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身框架和具有其的车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681041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27 16:1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车身框架和具有其的车辆,包括:第一门槛梁和第二门槛梁,第一门槛梁和第二门槛梁沿左右方向间隔设置:地板,所述地板安装于所述第一门槛梁和所述第二门槛梁之间;第一后纵梁和第二后纵梁,所述第一后纵梁连接于所述第一门槛梁且搭接于所述地板的上表面,所述第二后纵梁连接于所述第二门槛梁且搭接于所述地板的上表面;电池包后安装梁,所述电池包后安装梁与所述第一后纵梁和所述第二后纵梁相连且位于所述地板的上方;其中,所述第一门槛梁、所述第二门槛梁和所述电池包后安装梁构成用于安装电池包的电池包安装框架的至少一部分。根据本发明专利技术实施例的车身框架和电池包的连接强度高,而且具有结构稳定、电池包布置空间大等优点。池包布置空间大等优点。池包布置空间大等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车身框架和具有其的车辆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车辆
,尤其是涉及一种车身框架和具有其的车辆。

技术介绍

[0002]相关技术中的车身框架,通常包括门槛梁、电池包安装纵梁、电池包后横梁、后纵梁和地板,后纵梁分别与门槛梁和地板连接,后纵梁位于地板的下方,电池包后横梁安装于后纵梁且位于电池包安装纵梁的后方,电池包的左右两侧安装于电池包安装纵梁和电池包后横梁,以实现和车身框架的相对位置固定。
[0003]由于相关技术中的车身框架通常采用传统的“油改电”思路的设计,即在传统燃油车的基础上将发动机、变速器等部件转换成电机和电池包的设计方式,因此,此种结构不适用于电池包的安装,电池包安装纵梁、电池包后横梁和后纵梁均会限制电池包的扩展,减小了电池包的尺寸,极大地降低了车辆的续航能力。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专利技术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车身框架,该车身框架和电池包的连接强度高,而且具有结构稳定、电池包布置空间大等优点。
[0005]本专利技术还提出一种具有上述车身框架的车辆。
[000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方面实施例提出一种车身框架,包括:第一门槛梁和第二门槛梁,第一门槛梁和第二门槛梁沿左右方向间隔设置:地板,所述地板安装于所述第一门槛梁和所述第二门槛梁之间;第一后纵梁和第二后纵梁,所述第一后纵梁连接于所述第一门槛梁且搭接于所述地板的上表面,所述第二后纵梁连接于所述第二门槛梁且搭接于所述地板的上表面;电池包后安装梁,所述电池包后安装梁与所述第一后纵梁和所述第二后纵梁相连且位于所述地板的上方;其中,所述第一门槛梁、所述第二门槛梁和所述电池包后安装梁构成用于安装电池包的电池包安装框架的至少一部分。
[0007]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车身框架和电池包的连接强度高,而且具有结构稳定、电池包布置空间大等优点。
[0008]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车身框架还包括: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所述电池包后安装梁的一端通过所述第一连接板与所述第一后纵梁相连且所述第一连接板分别环抱所述电池包后安装梁和所述第一后纵梁,所述电池包后安装梁的另一端通过所述第二连接板与所述第二后纵梁相连且所述第二连接板分别环抱所述电池包后安装梁和所述第二后纵梁;其中,所述第一连接板的下表面、所述第二连接板的下表面、所述电池包后安装梁的位于所述第一连接板和所述第二连接板之间的部分的下表面、所述第一后纵梁的位于所述第一连接板前方的部分的下表面、所述第二后纵梁的位于所述第二连接板前方的部分的下表面位于同一平面。
[0009]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电池包后安装梁位于所述第一后纵梁和所述第二
后纵梁的下方,所述电池包后安装梁的内腔分别与所述第一连接板的内腔和所述第二连接板的内腔连通。
[0010]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连接板和所述第二连接板中的每一个包括:底板,所述底板构造成L形,所述底板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弧形边沿和第二弧形边沿;第一立板,所述第一立板连接于所述底板的第一弧形边沿且向上延伸;第二立板,所述第二立板连接于所述底板的第二弧形边沿且向上延伸。
[0011]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车身框架还包括:第一封板和第二封板,所述第一封板位于所述电池包后安装梁的所述一端的后方且与所述电池包后安装梁、所述第一连接板和所述第一后纵梁中的至少一个相连,所述第二封板位于所述电池包后安装梁的所述另一端的后方且与所述电池包后安装梁、所述第二连接板和所述第二后纵梁中的至少一个相连。
[0012]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封板向后超出所述地板且与所述第一连接板形成副车架第一安装座,所述第一封板设有副车架第一安装孔;所述第二封板向后超出所述地板且与所述第二连接板形成副车架第二安装座,所述第二封板设有副车架第二安装孔。
[0013]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后纵梁连接于所述第一门槛梁的朝向所述第二门槛梁的一侧,所述第二后纵梁连接于所述第二门槛梁的朝向所述第一门槛梁的一侧;所述第一后纵梁的内腔的底面高于所述第一门槛梁的内腔的底面且低于所述第一门槛梁的内腔的顶面;所述第二后纵梁的内腔的底面高于所述第二门槛梁的内腔的底面且低于所述第二门槛梁的内腔的顶面。
[0014]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后纵梁的上表面与所述第一门槛梁的上表面位于同一平面,所述第二后纵梁的上表面与所述第二门槛梁的上表面位于同一平面。
[0015]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车身框架还包括:后座椅横梁,所述后座椅横梁与所述第一后纵梁和所述第二后纵梁相连且位于所述地板的上方,所述后座椅横梁位于所述电池包后安装梁的前方且构成所述电池包安装框架的一部分。
[0016]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车身框架还包括:第三连接板和第四连接板,所述第三连接板和所述第一后纵梁夹持所述后座椅横梁的一端,所述第四连接板和所述第二后纵梁夹持所述后座椅横梁的另一端,所述第三连接板与所述第一门槛梁连接,所述第四连接板与所述第二门槛梁连接。
