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硅片输送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4658316 阅读:5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24 15:5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太阳能电池加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硅片输送装置。该硅片输送装置包括输送带、第一定位件以及第二定位件,沿输送带的传送方向间隔设置有至少两个第一定位件,相邻两个第一定位件之间能够定位放置一个硅片,且硅片沿传送方向相对设置的两个第一侧边均与第一定位件接触,第二定位件位于相邻两个第一定位件之间,且硅片沿垂直传送方向相对设置的两个第二侧边均与第二定位件接触。硅片的第一侧边和第二侧边均与对应的定位件接触,能够实现硅片在输送过程中的精准定位,还能够避免定位件损伤硅片,保证硅片的质量。保证硅片的质量。保证硅片的质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硅片输送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太阳能电池加工
,尤其涉及一种硅片输送装置。

技术介绍

[0002]晶硅太阳能电池具有工艺简单、太阳能转化效率较高等优点而被大规模应用。在晶硅电池的生产中,需要硅片输送装置对硅片进行输送,从而将硅片输送至待加工工位进行相对的加工,为了取料装置能够精准地将输送带上的硅片移动到待加工位置,通常在输送结构上设置定位结构,实现硅片在输送过程中的精准定位,防止硅片在输送结构上发生偏移。
[0003]现有的硅片输送装置通常设置真空皮带跑道来吸附固定硅片,但是真空皮带在吸附固定硅片时,硅片与皮带之间容易存在打滑、摩擦等问题,损伤硅片,降低了硅片的质量。随着技术的发展,出现了在输送结构上设置定位部的结构,定位部通过对硅片的各个边角进行定位,实现硅片在输送结构上的精准定位,但是当硅片的边角与定位部之间发生轻微摩擦时,也损伤了硅片,进而降低了硅片的质量。
[0004]因此,亟需专利技术一种硅片输送装置,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硅片输送装置,以实现硅片在输送带上的精准定位,并且能避免损伤硅片,保证硅片的质量。
[0006]为达此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07]一种硅片输送装置,包括输送带,所述硅片输送装置还包括:
[0008]第一定位件,沿所述输送带的传送方向间隔设置有至少两个所述第一定位件,相邻两个所述第一定位件之间能够定位放置一个硅片,且所述硅片沿所述传送方向相对设置的两个第一侧边均与所述第一定位件接触;以及
[0009]第二定位件,所述第二定位件位于相邻两个所述第一定位件之间,且所述硅片沿垂直所述传送方向相对设置的两个第二侧边均与所述第二定位件接触。
[0010]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硅片输送装置还包括:
[0011]定位块,多个所述定位块沿所述输送带的传送方向间隔粘附在所述输送带上,每个所述定位块上可拆卸安装一个所述第一定位件或所述第二定位件。
[0012]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第一定位件包括:
[0013]安装部,可拆卸固定在对应的所述定位块上;以及
[0014]限位部,凸设在所述安装部的中间区域,所述限位部沿所述输送带传送方向的两侧均形成有第一限位面,所述安装部沿所述输送带传输方向的两侧均形成有托举面,所述托举面为斜面或曲面,所述第一限位面与对应侧的所述托举面相连接,并且所述托举面与对应侧所述硅片的第一侧边接触,所述第一限位面被配置为限制所述硅片在所述托举面上的极限接触位置。
[0015]作为优选方案,所述托举面为斜面,由其与所述第一限位面的连接端到其另一端向下倾斜设置,并且所述托举面与水平面的夹角α为5
°
≤α≤50
°

[0016]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第一限位面包括相连接的导向斜面以及限位斜面,所述限位斜面与所述托举面相连接,所述限位斜面由其与所述导向斜面的连接端到其与所述托举面的连接端向下倾斜设置,所述导向斜面由所述限位部的顶端到所述导向斜面与所述限位斜面的连接端向下倾斜设置,并且所述限位斜面与竖直方向的夹角β为5
°
≤β≤30
°
,所述导向斜面与竖直方向的夹角θ为5
°
≤θ≤45
°

[0017]作为优选方案,当所述硅片对应定位在所述托举面上时,所述硅片的第一侧边到对应侧所述限位斜面与所述托举面连接处的距离E为0.2mm≤E≤1mm。
[0018]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第二定位件包括:
[0019]护翼板,可拆卸固定在对应的所述定位块上,所述护翼板位于相邻两个所述第一定位件之间,并且所述护翼板沿垂直所述传送方向延伸;以及
[0020]定位肩,所述护翼板的两端均可拆卸设置有所述定位肩,每个所述定位肩均与对应侧所述硅片的第二侧边接触。
[0021]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第一定位件和所述定位肩均采用耐磨材料制成。
[0022]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定位肩上设置有相连接的承载面以及第二限位面,所述承载面为斜面或曲面,所述承载面与对应侧所述硅片的第二侧边接触,所述第二限位面被配置为限制所述硅片在所述承载面上的极限接触位置。
[0023]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第二限位面和所述承载面均为斜面,所述第二限位面由其自由端到其与所述承载面的连接端向下倾斜设置,所述承载面由其与所述第二限位面的连接端到其另一端向下倾斜设置,并且所述第二限位面与竖直方向的夹角τ为5
°
≤τ≤45
°
,所述承载面与水平面的夹角γ为5
°
≤γ≤50
°

