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自复位功能装配式钢筋混凝土柱雨棚结构体系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680625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27 16:1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具有自复位功能装配式钢筋混凝土柱雨棚结构体系,包括底座、自复位单柱、耗能构件、悬臂梁和装配式屋面。若干底座排列布置,底座上连接有自复位单柱。自复位单柱内的若干预应力精轧螺纹钢的下端固定在底座上,上端锚固在自复位单柱顶部。自复位单柱的下端与底座之间还设置有耗能构件。自复位单柱的上端安装有装配式悬臂梁,悬臂梁上安装有装配式屋面。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底座和自复位单柱采用内外两种预应力筋进行连接,可有效消除地震产生的荷载,提升了结构震后功能可恢复性;且主要部件在工厂预制完成,现场装配时只需少量焊接和现浇即可完成施工,装配化程度高,精简了施工过程,节省工期,适应和促进建筑产业化发展。产业化发展。产业化发展。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具有自复位功能装配式钢筋混凝土柱雨棚结构体系


[0001]本技术涉及建筑施工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具有自复位功能装配式钢筋混凝土柱雨棚结构体系。

技术介绍

[0002]钢筋混凝土圆柱+钢筋混凝土梁+钢筋混凝土板雨棚结构体系是目前主要采用的单柱雨棚结构体系之一,但多采用现场浇筑施工。随着新时代路网建设要求的逐渐提升,旅客服务需求快速提高,智能铁路发展的有序推进,环境保护意识的不断增强,我国铁路建设需要向更智能、更先进、更安全、更绿色的方向发展。施工现场装配化是实现绿色建造的重要途径,采用预制拼装的装配式单柱雨棚结构体系不仅有效地减小和缩短现场的劳动力数量和施工工期,也就减少了建造过程中交通和运输的延迟。因此装配式单柱雨棚结构体系的研发有效满足了我国铁路建设的发展需求。
[0003]此外,近年来结构抗震设计理念逐步由抗倒塌设计向功能可恢复设计方向发展,即使结构在小震作用下具有自复位功能,在大震作用下其损伤可控、经快速修复即可恢复其使用功能,可恢复结构设计成为当前工程结构抗震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尤其对于供水、交通、电信等关键基础设施,更应确保其灾中和灾后的功能可恢复性。
[0004]因此,有必要研发一种具有损伤可控的自复位结构的雨棚结构体系。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加快施工速度、提高装配化程度、提升结构震后功能可恢复性的雨棚结构体系。
[0006]为实现本技术目的而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这样的,一种具有自复位功能装配式钢筋混凝土柱雨棚结构体系,包括底座、自复位单柱、耗能构件、悬臂梁和装配式屋面。
[0007]若干所述底座设置在同一直线上且等间距布置,每个底座上连接有自复位单柱。所述自复位单柱内设置有供预应力精轧螺纹钢穿过的若干孔道,这些孔道贯穿自复位单柱的上下端。
[0008]若干所述预应力精轧螺纹钢穿过自复位单柱内的孔道,预应力精轧螺纹钢的下端固定在底座上,上端锚固在自复位单柱的顶部。
[0009]每个所述自复位单柱的下端均设置有耗能构件,耗能构件包括十字架和预应力筋,十字架预埋在自复位单柱上,十字架的中心与自复位单柱的轴心重合,十字架的四肢均伸出自复位单柱。四个所述预应力筋分别固定在十字架的四肢上,预应力筋的下端固定在底座上。
[0010]每个所述自复位单柱的上端设置有悬臂梁,悬臂梁的长度方向与若干底座的排列方向垂直,悬臂梁包括悬臂梁本体和悬臂梁延伸部。所述悬臂梁本体的中部固定在自复位单柱的上端,悬臂梁本体的两端通过装配式连接节点与悬臂梁延伸部连接形成悬臂梁。
[0011]相邻两个所述悬臂梁的上表面安装有装配式屋面,装配式屋面包括若干相互拼接
的预制板,预制板的拼接处采用湿接缝连接。
[0012]进一步,所述自复位单柱的下端面安装有剪力键,剪力键伸入底座内。
[0013]进一步,所述底座内预埋有若干套管,预应力精轧螺纹钢的下端和预应力筋的下端通过套管固定在底座上。
[0014]进一步,所述装配式连接节点包括预埋型钢Ⅰ、预埋型钢Ⅱ、栓接钢板和焊接钢板。所述预埋型钢Ⅰ和预埋型钢Ⅱ均为工字钢,预埋型钢Ⅰ的一端预埋在悬臂梁本体内,另一端伸出悬臂梁本体。所述预埋型钢Ⅱ的一端预埋在悬臂梁延伸部内,另一端伸出悬臂梁延伸部。
[0015]两块所述栓接钢板分别设置在预埋型钢Ⅰ的腹板两侧,预埋型钢Ⅰ的腹板、预埋型钢Ⅱ的腹板和两块栓接钢板采用若干螺栓连接为一体。
[0016]两块所述焊接钢板分别设置在预埋型钢Ⅰ两个翼缘的外侧,预埋型钢Ⅰ的翼缘、预埋型钢Ⅱ的翼缘和焊接钢板焊接为一体。
[0017]每个所述装配式连接节点处现浇有混凝土。
[0018]进一步,所述预制板的截面呈π形,预制板包括顶板和两个竖板,顶板和竖板均为矩形板,顶板和竖板的长度方向均与若干底座的排列方向一致。
