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减振器的阻尼阀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4682312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27 16:12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减振器的阻尼阀装置,其包括带有环绕的环形槽的阀座,在所述环形槽中直径可变的阀元件与导流面一起形成节流部,其中所述节流部根据阻尼介质的流动速度从穿流部位转入到节流部位中,其中,所述阀元件在流动速度减小时借助于停滞时间环节延迟地朝向穿流部位运动,其中所述环形槽形成第一压力腔,所述第一压力腔与第二压力腔通过可切换的节流连接部连接。节流连接部连接。节流连接部连接。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减振器的阻尼阀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根据权利要求1的前序部分所述的、用于减振器的阻尼阀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由文献DE102016210790A1已知一种用于减振器的阻尼阀,其中可沿径向扩宽的阀元件形成节流部位,所述节流部位以增大的流动速度从通过部位转入到关闭部位。即使在关闭位置中仍存在其余横截面作为节流横截面使用。根据阻尼阀的结构设计方案限位环可以确定最大的扩宽部位。替代地,限位环在其侧面上可以具有一轮廓,从而所述阀元件可以贴靠在导流面上,并且所述轮廓限定其余横截面。
[0003]早先的文献DE102019215556A1描述了一种基于文献DE102016210790A1的阻尼阀装置,其中阀元件在流动速度减小时借助于停滞时间环节延迟地朝向穿流部位运动。在这种情况下,可以关闭在阀元件和阀座一侧的元件之间的、作为停滞时间环节的形状配合连接部。为此,阀元件的下游的压力加载面具有一轮廓,该轮廓除了径向分力之外还引起作用到阀元件上的轴向分力。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阻尼阀装置的一种替代的结构形式,所述阻尼阀装置具有所述阀元件的延迟的复位运动。
[0005]该目的通过以下方式实现,即所述阀元件在流动速度减小时借助于停滞时间环节延迟地朝向穿流部位运动,其中所述环形槽形成第一压力腔,所述第一压力腔与所述第二压力腔通过可切换的节流连接部连接。
[0006]该解决方案的优点在于,能将液压的停滞时间环节明显更好地调整到所需的阻尼力特性曲线,尤其是能带来更小的阻尼力偏差。
[0007]减振器内部可供阻尼阀装置使用的空间非常小。为了支持阀元件的调节运动,第二压力腔通过流入开口和流出开口与所述减振器的工作腔连接,其中流出开口的节流横截面大于节流连接部的节流横截面。通过串联两个节流横截面,即串联所述流出开口的节流横截面和流动连接部的节流横截面,可以在极狭窄的空间内实现停滞时间环节。
[0008]为了进一步实现所述阀元件沿关闭方向相对于导流面的相对较快的反应,所述节流连接部具有至少一个节流通道和流动连接部,其中所述流动连接部与所述节流通道在液压上并联并且配备有止回阀,所述止回阀沿流动方向从所述第二压力腔到所述第一压力腔敞开。
[0009]考虑到结构空间的经济性,所述第二压力腔相对于所述第一压力腔径向地布置。因此也可以非常简单地制造位于两个压力腔之间的节流连接部。
[0010]根据一有利的从属权利要求,所述第二压力腔由所述环形槽的环形槽底面限定。
[0011]在另一种有利的设计方案中,在所述第一压力腔和所述第二压力腔之间的隔板是可移动的。所述隔板简化了标准化的阀座的应用,在需要时所述阀座配备有所述隔板。
[0012]为了节流连接部的限定的功能,所述隔板构造有复位弹簧,所述复位弹簧朝向所述第二压力腔移回所述隔板。
[0013]为了能够利用用于嵌入可运动的隔板的另一参数,第一止挡件限定所述隔板朝向所述第一压力腔的位移路径。为此也使用第二止挡件,所述第二止挡件限定所述隔板的初始位置。通过两个止挡件的径向间隔能够控制节流连接部的节流效果的介入,以便由此实现用于所需的阻尼力特性曲线的复位运动。
附图说明
[0014]根据以下对附图的描述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详细阐述。
[0015]其中:
[0016]图1示出了减振器在阻尼阀装置的区域中的截取区段;
[0017]图2示出了针对图1的细节示图;
[0018]图3示出了针对图2的替代变型方案。
具体实施方式
[0019]图1示出了用于任意结构形式的、仅局部地示出的减振器3的阻尼阀装置1。除了阻尼阀装置1之外,减振器3还包括带有构造为活塞7的阻尼阀体的第一阻尼阀5,所述第一阻尼阀体紧固在活塞杆9上。
