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二合一散热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648852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24 15:2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二合一散热器,属于汽车散热器技术领域。其包括:散热芯子,其具有若干热通道以及若干冷通道,热通道与冷通道相平行且交叉设置;油冷配件,其设置在散热芯子的两侧并与热通道连通;水冷配件,其设置在散热芯子的两侧并与热通道连通;水箱,其设置于水冷配件,水箱通过水冷配件与热通道连通。水冷总成与油冷总成相邻设置且两者之间相分隔,整个散热芯子虽设置为一个整体,但其内的热通道则是分隔为用于油冷的热通道以及用于水冷的热通道,两者互相分隔,互不影响,水冷和油冷可在同一个散热芯子上同时进行,使得整个散热器集水冷与油冷于一体,高效集合,同时节约空间。间。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二合一散热器


[0001]本技术属于汽车散热器
,具体涉及一种二合一散热器。

技术介绍

[0002]现有技术中,内燃机发电机组散热器的作用是分别将冷却液和增压空气所携带的热量散发到空气中,以降低进入内燃机钢套水室冷却液和进入内燃机燃烧室空气的温度。
[0003]内燃机在运行过程中,机油起到润滑、承载及传热作用,其机油的正常工作温度应在80

90℃左右,比钢套水温低5℃左右。若机油温度过高,机油粘度下降导致机油压力下降,容易引起烧瓦抱轴事故;同时,机油也会因温度过高而过早变质失效。
[0004]然而,目前的发动机在工作时,往往只采用水冷的方法进行降温,而较少用到机油散热器,导致机油存在易过早变质失效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集水冷和油冷于一体的二合一散热器。
[0006]本技术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
[0007]一种二合一散热器,包括:
[0008]散热芯子,其具有若干热通道以及若干冷通道,所述热通道与所述冷通道相平行且交叉设置;
[0009]油冷配件,其设置在所述散热芯子的两侧并与所述热通道连通,所述油冷配件与所述散热芯子组成油冷总成;
[0010]水冷配件,其设置在所述散热芯子的两侧并与所述热通道连通,所述水冷配件与所述油冷配件之间相分隔,所述水冷配件与所述散热芯子组成水冷总成;
[0011]水箱,其设置于所述水冷配件,所述水箱通过所述水冷配件与所述热通道连通。
[0012]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油冷配件包括第一油冷封头以及第二油冷封头,所述第一油冷封头以及所述第二油冷封头分别设置在所述散热芯子的两侧并分别具有第一油冷腔体以及第二油冷腔体,所述第一油冷腔体、所述热通道以及所述第二油冷腔体相连通。
[0013]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油冷封头以及所述第二油冷封头分别设有进油口以及出油口,所述进油口与所述第一油冷腔体连通,所述第二油冷腔体与所述出油口连通。
[0014]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水冷配件包括第一水冷封头以及第二水冷封头,所述第一水冷封头以及所述第二水冷封头分别设置在所述散热芯子的两侧并分别具有第一水冷腔体以及第二水冷腔体,所述第一水冷腔体、所述热通道以及所述第二水冷腔体相连通。
[0015]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水冷封头以及所述第二水冷封头分别设
有进水口以及出水口,所述进水口与所述第一水冷腔体连通,所述第二水冷腔体与所述出水口连通。
[0016]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水冷腔体与所述第一油冷腔体之间以及所述第二水冷腔体与所述第二油冷腔体之间均设置有隔板。
[0017]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二水冷封头还设有过水孔,所述水箱与所述第二水冷封头相连通,所述水箱内的水通过所述过水孔进入所述热通道内。
[0018]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水冷封头还设有散热器放水口,所述散热器放水口中设置有堵头。
[0019]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水箱还设有水管循环进口、水位观察透镜、水箱加水口以及水箱放水口。
[0020]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散热芯子两侧还设有外侧板。
[002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22]1、水冷配件与油冷配件相邻设置且两者之间相分隔,整个散热芯子虽设置为一个整体,但其内的热通道则是分隔为用于油冷的热通道以及用于水冷的热通道,两者互相分隔,互不影响,水冷和油冷可在同一个散热芯子上同时进行,使得整个散热器集水冷与油冷于一体,高效集合,同时节约空间。
[0023]2、整个散热器自带水箱,其作为储备水源并可用于补充水位。
[0024]3、通过油冷配件的设置,进入到热通道内的高温油液与冷通道内流经的冷风不断地进行热交换,由此降低热通道内的油液温度,进而使得最后向外流出的油液温度得到降低,达到散热的目的,避免油液因温度过高而出现过早变质失效的情况。
附图说明
[0025]图1是本技术的二合一散热器的结构示意图;
[0026]图2是本技术的图1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0027]图3是本技术的二合一散热器的剖视图。
[0028]图中,100、散热芯子;110、热通道;120、冷通道;130、外侧板;200、油冷配件;210、第一油冷封头;211、第一油冷腔体;212、进油口;220、第二油冷封头;221、第二油冷封头;222、出油口;300、水冷配件;310、第一水冷封头;311、第一水冷腔体;312、进水口;313、散热器放水口;320、第二水冷封头;321、第二水冷腔体;322、出水口;323、过水孔;400、水箱;410、水管循环进口;420、水位观察透镜;430、水箱加水口;431、过压溢流口;440、水箱放水口。
具体实施方式
[0029]以下是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法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技术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0030]如图1

