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换热器用耐高压气室结构及耐高压换热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744867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31 18:38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换热器用耐高压气室结构及耐高压换热器,耐高压气室结构为一体钎焊成型结构,包括矩形管、加强板、流道板和后盖板;矩形管前侧面上设有换热器扁管插孔和总外过流通孔;加强板、流道板及后盖板均采用双面涂覆有钎焊料层的板体结构,三者与矩形管的内孔呈等长等高设置,且三者的厚度之和与矩形管的内孔宽度一致;加强板上设有与矩形管上的换热器扁管插孔一一对应的分过流孔,并设有与矩形管上的总外过流通孔对应的总内过流通孔;流道板上设有多条平行的横向流道开槽,并内至少设置有1条竖向分割带;后盖板为平板结构;加强板、流道板及后盖板由前至后依次插装于矩形管内孔中,通过压装紧密固定。本发明专利技术提高了耐压强度和换热效率。强度和换热效率。强度和换热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换热器用耐高压气室结构及耐高压换热器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换热器
,特别涉及一种换热器用耐高压气室结构及耐高压换热器。

技术介绍

[0002]换热器,又称热交换器,将热量从一种载热介质传递给另一种载热介质的装置。在工业生产过程中,常常需要进行加热或冷却,即热量的传递。当一种流体与另一种流体进行热交换而且不允许混合时,就要求在间壁式热交换器中进行。换热器的主要作用是冷热流体间热能交换。
[0003]随着电动汽车的飞速发展,耐高压式换热器逐步成为换热器发展的重要方向。当产品需要承受较大的压力时,由于现有换热器气室结构强度以及与其他零件焊接强度不足,极易被胀裂分离,导致产品泄漏。传统的换热器气室主片结构已经越来越不能满足换热器的发展需求,急需一款能够耐高压、结构简单的换热器用耐高压气室结构。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可提高换热效率的换热器用耐高压气室结构及耐高压换热器。
[0005]本专利技术的上述目的之一通过如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0006]一种换热器用耐高压气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耐高压气室结构为一体钎焊成型结构,包括矩形管、加强板、流道板和后盖板;在矩形管的前侧面上沿管长方向一边为换热器扁管插装孔设置区,另一边为过流孔设置区,在换热器扁管插装孔设置区沿管长方向均布设置有多个沿竖向方向的换热器扁管插孔,过流孔设置区设置有总外过流通孔;所述加强板、流道板及后盖板均采用双面涂覆有钎焊料层的板体结构;所述加强板、流道板及后盖板与矩形管的内孔呈等长等高设置,所述加强板、流道板及后盖板的厚度之和与矩形管的内孔宽度一致;所述加强板上设置有与矩形管上的换热器扁管插孔一一对应的分过流孔,并设置有与矩形管上的总外过流通孔对应的总内过流通孔;所述流道板上设置有多条平行的横向流道开槽,在横向流道开槽内至少设置有1条竖向分割带;后盖板为平板结构;所述加强板、流道板及后盖板由前至后依次插装于矩形管的内孔中,通过压装方式紧密固定;
[0007]所述总外过流通孔和总内过流通孔的直径大小应覆盖多条横向流道开槽的宽度。
[0008]进一步的:所述矩形管采用单面涂覆有钎焊料层的铝管;加强板、流道板和后盖板均采用双面涂覆有钎焊料层的铝板。
[0009]本专利技术的上述目的之二通过如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0010]一种耐高压换热器,其特征在于:采用一体钎焊成型结构,包括位于两侧的耐高压气室、连接两侧耐高压气室的换热扁管及设置在换热扁管之间的翅片构成;两侧的耐高压气室采用相同的结构形式,呈180
°
反向设置;一侧耐高压气室上的总外过流通孔设在换热
扁管的一侧外,并作为进气口使用,而另一侧耐高压气室上的总外过流通孔设在换热扁管的另一侧外,并作为出气口使用;
[0011]进一步的:所述换热扁管采用微通道扁管,两侧耐高压气室内的横向流道开槽的数量及位置应该与换热扁管上的微通道孔的数量及位置一一对应。
[0012]进一步的:在一侧耐高压气室对应于进气口的内侧还一体钎焊有进气接口件,在另一侧耐高压气室对应于出气口的内侧还一体钎焊有出气接口件;在进气接口件和出气接口件均设置有呈直角形的管接孔,进气接口件上的管接孔与一侧耐高压气室上的进气口形成内连通,出气接口件上的管接孔与另一侧耐高压气室上的出气口形成内连通。
[0013]更进一步的:在进气接口件和出气接口件还预加工有螺钉安装孔。
[0014]本专利技术具有的优点和积极效果:
[0015]1、本专利技术耐高压气室采用由矩形管、加强板、流道板和后盖板形成的插装式实心一体钎焊结构,相比于现有的气室结构,大幅度提高了耐压强度高,能够承受3~50MPa压力,满足客户不断提高的耐压换热器要求;适用范围包含蒸发器、冷凝器、室外换热器、室内换热器等,但不仅限于上述换热器。
[0016]2、本专利技术用矩形管结构替代传统主片和气室结构,降低了生产成本。
[0017]3、本专利技术加强板上的分过流孔与流道板上的横向流道开槽纵横交错形成网格流道,网格流道可根据流道板开槽大小及形状,形成不同流道,提升了换热效率。
[0018]4、本换热器采用上述的耐高压气室结构,达到了较好的耐高压性能,并达到了较高的换热效率。
附图说明
[0019]图1是本专利技术耐高压气室的整体外观示意图;
[0020]图2是本专利技术耐高压气室的立体分解图;
[0021]图3是本专利技术耐高压换热器的整体外观示意图;
[0022]图4是本专利技术耐高压换热器中换热介质的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以下结合附图并通过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的结构作进一步说明。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是叙述性的,而不是限定性的。
[0024]一种换热器用耐高压气室结构,请参见图1

