层叠陶瓷电容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681441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27 16:11
层叠陶瓷电容器具备:层叠体,层叠了多个电介质层以及多个内部电极层;以及一对外部电极,与内部电极层电连接,形成在层叠体的两个端面。层叠体具有:有效部;主面侧外层部,位于两个主面与两个主面侧的有效部的最表面之间;以及端面侧外层部,位于两个端面与两个端面侧的有效部的最表面之间。在主面侧外层部具有配置为与有效部对置的玻璃层。玻璃层配置为与配置在两个主面的一部分以及两个侧面部的一部分的外部电极的前端重叠,且配置为不从有效部露出在两个端面。露出在两个端面。露出在两个端面。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层叠陶瓷电容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层叠陶瓷电容器。

技术介绍

[0002]一般来说,层叠陶瓷电容器使用由钛酸钡等介电陶瓷构成的陶瓷烧结体构成,在陶瓷烧结体的内部形成有内部电极,使得隔着电介质层彼此重叠。此外,在陶瓷烧结体的一个端面上形成有外部电极,使得与内部电极电连接,在另一个端面上形成有外部电极,使得与内部电极电连接(例如,参照日本特开平08

306580号公报)。
[0003]然而,在像在日本特开平08

306580号公报记载的那样的层叠陶瓷电容器中,在将层叠陶瓷电容器直接或使用焊料安装到安装基板的情况下,安装基板以及陶瓷烧结体(层叠体)在发生了温度变化时会基于各自的热膨胀系数进行膨胀或收缩。在此,由于两者的热膨胀系数的差异,从而在陶瓷烧结体施加应力,存在在陶瓷烧结体产生裂纹的情况。此外,在该裂纹到达内部电极的情况下,存在产生短路不良的情况。
[0004]此外,例如,在将上述的日本特开平08

306580号公报那样的层叠陶瓷电容器用于便携式电话、便携式音乐播放器等移动设备的情况下,还存在由于移动设备掉落时的冲击(应力)而在陶瓷烧结体产生裂纹的情况,同样存在产生短路不良的情况。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故此,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即使在层叠体产生了裂纹的情况下也不至于短路不良的层叠陶瓷电容器。
[0006]本专利技术涉及的层叠陶瓷电容器具有:层叠体,具有层叠的多个电介质层和层叠在电介质层上的多个内部电极层,并包含在高度方向上相对的第1主面以及第2主面、在与高度方向正交的宽度方向上相对的第1侧面以及第2侧面、和在与所述高度方向以及所述宽度方向正交的长度方向上相对的第1端面以及第2端面;第1内部电极层,配置在多个电介质层上,并在第1端面露出;第2内部电极层,配置在多个电介质层上,并在第2端面露出;第1外部电极,与第1内部电极层连接,并配置在第1端面上以及第1主面的一部分、第2主面的一部分、第1侧面的一部分、第2侧面的一部分;以及第2外部电极,与第2内部电极层连接,并配置在第2端面上以及第1主面的一部分、第2主面的一部分、第1侧面的一部分、第2侧面的一部分,其中,层叠体具有:有效部,多个内部电极层对置;第1主面侧外层部,位于第1主面侧,由位于第1主面与第1主面侧的有效部的最表面和该最表面的延长线上之间的多个电介质层形成;第2主面侧外层部,位于第2主面侧,由位于第2主面与第2主面侧的有效部的最表面和该最表面的延长线上之间的多个电介质层形成;第1端面侧外层部,位于第1端面侧,由位于第1端面与第1端面侧的有效部的最表面之间的多个电介质层形成;以及第2端面侧外层部,位于第2端面侧,由位于第2端面与第2端面侧的有效部的最表面之间的多个电介质层形成,在第1主面侧外层部以及第2主面侧外层部具有:玻璃层,配置在电介质层上,并配置为与有效部对置,玻璃层配置为与配置在第1主面的一部分、第2主面的一部分、第1侧面的一部分、
以及第2侧面的一部分的第1外部电极的前端以及第2外部电极的前端在俯视下重叠,玻璃层配置为不从有效部侧露出在第1端面以及第2端面。
[0007]在本专利技术涉及的层叠陶瓷电容器中,在第1主面侧外层部以及第2主面侧外层部具有:玻璃层,配置在电介质层上,并配置为与有效部对置,玻璃层配置为与配置在第1主面的一部分、第2主面的一部分、第1侧面的一部分、以及第2侧面的一部分的第1外部电极的前端以及第2外部电极的前端在俯视下重叠,且玻璃层配置为不从有效部侧露出在第1端面以及第2端面,因此,能够抑制裂纹向有效部的伸展。其结果是,能够使层叠陶瓷电容器的耐湿可靠性提高。
[0008]根据以下与附图相关联地进行理解的关于本专利技术的详细的说明,本专利技术的上述以及其它目的、特征、方面以及优点将变得清楚。
附图说明
[0009]图1是示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涉及的层叠陶瓷电容器的一个例子的外观立体图。
[0010]图2是图1的线II

