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轮毂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636472 阅读: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24 15:1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轮毂,包括若干轮辐,所述轮辐相互间隔地位于所述轮毂上,相邻的轮辐之间形成第一窗口,其特征在于,所述轮毂还包括遮挡件,所述遮挡件包括若干彼此独立的遮挡片,所述遮挡片位于所述第一窗口内,固定在所述轮辐之间。通过在轮毂上设置彼此独立的遮挡片,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提供一种简单紧凑的轮毂,该轮毂具有低风阻性能,且相对于传统车轮重量轻,有利于整车的轻量化,生产成本低,能提升车辆的续航里程、操控性能和加速性能。操控性能和加速性能。操控性能和加速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轮毂


[0001]本技术具体涉及一种轮毂。

技术介绍

[0002]轮毂是轮胎内廓轮钢通过立柱连接的轮芯旋转部分,即支撑轮胎的中心装在轴上的金属部件,一般呈圆柱状,又叫轮圈、钢圈、轱辘、胎铃。如图1所示,轮毂包括本体A、轮辐B和轮辐窗口C,其中本体A为筒状,若干条放射状的轮辐B自轮毂的中心沿径向朝轮毂边缘延伸形成,相互间隔地位于本体A外侧,同时,轮辐窗口C由轮辐B之间的间隔自然形成。
[0003]由于在车辆行驶过程中,空气会沿轮辐窗口C进入轮毂内部,并产生风阻,因此在相关技术中,工程师多采用以下两种方式降低车轮风阻:
[0004]一、严格控制轮辐窗口C的设置数量,并采用增大单条轮辐B宽度,从而缩小轮辐窗口C,减小车轮通风面积,尽可能降低车轮行进过程中的风阻;该类方案的缺点是会使得轮毂重量增加,导致车轮的操控性能及加速性能下降,并增加生产成本,不利于车辆的轻量化设计。
[0005]二、如图2所示,设置一个有小面积贯穿窗口的塑料罩,将该塑料罩罩设在轮辐B外,并与轮辐B通过卡扣结构固定连接,以达到降低车轮风阻的目的。这类方案的缺点是,卡扣卡接的安装形式存在不稳定性,塑料罩在车轮受到冲击和涉水时容易脱落,同时整圆形的设置使得该塑料罩具有外观局限性,无法突出车轮的金属质感,会导致整车的美感下降。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有鉴于此,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轮毂,包括若干轮辐,所述轮辐相互间隔地位于所述轮毂上,相邻的轮辐之间形成第一窗口,所述轮毂还包括遮挡件,所述遮挡件包括若干彼此独立的遮挡片,所述遮挡片位于所述第一窗口内,固定在所述轮辐之间。
[0007]可选地,所述遮挡片的面积小于所述第一窗口的面积,所述轮毂还包括若干位于轮辐之间的安装辐条,所述安装辐条位于所述轮辐之间,并自所述轮毂的中心沿所述轮毂的径向朝所述轮毂的边缘延伸形成,所述遮挡片通过与所述安装辐条的连接固定在所述轮毂上。
[0008]可选地,所述安装辐条上设有配合孔,所述遮挡片上设有配合部,固定件能分别与所述配合孔和所述配合部相配合,并分别与所述安装辐条和所述遮挡片固定连接。
[0009]可选地,所述安装辐条上设有第一加强部,所述第一加强部自所述安装辐条设有所述配合孔的位置向外凸出,并具有大于其相邻的所述安装辐条部分的宽度。
[0010]可选地,每两个所述轮辐之间设有两根所述安装辐条,所述安装辐条之间间隔设置,且每根所述安装辐条远离所述轮毂中心的一端与所述轮毂边缘相连,靠近所述轮毂中心的一端相互连结。
[0011]可选地,位于两个所述轮辐之间的一对所述安装辐条上共设有三个所述配合孔,所述配合孔中之二分别位于每根所述安装辐条上,余下一者位于所述安装辐条之间相连结
的端部上。
[0012]可选地,所述配合部包括底座和配合柱,所述底座设置在所述遮挡片的表面上,所述配合柱设置在所述底座上,并具有中空结构,所述中空结构内设有螺纹,所述固定件与所述配合柱能通过螺纹连接相配合;
[0013]所述固定件与所述配合柱装配完成后,所述固定件的固定头能将所述安装辐条压设在所述固定件的固定头和所述配合部之间。
[0014]可选地,所述配合部包括底座和配合柱,所述底座设置在所述遮挡片的表面上,所述配合柱设置在所述底座上,并具有中空结构,所述中空结构内设有螺纹,所述固定件与所述配合柱能通过螺纹连接相配合;
[0015]所述配合柱上设有第二加强部,所述第二加强部为自所述配合柱的侧表面向外延伸形成的若干凸缘,所述配合柱能伸入所述配合孔中并与所述配合孔配合,所述固定件包括固定部和固定头,所述固定部为T型,其小径部设有螺纹并能与所述配合柱配合,其大径部能与所述配合孔配合。
[0016]可选地,所述遮挡片具有沿所述轮毂径向延伸的边缘轮廓,所述边缘轮廓上设有第一翻边结构,所述第一翻边结构能对应包覆所述安装辐条的边缘。
[0017]可选地,所述遮挡片的一端与轮毂中心相接触,另一端与轮毂边缘相接触,其两端上设有第二翻边结构,所述遮挡片能凭借所述第二翻边结构与所述轮毂中心和所述轮毂边缘固定连接。
[0018]综上所述,通过在轮毂上设置彼此独立的遮挡片,本技术能提供一种简单紧凑的轮毂,该轮毂具有低风阻性能,且相对于传统车轮重量轻,有利于整车的轻量化,生产成本低,能提升车辆的续航里程、操控性能和加速性能。
[0019]上述说明仅是本技术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技术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技术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0020]图1为相关技术中轮毂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2为相关技术中可能使用的塑料罩示意图。
[0022]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中轮毂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中遮挡片安装在轮毂上时的示意图。
[0024]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中遮挡片安装在安装辐条上时的示意图。
[0025]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中配合部的结构示意图。
[0026]图7为本技术实施例中固定件可能的结构示意图。
[0027]附图标记说明
[0028]A、1