2,其专利技术点为:所述耐高压气室1为一体钎焊成型结构,包括矩形管1.1、加强板1.2、流道板1.3和后盖板1.4。在矩形管的前侧面上沿管长方向一边为换热器扁管插装孔设置区,另一边为过流孔设置区,换热器扁管插装孔设置区的面积远大于过流孔设置区的面积,在换热器扁管插装孔设置区沿管长方向均布设置有多个沿竖向方向的换热器扁管插孔1.1.1;过流孔设置区设置有总外过流通孔1.1.2,总外过流通孔优选但不限于附图所述的圆孔。所述加强板、流道板及后盖板与矩形管的内孔呈等长等高设置。所述加强板、流道板及后盖板均采用双面涂覆有钎焊料层的板体结构,所述加强板上设置有与矩形管上的换热器扁管插孔一一对应的分过流孔1.2.1,并设置有与矩形管上的总外过流通孔对应的总内过流通孔1.2.2。所述流道板上设置有多条平行的横向流道开槽1.3.1,在横向流道开槽内至少设置有1条竖向分割带1.3.2。后盖板为
平板结构。所述加强板、流道板及后盖板由前至后依次插装于矩形管的内孔中,通过压装方式紧密固定,使接触件之间实现无间隙接触,并通过钎焊方式一体成型。
[0025]本耐高压气室结构为换热器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使用时,两个耐高压气室配对使用,其中一个耐高压气室上的总外过流通孔作为进气口使用,另一个耐高压气室上的总外过流通孔作为出气口使用。上述总外过流通孔和总内过流通孔的直径大小应覆盖多条横向流道开槽的宽度,以保证换热介质能够均匀分布到所有的横向流道开槽内。
[0026]上述加强板、流道板、后盖板可根据换热器性能要求及强度要求调整厚度以及叠加层数。
[0027]基于上述耐高压气室结构的耐高压换热器,采用一体钎焊结构,参见图3

4,主要包括位于两侧的耐高压气室1、连接两侧耐高压气室的换热扁管2及设置在换热扁管之间的翅片3构成。两侧的耐高压气室采用相同的结构形式,但呈180
°
反向设置,即一侧耐高压气室上的总外过流通孔设在换热扁管的一侧外,而另一侧耐高压气室上的总外过流通孔设在换热扁管的另一侧外。其中一侧的耐高压气室上的总外过流通孔作为进气口使用,另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换热器用耐高压气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耐高压气室结构为一体钎焊成型结构,包括矩形管、加强板、流道板和后盖板;在矩形管的前侧面上沿管长方向一边为换热器扁管插装孔设置区,另一边为过流孔设置区,在换热器扁管插装孔设置区沿管长方向均布设置有多个沿竖向方向的换热器扁管插孔,过流孔设置区设置有总外过流通孔;所述加强板、流道板及后盖板均采用双面涂覆有钎焊料层的板体结构;所述加强板、流道板及后盖板与矩形管的内孔呈等长等高设置,所述加强板、流道板及后盖板的厚度之和与矩形管的内孔宽度一致;所述加强板上设置有与矩形管上的换热器扁管插孔一一对应的分过流孔,并设置有与矩形管上的总外过流通孔对应的总内过流通孔;所述流道板上设置有多条平行的横向流道开槽,在横向流道开槽内至少设置有1条竖向分割带;后盖板为平板结构;所述加强板、流道板及后盖板由前至后依次插装于矩形管的内孔中,通过压装方式紧密固定;所述总外过流通孔和总内过流通孔的直径大小应覆盖多条横向流道开槽的宽度。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器用耐高压气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矩形管采用单面涂覆有钎焊料层的铝管;加强板、流道板和后盖板均采用双面涂覆有钎焊料层的铝板。3.一种耐高压换热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瑶史以奇陆新林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三电汽车空调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