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钢轨杂散电流防护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4666561 阅读: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24 16:1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钢轨杂散电流防护装置,包括钢轨和多组间隔设置在钢轨上的防护装置,钢轨和多组防护装置上均涂设有防水防腐层;每组防护装置包括2个绝缘轨距块和1个绝缘轨下垫板;绝缘轨下垫板设置于钢轨下端;2个绝缘轨距块分别插接于绝缘轨下垫板的两端侧,且分别扣压于钢轨两侧;2个绝缘轨距块与钢轨扣压接触的位置前缘设有防污挡檐结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涂层抗擦伤性能好,施工工艺简单,生产成本低,具有更佳的防水防腐效果和绝缘性能;该产品的安装与普通扣件的装配使用无异,施工质量容易得到满足;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对应产品因为施工效率与普通扣件较为一致,简化了相应产品的施工工序,也大幅提升了杂散电流防护系统的安装、维护效率。维护效率。维护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钢轨杂散电流防护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轨道工程供电与杂散电流防治
,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钢轨杂散电流防护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对于应用直流进行牵引供电的轮轨系统而言,当走行轨作为回流线与变电所负极进行连接时,牵引电流将通过走行轨回流至变电所。而走行轨通过扣件支撑的方式与道床板进行连接,当扣件无法做到完全绝缘的情况,由于扣件与道床间电势差的存在必然会导致部分电流外流到道床中,进而进入轨道周围的环境中。根据金属电化学腐蚀的特点,电流流入的环境中的金属构件必然会产生腐蚀,而且电流的数量越大造成的腐蚀量越大、腐蚀的速度也越快。
[0003]虽然在建设之初,对于扣件的绝缘性能有明确的要求,但是当线路运行一段时间后,由于扣件所受到的环境中各种因素的影响,其整体绝缘性能劣化十分明显,这种情况对于运行多年的线路表现得尤为明显。根据大量的实测数据发现,在部分线路中,钢轨对地的过渡电阻值远小于《地铁杂散电流腐蚀防护技术标准》(CJJ/T 49

2020)所要求的15Ω
·
km(“方案三”),一些较为极端的线路甚至该值小于1Ω
·
km,可见其绝缘性能已几乎完全丧失。对这些情况的改进措施包括两方面,在设计之初便引入加强轨道绝缘的措施,另一面就是对于已经运营的线路,研究一些便于实施的更换措施,这些措施也必须能够加强轨道的绝缘性能。
[0004]在已有的一些加强轨道绝缘的措施中,有的采用涂刷钢轨的方式在钢轨与扣件之间形成一层绝缘层。另还有一些是对与扣件对应位置处的钢轨进行包裹。这里的绝缘层用的是一些具有良好绝缘性能的材料,这些材料被制成薄片包裹或者粘贴在钢轨上。上面这些方式在本质上都是在现有扣件绝缘体系外增加了一层高绝缘隔离层,从电路简化的角度是串联了一个高电阻,这些措施对于提升轨道的绝缘性能已被证实为一种可行的方案。但是从扣件系统受力的角度进行分析,上述措施在现有的扣件体系中增加了一层物理结构,其对于钢轨与扣件系统的相互作用均有不良影响,如增大纵向阻力、降低摩擦力等,而且上述措施还存在施工困难的问题。上述措施利用涂刷或冷粘的方式安装到钢轨上,为了增强其与钢轨的附着力,一般需要利用一些专门的设备对钢轨进行除锈,而且涂刷或冷粘也非一下就可完成,施工工序较多,整个施工周期较长,对于大规模使用或运营线更换存在困难。且现有的加强轨道绝缘的措施中亦未进行任何防水、防腐的手段。
[0005]因此,如何提供一种能够具有绝佳的绝缘性能以及具有很好的防水、防腐性的钢轨杂散电流防护装置是本领域亟需解决的技术问题之一。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有鉴于此,为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及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钢轨杂散电流防护装置。
[0007]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取了如下技术方案:
[0008]一种钢轨杂散电流防护装置,包括钢轨和多组间隔设置在所述钢轨上的防护装置,所述钢轨和多组所述防护装置上均涂设有防水防腐层;
[0009]每组所述防护装置包括2个绝缘轨距块和1个绝缘轨下垫板;所述绝缘轨下垫板设置于所述钢轨下端;2个所述绝缘轨距块分别插接于所述绝缘轨下垫板的两端侧,且分别扣压于所述钢轨两侧;2个所述绝缘轨距块与所述钢轨扣压接触的位置前缘设有防污挡檐结构。
[0010]优选地,所述述绝缘轨距块与所述绝缘轨下垫板插接配合,以实现所述绝缘轨距块与所述绝缘轨下垫板之间的密封连接;且在安装完成后,所述绝缘轨距块与所述绝缘轨下垫板之间存在接触变形。
[0011]优选地,所述防水防腐层包括依次涂设于所述钢轨和所述防护装置上的富锌涂层和有机封闭层。
