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光伏风储能系统的防继电器粘连电路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4727579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31 18:1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光伏风储能系统的防继电器粘连电路,包括:继电器驱动控制电路、与继电器驱动控制电路对应端电性连接的旁路控制电路;所述继电器驱动控制电路包括比较器电路、第一三极管电路、斯密特反相触发器电路、继电器开关电路、第二三极管电路;所述比较器电路依次经第一三极管电路、斯密特反相触发器电路与继电器开关电路对应端电性连接;所述第二三极管电路对应端分别与比较器电路、继电器开关电路对应端电性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解决了目前市面上BMS储能系统采用得继电器方案的弊端,增加了一种防继电器粘连的保护电路,有效的防止因为继电器频繁开关产生火花引起的触点粘连现象。连现象。连现象。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光伏风储能系统的防继电器粘连电路


[0001]本技术涉及光伏风储能
,特别涉及一种光伏风储能系统的防继电器粘连电路。

技术介绍

[0002]在碳达峰、碳中和的愿景下,风电、光伏装机容量持续高速增长,十四五期间预计将有大规模新能源并网,但由于电力是即发即用、无法直接储存的能源形态,因此探究如何高效储能将成未来又一发展新方向,所以当下,能源问题还是及待解决的问题,并且随着人们生活品质不断提髙,环保、低碳的生活方式仍然是人们追求的目标。
[0003]电池安全管理系统是电源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用于智能化管理及维护各个电池单元,实时在线监测电池SOC、SOH、过充、过放、过流、过温、短路等运行状态,防止电池本体和系统出现安全风险,延长电池的使用寿命,提高电池使用的安全性、稳定性和电池之间的均衡性,达到高效使用电池目的。
[0004]传统的BMS保护板通常采用MOS管切断充电回路或者放电回路,以实现保护电池组的目的,但是MOS管静态时有漏电流,无隔离,发热厉害,且比较容易损坏,具有高温降额特性,温度越高过电流能力越差。所以,现比较流行使用继电器方案做BMS保护板的充放电回路的切断,可是,这种控制方式有一个问题,当遇到一些容性负载时,诸如逆变器等,逆变器有大电容,闭合时的冲击电流会比较大,当继电器吸合时,会有一个由关断到吸合的过渡状态,大电流场景下,该过渡过程反复的“临界通断”状态会在触点产生火花,引起触点粘连;而在一些感性负载中,诸如变压器、电机等,切断负载可能会引起数百到数千伏的反向电压,反向电压会产生白热或电弧向空气放电,也会引起继电器触点粘连。另一方面弧光放电过程中,电路会有电流流过,对电路的其他元件造成损坏,且若继电器触点粘死后,继电器就失效,若电池发生过充,过放,过温,过流或短路等异常现象时,BMS管理系统就无法通过继电器及时切断电池的充放电回路,最终可能会引发电池起火、爆炸等事安全事故的发生。

