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能源汽车零部件智能打磨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633530 阅读: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24 15:06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新能源汽车零部件智能打磨设备,涉及汽车零件加工技术领域,包括底座和打磨台,底座的上部设置有支撑台,支撑台的中部转动安装有转动杆,转动杆的下部固定安装有第一转台,第一转台的上部开设有齿口,转动杆的上部固定安装有第二转台,第二转台下表面固定安装有作用板,支撑台的上表面固定安装有支撑架,支撑架的上部转动连接有第一连杆,第一连杆的一端固定安装有活动台,活动台的一侧固定安装有第二连杆。本发明专利技术中当齿轮转动半圈时,齿口和齿轮分离,此时调节杆和打磨板转动半圈,打磨板通过转动调节将第二打磨片和第一打磨片的位置互换,第一打磨片可以继续对物件进行精加工。进行精加工。进行精加工。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能源汽车零部件智能打磨设备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汽车零件加工
,更具体地说,特别涉及一种新能源汽车零部件智能打磨设备。

技术介绍

[0002]新能源汽车是指采用非常规的车用燃料作为动力来源,综合车辆的动力控制和驱动方面的先进技术,形成的技术原理先进、具有新技术、新结构的汽车,新能源汽车包括纯电动汽车、增程式电动汽车、混合动力汽车、燃料电池电动汽车、氢发动机汽车等。
[0003]基于上述,本专利技术人发现存在以下问题:新能源汽车的零部件加工时需要对其进行打磨,零部件打磨分又为粗加工和精加工,零部件经过粗加工打磨后需要进行精加工打磨,但是现阶段使用的打磨装置,粗加工打磨完成后需要人工通过机械将零部件移动至另一个精加工打磨台上进行继续打磨,从而影响整体的打磨效率。
[0004]于是,有鉴于此,针对现有的结构及缺失予以研究改良,提供一种新能源汽车零部件智能打磨设备,以期达到更具有更加实用价值性的目的。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新能源汽车零部件智能打磨设备,以解决现在的需要移动零部件进行精加工,导致整体加工效率低的问题。
[0006]本专利技术一种新能源汽车零部件智能打磨设备的目的与功效,由以下具体技术手段所达成:
[0007]一种新能源汽车零部件智能打磨设备,包括底座和打磨台,所述底座的上部设置有支撑台,所述支撑台的中部转动安装有转动杆,所述转动杆的下部固定安装有第一转台,所述第一转台的上部开设有齿口,所述转动杆的上部固定安装有第二转台,所述第二转台下表面固定安装有作用板,所述支撑台的上表面固定安装有支撑架,所述支撑架的上部转动连接有第一连杆,所述第一连杆的一端固定安装有活动台,所述活动台的一侧固定安装有第二连杆,所述活动台的中部开设有通孔,所述通孔的内部活动安装有调节杆,所述调节杆的上部固定安装有齿轮,所述调节杆的一端固定安装有下压块,所述调节杆的另一端固定安装有打磨板。
[0008]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转台和第二转台的大小相同,分别呈上下相互对立安装,所述作用板的两端开设有斜口。
[0009]进一步的,所述作用板和齿口的位置上下相互对应,所述作用板的长度大于齿口的总长度。
[0010]进一步的,所述支撑架的数量为两个,所述活动台位于两个所述支撑架的内侧,所述第二连杆贯穿于其中一个所述支撑架的上部。
[0011]进一步的,所述通孔为斜向开设,所述调节杆的直径和通孔的直径相匹配,所述调节杆贯穿于通孔的内部,所述齿轮位于第一转台和第二转台之间。
[0012]进一步的,所述打磨板的上表面可拆卸安装有第一打磨片,所述打磨板的下表面可拆卸安装有第二打磨片。
[0013]进一步的,所述第二连杆的一端固定安装有拉块,所述支撑台的上部设置有固定板,所述拉块的侧面开设有连接孔,所述连接孔的内部固定安装有弹簧,所述弹簧的一端固定连接至固定板的侧面。
[0014]进一步的,所述转动杆的下部贯穿于支撑台,所述转动杆的下部固定安装有电动机,所述电动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至转动杆的下部。
[0015]进一步的,所述打磨台的内侧活动安装有转动台,所述转动台位于打磨板的下部。
[0016]进一步的,所述底座的上表面固定安装有支撑腿,所述支撑腿的上部固定连接至支撑台的下表面。
[001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18]本专利技术中通过第一转台持续转动,使得齿口和齿轮啮合,带动齿轮进行转动,齿轮可以同步带动调节杆和打磨板转动,当齿轮转动半圈时,齿口和齿轮分离,此时调节杆和打磨板转动半圈,打磨板通过转动调节将第二打磨片和第一打磨片的位置互换,第一打磨片可以继续对物件进行精加工。
[0019]本专利技术中当齿口和齿轮分离,且打磨板将第二打磨片和第一打磨片的位置互换后,因没有作用板对下压块的压力,弹簧的拉力可以使得打磨板快速恢复原位,同时通过弹簧的拉力,可以使得打磨板下部的打磨片紧密的贴合至物件的表面,能够起到较好的打磨效果。