本体,B、2

轮辐,C

轮辐窗口,3

第一窗口,4

遮挡件,41

遮挡片,5

安装辐条,51

第一加强部,6

第二窗口,7

配合部,71

底座,72

配合柱,721

第二加强部,8

配合孔,9

固定件,91

固定部,92

固定头。
具体实施方式
[0029]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技术,但不用来限制本技术的范围。
[0030]本技术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
[0031]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中提供的轮毂包括本体1和轮辐2,其中本体1呈筒状,若干条放射状轮辐2自轮毂的中心沿径向朝轮毂边缘延伸形成,并相互间隔地位于本体1朝向车外侧的端部上;同时,在轮辐2之间,作为轮辐窗口的扇形第一窗口3自然形成;为了降低车轮行进过程中的风阻,本实施例中于轮毂上设有遮挡件4,遮挡件4凭借设置在轮辐2之间的安装辐条5与轮毂固定连接,能遮挡住大部分的第一窗口3。
[0032]具体地,轮辐2的设置数量为五,安装辐条5的设置数量为十,以每两根彼此间隔的安装辐条5为一对,每两根彼此间隔的轮辐2为一对,每对轮辐2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轮毂,包括若干轮辐,所述轮辐相互间隔地位于所述轮毂上,相邻的轮辐之间形成第一窗口,其特征在于,所述轮毂还包括遮挡件,所述遮挡件包括若干彼此独立的遮挡片,所述遮挡片位于所述第一窗口内,固定在所述轮辐之间。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轮毂,其特征在于,所述遮挡片的面积小于所述第一窗口的面积,所述轮毂还包括若干位于轮辐之间的安装辐条,所述安装辐条位于所述轮辐之间,并自所述轮毂的中心沿所述轮毂的径向朝所述轮毂的边缘延伸形成,所述遮挡片通过与所述安装辐条的连接固定在所述轮毂上。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轮毂,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辐条上设有配合孔,所述遮挡片上设有配合部,固定件能分别与所述配合孔和所述配合部相配合,并分别与所述安装辐条和所述遮挡片固定连接。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轮毂,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辐条上设有第一加强部,所述第一加强部自所述安装辐条设有所述配合孔的位置向外凸出,并具有大于其相邻的所述安装辐条部分的宽度。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轮毂,其特征在于,每两个所述轮辐之间设有两根所述安装辐条,所述安装辐条之间间隔设置,且每根所述安装辐条远离所述轮毂中心的一端与所述轮毂边缘相连,靠近所述轮毂中心的一端相互连结。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轮毂,其特征在于,位于两个所述轮辐之间的一对所述安装辐条上共设有三个所述配合孔,所述配合孔中之二分别位于每根所述安装辐条上,余下一者位于所述安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金闫海泉井小向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路特斯汽车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