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循环流化床锅炉超净排放废气处理装置及处理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4645299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24 15:21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废气处理装置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是一种循环流化床锅炉超净排放废气处理装置及处理方法,包括净化箱、气泵、进气管、处理箱以及活性炭层,所述废气处理装置还包括:驱动箱,设置在净化箱上,驱动箱内分别设有分流腔以及驱动腔,所述分流腔和驱动腔之间设有对称布设的分流道将两者连通,所述分流腔和驱动腔分别与处理箱以及净化箱连通;初级处理系统,设置在处理箱内;以及驱动系统,设置在驱动箱内且与初级处理系统连接;整个过程既能实现对驱动腔内壁的清洁工作,又能够实现对滤网上的杂质进行自动清理工作,无需工作人员手动拆卸处理箱进行清理工作,减少了劳动力的投入。减少了劳动力的投入。减少了劳动力的投入。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循环流化床锅炉超净排放废气处理装置及处理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废气处理装置
,更具体地说,是一种循环流化床锅炉超净排放废气处理装置及处理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循环流化床锅炉是一种高效低污染清洁燃烧装置,广泛应用于电站锅炉、工业锅炉和废弃物处理利用等领域。
[0003]在循环流化床锅炉工作时,会产生大量的废气,废气中存在大量的黑颗粒物质,如果直接排放到空气中,容易造成空气污染,因此需要废气处理装置来对废气进行净化处理工作。
[0004]现有的废气处理装置虽然能够将废气中的黑颗粒与气体分离,但是需要工作人员定期停机清洗机械内部,否则容易出现堵塞现象而影响后续的净化工作,但是人工处理速度慢,且停机操作影响废气处理的进程。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循环流化床锅炉超净排放废气处理装置及处理方法,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循环流化床锅炉超净排放废气处理装置,包括净化箱、气泵、进气管、处理箱以及活性炭层,所述处理箱设置在净化箱上且两者连通,所述气泵设置在净化箱上且与处理箱连通,进气管设置在处理箱上且两者之间通过通孔连通,活性炭层设置在净化箱内,所述废气处理装置还包括:驱动箱,设置在净化箱上,驱动箱内分别设有分流腔以及驱动腔,所述分流腔和驱动腔之间设有对称布设的分流道将两者连通,所述分流腔和处理箱连通,驱动腔和净化箱连通;初级处理系统,设置在处理箱内,用于对经过处理箱的废气做初级净化处理;以及驱动系统,设置在驱动箱内且与初级处理系统连接,废气进入驱动腔时可为驱动系统提供动力并可驱动初级处理系统工作;其中所述初级处理系统包括:滤网,数量为若干个且等距布设在处理箱内;储杂腔,设置在处理箱内,处理箱上设有若干个与储杂腔连通的落料口,落料口位于滤网的一侧;以及除杂模块,设置在处理箱上且与驱动系统连接,所述驱动系统工作时可控制除杂模块工作。
[0007]本申请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滤网相对处理箱倾斜布设。
[0008]本申请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除杂模块包括:滑板,活动设置在处理箱内且两者弹性连接;一号气缸,设置在处理箱上且其输出端和滑板连接,所述驱动系统工作时可控制一号气缸伸缩;除杂座,数量为若干个,每个除杂座活动设置在滤网上;以及推杆,活动连接在除杂座和滑动座之间。
[0009]本申请又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滑板上活动设置有若干个滑动座,所述滑动座通过推杆和除杂座活动连接。
[0010]本申请又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驱动系统包括:阀门模块,设置在分流腔内,用
于分别控制两个分流道的启闭;清洁模块,设置在驱动腔内,用于清洁驱动腔的内壁;以及传动模块,设置在驱动腔内且可与清洁模块连接,所述清洁模块控制传动模块工作时可驱动一号气缸伸缩。
[0011]本申请又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阀门模块包括扇形盘以及动力元件,所述扇形盘活动设置在分流腔内,动力元件设置在驱动箱上且其输出端和扇形盘连接,扇形盘的外壁和分流腔内壁滑动配合。
[0012]本申请再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清洁模块包括外转盘、驱动臂、清洁头、套管以及连接结构;所述外转盘通过套管活动设置在驱动腔内,驱动臂数量为若干个且环布设置在外转盘上,驱动臂和外转盘活动连接,外转盘还环布有若干组抵触柱,驱动臂的一端设置在每组抵触柱之间,清洁头活动插设在驱动臂的另一端且两者之间弹性连接,连接结构设置在外转盘上且可与传动模块连接。
[0013]本申请再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传动模块包括内转盘、螺纹杆、螺纹套、二号活塞以及充气箱;所述内转盘活动设置在套管内,所述螺纹杆和内转盘同轴连接,充气箱设置在驱动箱上且与一号气缸连通,二号活塞活动设置在充气箱内,螺纹套设置在二号活塞上且与螺纹杆螺纹配合,螺纹套和充气箱上分别设有二号导电片以及一号导电片,一号导电片位于二号导电片的移动路径上,连接结构设置在内转盘和外转盘之间。
[0014]本申请再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连接结构的数量为若干组且环布在外转盘上,每组所述连接结构包括传动座、卡座、移动座、一号活塞以及二号气缸;所述传动座和卡座均设置在外转盘上,移动座活动设置在传动座上,一号活塞活动设置在传动座内成型的空腔中且与移动座连接,二号气缸设置在卡座上且与空腔连通,卡座上活动设置有卡条,卡条与二号气缸的输出端连接,内转盘上设有供卡条插入的卡槽。
[0015]一种循环流化床锅炉超净排放废气处理方法,包括上述技术方案中的废气处理装置,所述废气处理方法步骤如下:S100:将进气管和工作中的锅炉连接,控制气泵工作并在处理箱内产生负压,锅炉工作产生的废气顺着进气管进入处理箱内;S200:进入处理箱内的废气依次经过不同位置的滤网,从而将废气中的黑颗粒位置遗留在滤网上;S300:经过滤网做初步处理的废气进入驱动箱内并控制驱动系统工作,驱动系统和除杂模块配合将滤网上的杂质自动排入储杂腔内;S400:驱动箱内的废气进入装满有水的净化箱内,并且通过活性炭层来清除废气中的异味以及其他大颗粒杂质,洁净气体从净化箱排出。
[0016]采用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实施例通过将驱动臂铰接在外转盘上,气流经过驱动腔时,能够根据气流分别进入的分流道位置改变外转盘的转向,整个过程既能实现对驱动腔内壁的清洁工作,又能够实现对滤网上的杂质进行自动清理工作,无需工作人员手动拆卸处理箱进行清理工作,减少了劳动力的投入,同时能够利用废气的动能实现上述除杂工作,减少用电设备的投入,提高了整个装置的节能效果。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循环流化床锅炉超净排放废气处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循环流化床锅炉超净排放废气处理装置中A处放大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循环流化床锅炉超净排放废气处理装置中驱动系统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循环流化床锅炉超净排放废气处理装置中B处放大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循环流化床锅炉超净排放废气处理装置中传动模块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循环流化床锅炉超净排放废气处理装置中C处放大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循环流化床锅炉超净排放废气处理装置中D处放大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循环流化床锅炉超净排放废气处理装置中内转盘以及螺纹杆。
[0018]示意图中的标号说明:1

