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环水养殖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639122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24 15:13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循环水养殖池,包括池体、集污转子、水车和变速组件;池体内具有溢流口和底流口,水车位于溢流口和底流口的出水端交汇处,集污转子位于底流口的出水端,集污转子内部中空,且外周面均匀分布有多个滤网,水车与集污转子之间通过变速组件传动连接;每当溢流口处的水流带动水车转动预定圈数,还会同步带动集污转子转动60度,并且集污转子上始终有一个滤网与底流口相对。上述循环水养殖池,集污转子每次转动,都将原本正对底流口的滤网转动至封闭空间并进行反冲洗,此时另一个滤网与底流口正对,每一个滤网经历一个集污过程与数个反冲洗过程,实现节能减排、高效自集污和净化水质的效果。化水质的效果。化水质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循环水养殖池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水产养殖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循环水养殖池。

技术介绍

[0002]传统的养殖方式:如池塘、网箱、大水面、滩涂等存在占地面积大、养殖地域受限、污染环境、土地富营养化、易受地理和气候条件影响等劣势,成为制约我国水产养殖业绿色可持续发展的瓶颈。随着水产养殖需求的提升,规模化、集约化、机械化、智能化、标准化水平成为了水产养殖的新目标,而工厂化循环水养殖模式正是其核心和主要发展方向。与传统养殖方式相比,工厂化循环水养殖模式具有节水、环保、高产和可持续等优点。作为循环水养殖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养殖池结构的合理设计是实现最佳养殖对象生长条件、池水循环再利用以及减少环境污染的关键。但是在现有工厂化养殖技术中,养殖池存在水资源循环率利用率低、集排污效果差等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能够自集污净化的循环水养殖池。
[0004]一种循环水养殖池,包括池体、集污转子、水车和变速组件;所述池体内具有溢流口和底流口,所述水车位于溢流口和底流口的出水端交汇处,所述集污转子位于底流口的出水端,所述集污转子内部中空,且外周面均匀分布有多个滤网,所述水车与所述集污转子之间通过变速组件传动连接;每当溢流口处的水流带动水车转动预定圈数,还会同步带动集污转子转动60度,并且集污转子上始终有一个滤网与底流口相对。
[0005]进一步的,所述池体中部贯穿有溢流管,所述溢流管的顶端为所述溢流口,所述溢流管的底端连通有底流管,所述水车位于连通后的公共出水管处,所述溢流管上套设有底流罩,所述底流罩的顶端贯穿并连通在池体上,并且该贯穿处为所述底流口,所述集污转子的顶面与底流罩的底面活动贴合,且集污转子上始终有一个滤网处于底流罩范围内。
[0006]进一步的,所述集污转子安装在集污箱内,且集污转子的一侧与底流管的另一端活动贴合,且集污转子上始终有一个滤网处于底流管范围内。
[0007]进一步的,所述变速组件包括变速箱、主动槽轮和从动六角槽轮;所述变速箱的一端与水车传动连接,所述变速箱的另一端通过相互匹配的主动槽轮和从动六角槽轮与集污转子传动连接。
[0008]进一步的,所述变速箱内部由两个相互匹配的齿轮构成。
[0009]进一步的,所述池体设置为方形,且池体拐角为弧形,池体的底端向溢流口倾斜。
[0010]进一步的,所述池体内固定有两个倒置的L形注水管,所述两个注水管以池体中心相对设置,且两个注水管上的注水孔朝向平行。
[0011]进一步的,所述注水管的底端贯穿池体,并连接有注水装置。
[0012]进一步的,所述溢流管的顶端安装有挡流板。
[0013]进一步的,所述池体边缘底角处固定有曝气管。
[0014]上述循环水养殖池,集污转子每次转动,都将原本正对底流口的滤网转动至封闭空间并进行反冲洗,此时另一个滤网与底流口正对,达到利用底流口流速收集过滤养殖颗粒物以及清洁滤网的效果。如此往复运动,每一个滤网经历一个集污过程与数个反冲洗过程,实现节能减排、高效自集污和净化水质的效果。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一个实施例中的循环水养殖池的上部分结构示意图;
[0016]图2为一个实施例中的循环水养殖池的下部分结构示意图;
[0017]图3为图2中循环水养殖池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0018]图4为图2中集污转子的剖面示意图;