[0024]作为优选方案,当相邻两个所述第一定位件定位所述硅片时,所述硅片的第二侧边到对应侧所述第二限位面与所述承载面连接处的距离F为0.2mm≤F≤1mm,所述承载面与所述第二侧边接触部位到所述第一侧边的垂直距离T为0.1mm≤T≤1mm。
[0025]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硅片的侧边与所述第一定位件和所述第二定位件的接触为线接触或者点接触。
[0026]本技术的有益效果:
[0027]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硅片输送装置,通过在沿输送带的传送方向间隔设置有至少两个第一定位件,相邻两个第一定位件之间能够定位放置一个硅片,并且硅片沿传送方向相对设置的两个第一侧边均与第一定位件接触,第二定位件位于相邻两个第一定位件之间,且硅片沿垂直传送方向相对设置的两个第二侧边均与第二定位件接触,实现了硅片在输送过程中的精准定位。该硅片输送装置可应用于整片硅片传输,也可应用于半片硅片传输,其在传输过程中进一步解决硅片重力的作用向下凹陷的问题。此外,由于硅片的第一侧边和第二侧边均与对应的定位件接触,能够避免定位件损伤硅片,保证硅片的质量。
附图说明
[0028]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硅片输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9]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第一定位件支撑硅片的结构示意图;
[0030]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部分硅片输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31]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定位肩支撑未向下凹陷硅片的结构示意图。
[0032]图中:
[0033]100、硅片输送装置;200、硅片;
[0034]1、输送带;
[0035]21、第一定位件;211、安装部;2111、托举面;212、限位部;2121、第一限位面;21211、导向斜面;21212、限位斜面;
[0036]22、第二定位件;221、护翼板;222、定位肩;2221、承载面;2222、第二限位面;
[0037]23、定位块。
具体实施方式
[0038]为使本技术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和达到的技术效果更加清楚,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
[0039]在本实用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硅片输送装置,包括输送带(1),其特征在于,所述硅片输送装置还包括:第一定位件(21),沿所述输送带(1)的传送方向间隔设置有至少两个所述第一定位件(21),相邻两个所述第一定位件(21)之间能够定位放置一个硅片(200),且所述硅片(200)沿所述传送方向相对设置的两个第一侧边均与所述第一定位件(21)接触;以及第二定位件(22),所述第二定位件(22)位于相邻两个所述第一定位件(21)之间,且所述硅片(200)沿垂直所述传送方向相对设置的两个第二侧边均与所述第二定位件(22)接触。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硅片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硅片输送装置还包括:定位块(23),多个所述定位块(23)沿所述输送带(1)的传送方向间隔粘附在所述输送带(1)上,每个所述定位块(23)上可拆卸安装一个所述第一定位件(21)或所述第二定位件(22)。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硅片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定位件(21)包括:安装部(211),可拆卸固定在对应的所述定位块(23)上;以及限位部(212),凸设在所述安装部(211)的中间区域,所述限位部(212)沿所述输送带(1)传送方向的两侧均形成有第一限位面(2121),所述安装部(211)沿所述输送带(1)传送方向的两侧均形成有托举面(2111),所述托举面(2111)为斜面或曲面,所述第一限位面(2121)与对应侧的所述托举面(2111)相连接,并且所述托举面(2111)与对应侧所述硅片(200)的第一侧边接触,所述第一限位面(2121)被配置为限制所述硅片(200)在所述托举面(2111)上的极限接触位置。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硅片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托举面(2111)为斜面,由其与所述第一限位面(2121)的连接端到其另一端向下倾斜设置,并且所述托举面(2111)与水平面的夹角α为5
°
≤α≤50
°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硅片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限位面(2121)包括相连接的导向斜面(21211)以及限位斜面(21212),所述限位斜面(21212)与所述托举面(2111)相连接,所述限位斜面(21212)由其与所述导向斜面(21211)的连接端到其与所述托举面(2111)的连接端向下倾斜设置,所述导向斜面(21211)由所述限位部(212)的顶端到所述导向斜面(21211)与所述限位斜面(21212)的连接端向下倾斜设置,并且所述限位斜面(21212)与竖直方向的夹角β为5
°
≤β≤30
°
,所述导向斜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永刚李新丰邱其伟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迈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