[0017]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三连接板和所述第一后纵梁围绕出第一空间,所述第四连接板和所述第二后纵梁围绕出第二空间,所述后座椅横梁的两端分别插入所述第一空间和所述第二空间且所述后座椅横梁的内腔与所述第一空间和所述第二空间连通。
[0018]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后座椅横梁、所述第一后纵梁、所述电池包后安装梁和所述第二后纵梁首尾依次相连而形成口字形框架。
[0019]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车身框架还包括:座椅支撑骨架,所述座椅支撑骨架安装于所述第一后纵梁、所述第二后纵梁和所述后座椅横梁,所述座椅支撑骨架与所述第一后纵梁、所述第二后纵梁、所述后座椅横梁和所述电池包后安装梁之间形成储物空间。
[0020]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座椅支撑骨架包括:骨架主体,所述骨架主体位于所述后座椅横梁的上方且后部安装于所述地板;多个前支腿,多个所述前支腿沿所述后座
椅横梁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每个所述前支腿分别与所述骨架主体和所述后座椅横梁相连;多个第一侧支腿,多个所述第一支腿沿所述第一后纵梁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每个所述第一侧支腿分别与所述骨架主体和所述第一后纵梁相连;多个第二侧支腿,多个所述第二支腿沿所述第二后纵梁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每个所述第二侧支腿分别与所述骨架主体和所述第二后纵梁相连。
[0021]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地板在与所述电池包后安装梁和所述后座椅横梁位置对应的部分设有过孔或镂空。
[0022]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二方面实施例提出一种车辆,包括: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方面实施例所述的车身框架;电池包,所述电池包位于所述地板下方且安装于所述电池包安装框架。
[0023]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二方面实施例的车辆,通过利用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方面实施例所述的车身框架,具有结构稳定、电池包布置空间大和续航能力好等优点。
[0024]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电池包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身框架,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门槛梁和第二门槛梁,第一门槛梁和第二门槛梁沿左右方向间隔设置:地板,所述地板安装于所述第一门槛梁和所述第二门槛梁之间;第一后纵梁和第二后纵梁,所述第一后纵梁连接于所述第一门槛梁且搭接于所述地板的上表面,所述第二后纵梁连接于所述第二门槛梁且搭接于所述地板的上表面;电池包后安装梁,所述电池包后安装梁与所述第一后纵梁和所述第二后纵梁相连且位于所述地板的上方;其中,所述第一门槛梁、所述第二门槛梁和所述电池包后安装梁构成用于安装电池包的电池包安装框架的至少一部分。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身框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所述电池包后安装梁的一端通过所述第一连接板与所述第一后纵梁相连且所述第一连接板分别环抱所述电池包后安装梁和所述第一后纵梁,所述电池包后安装梁的另一端通过所述第二连接板与所述第二后纵梁相连且所述第二连接板分别环抱所述电池包后安装梁和所述第二后纵梁;其中,所述第一连接板的下表面、所述第二连接板的下表面、所述电池包后安装梁的位于所述第一连接板和所述第二连接板之间的部分的下表面、所述第一后纵梁的位于所述第一连接板前方的部分的下表面、所述第二后纵梁的位于所述第二连接板前方的部分的下表面位于同一平面。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身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包后安装梁位于所述第一后纵梁和所述第二后纵梁的下方,所述电池包后安装梁的内腔分别与所述第一连接板的内腔和所述第二连接板的内腔连通。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身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板和所述第二连接板中的每一个包括:底板,所述底板构造成L形,所述底板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弧形边沿和第二弧形边沿;第一立板,所述第一立板连接于所述底板的第一弧形边沿且向上延伸;第二立板,所述第二立板连接于所述底板的第二弧形边沿且向上延伸。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身框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封板和第二封板,所述第一封板位于所述电池包后安装梁的所述一端的后方和所述第一连接板的后方且与所述电池包后安装梁、所述第一连接板和所述第一后纵梁中的至少一个相连,所述第二封板位于所述电池包后安装梁的所述另一端的后方和所述第二连接板的后方且与所述电池包后安装梁、所述第二连接板和所述第二后纵梁中的至少一个相连。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车身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封板向后超出所述地板且与所述第一连接板形成副车架第一安装座,所述第一封板设有副车架第一安装孔;所述第二封板向后超出所述地板且与所述第二连接板形成副车架第二安装座,所述第二封板设有副车架第二安装孔。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身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后纵梁连接于所述第一门槛梁的朝向所述第二门槛梁的一侧,所述第二后纵梁连接于所述第二门槛梁的朝向所述第一门槛梁的一侧;
所述第一后纵梁的内腔的底面高于所述第一门槛梁的内腔的底面且低于所述第一门槛梁的内腔的顶面;所述第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晓丹衣本钢梁大荣赵彦利刘腾涌
申请(专利权)人: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