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层叠式油冷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648897 阅读: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24 15:2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一种层叠式油冷器,属于机油冷却技术领域。其包括:油冷器本体,其包括多组换热片,多组换热片由上至下堆叠连接,换热片内部具有冷水流通区域,相邻两组换热片之间形成热油流通区域,多组换热片形成有多个热油流通区域,各个热油流通区域之间相分隔,冷水流通区域与各个热油流通区域平行且间隔设置;冷却通道,其贯穿开设于油冷器本体,冷却通道与冷水流通区域连通;热油通道,其贯穿开设于油冷器本体,热油通道的数量设有多组,多组热油通道与多组热油流通区域一一对应并连通。三种不同的热油可同时从热油通道进入到对应的热油流通区域内,同时进行冷却并且互不干扰,由此提高冷却效率,进而提高整个油冷器本体的实用性。本体的实用性。本体的实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层叠式油冷器


[0001]本技术属于机油冷却
,具体涉及一种层叠式油冷器。

技术介绍

[0002]发动机机油冷却器(简称油冷器)是用于冷却发动机机油的一种冷却设备,目前较为常见的油冷器,在冷却发动机机油时,常通过设置在油冷器上的介质通孔来供发动机机油流入到内部的冷却芯片上以进行冷却。
[0003]然而,现有的油冷器往往只具有一个冷却通道和一个热油通道,在一次冷却过程中,只能对一种介质进行冷却,当需要对多种介质进行冷却时则存在不足。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可同时对多种介质进行冷却的层叠式油冷器。
[0005]本技术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
[0006]一种层叠式油冷器,包括:
[0007]油冷器本体,其包括换热片,所述换热片的数量设有多组,多组所述换热片由上至下堆叠连接,所述换热片内部具有冷水流通区域,相邻两组所述换热片之间形成热油流通区域,其中,多组所述换热片形成有多个所述热油流通区域,且各个所述热油流通区域之间相分隔,所述冷水流通区域与各个所述热油流通区域相平行且间隔设置;
[0008]冷却通道,其贯穿开设于所述油冷器本体,所述冷却通道与所述冷水流通区域连通;
[0009]热油通道,其贯穿开设于所述油冷器本体,所述热油通道的数量设有多组,多组所述热油通道与多组所述热油流通区域一一对应并连通。
[0010]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换热片包括内芯片、外芯片以及冷却芯片,所述内芯片与所述外芯片连接,所述冷却芯片设置在所述内芯片与所述外芯片之间,相邻两组的所述内芯片与所述外芯片之间形成所述热油流通区域,同一组的所述冷却芯片与所述外芯片之间形成所述冷水流通区域。
[0011]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冷却芯片设有多条向上凸起的导流筋,所述导流筋具有导流通道。
[0012]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冷却通道包括进水通道以及出水通道,所述进水通道、所述冷水流通区域以及所述出水通道连通。
[0013]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热油通道的数量设置有三组,包括:
[0014]第一进油通道以及第一出油通道,两者均竖直开设于所述油冷器本体,所述第一进油通道的进油口以及所述第一出油通道的出油口均设置在所述油冷器本体的顶面;
[0015]第二进油通道以及第二出油通道,所述第二进油通道的进油口以及所述第二出油通道的出油口均设置在所述油冷器本体的顶面;
[0016]第三进油通道以及第三出油通道,所述第三进油通道的进油口以及所述第三出油通道的出油口均设置在所述油冷器本体的底面。
[0017]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进油通道的进油口处以及所述第一出油通道的出油口处均设有水管接口,所述水管接口的端面形成第一环形密封部,所述第一环形密封部与其中一组所述换热片的所述内芯片以及所述外芯片密封连接。
[0018]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还包括第二环形密封部,其与其中一组所述换热片的所述内芯片以及所述外芯片密封连接,所述第二环形密封部与所述第一环形密封部位于同一竖直轴线上并将所述热油流通区域分隔为上层热油流通区域、中层热油流通区域以及下层热油流通区域。
[0019]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进油通道、所述中层热油流通区域以及所述第一出油通道连通,所述第二进油通道、所述上层热油流通区域以及所述第二出油通道连通,所述第三进油通道、所述下层热油流通区域以及所述第三出油通道连通。
[0020]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油冷器本体还包括顶板以及底板,所述顶板以及所述底板分别与位于顶面的所述换热片以及位于底面的所述换热片连接。
[002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22]1、油冷器本体具有一个冷却通道和三个热油通道,冷水从冷却通道进入到油冷器本体内的冷水流通区域,油冷器内设有三个互相独立的热油流通区域,冷水流通区域与热油流通区域平行且交叉设置,三种不同的热油可同时从热油通道进入到对应的热油流通区域内,同时进行冷却并且互不干扰,由此提高冷却效率,进而提高整个油冷器本体的实用性。
[0023]2、冷却芯片设有多条向上凸起的导流筋,导流筋形成有导流通道,其中,导流通道就位于冷水流通区域内并用于对流入冷水流通区域的冷水起到导流作用,另外,在一块冷却芯片上,导流通道的数量设有多条,确保冷水可大面积地与内芯片接触,从而加大与热油之间的换热效率,加快热油的冷却速度。
[0024]3、整个油冷器本体便于安装,并且安装空间小,在使用时提高了空间资源利用率。
附图说明
[0025]图1是本技术的层叠式油冷器的结构示意图;
[0026]图2是本技术的图1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0027]图3是本技术的图2去掉底板后的结构示意图;
[0028]图4是本技术的层叠式油冷器的剖视图;
[0029]图5是本技术的图4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0030]图6是本技术的图4中B处的局部放大图;
[0031]图7是本技术的散热片的结构示意图。
[0032]图中,100、油冷器本体;110、换热片;111、内芯片;112、外芯片;113、冷却芯片;1131、导流筋;120、冷水流通区域;121、导流通道;130、热油流通区域;131、上层热油流通区域;132、中层热油流通区域;133、下层热油流通区域;140、进水通道;150、出水通道;160、第一进油通道;170、第一出油通道;180、第二进油通道;190、第二出油通道;200、第三进油通道;210、第三出油通道;220、水管接口;221、第一环形密封部;222、间隙;230、第二环形密封
部;240、顶板;250、底板;251、凸起部。
具体实施方式
[0033]以下是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法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技术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0034]如图1