净化箱、2

气泵、3

进气管、4

处理箱、5

通孔、6

滤网、7

除杂座、8

推杆、9

滑动座、10

滑板、11

落料口、12

储杂腔、13

一号气缸、14

驱动箱、15

分流腔、16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循环流化床锅炉超净排放废气处理装置,包括净化箱、气泵、进气管、处理箱以及活性炭层,所述处理箱设置在净化箱上且两者连通,所述气泵设置在净化箱上且与处理箱连通,进气管设置在处理箱上且两者之间通过通孔连通,活性炭层设置在净化箱内,其特征在于,所述废气处理装置还包括:驱动箱,设置在净化箱上,驱动箱内分别设有分流腔以及驱动腔,所述分流腔和驱动腔之间设有对称布设的分流道将两者连通,所述分流腔和处理箱连通,驱动腔和净化箱连通;初级处理系统,设置在处理箱内,用于对经过处理箱的废气做初级净化处理;以及驱动系统,设置在驱动箱内且与初级处理系统连接,废气进入驱动腔时可为驱动系统提供动力并可驱动初级处理系统工作;其中所述初级处理系统包括:滤网,数量为若干个且等距布设在处理箱内;储杂腔,设置在处理箱内,处理箱上设有若干个与储杂腔连通的落料口,落料口位于滤网的一侧;以及除杂模块,设置在处理箱上且与驱动系统连接,所述驱动系统工作时可控制除杂模块工作。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循环流化床锅炉超净排放废气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滤网相对处理箱倾斜布设。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循环流化床锅炉超净排放废气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除杂模块包括:滑板,活动设置在处理箱内且两者弹性连接;一号气缸,设置在处理箱上且其输出端和滑板连接,所述驱动系统工作时可控制一号气缸伸缩;除杂座,数量为若干个,每个除杂座活动设置在滤网上;以及推杆,所述滑板上活动设置有若干个滑动座,所述推杆活动连接在除杂座和滑动座之间。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循环流化床锅炉超净排放废气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系统包括:阀门模块,设置在分流腔内,用于分别控制两个分流道的启闭;清洁模块,设置在驱动腔内,用于清洁驱动腔的内壁;以及传动模块,设置在驱动腔内且与清洁模块连接,所述清洁模块控制传动模块工作时驱动一号气缸伸缩。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循环流化床锅炉超净排放废气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阀门模块包括扇形盘以及动力元件,所述扇形盘活动设置在分流腔内,动力元件设置在驱动箱上且其输出端和扇形盘连接,扇形盘的外壁和分流腔内壁滑动配合。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循环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勋国刘麦青卢旭锦
申请(专利权)人:汕头中圣科营热电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