[0019]所述顶板水平设置,两个竖板间隔布置并连接到顶板的下表面,竖板的两端分别固定在相邻的两个悬臂梁上。
[0020]若干所述预制板沿悬臂梁的长度方向排列布置,相邻两个顶板的接壤处采用湿接缝连接。
[0021]本技术的技术效果是毋庸置疑的,本技术的底座和自复位单柱采用内外两种预应力筋进行连接,可有效消除地震产生的荷载,提升了结构震后功能可恢复性;此外,本技术的主要部件均可在工厂预制完成,现场装配时只需少量焊接和现浇即可完成施工,装配化程度高,大大精简了施工过程,节省工期,适应和促进建筑产业化发展。
附图说明
[0022]图1为本技术的雨棚结构体系示意图;
[0023]图2为耗能构件示意图;
[0024]图3为装配式连接节点示意图。
[0025]图中:底座1、自复位单柱2、耗能构件3、十字架301、预应力筋302、悬臂梁本体4、悬臂梁延伸部5、装配式连接节点6、预埋型钢Ⅰ601、预埋型钢Ⅱ602、栓接钢板603、焊接钢板604、预制板7和预应力精轧螺纹钢8。
具体实施方式
[0026]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但不应该理解为本技术上述主题范围仅限于下述实施例。在不脱离本技术上述技术思想的情况下,根据本领域普通技术知识和惯用手段,做出各种替换和变更,均应包括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内。
[0027]实施例1:
[0028]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具有自复位功能装配式钢筋混凝土柱雨棚结构体系,包括底座1、自复位单柱2、耗能构件3、悬臂梁和装配式屋面。
[0029]参见图1,若干所述底座1设置在同一直线上且等间距布置,底座1内预埋有若干套管,套管的上端口与底座1的上表面齐平。
[0030]每个所述底座1上连接有自复位单柱2,自复位单柱2的下端面安装有剪力键,剪力键伸入底座1内。所述自复位单柱2内设置有供预应力精轧螺纹钢8穿过的若干孔道,这些孔道贯穿自复位单柱2的上下端。
[0031]若干所述预应力精轧螺纹钢8穿过自复位单柱2内的孔道,预应力精轧螺纹钢8的下端通过套管固定在底座1上,上端锚固在自复位单柱2的顶部。
[0032]每个所述自复位单柱2的下端均设置有耗能构件3,参见图2,耗能构件3包括十字架301和预应力筋302,十字架301预埋在自复位单柱2上,十字架301的中心与自复位单柱2的轴心重合,十字架301的四肢均伸出自复位单柱2。四个所述预应力筋302分别固定在十字架301的四肢上,预应力筋302的下端通过套管固定在底座1上。
[0033]每个所述自复位单柱2的上端设置有悬臂梁,悬臂梁的长度方向与若干底座1的排列方向垂直,悬臂梁包括悬臂梁本体4和悬臂梁延伸部5。参见图1,所述悬臂梁本体4的中部固定在自复位单柱2的上端,悬臂梁本体4的两端通过装配式连接节点6与悬臂梁延伸部5连接形成悬臂梁。
[0034]参见图3,所述装配式连接节点6包括预埋型钢Ⅰ601、预埋型钢Ⅱ602、栓接钢板603和焊接钢板604。所述预埋型钢Ⅰ601和预埋型钢Ⅱ602均为工字钢,预埋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具有自复位功能装配式钢筋混凝土柱雨棚结构体系,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1)、自复位单柱(2)、耗能构件(3)、悬臂梁和装配式屋面;若干所述底座(1)设置在同一直线上且等间距布置,每个底座(1)上连接有自复位单柱(2);所述自复位单柱(2)内设置有供预应力精轧螺纹钢(8)穿过的若干孔道,这些孔道贯穿自复位单柱(2)的上下端;若干所述预应力精轧螺纹钢(8)穿过自复位单柱(2)内的孔道,预应力精轧螺纹钢(8)的下端固定在底座(1)上,上端锚固在自复位单柱(2)的顶部;每个所述自复位单柱(2)的下端均设置有耗能构件(3),耗能构件(3)包括十字架(301)和预应力筋(302),十字架(301)预埋在自复位单柱(2)上,十字架(301)的中心与自复位单柱(2)的轴心重合,十字架(301)的四肢均伸出自复位单柱(2);四个所述预应力筋(302)分别固定在十字架(301)的四肢上,预应力筋(302)的下端固定在底座(1)上;每个所述自复位单柱(2)的上端设置有悬臂梁,悬臂梁的长度方向与若干底座(1)的排列方向垂直,悬臂梁包括悬臂梁本体(4)和悬臂梁延伸部(5);所述悬臂梁本体(4)的中部固定在自复位单柱(2)的上端,悬臂梁本体(4)的两端通过装配式连接节点(6)与悬臂梁延伸部(5)连接形成悬臂梁;相邻两个所述悬臂梁的上表面安装有装配式屋面,装配式屋面包括若干相互拼接的预制板(7),预制板(7)的拼接处采用湿接缝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自复位功能装配式钢筋混凝土柱雨棚结构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自复位单柱(2)的下端面安装有剪力键,剪力键伸入底座(1)内。3.根据权利要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皮骁汗
申请(专利权)人:西南交通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