7所示,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层叠式油冷器,包括:
[0035]油冷器本体100,其包括换热片110,换热片110的数量设有多组,多组换热片110由上至下堆叠连接,换热片110内部具有冷水流通区域120,相邻两组换热片110之间形成热油流通区域130,其中,多组换热片110形成有多组热油流通区域130,且各个热油流通区域130之间相分隔,冷水流通区域120与热油流通区域130相平行且间隔设置,由此,只要热油进入到热油流通区域130内,冷水进入到冷水流通区域120内,热油和冷水之间即可产生热交换,从而降低热油的温度,起到冷却的效果。
[0036]冷却通道,其贯穿开设于油冷器本体100,冷却通道与冷水流通区域120连通,外部的冷水从冷却通道进入到冷水流通区域120内,其中,冷水流通区域120位于水平面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层叠式油冷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油冷器本体,其包括换热片,所述换热片的数量设有多组,多组所述换热片由上至下堆叠连接,所述换热片内部具有冷水流通区域,相邻两组所述换热片之间形成热油流通区域,其中,多组所述换热片形成有多个所述热油流通区域,且各个所述热油流通区域之间相分隔,所述冷水流通区域与各个所述热油流通区域相平行且间隔设置;冷却通道,其贯穿开设于所述油冷器本体,所述冷却通道与所述冷水流通区域连通;热油通道,其贯穿开设于所述油冷器本体,所述热油通道的数量设有多组,多组所述热油通道与多组所述热油流通区域一一对应并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层叠式油冷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片包括内芯片、外芯片以及冷却芯片,所述内芯片与所述外芯片连接,所述冷却芯片设置在所述内芯片与所述外芯片之间,相邻两组的所述内芯片与所述外芯片之间形成所述热油流通区域,同一组的所述冷却芯片与所述外芯片之间形成所述冷水流通区域。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层叠式油冷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芯片设有多条向上凸起的导流筋,所述导流筋具有导流通道。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层叠式油冷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通道包括进水通道以及出水通道,所述进水通道、所述冷水流通区域以及所述出水通道连通。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层叠式油冷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热油通道的数量设置有三组,包括:第一进油通道以及第一出油通道,两者均竖直开设于所述油冷器本体,所述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慈云吴玉象张林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英特热动力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