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油箱口盖排水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647352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24 15:2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油箱口盖排水结构,属于油箱技术领域。它解决了现有的油箱口盖的排水效果较差的问题。本油箱口盖排水结构,油箱口盖包括盖底座和开设有在盖底座上的油箱口,盖底座内具有环绕油箱口设置的呈环形的聚流槽,本排水结构包括排水管和在盖底座上开设的呈环形的汇聚槽,汇聚槽位于聚流槽的内侧,聚流槽的槽底高于汇聚槽的槽底,盖底座在聚流槽的外侧具有上述排水管,排水管的外端朝外,排水管的内端与汇聚槽连通。本油箱口盖排水结构能进一步的提升了油箱口盖的排水排水效果。构能进一步的提升了油箱口盖的排水排水效果。构能进一步的提升了油箱口盖的排水排水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油箱口盖排水结构


[0001]本技术属于油箱
,涉及一种油箱口盖排水结构。

技术介绍

[0002]摩托车油箱是摩托车的重要部件,安装在摩托车车头的后方,现有的摩托车为了方便加油,加油口一般都设置在油箱顶面上,油箱上设有由于安装油箱盖的沉槽,雨天骑行或者意外淋水时均会造成沉槽内产生积水,积水就存留在沉槽内不易流出,如果不及时排除,水气不仅会污染油箱,且影响摩托车的使用,需要经常擦拭。
[0003]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人们研发出了各种各样的油箱口盖排水结构:
[0004]如中国专利申请【申请公布号CN104276236A】公开了一种防水式油箱,包括油箱本体,油箱本体上设有用于安装油箱盖的沉槽,沉槽的底面设有进油口和漏水口,沉槽的底面对应漏水口设有排水槽,排水槽为自两端到漏水口深度逐渐增大的渐变槽。
[0005]上述结构虽然是在沉槽的底面设置有漏水口和排水槽来实现将沉槽内的积水排出,沉槽内的积水是通过设置自两端到漏水口深度逐渐增大的排水槽导向至漏水口,由于沉槽的底面较大,使得仅仅是依靠排水槽将积水导向至漏水口,且排水槽仅仅是设置在沉槽底面边缘的半月槽,使得排水槽仅仅能将沉槽的积水部分引导至漏水口内,导致了大部分沉槽内的积水有残留,从而降低了油箱本体的排水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的技术存在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油箱口盖排水结构,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解决现有的油箱口盖的排水效果较差的问题。
[0007]本技术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
[0008]一种油箱口盖排水结构,油箱口盖包括盖底座和开设有在盖底座上的油箱口,所述盖底座内具有环绕油箱口设置的呈环形的聚流槽,其特征在于,本排水结构包括排水管和在盖底座上开设的呈环形的汇聚槽,所述汇聚槽位于聚流槽的内侧,所述聚流槽的槽底高于汇聚槽的槽底,所述盖底座在聚流槽的外侧具有上述排水管,所述排水管的外端朝外,所述排水管的内端与汇聚槽连通。
[0009]工作原理:当雨天骑行或者意外淋水时,水会通过油箱盖进入到盖底座内,而由于盖底座内具有呈环形的聚流槽,此时流入盖底座内的水均位于聚流槽内,而由于盖底座在聚流槽的内侧开设有汇聚槽,且汇聚槽的槽底是低于聚流槽的,因此流入聚流槽内的水能流入到汇聚槽内,通过在盖底座的外侧设置有排水管,此时排水管直接与汇聚槽连通,能将汇聚槽内的水排出盖底座,通过设置有汇聚槽,使得聚流槽内的水能快速的通过汇聚槽集中汇集,且由于汇聚槽和聚流槽均是呈环形,汇聚槽位于聚流槽内侧,能使得聚流槽内的水能全部流入到汇聚槽内,再通过排水管排出盖底座,从而实现了对油箱口盖的排水,从而能进一步的提升了油箱口盖排水结构的排水效果。
[0010]在上述的油箱口盖排水结构中,所述排水管与盖底座的外侧壁连接,且排水管的
进水口位于盖底座的内侧壁。
[0011]该结构的设置,方便了排水管内水液的排出,并且将排水管的进水口位于盖底座的内侧壁,使得排水管的生产加工更加的方便,并且也能稳定的盖底座内的积水排出,提升了油箱口盖排水结构排水的稳定性。
[0012]在上述的油箱口盖排水结构中,所述聚流槽的槽底凹陷形成排水槽,所述排水槽将汇聚槽与排水管连通。
[0013]通过排水槽的设置,使得汇聚槽内的积水能更快速的从排水管中排出,且聚流槽上的积水也能直接从排水槽流入到排水管内,进一步的提升了油箱口盖排水结构的排水效果。
[0014]在上述的油箱口盖排水结构中,所述排水槽具有与排水管的进水口正对设置的阻挡壁,所述排水槽具有与汇聚槽连通的缺口,且缺口位于阻挡壁的一侧。
[0015]该结构的设置,避免了外界的水从排水管进入到汇聚槽内,并且当雨水较多时,能起到一定的缓冲作用,避免了流入到排水管内的积水流速太快,提升了排水的稳定性。
[0016]在上述的油箱口盖排水结构中,所述聚流槽的槽底与汇聚槽的槽底圆弧过渡。
[0017]该结构的设置,能对聚流槽上的积水进行导向,使得积水能更快速的流入到汇聚槽内,进一步的提升了油箱口盖排水结构的排水效果。
[001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油箱口盖排水结构具有的优点:由于汇聚槽和聚流槽均是呈环形,汇聚槽位于聚流槽内侧,能使得聚流槽内的水能全部流入到汇聚槽内,再通过排水管排出盖底座,从而实现了对油箱口盖的排水,从而能进一步的提升了油箱口盖排水结构的排水效果。
附图说明
[0019]图1是本油箱口盖排水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2是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0021]图3是本油箱口盖排水结构另一个方向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中,1、盖底座;11、油箱口;12、聚流槽;13、汇聚槽;14、排水槽;14a、阻挡壁;14b、缺口;2、排水管;21、进水口。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以下是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技术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0024]如图1所示,本油箱口盖排水结构,油箱口盖包括盖底座1和开设有在盖底座1上的油箱口11,盖底座1内具有环绕油箱口11设置的呈环形的聚流槽12。
[0025]具体的说,如图1

