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模块化着陆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654731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24 15:4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模块化着陆器,包括着陆器壳体,具有浮力舱和仪器舱;浮力结构,安装于所述浮力舱内;配重架,安装于所述着陆器壳体的底部;若干探测仪器,安装于所述仪器舱内;至少一个声学释放器,安装于所述着陆器壳体上;所述配重架上设有连接吊环,所述声学释放器和连接吊环通过释放绳相连,还包括用于调节所述连接吊环相对于所述着陆器壳体距离的第一调节结构;所述着陆器壳体的底部设有至少两个伸缩延伸杆,所述伸缩延伸杆可沿所述着陆器壳体高度方向伸缩,所述配重架上设有与所述延伸杆相匹配的插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着陆器,它能在放置于水下前通过对释放绳的两次张紧,保证了释放绳的张紧力,提高了配重架与着陆器整体的稳定性。着陆器整体的稳定性。着陆器整体的稳定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模块化着陆器


[0001]本技术涉及海洋探测
,具体涉及一种模块化着陆器。

技术介绍

[0002]自古以来,人类对海洋的探索就从未停歇,目前人类探测到海洋平均深度达3700米左右,世界上最深的马里亚纳海沟深度更是达到了11000米左右,深海中蕴藏着丰富的资源,着陆器可以实现在深海中长期、持续、原位的海洋环境观测。
[0003]着陆器是通过自身重力的作用下自由下沉到海底,进行探测与采样,一旦着陆器收到回收命令,声学释放器便会释放底部的配重压载,此时着陆器中浮力装置的浮力将大于自身重力,从而使着陆器顺利浮出水面。
[0004]原有着陆器的释放绳大多使用绳索收紧器来拉紧配重压载,释放绳的张紧完全依靠绳索收紧器,导致配重架与着陆器整体的稳定性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0005]1、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0006]针对现有的配重架与着陆器整体的稳定性较差的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模块化着陆器,它能在放置于水下前通过对释放绳的两次张紧,保证了释放绳的张紧力,提高了配重架与着陆器整体的稳定性。
[0007]2、技术方案
[0008]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为:
[0009]一种模块化着陆器,包括着陆器壳体,具有浮力舱和仪器舱;浮力结构,安装于所述浮力舱内;配重架,安装于所述着陆器壳体的底部;若干探测仪器,安装于所述仪器舱内;至少一个声学释放器,安装于所述着陆器壳体上;所述配重架上设有连接吊环,所述声学释放器和连接吊环通过释放绳相连,还包括用于调节所述连接吊环相对于所述着陆器壳体距离的第一调节结构;所述着陆器壳体的底部设有至少两个伸缩延伸杆,所述伸缩延伸杆可沿所述着陆器壳体高度方向伸缩,所述配重架上设有与所述延伸杆相匹配的插孔。
[0010]可选地,所述仪器舱内安装有至少一个呈水平设置的第一仪器固定板,所述第一仪器固定板上设有若干固定板栅孔。
[0011]可选地,所述仪器舱内安装有至少一个呈竖直设置的第二仪器固定板,所述第二仪器固定板上设有若干导流通孔。
[0012]可选地,所述浮力结构包括安装于所述浮力舱内的若干浮力块。
[0013]可选地,所述浮力舱位于所述着陆器壳体的上端,所述浮力舱的顶部具有浮力块放置口,所述着陆器壳体的顶部设有用于封堵所述浮力块放置口的顶板。
[0014]可选地,所述着陆器壳体包括若干壳体骨架,以及用于连接竖直方向相邻两个所述壳体骨架的第一连接结构和/或用于连接水平方向相邻两个所述壳体骨架的第二连接结构。
[0015]可选地,所述壳体骨架包括若干立柱和若干横杆,所述立柱内设有上下两端均开口的导向连接槽,所述第一连接结构包括若干连接杆,所述连接杆同时贯穿多个导向连接槽,所述连接杆的两端分别设有第一锁止头和第二锁止头。
[0016]可选地,所述连接杆包括若干与立柱相匹配的连接支杆,以及用于连接相邻两个所述连接支杆的连接头。
[0017]可选地,所述连接头上设有缓冲圈,所述缓冲圈被抵接于相邻两个所述立柱之间。
[0018]可选地,所述横杆在相邻两个所述立柱之间设有两根及以上。
[0019]可选地,所述第二连接结构包括连接件,所述连接件上设有至少两个与所述连接杆套接配合的连接孔。
[0020]3、有益效果
[0021]采用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22]本模块化着陆器在放置于水下前通过对释放绳的两次张紧,保证了释放绳的张紧力,提高了配重架与着陆器整体的稳定性。
[0023]本着陆器通过模块化设计,允许在现场根据实际需求灵活的调整着陆器的形状和尺寸,在运输时,可将多个模块单元分开运输,相较于一体式的着陆器结构,本着陆器使用时更加灵活,且多个模块单元可有由多组工作人员同时进行安装,安装后通过连接件拼接在一起即可组成着陆器,组装效率得到极大的提升。
附图说明
[0024]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出的一种模块化着陆器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出的一种模块化着陆器的侧面示意图;
[0026]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出的一种模块化着陆器中着陆器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0027]图4本技术实施例提出的一种模块化着陆器中连接杆的结构示意图;
[0028]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提出的一种模块化着陆器的结构示意图(所述壳体骨架水平设有多个);
[0029]1、着陆器壳体;2、配重架;3、声学释放器;4、连接吊环;5、伸缩延伸杆;6、第一仪器固定板;7、第二仪器固定板;8、浮力块;9、顶板;10、壳体骨架;11、立柱;12、横杆;13、连接杆;14、第一锁止头;15、第二锁止头;16、连接支杆;17、连接头;18、缓冲圈;19、连接件。
具体实施方式
[0030]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限定本技术的保护范围。
[0031]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设置于”、“固设于”或“安设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进一步地,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固定连接”另一个元件,二者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方式的固定,也可以不可拆卸连接的固定,如套接、卡接、一体成型固定、焊接等,在现有技术中可以实现,在此不再累赘。当元件与另一个元件相互垂直或近似垂直是指二者的理想状态是垂直,但是因制造
及装配的影响,可以存在一定的垂直误差。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0032]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技术的
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技术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技术。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0033]本技术中涉及的“第一”、“第二”不代表具体的数量及顺序,仅仅是用于名称的区分。
[0034]结合附图1

