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行车座杆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722957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31 18:0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自行车座杆结构,其包含下管、上管、调整座、螺座、螺件以及高度调整机构。调整座可旋转地限位于上管的上端且包含环壁及底壁。底壁包含贯穿孔。螺座位于调整座的下方,螺件穿设于贯穿孔且旋转耦合于底壁,螺件穿设螺合于螺座。高度调整机构包含第一活塞及流体,且流体中至少一部分位于第一活塞与螺件的底面之间。其中,调整座于原地旋转时连动螺件转动,使螺件沿轴向相对螺座由第一位置切换至第二位置,并压缩螺件的底面与第一活塞间的部分流体的体积。借此调整流体的压力。借此调整流体的压力。借此调整流体的压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自行车座杆结构


[0001]本技术有关一种自行车座杆结构,且尤其是有关一种可调整避震幅度的自行车座杆结构。

技术介绍

[0002]一般而言,自行车具有座杆安装于中管上,座杆供坐垫设置,通过座杆与中管的相对移动,可调整坐垫的高度。
[0003]为了增加高度调整量,座杆可包含上管、下管及伸缩卡匣,下管插设于中管,伸缩卡匣置于上管及下管内,操作伸缩卡匣可带动上管相对下管移动,如此也可通过上管及下管的高度差进行坐垫高度的调整。此外,由于伸缩卡匣包含流体及活塞,当有震动发生时,流体可被略微压缩而具有避震能力。
[0004]然而,当高度固定时,流体例如气体于伸缩卡匣内的总体积也固定而无法被改变,因此气体的压力固定,避震幅度也固定而无法被调整。
[0005]有鉴于此,如何改善自行车座杆结构使避震幅度可被调节,遂成相关业者努力的目标。