3所示,本排水结构包括排水管2和在盖底座1上开设的呈环形的汇聚槽13,汇聚槽13位于聚流槽12的内侧,聚流槽12的槽底高于汇聚槽13的槽底,盖底座1在聚流槽12的外侧具有上述排水管2,排水管2的外端朝外,排水管2的内端与汇聚槽13连通。
[0026]工作原理:当雨天骑行或者意外淋水时,水会通过油箱盖进入到盖底座1内,而由于盖底座1内具有呈环形的聚流槽12,此时流入盖底座1内的水均位于聚流槽12内,而由于
盖底座1在聚流槽12的内侧开设有汇聚槽13,且汇聚槽13的槽底是低于聚流槽12的,因此流入聚流槽12内的水能流入到汇聚槽13内,通过在盖底座1的外侧设置有排水管2,此时排水管2直接与汇聚槽13连通,能将汇聚槽13内的水排出盖底座1,通过设置有汇聚槽13,使得聚流槽12内的水能快速的通过汇聚槽13集中汇集,且由于汇聚槽13和聚流槽12均是呈环形,汇聚槽13位于聚流槽12内侧,能使得聚流槽12内的水能全部流入到汇聚槽13内,再通过排水管2排出盖底座1,从而实现了对油箱口盖的排水,从而能进一步的提升了油箱口盖排水结构的排水效果。
[0027]如图1

3所示,其特征在于,排水管2与盖底座1的外侧壁连接,且排水管2的进水口21位于盖底座1的内侧壁。
[0028]如图1和图2所示,聚流槽12的槽底凹陷形成排水槽14,排水槽14将汇聚槽13与排水管2连通,排水槽14具有与排水管2的进水口21正对设置的阻挡壁14a,排水槽14具有与汇聚槽13连通的缺口14b,且缺口14b位于阻挡壁14a的一侧。
[0029]如图1

3所示,聚流槽12的槽底与汇聚槽13的槽底圆弧过渡。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油箱口盖排水结构,油箱口盖包括盖底座(1)和开设有在盖底座(1)上的油箱口(11),所述盖底座(1)内具有环绕油箱口(11)设置的呈环形的聚流槽(12),其特征在于,本排水结构包括排水管(2)和在盖底座(1)上开设的呈环形的汇聚槽(13),所述汇聚槽(13)位于在聚流槽(12)的内侧,所述聚流槽(12)的槽底高于汇聚槽(13)的槽底,所述盖底座(1)在聚流槽(12)的外侧具有上述排水管(2),所述排水管(2)的外端朝外,所述排水管(2)的内端与汇聚槽(13)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箱口盖排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管(2)与盖底座(1)的外侧壁连接,且排...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付希叶听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钱江摩托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