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下式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4721065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31 18:0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直下式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其包括背板、中框和若干个锁紧件;所述中框套设于所述背板的外围;所述锁紧件的端部依次穿过所述中框和所述背板,并置于所述中框内,所述背板的上方依次设置有反射片和扩散板;所述反射片的边缘形成若干个向上且向外翻折的翻折部,所述翻折部与所述背板之间形成容纳空间,所述锁紧件的端部置于所述容纳空间内;所述扩散板覆盖所述翻折部所述反射片的边缘形成所述翻折部,所述翻折部对所述锁紧件进行避位,并能够对射向所述锁紧件方向的小部分光线进行反射;由于所述扩散板覆盖所述翻折部,所述扩散板可以对所述翻折部反射的光线进行扩散并形成均匀面光源出射,从而改善暗影问题。题。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直下式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显示设备
,尤其涉及一种直下式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技术介绍

[0002]传统直下式背光模组中,在背板的上方依次安装反射片和扩散板,且反射片搭载于背板的折边上;背板的折边外围布置中框,且采用U型中框与背板的折边进行卡合后,使用锁紧件如背锁螺钉贯穿中框的侧壁、以及背板的折边,从而对中框和背板两者进行加强固定。由于锁紧件的一部分穿过背板后延伸至中框内,则反射片和扩散板均需要设计缺槽对锁紧件进行避让;另外由于扩散板的材质决定了其具有较高的热膨胀系数,使得扩散板上不仅需要设计缺槽对锁紧件进行避让,还需扩大缺槽的面积,从而为扩散板与锁紧件之间预留更多的膨胀间隙,这就导致缺槽处没有光能供给,形成光能缺失区域;随着液晶屏外围的黑边越来越窄,其四周边缘的遮蔽性也越来越差,人眼倾斜一定的角度就可以看到光能缺失区域形成的暗影。
[0003]因此,现有技术还有待于改进和发展。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直下式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旨在改善传统直下式背光模组的暗影问题。
[0005]本技术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6]一种直下式背光模组,其包括背板、中框和若干个锁紧件;所述中框套设于所述背板的外围;所述锁紧件的端部依次穿过所述中框和所述背板,并置于所述中框内,其中,所述背板的上方依次设置有反射片和扩散板;所述反射片的边缘形成若干个向上且向外翻折的翻折部,所述翻折部与所述背板之间形成容纳空间,所述锁紧件的端部置于所述容纳空间内;所述扩散板覆盖所述翻折部。
[0007]所述直下式背光模组,其中,所述扩散板包括扩散层和导光层;所述导光层位于所述扩散层与所述反射片之间;所述扩散层覆盖所述翻折部;所述导光层的侧面相对于所述扩散层向内凹陷,以与所述扩散层之间形成若干个避位空间,所述翻折部位于所述避位空间内;所述导光层用于将光线导向所述翻折部。
[0008]所述直下式背光模组,其中,所述导光层的侧面自下至上向外倾斜。
[0009]所述直下式背光模组,其中,所述导光层包括透明基板,以及多个油墨网点,多个油墨网点设置于所述透明基板的下表面,并向所述透明基板内凸起。
[0010]所述直下式背光模组,其中,靠近所述透明基板中心处的油墨网点的分布密度小于靠近所述透明基板边缘处的油墨网点的分布密度。
[0011]所述直下式背光模组,其中,所述透明基板内设置有若干扩散粒子。
[0012]所述直下式背光模组,其还包括扩散粒子层,所述扩散粒子层设置于所述透明基板朝向所述翻折部的侧面。
[0013]所述直下式背光模组,其中,所述扩散板的上方设置有光学膜片,所述翻折部在所述扩散板的上表面的投影被所述光学膜片覆盖。
[0014]所述直下式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膜片、所述扩散层和所述翻折部的边缘均与所述锁紧件的侧面平齐。
[0015]一种显示装置,其包括如上任意一项所述直下式背光模组。
[0016]有益效果:本技术中所述反射片的边缘形成所述翻折部,所述翻折部对所述锁紧件进行避位的同时,还可以对所述扩散板进行支撑,并能够对射向所述锁紧件方向的小部分光线进行反射;由于所述扩散板覆盖所述翻折部,所述翻折部反射的光线可以到达所述扩散板;经所述扩散板的扩散作用,该部分光线形成均匀面光源出射,从而改善所述锁紧件附近区域形成的暗影问题。
附图说明
[0017]图1是传统直下式背光模组缺槽暗影示意图;
[0018]图2是本技术所述直下式背光模组结构示意图;
