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椎前路内固定多结构系统及其制造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46345 阅读:26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颈椎前路内固定多结构系统及其制造方法,该颈椎前路内固定多结构系统包括固定板1、和椎体联接的骨螺钉3,还包括外形尺寸与固定板1相匹配的盖板2,所述盖板2贴附于固定板1的外表面18,二者组成双层板系统,其中所述固定板1上设有四个用于穿过骨螺钉3的带曲面凹槽的阶梯型螺孔11,阶梯型螺孔11上部为圆形或两端为球面的长条形,阶梯型螺孔11底部设有圆形通孔或两端为圆弧状的长条形通孔。该颈椎前路内固定多结构系统具有动态植入的特性,减小了固定板的刚性,可防止正常骨螺钉退出和方便异常骨螺钉逃逸,使用十分方便。(*该技术在202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
技术介绍
自上世纪五十年代世界上第一次施行前路颈椎融合术。由于处理多层前路问题时出现假关节和驼背等并发症的比例高,因此Bohler于1964年开发了前路颈椎内固定装置,成为今天用于临床的众多颈椎前路板系统(ACPs,anterior cervical plate system)的基础。ACP板在有效固定颈椎时,存在多种结构设计变量。最近20年,为使ACP板相关特性满足患者的治疗需要,出现了各种ACP板结构。现有各种装置的结构特点如下。1)自由退出装置它属于非锁定、非刚性(变角度)系统,允许钉板界面之间充分运动。该结构采用双皮质骨螺钉防止退出。螺钉相对于板的角度完全按照病人个体的需要以及外科医生的经验而定。此结构优点是有利于植入块(graft)融合。主要缺点有两个一是非锁定和非刚性(变角度)螺钉发生退出和损坏的比例极高;二是骨螺钉为双皮质骨螺钉,施行手术时必须通过透视确保骨螺钉处于安全位置,增加了手术复杂程度,另外,颈椎下部很难进行有效透视。2)受限退出,强制型装置它属于刚性锁定系统。大多数今天使用的ACPs即采用该结构。CSLP系统使用单皮质骨螺钉,通过锁片或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颈椎前路内固定多结构系统,包括固定板(1)、用于将固定板(1)和椎体联接的骨螺钉(3),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外形尺寸与固定板(1)相匹配的盖板(2),所述盖板(2)贴附于固定板(1)的外表面(18),二者组成双层板系统,其中所述固定板(1)上设有四个用于穿过骨螺钉(3)的带曲面凹槽的阶梯型螺孔(11),阶梯型螺孔(11)上部为圆形或两端为球面的长条形,阶梯型螺孔(11)底部设有圆形通孔或两端为圆弧状的长条形通孔。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史长虹刘伟强汪劲松严淑刚鲁京王德保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英普兰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94[中国|深圳]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