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船舶护舷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661710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24 16:0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船舶护舷结构,涉及护舷结构领域,包括船体外壁,所述船体外壁的顶端开设有延伸至船体外壁外壁端面的凹槽,且凹槽的内壁安装有安装轴,且安装轴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内侧安装有双头电机,且连接杆的底端连接有与船体外壁外壁端面贴合的防护板,所述船体外壁的外壁端面设置有一号橡胶气囊,且一号橡胶气囊的一侧设置有二号橡胶气囊,所述凹槽的输出端部固定连接有动力齿盘。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凹槽、安装轴、双头电机、连接杆、防护板、动力齿盘和卡合盘,起到对橡胶气囊的保护作用;通过一号橡胶气囊、二号橡胶气囊、一号连接管和二号连接管,进一步提升了缓冲效果。升了缓冲效果。升了缓冲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船舶护舷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护舷结构领域,具体为一种船舶护舷结构。

技术介绍

[0002]护舷又称船的护木,是码头或船舶边缘使用的一种弹性缓冲装置,有木制的、橡胶的,主要用以减缓船舶与码头或船舶之间在靠岸或系泊过程中的冲击力,减小或消除对船舶、码头的损坏。
[0003]现有的护舷结构多采用橡胶结构,但是由于船舶大多时间在海上或者江上航行,因此长时间处于湿气大、日晒、雨淋的环境中会导致橡胶出现损坏,从而影响其缓冲效果,存在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0004]基于此,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船舶护舷结构,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到的技术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船舶护舷结构,包括船体外壁,所述船体外壁的顶端开设有延伸至船体外壁外壁端面的凹槽,且凹槽的内壁安装有安装轴,且安装轴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内侧安装有双头电机,且连接杆的底端连接有与船体外壁外壁端面贴合的防护板,所述船体外壁的外壁端面设置有一号橡胶气囊,且一号橡胶气囊的一侧设置有二号橡胶气囊,所述双头电机的输出端部固定连接有动力齿盘,且动力齿盘的外侧连接有位于连接杆内壁的卡合盘,所述一号橡胶气囊的一端连接有与二号橡胶气囊一端连通的一号连接管,且一号橡胶气囊的一侧连接有与二号橡胶气囊一侧连接的二号连接管。
[000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师爹橡胶气囊在不使用时可以得到保护,从而延长其使用寿命。
[0007]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安装轴与凹槽内壁通过轴承转动连接,且安装轴与连接杆端面通过联轴器固定连接。
[000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起到辅助连接杆转动的效果。
[0009]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一号橡胶气囊、二号橡胶气囊的数量均为多组,且多组二号橡胶气囊均等距分布在两组所述一号橡胶气囊的内侧。
[00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起到缓冲效果。
[0011]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动力齿盘与双头电机的输出端通过联轴器固定连接,且动力齿盘与卡合盘通过齿轮啮合连接,所述卡合盘与连接杆的内壁滑动连接。
[00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起到动力传递效果。
[0013]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一号橡胶气囊与一号连接管通过开口向一号连接管的单向阀连接,且一号连接管与二号橡胶气囊通过开口向二号橡胶气囊的单向阀连接,所述二号橡胶气囊与二号连接管通过开口向二号连接管的单向阀连接,且二号连接管与一
号橡胶气囊通过开口向一号橡胶气囊的单向阀连接。
[00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起到气体单向流动的效果。
[0015]综上所述,本技术主要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16]1、本技术通过凹槽、安装轴、双头电机、连接杆、防护板、动力齿盘和卡合盘,启动双头电机,双头电机的输出端会带动动力齿盘转动,动力齿盘转动后会通过齿轮啮合作用带动卡合盘转动,因此卡合盘带动连接杆转动,使得连接杆带动防护板转动,当防护板向下转动时,则起到对橡胶气囊的保护作用,当防护板向上转动时,则解除防护,使用橡胶气囊;
[0017]2、本技术通过一号橡胶气囊、二号橡胶气囊、一号连接管和二号连接管,当一号橡胶气囊与岸边接触后,一号橡胶气囊会通过形变对船体进行缓冲,此时一号气囊中的气体会通过一号连接管流动至二号橡胶气囊中,使得二号橡胶气囊会膨胀,进而进行二次缓冲,二次缓冲时,二号橡胶气囊中的气体会经过二号连接管重新流动至一号橡胶气囊中,便于下次使用,进一步提升了缓冲效果。
附图说明
[0018]图1为本技术的护舷结构示意图;
[0019]图2为本技术的缓冲橡胶气囊结构示意图;
[0020]图3为本技术的卡合结构示意图;
[0021]图4为本技术的气囊连接结构示意图。
[0022]图中:1、船体外壁;2、凹槽;3、安装轴;4、连接杆;5、双头电机; 6、防护板;7、一号橡胶气囊;8、二号橡胶气囊;9、动力齿盘;10、卡合盘;11、一号连接管;12、二号连接管。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24]下面根据本技术的整体结构,对其实施例进行说明。
[0025]一种船舶护舷结构,如图1