附图说明
[0020]图1是本专利技术一种新能源汽车零部件智能打磨设备的整体示意图。
[0021]图2是本专利技术一种新能源汽车零部件智能打磨设备的整体侧面示意图。
[0022]图3是本专利技术一种新能源汽车零部件智能打磨设备的上部部分示意图。
[0023]图4是本专利技术一种新能源汽车零部件智能打磨设备的中部装配示意图。
[0024]图5是本专利技术一种新能源汽车零部件智能打磨设备的中部拆卸示意图。
[0025]图6是本专利技术一种新能源汽车零部件智能打磨设备的A部放大示意图。
[0026]图中,部件名称与附图编号的对应关系为:
[0027]1、底座;2、打磨台;3、转动台;4、支撑台;5、转动杆;6、第一转台;7、齿口;8、第二转台;9、作用板;10、斜口;11、支撑架;12、第一连杆;13、活动台;14、第二连杆;15、通孔;16、调节杆;17、下压块;18、齿轮;19、打磨板;20、第一打磨片;21、第二打磨片;22、固定板;23、连接孔;24、弹簧;25、拉块;26、支撑腿;27、电动机。
具体实施方式
[0028]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专利技术,但不能用来限制本专利技术的范围。
[0029]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术语“上”、“下”、“左”、“右”、“内”、“外”、“前端”、“后端”、“头部”、“尾部”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
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0030]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专利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0031]实施例:
[0032]如附图1至附图6所示:
[0033]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新能源汽车零部件智能打磨设备,包括底座1和打磨台2,底座1的上部设置有支撑台4,支撑台4的中部转动安装有转动杆5,转动杆5的下部固定安装有第一转台6,第一转台6的上部开设有齿口7,通过第一转台6持续转动,使得齿口7和齿轮18啮合,然后带动齿轮18进行转动,齿轮18可以同步带动调节杆16转动,调节杆16可以带动打磨板19进行转动,当齿轮18转动半圈时,齿口7和齿轮18分离,此时调节杆16和打磨板19转动半圈,打磨板19通过转动调节将第二打磨片21和第一打磨片20的位置互换,第一打磨片20可以继续对物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能源汽车零部件智能打磨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1)和打磨台(2),所述底座(1)的上部设置有支撑台(4),所述支撑台(4)的中部转动安装有转动杆(5),所述转动杆(5)的下部固定安装有第一转台(6),所述第一转台(6)的上部开设有齿口(7),所述转动杆(5)的上部固定安装有第二转台(8),所述第二转台(8)下表面固定安装有作用板(9),所述支撑台(4)的上表面固定安装有支撑架(11),所述支撑架(11)的上部转动连接有第一连杆(12),所述第一连杆(12)的一端固定安装有活动台(13),所述活动台(13)的一侧固定安装有第二连杆(14),所述活动台(13)的中部开设有通孔(15),所述通孔(15)的内部活动安装有调节杆(16),所述调节杆(16)的上部固定安装有齿轮(18),所述调节杆(16)的一端固定安装有下压块(17),所述调节杆(16)的另一端固定安装有打磨板(19)。2.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新能源汽车零部件智能打磨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转台(6)和第二转台(8)的大小相同,分别呈上下相互对立安装,所述作用板(9)的两端开设有斜口(10)。3.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新能源汽车零部件智能打磨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作用板(9)和齿口(7)的位置上下相互对应,所述作用板(9)的长度大于齿口(7)的总长度。4.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新能源汽车零部件智能打磨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架(11)的数量为两个,所述活动台(13)位于两个所述支撑架(11)的内侧,所述第二连杆(14)贯穿于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鲁守卿程鹏卢佳园陈龙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交通职业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