时,所述的C1‑
C8的烷基为C1‑
C4的烷基,优选为甲基、乙基、丙基、异丙基、正丁基、异丁基、仲丁基、异丁基或叔丁基;(21)当R5为卤素时,所述的所述的卤素为F、Cl、Br或I;(22)当R5为C1‑
C8的烷基时,所述的C1‑
C8的烷基为C1‑
C4的烷基,优选为甲基、乙基、丙基、异丙基、正丁基、异丁基、仲丁基、异丁基或叔丁基;(23)当R5为C1‑
C8的烷氧基时,所述的C1‑
C8的烷氧基为C1‑
C4的烷氧基,优选为甲氧基、乙
氧基、异丙氧基或叔丁氧基;(24)当R6为卤素时,所述的卤素为F、Cl、Br或I;(25)当R6为C1‑
C8的烷基时,所述的C1‑
C8的烷基为C1‑
C4的烷基,优选为甲基、乙基、丙基、异丙基、正丁基、异丁基、仲丁基、异丁基或叔丁基;(26)当R6为C1‑
C8的烷氧基时,所述的C1‑
C8的烷氧基为C1‑
C4的烷氧基,优选为甲氧基、乙氧基、异丙氧基或叔丁氧基;(27)当R6为C6‑
C
12
的芳基时,所述的C6‑
C
12
的芳基为苯基、萘基或菲基;(28)当R6为被一个或多个R6‑1取代的C6‑
C
12
的芳基时,所述的R6‑1的个数为1

3个;(29)当R6为被一个或多个R6‑1取代的C6‑
C
12
的芳基时,所述的C6‑
C
12
的芳基为苯基、萘基或菲基;(30)当R6‑1为卤素时,所述的卤素为F、Cl、Br或I;(31)当R6‑1为C1‑
C8的烷基时,所述的C1‑
C8的烷基为C1‑
C4的烷基,优选为甲基、乙基、丙基、异丙基、正丁基、异丁基、仲丁基、异丁基或叔丁基;(32)当R6‑1为C1‑
C8的烷氧基时,所述的C1‑
C8的烷氧基为C1‑
C4的烷氧基,优选为甲氧基、乙氧基、异丙氧基或叔丁氧基;(33)当R2和R3与其间的碳原子一起形成C6‑
C
14
的芳基,所述的C6‑
C
14
的芳基为苯基或萘基;(34)当R2和R3与其间的碳原子一起形成被一个或多个R
23
‑1取代的C6‑
C
14
的芳基时,所述的R
23
‑1的个数为1

3个;(35)当R2和R3与其间的碳原子一起形成被一个或多个R
23
‑1取代的C6‑
C
14
的芳基时,所述的C6‑
C
14
的芳基为苯基、萘基或菲基,例如(36)当R2和R3与其间的碳原子一起形成5

10元杂芳基时,所述的5

10元杂芳基为笨并呋喃基,例如(37)当R
23
‑1和R
23
‑2独立地为卤素时,所述的卤素为F、Cl、Br或I;(38)当R
23
‑1和R
23
‑2独立地为C1‑
C8的烷基时,所述的C1‑
C8的烷基为C1‑
C4的烷基;优选为甲基、乙基、丙基、异丙基、正丁基、异丁基、仲丁基、异丁基或叔丁基;进一步优选为甲基;(39)当R
23
‑1和R
23
‑2独立地为C1‑
C8的烷氧基时,所述的C1‑
C8的烷氧基为C1‑
C4的烷氧基,优选为甲氧基、乙氧基、异丙氧基、叔丁氧基;(40)当R1、R2和R3与其间的碳原子一起形成C
10

C
14
的芳基时,所述的C
10

C
14
的芳基为C
10

C
12
的芳基,例如
(41)当R1、R2和R3与其间的碳原子一起形成C6‑
C
10
的芳基并C3‑
C7的环烯基时,所述的C6‑
10
的芳基并C3‑7的环烯基为C6‑
10
的芳基并C5‑6的环烯基,优选为1H

非那烯基、苯并环戊烯基或芴基,例如(42)当R4和R5与其间的碳原子一起形成C5‑
C8的环烯基时,所述的C5‑
C8的环烯基为环戊烯基或环己烯基,例如(43)当R4和R5与其间的碳原子一起形成C6‑<...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游书力郑冬松张文文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