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鉴定圆口铜鱼和铜鱼的COI引物对,试剂盒及鉴定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4694876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27 16:3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鉴定圆口铜鱼和铜鱼的COI引物对,试剂盒及鉴定方法,属于动物分子遗传学领域。试剂盒利用1对线粒体COI序列特异性引物对鱼类样本进行PCR扩增反应,反应后发现PCR扩增条带在圆口铜鱼和铜鱼之间存在具有较大差异,通过凝胶电泳显示可以直接鉴定出圆口铜鱼和铜鱼。本发明专利技术在鲤科铜鱼属的两种鱼类中设计1对引物进行PCR扩增、凝胶电泳显示直接进行分析鉴定,具有实验准确,鉴定可靠快捷,操作简便等优点。利用本方法可以快速鉴别圆口铜鱼和铜鱼两个物种,对圆口铜鱼规模化放流的种质鉴定提供了技术支撑。鉴定提供了技术支撑。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鉴定圆口铜鱼和铜鱼的COI引物对,试剂盒及鉴定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鉴定圆口铜鱼和铜鱼的COI引物对,试剂盒及鉴定方法,属于动物分子遗传学领域。

技术介绍

[0002]圆口铜鱼(Coreiμs guichenoti)隶属鲤形目(Cypriniformes)、鮈亚科(Gobioninae)、铜鱼属(Coreius),主要分布在长江上游水域,是当地重要的经济鱼类和主要捕捞对象,也是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保护区的指标性物种。近年来,随着长江上游水电站的大力开发和过度捕捞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圆口铜鱼产卵场遭到破坏、洄游通道被阻断,其种群资源量急剧下降,物种生存面临巨大威胁,2016年被列入极危(CR)等级。因此,加强圆口铜鱼种群资源保护和恢复工作已极为迫切。目前,增殖放流被认为是圆口铜鱼资源保护和生态修复的主要途径之一。
[0003]为了保证放流的生态安全性,必须严格控制放流种类和来源。放流苗种原则上要以本地原种和子一代苗种为主,不得向天然水域中投放杂交种、转基因种及种质不纯等不符合生态安全要求的物种。为保证放流圆口铜鱼的种质纯正性和遗传质量,有必要对放流苗种进行鉴定。鲤科铜鱼属共三种鱼类,分别为圆口铜鱼(Coreius guichenoti)、铜鱼(Coreius heterodon)和北方铜鱼(Coreius septentrionalis),其中北方铜鱼为黄河流域特有鱼类,仅分布于黄河水系,故长江流域圆口铜鱼放流主要干扰种类为铜鱼,圆口铜鱼和铜鱼在早期发育阶段形态特征相似,仅从形态上难以进行鉴别,因此需要一种从基因组的特异性出发的快速鉴定方法。
[0004]细胞色素C氧化酶亚基I(COI)位于线粒体基因组上,是线粒体基因组的13个编码蛋白质的基因中分子量最大,功能结构域最为保守的基因。同时COI基因由于其氨基酸的演化速率较慢可以区分分异时间较远的种类,同属物种的COI基因序列又存在有足够的变异,能够区分亲缘关系很近的种类,所以COI基因被广泛用于不同分类阶元层次上的分子系统学研究。不仅如此,COI基因在保证足够变异的同时很容易被通用引物扩增,能够获得绝大多数动物的5

端序列,其序列又很少有插入或缺失发生,因而COI基因被选为DNA分类的标记基因;同时在利用PCR技术进行物种鉴定中应用前景十分广阔。因此COI基因可以用来鉴定圆口铜鱼和铜鱼。

技术实现思路

[0005]鉴于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鉴定圆口铜鱼和铜鱼的COI引物对,试剂盒及鉴定方法,该引物对、试剂盒及鉴定方法可以快速从分子层面鉴定圆口铜鱼和铜鱼,且方法简单易操作,准确度高。
[0006]本专利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7]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鉴定圆口铜鱼和铜鱼的COI引物对,该COI引物对由SEQ ID NO:1所示的上游引物和SEQ ID NO:2所示的下游引物组成。
[0008]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该COI引物对在制备鉴定圆口铜鱼和铜鱼的试剂盒中的应用。
[0009]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鉴定圆口铜鱼和铜鱼的试剂盒,包括上述的COI引物对,Taq DNA聚合酶,10
×
PCR Buffer,dNTP,MgCl2,ddH2O。
[0010]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鉴定圆口铜鱼和铜鱼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11](1)提取待测样品的基因组DNA;
[0012](2)以步骤(1)提取的基因组DNA为模板,采用权利要求3所述的试剂盒对DNA模板进行扩增。
[0013](3)根据步骤(2)中的扩增结果进行判定:若扩增出两个条带,则DNA模板来源于圆口铜鱼;若扩增出一个明亮条带,则DNA模板来源于铜鱼。
[0014]优选地,扩增体系如下:
[0015][0016]优选地,DNA模板的浓度为100