技术实现思路

[0005]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光伏风储能系统的防继电器粘连电路。
[000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技术方案如下:
[0007]一种光伏风储能系统的防继电器粘连电路,包括:
[0008]继电器驱动控制电路、与继电器驱动控制电路对应端电性连接的旁路控制电路;
[0009]所述继电器驱动控制电路包括比较器电路、第一三极管电路、斯密特反相触发器电路、继电器开关电路、第二三极管电路;所述比较器电路依次经第一三极管电路、斯密特反相触发器电路与继电器开关电路对应端电性连接;所述第二三极管电路对应端分别与比较器电路、继电器开关电路对应端电性连接;
[0010]所述第一三极管电路包括三极管Q1电路、与三极管Q1电路对应端电性连接的三极
管Q2电路;所述三极管Q2电路对应端与比较器电路对应端电性连接;所述三极管Q1电路对应端与斯密特反相触发器电路对应端电性连接;
[0011]所述第二三极管电路包括依次电性连接的三极管Q11电路、三极管Q8电路、三极管Q10电路;所述三极管Q10电路对应端分别与比较器电路、继电器开关电路对应端电性连接;
[0012]所述旁路控制电路包括三极管Q4电路、与三极管Q4电路对应端电性连接的三极管Q3电路;所述三极管Q3电路对应端还与继电器开关电路对应端电性连接。
[0013]优选地,所述比较器电路包括比较器U2、电阻R3、电阻R4、电阻R6、电阻R8;所述比较器U2的3脚经电阻R4与三极管Q10电路对应端电性连接,所述比较器U2的2脚分别与电阻R6、电阻R8一端电性连接,所述电阻R6另一端与3.3V电源端连接,所述电阻R8另一端接地;所述比较器U2的5脚分别电阻R3、三极管Q2电路对应端电性连接,所述电阻R3另一端分别与3.3V电源端、比较器U2的4脚电性连接,所述比较器U2的8脚接地。
[0014]优选地,所述三极管Q2电路包括电阻R5、电阻R7、三极管Q2;所述电阻R5一端与比较器U2的5脚连接,另一端分别与电阻R7一端、三极管Q2第一端电性连接;所述电阻R7另一端与三极管Q2第二端电性连接且接地;所述三极管Q2第三端与三极管Q1电路对应端电性连接。
[0015]优选地,所述三极管Q1电路包括电阻R1、电阻R2、三极管Q1;所述电阻R2一端与三极管Q2第三端电性连接,另一端分别与电阻R1、三极管Q1一端电性连接;所述电阻R1另一端与三极管Q1第二端电性连接;所述三极管Q1第三端与斯密特反相触发器电路对应端电性连接。
[0016]优选地,所述斯密特反相触发器电路包括两连接的斯密特反相触发器,该斯密特反相触发器的型号为CD40106;所述继电器开关电路包括继电器K1、与继电器K1对应端电性连接的电容C1;所述继电器K1对应端与斯密特反相触发器电路对应端电性连接。
[0017]优选地,所述三极管Q3电路包括三极管Q3、电阻R9、电阻R10;所述电阻R10一端与三极管Q4电路对应端电性连接,另一端分别与电阻R9、三极管Q3一端电性连接;所述电阻R9另一端分别与三极管Q3、继电器K1一端电性连接;所述三极管Q3第三端还与继电器K1另一端电性连接。
[0018]优选地,所述三极管Q4电路包括:三极管Q4、电阻R13、电阻R17、电容C2;所述电阻R13一端与MCU_PIN2对应端电性连接,另一端分别与电容C2、电阻R17、三极管Q4一端电性连接;所述三极管Q4第二端与电阻R10对应端电性连接;所述三极管Q4第三端分别与电容C2、电阻R17另一端电性连接且接地。
[0019]优选地,所述三极管Q11电路包括电阻R20、电容C6、电阻R23;所述电阻R20一端与MCU_PIN1对应端电性连接,另一端分别与电容C6、电阻R23、三极管Q11一端电性连接;所述三极管Q4第二端与三极管Q8电路对应端电性连接;所述三极管Q4第三端分别与电容C6、电阻R23另一端电性连接且接地。
[0020]优选地,所述三极管Q8电路包括电阻R24、电阻R25、三极管Q8;所述电阻R24一端与三极管Q11第二对应端电性连接,另一端分别与电阻R25、三极管Q8一端电性连接;所述电阻R25另一端分别与电源3.3端、三极管Q8第二对应端电性连接;所述三极管Q8第三对应端与三极管Q10电路对应端电性连接。
[0021]优选地,所述三极管Q10电路包括二极管ZD7、电容C11、电阻R27、三极管Q10、电阻
R26、电阻R21、电阻R29;所述电阻R26一端与三极管Q8第三对应端电性连接,另一端分别与二极管ZD7、电容C11、电阻R27、三极管Q10一端电性连接;所述三极管Q10第二对应端分别与二极管ZD7另一对应端、电容C11另一对应端、电阻R27另一对应端、电阻R21一端电性连接;所述三极管Q10第三对应端分别与电阻R29一端、电阻R21另一端、电阻R4另一端电性连接;所述电阻R29另一端与继电器K1对应端电性连接。
[0022]采用本技术的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光伏风储能系统的防继电器粘连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继电器驱动控制电路、与继电器驱动控制电路对应端电性连接的旁路控制电路;所述继电器驱动控制电路包括比较器电路、第一三极管电路、斯密特反相触发器电路、继电器开关电路、第二三极管电路;所述比较器电路依次经第一三极管电路、斯密特反相触发器电路与继电器开关电路对应端电性连接;所述第二三极管电路对应端分别与比较器电路、继电器开关电路对应端电性连接;所述第一三极管电路包括三极管Q1电路、与三极管Q1电路对应端电性连接的三极管Q2电路;所述三极管Q2电路对应端与比较器电路对应端电性连接;所述三极管Q1电路对应端与斯密特反相触发器电路对应端电性连接;所述第二三极管电路包括依次电性连接的三极管Q11电路、三极管Q8电路、三极管Q10电路;所述三极管Q10电路对应端分别与比较器电路、继电器开关电路对应端电性连接;所述旁路控制电路包括三极管Q4电路、与三极管Q4电路对应端电性连接的三极管Q3电路;所述三极管Q3电路对应端还与继电器开关电路对应端电性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伏风储能系统的防继电器粘连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比较器电路包括比较器U2、电阻R3、电阻R4、电阻R6、电阻R8;所述比较器U2的3脚经电阻R4与三极管Q10电路对应端电性连接,所述比较器U2的2脚分别与电阻R6、电阻R8一端电性连接,所述电阻R6另一端与3.3V电源端连接,所述电阻R8另一端接地;所述比较器U2的5脚分别电阻R3、三极管Q2电路对应端电性连接,所述电阻R3另一端分别与3.3V电源端、比较器U2的4脚电性连接,所述比较器U2的8脚接地。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伏风储能系统的防继电器粘连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三极管Q2电路包括电阻R5、电阻R7、三极管Q2;所述电阻R5一端与比较器U2的5脚连接,另一端分别与电阻R7一端、三极管Q2第一端电性连接;所述电阻R7另一端与三极管Q2第二端电性连接且接地;所述三极管Q2第三端与三极管Q1电路对应端电性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光伏风储能系统的防继电器粘连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三极管Q1电路包括电阻R1、电阻R2、三极管Q1;所述电阻R2一端与三极管Q2第三端电性连接,另一端分别与电阻R1、三极管Q1一端电性连接;所述电阻R1另一端与三极管Q1第二端电性连接;所述三极管Q1第三端与斯密特反相触发器电路对应端电性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光伏风储能系统的防继电器粘连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斯密特反相触发器电路包括两连接的斯密特反相触发器,该斯密特反相触发器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蓝仁朗谢志强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芮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