3所示,本技术提供了一种二合一散热器,包括:
[0031]散热芯子100,其具有若干热通道110以及若干冷通道120,热通道110与冷通道120相平行且交叉设置。
[0032]油冷配件200,其设置在散热芯子100的两侧并与热通道110连通,由此油冷配件
200即可与散热芯子100组成油冷总成,具体的,外部温度较高的油液从散热芯子100一侧的油冷配件200进入到热通道110内,再从热通道110内通过散热芯子100另一侧的油冷配件200向外流出,在这一过程中,冷风不断地流经冷通道120,使得热通道110内温度较高的油液与冷通道120内流经的冷风不断地进行热交换,由此降低热通道110内的油液温度,进而使得最后向外流出的油液温度得到降低,达到散热的目的,避免油液因温度过高而出现过早变质失效的情况。
[0033]水冷配件300,其设置在散热芯子100的两侧并与热通道110连通,由此水冷配件300即可与散热芯子100组成水冷总成,同样的,外部温度较高的车内循环水从水冷配件300处进入到热通道110内后,与冷通道120内的冷风不断进行热交换,进而使得最后向外流出的水得到降温,另外,在本实施例中,水冷配件300与油冷配件200相邻设置且两者之间相分隔,也就是说,整个散热芯子100虽设置为一个整体,但其内的热通道110则是分隔为用于油冷的热通道110以及用于水冷的热通道110,两者互相分隔,互不影响,水冷和油冷可在同一个散热芯子100上同时进行,使得整个散热器集水冷与油冷于一体,高效集合,同时节约空间。
[0034]水箱400,其设置于水冷配件300,水箱400通过水冷配件300与热通道110连通,水箱400内的水可流入热通道110内,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二合一散热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散热芯子,其具有若干热通道以及若干冷通道,所述热通道与所述冷通道相平行且交叉设置;油冷配件,其设置在所述散热芯子的两侧并与所述热通道连通,所述油冷配件与所述散热芯子组成油冷总成;水冷配件,其设置在所述散热芯子的两侧并与所述热通道连通,所述水冷配件与所述油冷配件之间相分隔,所述水冷配件与所述散热芯子组成水冷总成;水箱,其设置于所述水冷配件,所述水箱通过所述水冷配件与所述热通道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二合一散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油冷配件包括第一油冷封头以及第二油冷封头,所述第一油冷封头以及所述第二油冷封头分别设置在所述散热芯子的两侧并分别具有第一油冷腔体以及第二油冷腔体,所述第一油冷腔体、所述热通道以及所述第二油冷腔体相连通。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二合一散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油冷封头以及所述第二油冷封头分别设有进油口以及出油口,所述进油口与所述第一油冷腔体连通,所述第二油冷腔体与所述出油口连通。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二合一散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冷配件包括第一水冷封头以及第二水冷封头,所述第一水冷封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玉象张林周慈云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英特热动力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