4所示,包括船体外壁1,船体外壁1的顶端开设有延伸至船体外壁1外壁端面的凹槽2,且凹槽2的内壁安装有安装轴3,且安装轴3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连接杆4,连接杆4的内侧安装有双头电机5,且连接杆4的底端连接有与船体外壁1外壁端面贴合的防护板6,船体外壁1 的外壁端面设置有一号橡胶气囊7,且一号橡胶气囊7的一侧设置有二号橡胶气囊8,双头电机5的输出端部固定连接有动力齿盘9,且动力齿盘9的外侧连接有位于连接杆4内壁的卡合盘10,动力齿盘9与双头电机5的输出端通过联轴器固定连接,且动力齿盘9与卡合盘10通过齿轮啮合连接,卡合盘10 与连接杆4的内壁滑动连接,便于动力齿盘9在双头电机5驱动下转动,在通过齿轮啮合作用带动卡合盘10转动,实现连接杆4的转动,一号橡胶气囊 7的一端连接有与二号橡胶气囊8一端连通的一号连接管11,且一号橡胶气囊 7的一侧连接有与二号橡胶气囊8一侧连接的二号连接管12,一号橡胶气囊7 与一号连接管11通过开口向一号连接管11的单向阀连接,且一号连接管11 与二号橡胶气囊8通过开口向二号橡胶气囊8的单向阀连接,二号橡胶气囊8 与二号连接管12通过开口向
二号连接管12的单向阀连接,且二号连接管12 与一号橡胶气囊7通过开口向一号橡胶气囊7的单向阀连接,使得气体在一号连接管11、二号连接管12中只能够单向流动,即气体只能从一号橡胶气囊 7流至二号橡胶气囊8中,从二号橡胶气囊8流至一号橡胶气囊7中。
[0026]请参阅图1,安装轴3与凹槽2内壁通过轴承转动连接,且安装轴3与连接杆4端面通过联轴器固定连接,使得安装轴3能够转动,从而辅助连接杆4 带动防护板6转动。
[0027]请参阅图2,一号橡胶气囊7、二号橡胶气囊8的数量均为多组,且多组二号橡胶气囊8均等距分布在两组一号橡胶气囊7的内侧,便于多组一号橡胶气囊7、二号橡胶气囊8均起到对船舶的缓冲作用。
[0028]本技术的工作原理为:启动双头电机5,双头电机5的输出端会带动动力齿盘9转动,动力齿盘9转动后会通过齿轮啮合作用带动卡合盘10转动,因此卡合盘10带动连接杆4转动,使得连接杆4带动防护板6转动,当防护板6向下转动时,则起到对橡胶气囊的保护作用,当防护板6向上转动时,则解除防护,便于使用橡胶气囊;
[0029]当一号橡胶气囊7与岸边接触后,一号橡胶气囊7会通过形变对船体进行缓冲,此时一号橡胶气囊7中的气体会通过一号连接管11流动至二号橡胶气囊8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船舶护舷结构,包括船体外壁(1),其特征在于:所述船体外壁(1)的顶端开设有延伸至船体外壁(1)外壁端面的凹槽(2),且凹槽(2)的内壁安装有安装轴(3),且安装轴(3)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连接杆(4),所述连接杆(4)的内侧安装有双头电机(5),且连接杆(4)的底端连接有与船体外壁(1)外壁端面贴合的防护板(6),所述船体外壁(1)的外壁端面设置有一号橡胶气囊(7),且一号橡胶气囊(7)的一侧设置有二号橡胶气囊(8),所述双头电机(5)的输出端部固定连接有动力齿盘(9),且动力齿盘(9)的外侧连接有位于连接杆(4)内壁的卡合盘(10),所述一号橡胶气囊(7)的一端连接有与二号橡胶气囊(8)一端连通的一号连接管(11),且一号橡胶气囊(7)的一侧连接有与二号橡胶气囊(8)一侧连接的二号连接管(1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船舶护舷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轴(3)与凹槽(2)内壁通过轴承转动连接,且安装轴(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永滔刘东曾祥宝柳剑波
申请(专利权)人:中船广西船舶及海洋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