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模块化标准尺寸背光源单元模组及显示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4729774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31 18:1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的属于背光源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模块化标准尺寸背光源单元模组及显示装置,包括背光源单元模组和后壳,所述背光源单元模组包括中铁框、上增光膜、下增光膜、扩散膜、导光板、反射膜和下铁框,所述下铁框上通过导热双面胶安装柔性电路板,所述下铁框的折弯边上固定安装LED灯条,且LED灯条与柔性电路板相连接,所述下铁框上通过反射膜固定胶安装反射膜,所述反射膜的顶部设有导光板,所述导光板的顶部设有扩散膜,所述扩散膜的顶部设有下增光膜,所述下增光膜的顶部设有上增光膜,所述上增光膜通过膜片固定胶安装在中铁框上,本发明专利技术具有减少背光源的组装工艺,提高效率,极大的降低了整体总成的成本。大的降低了整体总成的成本。大的降低了整体总成的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模块化标准尺寸背光源单元模组及显示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背光源
,具体为一种模块化标准尺寸背光源单元模组及显示装置。

技术介绍

[0002]背光源是位于液晶显示器背后的一种光源,它的发光效果将直接影响到液晶显示模块视觉效果。液晶显示器本身并不发光,它显示图形或是它对光线调制的结果。随着社会的发展,液晶显示器也逐渐用于汽车中,如汽车显示屏、车载中控、车载仪表显示、车载流媒体后视镜显示、车载HUD显示等多方面用途。
[0003]现在的各家汽车都为了追求个性化,车内内饰显示做的五花八门,虽然围绕着主流尺寸屏幕在应用,比如主流的10.25寸,12.3寸,15.6寸,27寸等等,但因各家TFT的面板尺寸各不相同,同时车载主机厂的设计安装需求也各不相同,导致每个车型都想要单独去开发其显示屏的背光源模组,专用的背光源涉及光/机/电/热各门子学科课题,比较复杂,导致开发成本费用很高,时间周期很长,物料管理很多容易混乱,单一机种车型需求量也不大,生产频繁换线,管控成本变高,单个项目的开发也容易在个案没有处理好内部设计而变得失效风险增高。
[0004]因此,为了最大化兼容不同品牌的TFT液晶屏,为了不同厂家的TFT屏共用照明背光模块,专利技术一种模块化标准尺寸背光源单元模组及显示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0005]鉴于上述和/或现有一种模块化标准尺寸背光源单元模组及显示装置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本专利技术。
[0006]因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模块化标准尺寸背光源单元模组及显示装置,能够解决上述提出现有的问题。
[0007]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模块化标准尺寸背光源单元模组,其包括背光源单元模组和后壳,所述背光源单元模组包括中铁框、上增光膜、下增光膜、扩散膜、导光板、反射膜和下铁框,所述下铁框上通过导热双面胶安装柔性电路板,所述下铁框的折弯边上固定安装LED灯条,且LED灯条与柔性电路板相连接,所述下铁框上通过反射膜固定胶安装反射膜,所述反射膜的顶部设有导光板,所述导光板的顶部设有扩散膜,所述扩散膜的顶部设有下增光膜,所述下增光膜的顶部设有上增光膜,所述上增光膜通过膜片固定胶安装在中铁框上,所述中铁框通过卡扣组件安装在下铁框上,所述下铁框通过安装组件安装在后壳上;所述下铁框的材料设置为铝合金材质,所述下铁框的形状设置为L形;所述卡扣组件包括凸台、第一卡槽、第二卡槽、凹槽和弹性卡扣,所述中铁框的三侧内壁均一体化设有凸台,所述中铁框的一侧内壁开设第一卡槽,所述中铁框的两个拐角处开设第二卡槽,所述下铁框的三侧内壁均开设凹槽,所述下铁框的折弯边上固定安装弹
性卡扣,所述凸台卡接在凹槽的内壁上,所述第一卡槽的内壁卡接弹性卡扣,所述第二卡槽的内壁卡接下铁框的折弯边;所述上增光膜、所述下增光膜和所述扩散膜的拐角处内壁均开设有限位孔,所述导光板的顶部拐角处固定安装限位柱,所述限位柱卡接在限位孔的内壁上;所述导光板的底部固定安装定位柱,所述下铁框的内壁开设有定位孔,所述定位柱卡接在定位孔的内壁上。
[0008]作为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模块化标准尺寸背光源单元模组及显示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下铁框的前后两侧均设有第一包边胶,所述下铁框的左右两侧均设有第二包边胶,所述柔性电路板的一端上设有第三包边胶。
[0009]作为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模块化标准尺寸背光源单元模组及显示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背光源单元模组上设有备用组件,所述备用组件包括光电转换电池片和LED灯珠,所述柔性电路板上固定安装若干光电转换电池片,所述柔性电路板上设有若干LED灯珠,所述光电转换电池片与所述LED灯珠电性连接。
[0010]作为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模块化标准尺寸背光源单元模组及显示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安装组件包括固定组件和加固组件,所述固定组件包括螺丝、第一通孔和螺纹孔,所述后壳的内壁开设第一通孔,所述下铁框的内壁开设螺纹孔,所述螺丝的一端经过第一通孔螺纹连接在螺纹孔上。
[0011]作为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模块化标准尺寸背光源单元模组及显示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加固组件包括限位板、伸缩组件和挤压杆,所述螺丝的两端均固定安装挤压杆,所述后壳上安装伸缩组件,所述伸缩组件上连接旋转板,所述旋转板的两端均固定安装旋转杆,所述下铁框的底部两端均固定安装限位板,所述限位板的内壁开设有限位槽,所述限位槽的内壁卡接旋转杆,所述挤压杆与所述旋转板相接触。