500ng/μL。
[0017]优选地,前引物或后引物在扩增体系中的浓度为100

1000pmol/μL。
[0018]优选地,扩增程序为:93

95℃预变性3

5min;93

95℃变性25

35s,55

60℃退火30

50s,72℃延伸30

60s,30

40个循环;72℃延伸5

10min;4℃保存。
[0019]优选地,扩增程序为:94℃预变性3min;94℃变性30s,退火温度58℃复性30s,72℃延伸30s,35个循环;72℃延伸10min;4℃保存。
[0020]有益效果
[0021]1.以线粒体COI基因为模板进行引物的设计,可以鉴定亲缘关系很近的圆口铜鱼和铜鱼,且准确率达到了100%。
[0022]2.本专利技术的试剂盒可以快速简单的完成鉴定工作,不需要测序即可简单的鉴定圆口铜鱼和铜鱼,具有快速使用、操作简单等优点;适用于放流等种质鉴定和与渔政执法以及非法贸易等市场监管。
附图说明
[0023]图1为圆口铜鱼和铜鱼线粒体COI序列比对图。
[0024]图2为线粒体COI的6对引物在圆口铜鱼和铜鱼DNA中的扩增片段的凝胶电泳图。其中M:DL1000 Marker;NC:阴性对照,编号1

6为圆口铜鱼样本,编号7

12为铜鱼样本。
[0025]图3为引物Cg1

F,Cg1

R在圆口铜鱼和铜鱼中的扩增片段的凝胶电泳图。其中编号1

10为圆口铜鱼样本,编号11

20为铜鱼样本,其余标注同图2。
[0026]图4为引物Cg1

F,Cg1

R在圆口铜鱼和铜鱼随机混合样本中的扩增片段的凝胶电泳图。其中编号1

16为随机的圆口铜鱼和铜鱼样本,其余标注同图2。
[0027]具体实施例方式
[0028]下面结合附图与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详细阐述,所举实施例只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非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
[0029]实施例1 DNA样本提取
[0030]圆口铜鱼和铜鱼的基因组DNA的提取采用天根生化科技(北京)有限公司的DNA提取试剂盒(DP304),具体操作步骤如下:
[0031](1)分别取圆口铜鱼和铜鱼鳍条组织0.5g,置于碾钵中,,放入2mL的灭菌离心管中,加入1
×
TE无菌缓冲液,4℃浸泡12h;
[0032](2)取出鳍条组织,放入含有352μL的无菌抽提缓冲液中,轻轻混匀,加入40μL 20%SDS和10μL 20mg/mL蛋白酶K(终浓度为400μg/mL),混匀;
[0033](3)56℃孵育4h,每隔半小时轻轻摇晃离心管以利于消化。若组织不易消化,可延长孵育时间至8h,或37℃消化过夜;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鉴定圆口铜鱼和铜鱼的COI引物对,其特征在于:所述COI引物对由SEQIDNO:1所示的上游引物和SEQIDNO:2所示的下游引物组成。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COI引物对在制备鉴定圆口铜鱼和铜鱼的试剂盒中的应用。3.一种鉴定圆口铜鱼和铜鱼的试剂盒,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所述的COI引物对,TaqDNA聚合酶,10
×
PCRBuffer,dNTP,MgCl2,ddH2O。4.一种鉴定圆口铜鱼和铜鱼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1)提取样品的基因组DNA;(2)以步骤(1)提取的基因组DNA为模板,采用权利要求3所述的试剂盒对DNA模板进行扩增;(3)根据步骤(2)中的扩增结果进行判定:若扩增出两个条带,则DNA模板来源于圆口铜鱼;若扩增出一个明亮条带,则DNA模板来源于铜鱼。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鉴定圆口铜鱼和铜鱼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扩增体系如下:10
×
PCRBuffer2.5μLdNTP(2.5mmol/L)0.5μLMgCl21.5μLTaqDNA聚合酶0.5μL前引物0.1

1.0μL后引物0.1

1.0μLDNA模板0.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肖衎杜合军杨菁曲焕韬黄红涛舒婷婷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长江三峡集团有限公司中华鲟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