[0020]阻尼阀体7将减振器的缸筒11划分成活塞杆一侧的工作腔13和远离活塞杆的工作腔15,这两个工作腔填充有阻尼介质。在阻尼阀体7中构造有针对在不同分度圆上的各一个流动方向的穿流通道17、19。仅仅示例性地考虑穿流通道的设计方案。利用至少一个阀盘21、23至少部分地覆盖穿流通道17、19的出口侧。
[0021]此外,减振器具有牵拉止挡件25,所述牵拉止挡件自活塞杆9的限定的伸出运动起就与缸筒一侧的止挡面、例如活塞杆导向部27接触。
[0022]牵拉止挡件25包括阀座29,所述阀座通过形状配合连接部直接固定在活塞杆上。在阀座29的上侧面上例如布设有环形的弹性元件31,即使在活塞杆9发生摆动运动时,所述弹性元件也通过较小的径向预应力得到保持。弹性元件31自从止挡面上的止挡点起就作为附加的支撑弹簧起作用。
[0023]阀座29具有环绕的槽33,在所述槽中引导直径可变的阀元件35。该阀元件35可径向运动或者沿径向是弹性的,并且形成用于作为阻尼阀装置1的一部分的节流部位37的阀体。所述阀元件35与缸筒11的内壁一起形成所述节流部位37,其中所述内壁39是导流面。原则上本专利技术也可以实施在取决于牵拉止挡件的阀座中。
[0024]然而也存在以下可能性,即所述阀元件35由多个形成环的单独元件组成,从而所述单独元件形成围绕转动支承点的径向运动或者枢转运动。所述转动支承点例如可以使两个单独元件彼此连接。这种实施方式例如由更早的文献DE102019215558A1已知。
[0025]所述阀元件35在外侧例如以挡圈的实施方式承载复位弹簧41。在内壁39和阀元件35的外侧面43之间存在可变的节流横截面45,该节流横截面产生附加的阻尼力。
[0026]当活塞杆速度处于例如小于1m/s的第一运行范围中时,节流部位37完全敞开。阻尼力于是仅由与阀盘21、23连接的穿流通道17、19产生。当阀盘21、23发生流入时,阀盘21、
23从其阀座面47、49上抬起。该行程运动分别由支撑盘51、53限定。
[0027]在具有大于第一运行范围的极限速度、也即大于示例性地给出的1m/s的活塞杆速度的第二运行范围中,所述阀元件35转入到节流部位中并且在那里执行朝向导流面39的关闭运动。由于阻尼介质的较高的流动速度,在成形为环形间隙的节流部位37中形成负压,该负压导致阀元件35的径向的扩宽。但是为了使节流部位37在任何情况下都不会发生阻塞(Blockade),所限定的最小通过横截面由复位弹簧41保持。
[0028]图2示出了阻尼阀装置1的细节,其中阀座29在活塞杆9上的紧固方式有所改变。在放大示图中可以看出,阀座中的环形槽33形成第一压力腔55。所述第一压力腔55由阀元件35的内侧面57、环形槽33的对置的槽侧面59以及环形槽底面61形成。径向于第一压力腔55,所述阀座29具有第二压力腔63。在第一压力腔55和第二压力腔63之间存在位置固定的隔板65。但是第一压力腔55与第二压力腔63经由可切换的节流连接部67连接,从而在液压上串联两个压力腔55、63。
[0029]第二压力腔63经由流入开口69和流出开口71与缸筒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减振器的阻尼阀装置(1),其包括带有环绕的环形槽(33)的阀座(29),在所述环形槽中直径可变的阀元件(35)与导流面(39)一起形成节流部(37),其中所述节流部(37)根据阻尼介质的流动速度从穿流部位转入到节流部位中,其特征在于,所述阀元件(35)在流动速度减小时借助于停滞时间环节(81)延迟地朝向穿流部位运动,其中所述环形槽(33)形成第一压力腔(55),所述第一压力腔与第二压力腔(63)通过可切换的节流连接部(67)连接。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阻尼阀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压力腔(63)通过流入开口(69)和流出开口(71)与所述减振器(3)的工作腔(13)连接,其中流出开口(71)的节流横截面大于节流连接部(67)的节流横截面。3.按照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阻尼阀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节流连接部(67)具有至少一个节流通道(73)和流动连接部(75),其中所述流动连接部(75)与所述节流通道(73)在液压上并联并且配备...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J
申请(专利权)人:ZF腓特烈斯哈芬股份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