[0012]作为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模块化标准尺寸背光源单元模组及显示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旋转板的内壁开设有第二通孔,所述第二通孔的内壁滑动连接螺丝。
[0013]作为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模块化标准尺寸背光源单元模组及显示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伸缩组件包括第一空心管和第二空心管,所述第一空心管通过滑动组件滑动连接在第二空心管的内壁上,所述第一空心管固定安装在后壳上,所述第二空心管的顶端转动连接旋转板。
[0014]作为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模块化标准尺寸背光源单元模组及显示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滑动组件包括滑槽和限位杆,所述第一空心管的两端内壁均开设滑槽,所述第二空心管的两端均固定安装限位杆,所述限位杆滑动连接在滑槽的内壁上。
[0015]作为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模块化标准尺寸背光源单元模组及显示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第二空心管的底部两端均固定安装弹簧,所述弹簧远离第二空心管的一端固定安装在后壳上。
[0016]一种显示装置,包括上述的一种模块化标准尺寸背光源单元模组。
[0017]与现有技术相比:1.通过将下铁框的材料设置为铝合金,并做成L形,与此同时,在这折弯边上安装LED灯条,具有实现最小边框的作用,从而会使背光源单元模组拥有超窄边框形状,通过实现最小边框,具有节省折边后的料厚尺寸,边框能省下这个料厚空间至少1mm或更多;
2.通过使背光源单元模组拥有超窄边框形状,可以安装在各个车型的后壳里面去,最大化能兼容各车型使用,液晶屏一般采用与TP盖板全贴合的方式,安装在后壳的四周挡墙上,使屏幕和背光之间不直接安装接触,有利于减少对背光源的综合要求,比如平整度管控可以很好得到缓和,尺寸公差也不需要太精密,背光源也不需要太多的在挡墙或中框表面贴过多的VHB胶带或泡棉胶,减少背光源的组装工艺,提高效率,极大的降低了整体总成的成本;3.通过将LED灯条安装在下铁框L形折弯边上,位置即为背光源的下边,然后依次放入反射膜和导光板,再放置扩散膜、下增光膜、上增光膜,膜片采用一边胶带固定以免松动,然后再组装中铁框,中铁框的下边与下铁框的折弯边通过卡扣扣合,上边和左右边这三边通过凹槽与凸台卡住,防止中框下榻和移位,最终这三边通过包边胶带包住,使其形成背光源单元模组,从而便于组装成背光源单元模组;4.通过安装组件将背光源单元模组安装在后壳上,具有实现双重固定的作用,通过双重固定将背光源单元模组安装在后壳上,具有提高稳定性的作用,与此同时,在螺丝发生打滑等现象时,仍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模块化标准尺寸背光源单元模组,包括背光源单元模组(10)和后壳(18),其特征在于,所述背光源单元模组(10)包括中铁框(11)、上增光膜(12)、下增光膜(13)、扩散膜(14)、导光板(15)、反射膜(16)和下铁框(17),所述下铁框(17)上通过导热双面胶(172)安装柔性电路板(171),所述下铁框(17)的折弯边上固定安装LED灯条(177),且LED灯条(177)与柔性电路板(171)相连接,所述下铁框(17)上通过反射膜固定胶(173)安装反射膜(16),所述反射膜(16)的顶部设有导光板(15),所述导光板(15)的顶部设有扩散膜(14),所述扩散膜(14)的顶部设有下增光膜(13),所述下增光膜(13)的顶部设有上增光膜(12),所述上增光膜(12)通过膜片固定胶(121)安装在中铁框(11)上,所述中铁框(11)通过卡扣组件安装在下铁框(17)上,所述下铁框(17)通过安装组件安装在后壳(18)上;所述下铁框(17)的材料设置为铝合金材质,所述下铁框(17)的形状设置为L形;所述卡扣组件包括凸台(111)、第一卡槽(112)、第二卡槽(113)、凹槽(174)和弹性卡扣(175),所述中铁框(11)的三侧内壁均一体化设有凸台(111),所述中铁框(11)的一侧内壁开设第一卡槽(112),所述中铁框(11)的两个拐角处开设第二卡槽(113),所述下铁框(17)的三侧内壁均开设凹槽(174),所述下铁框(17)的折弯边上固定安装弹性卡扣(175),所述凸台(111)卡接在凹槽(174)的内壁上,所述第一卡槽(112)的内壁卡接弹性卡扣(175),所述第二卡槽(113)的内壁卡接下铁框(17)的折弯边;所述上增光膜(12)、所述下增光膜(13)和所述扩散膜(14)的拐角处内壁均开设有限位孔(141),所述导光板(15)的顶部拐角处固定安装限位柱(151),所述限位柱(151)卡接在限位孔(141)的内壁上;所述导光板(15)的底部固定安装定位柱(152),所述下铁框(17)的内壁开设有定位孔(176),所述定位柱(152)卡接在定位孔(176)的内壁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模块化标准尺寸背光源单元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下铁框(17)的前后两侧均设有第一包边胶(191),所述下铁框(17)的左右两侧均设有第二包边胶(192),所述柔性电路板(171)的一端上设有第三包边胶(193)。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模块化标准尺寸背光源单元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背光源单元模组(10)上设有备用组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曹俊威冯超刘子平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瀚达美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