[0012]优选地,所述有机封闭层亦可选用颜料油漆层,且所述颜料油漆层其颜色是灰、蓝、黑中的任意一种色彩,不会影响和干扰铁路信号。
[0013]优选地,所述防污挡檐结构设置在所述绝缘轨距块宽度方向上的一侧;相应的,所述绝缘轨下垫板的宽度方向上设有与所述绝缘轨距块相适配的缺口;其中,所述缺口与所述绝缘轨距块的长度差大于所述绝缘轨下垫板的预计窜动量的2倍。
[0014]优选地,所述缺口下表面为斜面、U型面、凸型面或弧形面的一种;所述绝缘轨距块的下表面与所述缺口处下表面接触并产生一定变形来实现密封连接。
[0015]优选地,所述绝缘轨距块沿所述钢轨长度方向的两端均设有插接头;相应的,所述绝缘轨下垫板上所述缺口两端设有插接槽;所述绝缘轨距块和所述绝缘轨下垫板通过所述插接头与所述插接槽的配合插接连接。
[0016]优选地,所述防污挡檐结构为设在所述绝缘轨距块上的凸起;所述凸起位于远离所述缺口的一侧,且所述凸起为直立或弯曲形状;所述凸起用于隔离由于污染物积累造成的电流沿所述绝缘轨距块外表面传导的通路。
[0017]优选地,所述绝缘轨距块两端的所述插接头的上表面位置设有遮盖部;且所述遮盖部完全遮盖所述绝缘轨下垫板。
[0018]优选地,在所述钢轨的长度方向上,所述绝缘轨下垫板的长度超出所述钢轨的轨枕的两侧边缘。
[0019]优选地,所述绝缘轨下垫板的下端设置有下侧板;所述下侧板的侧面包覆有铁垫板。
[0020]优选地,所述绝缘轨下垫板对应所述钢轨的两侧面设有包边部,所述包边部为直立式或弧形结构;所述包边部的顶端设置有屋檐式结构。
[0021]本技术相对于现有技术取得了以下技术效果:
[0022]1)本技术涂层抗擦伤性能好,施工工艺简单,生产成本低,具有更佳的防水效果、防腐效果和绝缘性能;
[0023]2)在不增加扣件零件组成和绝缘轨距块、绝缘轨下垫板受力结构的基础上,对绝缘轨距块、绝缘轨下垫板的非受力结构进行改进,增大了扣件系统的爬电距离,增强了钢轨与扣件及其他铁件间的绝缘隔离,尤其是增大了扣件系统在湿态状态下的绝缘性能;
[0024]3)利用硬质绝缘轨距块与弹性材料制成的绝缘轨下垫板之间的接触变形实现二者间在缺口处的密封;该方式由于接触面较小,接触合力小,不会对弹条的扣压力、钢轨纵向阻力产生明显影响;
[0025]4)未增加扣件系统的零件组成,在结构上不改变轨距块、轨下垫板的受力方式,只在相应零件的外围采用了特殊的绝缘设计,不会影响扣件原有性能的发挥;
[0026]5)仅对轨距块和轨下垫板进行了非受力结构的修改,相应零件的安装方法与原扣件系统的要求一致,不需增加其他工序,便于施工,且保证具有较好的施工效率;
[0027]6)施工快捷,可应用于各类线路,不会增加后续运营、维护工作量,仅需按照现有的道床冲洗方式按相关规定进行清理。
附图说明
[0028]图1为本技术一种钢轨杂散电流防护装置的防护装置剖面图;
[0029]图2为本技术一种钢轨杂散电流防护装置的防护装置整体结构图;
[0030]图3为本技术一种钢轨杂散电流防护装置的绝缘轨距块与绝缘轨下垫板接触密封结构图;
[0031]图4为本技术一种钢轨杂散电流防护装置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钢轨杂散电流防护装置,包括钢轨(1)和多组间隔设置在所述钢轨(1)上的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钢轨(1)和多组所述防护装置上均涂设有防水防腐层(5);每组所述防护装置包括2个绝缘轨距块(2)和1个绝缘轨下垫板(3);所述绝缘轨下垫板(3)设置于所述钢轨(1)下端;2个所述绝缘轨距块(2)分别插接于所述绝缘轨下垫板(3)的两端侧,且分别扣压于所述钢轨(1)两侧;2个所述绝缘轨距块(2)与所述钢轨(1)扣压接触的位置前缘设有防污挡檐结构(2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钢轨杂散电流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水防腐层(5)包括依次涂设于所述钢轨(1)和所述防护装置上的富锌涂层和有机封闭层。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钢轨杂散电流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污挡檐结构(21)设置在所述绝缘轨距块(2)宽度方向上的一侧;相应的,所述绝缘轨下垫板(3)的宽度方向上设有与所述绝缘轨距块(2)相适配的缺口(33)。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钢轨杂散电流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缺口(33)下表面为斜面、U型面、凸型面或弧形面的一种;所述绝缘轨距块(2)的下表面与所述缺口(33)处下表面接触并产生一定变形来实现密封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钢轨杂散电流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轨距块(2)沿所述钢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晓丽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首铁创联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