[0019]图5为图2中集污转子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0]图6为图1中注水管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中:100、池体;200、溢流管;210、挡流板;220、底流罩;300、底流管;400、水车;500、集污转子;510、滤网;600、变速组件;610、变速箱;620、主动槽轮;630、从动六角槽轮;700、集污箱;800、注水管;810、注水孔;900、曝气管。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为使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说明,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3]如图1至图6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一种循环水养殖池,包括池体100、集污转子500、水车400和变速组件600;池体100内具有溢流口和底流口,水车400位于溢流口和底流口的出水端交汇处,集污转子500位于底流口的出水端,集污转子500内部中空,且外周面均匀分布有多个滤网510,水车400与集污转子500之间通过变速组件600传动连接;每当溢流口处的水流带动水车400转动预定圈数,还会同步带动集污转子500转动60度,并且集污转子500上始终有一个滤网510与底流口相对。
[0024]在此要说明的是,集污转子500上安装滤网510的位置向内凹陷,使得滤网510安装后集污转子500表面会形成一个凹陷的空间。当池体100内的水位高于溢流口时,高出部分会从溢流口流出到其出水端,并协同底流口流出的水共同推动水车400转动,当水车400转动预定圈数的同时,集污转子500也会转动60度,集污转子500的转动角度具体根据其上设置的滤网510数目确定,若滤网510具有六个,则集污转子500转动的预定角度为60度。底流口处的污泥会堆积在集污转子500外周面的一个凹陷空间处,当集污转子500被水车400带动旋转预定60度后,存装有污泥的凹陷空间会转动朝向其他位置,并最终将污泥倾倒出去,此时另一个凹陷空间会与底流口连通,以此往复该运动。
[0025]上述循环水养殖池,集污转子500每次转动,都将原本正对底流口的滤网510转动至封闭空间并进行反冲洗,此时另一个滤网510与底流口正对,达到利用底流口流速收集过滤养殖颗粒物以及清洁滤网510的效果,如此往复运动,每一个滤网510经历一个集污过程与数个反冲洗过程,实现节能减排、高效自集污和净化水质的效果。
[0026]在本实施例中,池体100中部贯穿有溢流管200,溢流管200的顶端为溢流口,所述溢流管200的底端连通有底流管300,所述水车400位于连通后的公共出水管处,溢流管200上套设有底流罩220,底流罩220的顶端贯穿并连通在池体100上,并且该贯穿处为底流口,集污转子500的顶面与底流罩220的底面活动贴合,且集污转子500上始终有一个滤网510处于底流罩220范围内。在此要说明的是,溢流管200呈L形设置,且弯曲处贯穿底流罩220的侧壁。
[0027]在本实施例中,集污转子500安装在集污箱700内,且集污转子500的一侧与底流管300的出水端活动贴合,且集污转子500上始终有一个或多个滤网510处于底流管300范围内。使得集污转子500上始终有一个滤网510与底流管300相对,且始终有一个或多个滤网510与集污箱700相对。集污转子500上每个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循环水养殖池,其特征在于,包括池体、集污转子、水车和变速组件;所述池体内具有溢流口和底流口,所述水车位于溢流口和底流口的出水端交汇处,所述集污转子位于底流口的出水端,所述集污转子内部中空,且外周面均匀分布有多个滤网,所述水车与所述集污转子之间通过变速组件传动连接;每当溢流口处的水流带动水车转动预定圈数,还会同步带动集污转子转动60度,并且集污转子上始终有一个滤网与底流口相对。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循环水养殖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池体中部贯穿有溢流管,所述溢流管的顶端为所述溢流口,所述溢流管的底端连通有底流管,所述水车位于连通后的公共出水管处,所述溢流管上套设有底流罩,所述底流罩的顶端贯穿并连通在池体上,并且该贯穿处为所述底流口,所述集污转子的顶面与底流罩的底面活动贴合,且集污转子上始终有一个滤网处于底流罩范围内。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循环水养殖池,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污转子安装在集污箱内,且集污转子的一侧与底流管的另一端活动贴合,且集污转子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俊王晓阳张宁陈聪聪高阳王军溢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海洋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