[0019]图3是图2中A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0020]图4是本技术中所述扩散板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5是本技术中油墨网点在透光基板的下表面密度分布曲线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确,以下参照附图并举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
[0023]专利技术人经研究发现,如图1所示,传统直下式背光模组中反射片200的边缘与背板100的折边101贴合,通过背板100的折边101对反射片200、以及设置在反射片200上的扩散板500进行支撑;通过锁紧件300将背板100的折边101与中框400固定装配时,锁紧件300的端部穿过背板100的折边101置于中框400内;而反射片200和扩散板500的边缘均延伸至中框400内,为了对锁紧件300进行避位,反射片200和扩散板500上均需布置缺槽;且为了对扩散板500预留足够的膨胀间隙,扩散板500与锁紧件300之间间隔距离较大,使得锁紧件300与反射片200、扩散板500之间没有光能补给,形成光能缺失区域,人眼倾斜一定角度,就会从液晶屏600的边缘处看到暗影。
[0024]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直下式背光模组,如图2和图3所示,所述直下式背光模组包括:背板1、中框2、若干个锁紧件3、反射片4和扩散板5。所述背板1的外围形成向外并向上折起的折边11;所述中框2套设于所述背板1的外围,具体的,所述中框2为U型中框,所述中框2套设在所述背板1的折边11上。所述锁紧件3的端部从下向上依次穿过所述中框2的侧壁和所述背板1后,延伸至所述中框2内。
[0025]所述反射片4设置于所述背板1上,具体的,所述反射片4与所述背板1的折边11相贴合,以通过所述背板1的折边11对所述反射片4进行支撑。所述反射片4的边缘向所述锁紧件3方向延伸,并向上且向外翻折,从而形成若干个翻折部6;所述翻折部6与所述背板1之间形成一个容纳空间7,所述容纳空间7用于容纳所述锁紧件3。
[0026]本技术中一实施例,所述翻折部6为一个,即所述反射片4的边缘整体向上并向外翻折,使得所述翻折部6可以容纳所有锁紧件3。
[0027]本技术中另一实施例,所述翻折部6的数量与所述锁紧件3的数量相等,且所述翻折部6与所述锁紧件3一一对应,即每个翻折部6对应容纳一个锁紧件3。
[0028]所述锁紧件3的端部从下向上依次穿过所述中框2和所述背板1后,置于所述容纳空间7内。所述扩散板5设置于所述反射片4上,且所述扩散板5覆盖所述翻折部6。
[0029]本技术中所述反射片4的边缘形成所述翻折部6,所述翻折部6对所述锁紧件3进行避位的同时,还可以对所述扩散板5进行支撑,并能够对射向所述锁紧件3方向的小部分光线进行反射;由于所述扩散板5覆盖所述翻折部6,所述翻折部6反射的光线可以到达所述扩散板5;经所述扩散板5的扩散作用,该部分光线形成均匀面光源出射,(如图3所示,图3中虚线箭头表示光线传播路径)从而改善所述锁紧件3附近区域形成的暗影问题。
[0030]所述翻折部6包括倾斜部61和水平部62,所述倾斜部61自下至上向外倾斜;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直下式背光模组,其包括背板、中框和若干个锁紧件;所述中框套设于所述背板的外围;所述锁紧件的端部依次穿过所述中框和所述背板,并置于所述中框内,其特征在于,所述背板的上方依次设置有反射片和扩散板;所述反射片的边缘形成若干个向上且向外翻折的翻折部,所述翻折部与所述背板之间形成容纳空间,所述锁紧件的端部置于所述容纳空间内;所述扩散板覆盖所述翻折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直下式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扩散板包括扩散层和导光层;所述导光层位于所述扩散层与所述反射片之间;所述扩散层覆盖所述翻折部;所述导光层的侧面相对于所述扩散层向内凹陷,以与所述扩散层之间形成若干个避位空间,所述翻折部位于所述避位空间内;所述导光层用于将光线导向所述翻折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直下式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光层的侧面自下至上向外倾斜。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直下式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光层包括透明基板,以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欣余彦飞王小培邹文聪陈伟雄李圣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创维RGB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