5,本实施例的一种模块化着陆器,包括着陆器壳体1,具有浮力舱和仪器舱,所述浮力舱位于所述着陆器壳体1的上端,所述仪器舱位于所述着陆器壳体1的下端;浮力结构,安装于所述浮力舱内,所述浮力结构包括安装于所述浮力舱内的若干浮力块8,所述浮力块8采用玻璃微珠制作而成,可以为着陆器提供浮力,也可作为回收时搜寻的目标;配重架2,安装于所述着陆器壳体1的底部,所述配重架2在着陆地底部提供重力,形成类似一个不倒翁的结构,保证整个着陆器可以稳定的下落到海底;若干探测仪器,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模块化着陆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着陆器壳体,具有浮力舱和仪器舱;浮力结构,安装于所述浮力舱内;配重架,安装于所述着陆器壳体的底部;若干探测仪器,安装于所述仪器舱内;至少一个声学释放器,安装于所述着陆器壳体上;所述配重架上设有连接吊环,所述声学释放器和连接吊环通过释放绳相连,还包括用于调节所述连接吊环相对于所述着陆器壳体距离的第一调节结构;所述着陆器壳体的底部设有至少两个伸缩延伸杆,所述伸缩延伸杆可沿所述着陆器壳体高度方向伸缩,所述配重架上设有与所述延伸杆相匹配的插孔。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模块化着陆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仪器舱内安装有至少一个呈水平设置的第一仪器固定板,所述第一仪器固定板上设有若干固定板栅孔。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模块化着陆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仪器舱内安装有至少一个呈竖直设置的第二仪器固定板,所述第二仪器固定板上设有若干导流通孔。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模块化着陆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浮力结构包括安装于所述浮力舱内的若干浮力块。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模块化着陆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浮力舱位于所述着陆器壳体的上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文斌林良德黎陈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海询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