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中空回射器基体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630866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24 15:0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中空回射器基体,包括底座以及设于所述底座上部的反射部;所述反射部为上部挖去缺口的正六棱柱结构,所述反射部的缺口由三个依次相交的反射面组成,包括第一反射面、第二反射面及第三反射面;所述第一反射面、第二反射面及第三反射面均与所述正六棱柱的轴向呈45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中空回射器基体


[0001]本技术属于回射器
,具体涉及一种中空回射器基体。

技术介绍

[0002]中空回射器应用于精密测量领域,包括远距离精密测距、测速、遥感测量等,回射器可以使入射的平行光反射回去,并且根据入射角的大小调节反射光线反射角度,目前市场上的许多光线反射装置大多精度不够,不能满足高精度的要求,使得反射误差较大,从而在设置入射角的时候比较麻烦。
[0003]有一种角隅棱镜,棱镜内部有三个相互垂直的反射面,测距光束在空气这一种介质中被三个相互垂直的面反射回到测量仪器,中途没有玻璃的反射和折射过程,测距激光能量未被棱镜衰减,同时由于角隅棱镜的常数与棱镜体积大小没有关系,也不存在因玻璃和空气折射率不一致而导致的自身常数误差。
[0004]中空回射器工作原理就是实现任何一路光在入瞳直径范围内从任何一个角度入射都能原路返回,而其关键指标就是角精度,及角精度的精度越高其原路返回的精准度和性能就越好。
[0005]在同样入射情况下,入瞳直径越大,即通光口径越大,越便于捕捉目标,增大反射光的能量,中空回射器能够接纳的入射光范围越大,应用范围就越广,但如何在保证精度的情况下增大入瞳量,以提高反射精度,是技术人员需要进一步研究的。专利CN109856716A公开了一种中空回射器的加工、整形和调制方法,然而,该专利公开的中空回射器的通光口径受限,仍需进一步提高。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技术的目的就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中空回射器基体。
[0007]本技术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0008]一种中空回射器基体,包括底座以及设于所述底座上部的反射部;
[0009]所述反射部为上部挖去缺口的正六棱柱结构,所述反射部的缺口由三个依次相交的反射面组成,包括第一反射面、第二反射面及第三反射面;
[0010]所述第一反射面、第二反射面及第三反射面均与所述正六棱柱的轴向呈45
°
角,是通过从所述正六棱柱的第一、第三和第五个侧棱的同高度的顶点加工出的平面。
[0011]相比目前的中空回射器,本技术反射部采用上部挖去缺口的正六棱柱结构,反射部的缺口由三个依次相交的反射面组成,相比目前三个相互垂直的反射面的角隅棱镜,由于正六棱柱的结构,三个反射面是通过与轴向呈45
°
角车加工得到,去除正六棱柱的侧棱大部分部件,增大回射器的通光口径,保证在同样入射情况下,便于捕捉目标,增大了反射光的能量,同时三个反射面相交,实现外部任何一路光在入瞳直径范围内从任何一个角度入射都能原路返回,提高了反射光的光路返回精准度。
[0012]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反射面、第二反射面及第三反射面形状相同,均为四边形。
[0013]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反射面、第二反射面及第三反射面均为等边四边形,第一反射面、第二反射面及第三反射面两两相交,形成三维的反射面体系。
[0014]进一步地,所述正六棱柱的边长为28.1mm,所述第一反射面、第二反射面及第三反射面的边长为48.7mm。
[0015]进一步地,所述底座为圆柱形。
[0016]进一步地,所述圆柱形的直径为38.1mm。
[0017]进一步地,所述底座的中心设有螺纹安装孔。
[0018]进一步地,所述反射部与所述底座一体成型,稳定性和精度更好。
[0019]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反射面、第二反射面及第三反射面的表面镀有反射膜,所述反射膜的材料为金属或介质涂层,所述反射膜的厚度为30nm~100nm。
[0020]一种中空回射器基体的数控加工方法,采用五轴数控机床加工,包括以下步骤:
[0021]步骤1、装夹毛坯件的一端,用三爪卡盘夹持一端外圆,先钻中心孔,然后换车刀,车圆形底座;
[0022]步骤2、调头装夹零件的另一端,用三爪卡盘夹持车好的圆形底座,先车正六棱柱,依次从正六棱柱的第一、第三和第五个顶点用铣刀铣方形平面,方形平面角度与正六棱柱轴向呈45
°

[0023]步骤3、车平面。
[002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采用空心正六棱柱结构,三个反射面通过与轴向呈45
°
角车加工得到,由于正六棱柱的独特结构,采用这种结构,可以消去更大部分的部件,增大反射面的占比,进而增大回射器通光口径,在同样入射情况下,能容易捕捉目标,增大了反射光的能量,实现外部任何一路光在入瞳直径范围内从任何一个角度入射都能原路返回,提高了反射光的光路返回精准度,且减轻了重量。
附图说明
[0025]图1为本技术中空回射器基体的三维图;
[0026]图2为本技术中空回射器基体反射部各反射面的示意图;
[0027]图3为本技术中空回射器基体的底部视角的三维图;
[0028]图4为本技术中空回射器基体的上视图;
[0029]图中:1

底座;2

反射部;101

螺纹安装孔;201

第一反射面;202

第二反射面;203

第三反射面。
具体实施方式
[0030]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详细说明。
[0031]如图1、4,一种中空回射器基体,包括底座1以及设于底座1上部的反射部2;反射部2为上部挖去缺口的正六棱柱结构,反射部2的缺口由三个依次相交的反射面组成,包括第一反射面201、第二反射面202及第三反射面203;第一反射面201、第二反射面202及第三反射面203均与正六棱柱的轴向呈45
°
角。
[0032]如图2,第一反射面201、第二反射面202及第三反射面203形状相同,均为等边四边形。正六棱柱的边长为28.1mm,第一反射面201、第二反射面202及第三反射面203的边长为
48.7mm,第一反射面201、第二反射面202及第三反射面203的表面镀有反射膜,反射膜的材料为金属或介质涂层,反射膜的厚度为30nm~100nm,底座1为圆柱形,直径为38.1mm,如图3,底座1的中心设有螺纹安装孔101。反射部2与底座1一体成型,由数控机床加工制得。
[0033]相比目前的中空回射器,本技术反射部2采用上部挖去缺口的正六棱柱结构,反射部2的缺口由三个依次相交的反射面组成,相比目前三个相互垂直的反射面的角隅棱镜,由于正六棱柱的结构,三个反射面是通过与轴向呈45
°
角车加工得到,去除正六棱柱的侧棱大部分部件,增大回射器的通光口径,保证在同样入射情况下,便于捕捉目标,增大了反射光的能量,同时三个反射面相交,实现外部任何一路光在入瞳直径范围内从任何一个角度入射都能原路返回,提高了反射光的光路返回精准度。
[0034]一种中空回射器基体的数控加工方法,采用五轴数控机床加工,加工方法动作过程:设计刀具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中空回射器基体,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以及设于所述底座上部的反射部;所述反射部为上部挖去缺口的正六棱柱结构,所述反射部的缺口由三个依次相交的反射面组成,包括第一反射面、第二反射面及第三反射面;所述第一反射面、第二反射面及第三反射面均与所述正六棱柱的轴向呈45
°
角。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中空回射器基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反射面、第二反射面及第三反射面形状相同,均为四边形。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中空回射器基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反射面、第二反射面及第三反射面均为等边四边形。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中空回射器基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正六棱柱的边长为28.1mm,所述第一反射面、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志澜叶蕾陈廷炯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建桥学院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