技术实现思路

[0006]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自行车座杆结构,通过自行车座杆结构的配置,可压缩流体改变流体压力以改变避震幅度。
[0007]依据本技术一实施方式提供一种自行车座杆结构,其包含下管、上管、调整座、螺座、螺件以及高度调整机构。上管可动地插设于下管且包含上端,调整座可旋转地限位于上管的上端且包含环壁及底壁。环壁环绕形成调整空间且具有上缘及下缘,底壁一体连接环壁的下缘且包含贯穿孔。螺座沿轴向位于调整座的下方,螺件穿设于贯穿孔且旋转耦合于底壁,螺件穿设螺合于螺座。高度调整机构包含第一活塞及至少一流体,第一活塞位于上管内,且沿轴向位于螺件的下方,前述至少一流体位于上管内,且前述至少一流体中至少一部分位于第一活塞与螺件的底面之间。其中,调整座于原地旋转时连动螺件转动,使螺件沿轴向相对螺座由第一位置切换至第二位置,并压缩螺件的底面与第一活塞间的前述至少一流体中的前述至少一部分的体积。
[0008]借此,通过调整座的结构可增加螺件的可位移行程,并可由调整座带动螺件改变流体中至少一部分的体积,借此调整流体的压力,而能改变避震幅度。
[0009]依据前述实施方式的自行车座杆结构,可还包含第二活塞,其位于调整座与第一活塞之间且直接接触前述至少一流体的前述至少一部分。其中,螺件由第一位置切换至第二位置时推抵第二活塞,以缩短第二活塞与第一活塞间的距离。
[0010]依据前述实施方式的自行车座杆结构,其中,第一活塞、前述至少一流体及第二活塞可直接接触上管的内管面。
[0011]依据前述实施方式的自行车座杆结构,其中,高度调整机构可还包含管体及塞柱,
管体供第一活塞、前述至少一流体及第二活塞容置,塞柱组设于管体且包含中心孔,螺件由中心孔进入管体内。
[0012]依据前述实施方式的自行车座杆结构,其中,底壁可还包含至少一径向凸肋,径向凸肋凸设于贯穿孔内,螺件包含至少一沟槽,且沟槽供径向凸肋凸入,使底壁与螺件旋转限位。
[0013]依据前述实施方式的自行车座杆结构,其中,调整座可还包含复数容置孔及复数球体,前述复数容置孔环设于环壁的外周面,上管还包含内环槽,各球体可动地限位于各容置孔与内环槽之间。
[0014]依据前述实施方式的自行车座杆结构,其中,螺座可对应螺锁于上管的内螺部。
[0015]依据前述实施方式的自行车座杆结构,其中,上管可包含径向通孔,径向通孔位于上管的上端,调整座还包含至少一侧孔,前述至少一侧孔设置于环壁且对应径向通孔,径向通孔供工具由上管的外侧伸入前述至少一侧孔,以带动调整座旋转。
[0016]依据前述实施方式的自行车座杆结构,其中,径向通孔的截面可呈长椭圆形且包含短轴,短轴平行轴向。
附图说明
[0017]图1绘示依照本技术一实施例的一种自行车座杆结构的立体示意图;
[0018]图2绘示图1实施例的自行车座杆结构的部分爆炸示意图;
[0019]图3绘示图1实施例的自行车座杆结构的调整座的立体示意图;
[0020]图4绘示图1实施例的自行车座杆结构的一剖视示意图;
[0021]图5绘示图1实施例的自行车座杆结构的另一剖视示意图;
[0022]图6绘示依照本技术另一实施例的一种自行车座杆结构的剖视示意图;以及
[0023]图7绘示依照本技术又一实施例的一种自行车座杆结构的剖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以下将参照图式说明本技术的实施例。为明确说明起见,许多实务上的细节将在以下叙述中一并说明。然而,阅读者应了解到,这些实务上的细节不应用以限制本技术。也就是说,在本技术部分实施例中,这些实务上的细节是非必要的。此外,为简化图式起见,一些现有惯用的结构与元件在图式中将以简单示意的方式绘示;并且重复的元件将可能使用相同的编号或类似的编号表示。
[0025]此外,本技术中第一、第二、第三等用语只是用来描述不同元件或成分,而对元件/成分本身并无限制,因此,第一元件/成分也可改称为第二元件/成分。且本技术中的元件/成分/机构/模块的组合非此领域中的一般周知、常规或现有的组合,不能以元件/成分/机构/模块本身是否为现有,来判定其组合关系是否容易被
中的技术人员轻易完成。
[0026]请参阅图1至图4,其中,图1绘示依照本技术一实施例的一种自行车座杆结构100的立体示意图,图2绘示图1实施例的自行车座杆结构100的部分爆炸示意图,图3绘示图1实施例的自行车座杆结构100的调整座130的立体示意图,图4绘示图1实施例的自行车座杆结构100的一剖视示意图。自行车座杆结构100包含下管110、上管120、调整座130、螺件
140以及高度调整机构150。
[0027]上管120可动地插设于下管110,调整座130可旋转地限位于上管120的上端且包含环壁132及底壁133。环壁132环绕形成调整空间且具有上缘及下缘,底壁133一体连接环壁132的下缘且包含贯穿孔1332。螺座160沿轴向I1位于调整座130的下方,螺件140穿设于贯穿孔1332且旋转耦合于底壁133,螺件140穿设螺合于螺座160。高度调整机构150包含第一活塞151及至少一流体,第一活塞151位于上管120内,且沿轴向I1位于螺件140的下方,前述至少一流体位于上管120内,且前述至少一流体中至少一部分位于第一活塞151与螺件140的底面之间。其中,调整座130于原地旋转时连动螺件140转动,使螺件140沿轴向I1相对螺座160由第一位置切换至第二位置,并压缩螺件140的底面与第一活塞151间的前述至少一流体中的前述至少一部分的体积。
[0028]借此,通过调整座130的结构可增加螺件140的可位移行程,并可由调整座130带动螺件140改变流体中至少一部分的体积,借此调整流体的压力,而能改变避震幅度。后面将更仔细地说明自行车座杆结构100的细节。
[0029]上管120及下管110均具有空心圆管结构,下管110包含内表面环绕形成插设空间供上管120插设,且插设空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行车座杆结构,其特征在于,包含:下管;上管,可动地插设于该下管且包含上端;调整座,可旋转地限位于该上管的该上端且包含:环壁,环绕形成调整空间且具有上缘及下缘;及底壁,一体连接该环壁的该下缘且包含贯穿孔;螺座,沿轴向位于该调整座的下方;螺件,穿设于该贯穿孔且旋转耦合于该底壁,该螺件穿设螺合于该螺座;以及高度调整机构,包含:第一活塞,位于该上管内,且沿该轴向位于该螺件的下方;及至少一流体,位于该上管内,且该至少一流体中至少一部分位于该第一活塞与该螺件的底面之间;其中,该调整座于原地旋转时连动该螺件转动,使该螺件沿该轴向相对该螺座由第一位置切换至第二位置,并压缩该螺件的该底面与该第一活塞间的该至少一流体中的该至少一部分的体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行车座杆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含:第二活塞,位于该调整座与该第一活塞之间且直接接触该至少一流体的该至少一部分;其中,该螺件由该第一位置切换至该第二位置时推抵该第二活塞,以缩短该第二活塞与该第一活塞间的距离。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行车座杆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第一活塞、该至少一流体及该第二活塞直接接触该上管的内管面。4.根据权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卓子见郑志成杨尧钦梁钧富
申请(专利权)人:立盟智能科技东莞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