II处的剖视图。
[0011]图3是图1的线III

III处的剖视图。
[0012]图4A是示出本专利技术的第1实施方式涉及的层叠陶瓷电容器的内部电极层的对置电极部被分割为两个的构造的图1的线II

II处的剖视图。
[0013]图4B是示出本专利技术涉及的层叠陶瓷电容器的内部电极层的对置电极部被分割为三个的构造的图1的线II

II处的剖视图。
[0014]图4C是示出本专利技术涉及的层叠陶瓷电容器的内部电极层的对置电极部被分割为四个的构造的图1的线II

II处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5]以下,参照图对本公开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另外,在以下所示的实施方式中,对于相同或共同的部分,在图中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并不再重复其说明。
[0016]1.层叠陶瓷电容器
[0017]对本专利技术的第1实施方式涉及的层叠陶瓷电容器进行说明。图1是示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涉及的层叠陶瓷电容器的一个例子的外观立体图。图2是图1的线II

II处的剖视图。图3是图1的线III

III处的剖视图。图4A至图4C是图3所示的图的放大剖视图。
[0018]如图1至图3所示,层叠陶瓷电容器10包含长方体状的层叠体12和配置在层叠体12的两端部的外部电极30。如后所述,外部电极30具有第1外部电极30a以及第2外部电极30b。
[0019]层叠体12具有层叠的多个电介质层14和多个内部电极层16。进而,层叠体12具有在高度方向x上相对的第1主面12a以及第2主面12b、在与高度方向x正交的宽度方向y上相对的第1侧面12c以及第2侧面12d、和在与高度方向x以及宽度方向y正交的长度方向z上相对的第1端面12e以及第2端面12f。在该层叠体12中,在角部以及棱线部带有圆角。另外,所谓角部,是层叠体的相邻的三个面相交的部分,所谓棱线部,是层叠体的相邻的两个面相交的部分。此外,也可以在第1主面12a以及第2主面12b、第1侧面12c以及第2侧面12d、和第1端面12e以及第2端面12f的一部分或全部形成有凹凸等。
[0020]层叠体12具有有效部18,有效部18包含单个或多片电介质层14c和配置在它们之
上的多片内部电极层16。内部电极层16具有引出到第1端面12e的第1内部电极层16a和引出到第2端面12f的第2内部电极层16b,在有效部18中,多片第1内部电极层16a以及第2内部电极层16b隔着电介质层14c对置。
[0021]层叠体12具有第1主面侧外层部20a,第1主面侧外层部20a位于第1主面12a侧,由位于第1主面12a与第1主面12a侧的内层部18的最表面和该最表面的一直线上之间的多个电介质层14a形成。
[0022]同样地,层叠体12具有第2主面侧外层部20b,第2主面侧外层部20b位于第2主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层叠陶瓷电容器,具有:层叠体,具有层叠的多个电介质层和层叠在所述电介质层上的多个内部电极层,并包含在高度方向上相对的第1主面以及第2主面、在与高度方向正交的宽度方向上相对的第1侧面以及第2侧面、和在与所述高度方向以及所述宽度方向正交的长度方向上相对的第1端面以及第2端面;第1内部电极层,配置在所述多个电介质层上,并在所述第1端面露出;第2内部电极层,配置在所述多个电介质层上,并在所述第2端面露出;第1外部电极,与所述第1内部电极层连接,配置在所述第1端面上以及所述第1主面的一部分、所述第2主面的一部分、所述第1侧面的一部分、所述第2侧面的一部分;以及第2外部电极,与所述第2内部电极层连接,配置在所述第2端面上以及所述第1主面的一部分、所述第2主面的一部分、所述第1侧面的一部分、所述第2侧面的一部分,其中,所述层叠体具有:有效部,所述多个内部电极层对置;第1主面侧外层部,位于所述第1主面侧,由位于所述第1主面与所述第1主面侧的所述有效部的最表面和该最表面的延长线上之间的所述多个电介质层形成;第2主面侧外层部,位于所述第2主面侧,由位于所述第2主面与所述第2主面侧的所述有效部的最表面和该最表面的延长线上之间的所述多个电介质层形成;第1端面侧外层部,位于所述第1端面侧,由位于所述第1端面与所述第1端面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福田吉宏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