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鸡腿菇的立体栽培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4612048 阅读:5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20 09:17
本发明专利技术适用于食用菌栽培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鸡腿菇的立体栽培方法,包括:步骤一:场地预处理;对栽培场地的地面进行清扫、整平,并喷洒3%浓度的石灰水消毒后,晾干备用;步骤二:菌种预处理;选择按常规方法制备无污染、且活力强并长满菌丝的鸡腿菇原种和/或生理性能强,且剥掉菌袋的鸡腿菇菌棒作为菌种,并将菌种剥成粒状的菌块备用;在菌墙的内部插设有多个圆管,菌块每次发丝成熟,采摘完成后,拔出圆管,再对圆管形成的孔内注入水液,保证各层泥土内的菌块均可以得到水液支持以及灌溉,菌墙底部以及外侧包裹的塑料膜以及透明塑料膜均采用3%的石灰水进行浸泡消毒,能够有效的避免菌块在生长发育阶段受到的病虫害侵蚀。免菌块在生长发育阶段受到的病虫害侵蚀。免菌块在生长发育阶段受到的病虫害侵蚀。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鸡腿菇的立体栽培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食用菌栽培
,尤其涉及一种鸡腿菇的立体栽培方法。

技术介绍

[0002]鸡腿菇,因其形如鸡腿,肉质肉味似鸡丝而得名,是具有商业潜力的珍稀菌品,被誉为“菌中新秀”,鸡腿菇营养丰富、味道鲜美,口感极好,经常食用有助于增进食欲、消化、增强人体免疫力,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
[0003]鸡腿菇是一种适应力极强的草腐粪生土生菌,鸡腿菇属草腐菌类,有特殊的生物特性,并有着不覆土不出菇的特别性状,传统的鸡腿菇生产步骤是:用塑料袋装料

消毒

接种

培养菌筒

剥开菌筒

覆土栽培

产出鲜菇;而栽培模式主要有:大田覆土栽培、袋栽、箱栽、床栽等等。
[0004]单纯的利用大田覆土栽培鸡腿菇,土地利用率不高,而且生产过程用工量大、程序多及繁琐;利用袋栽、箱栽、床栽等可以实现立体栽培,提高了土地的使用率,但生产过程同样存在用工量大、程序多及繁琐。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鸡腿菇的立体栽培方法,旨在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6]本专利技术是这样实现的,一种鸡腿菇的立体栽培方法,包括:
[0007]步骤一:场地预处理;对栽培场地的地面进行清扫、整平,并喷洒3%浓度的石灰水消毒后,晾干备用;
[0008]步骤二:菌种预处理;选择按常规方法制备无污染、且活力强并长满菌丝的鸡腿菇原种和/或生理性能强,且剥掉菌袋的鸡腿菇菌棒作为菌种,并将菌种剥成粒状的菌块备用;
[0009]步骤三:菌墙制备;在消毒完成的栽培场地上平铺一层塑料薄膜,在塑料薄膜上铺设一层3~5cm,且湿度为55~65%的泥土作为底层,在该底层泥土上间距的插设多个圆管,将选用的菌块按照3~4cm之间的间隔等间距的平铺于底层泥土上,并根据其宽度选择铺设多行,每相邻两行菌块之间的间距为4~5cm,在每相邻的两个菌块之间的间隙位置填覆厚度为2~3cm,湿度为55~65%的泥土,接着,在该泥土上填覆3~5cm,湿度为55~65%的泥土作为第一层,再在该层泥土上按照3~4cm的间隔等间距的铺设多个菌种,再在每相邻的两个菌种之间填覆厚度为2~3cm,湿度为55~65%的泥土,接着,在该泥土上填覆3~5cm,湿度为55~65%的泥土作为第二层,按照上述步骤流程,依次垒建至预设层数后,垒建完成后,在该菌墙的顶面以及四周侧面上均涂覆有3~5cm,含水量为60~70%的稀泥作为覆土层,涂覆完成后稀泥晾干至含水量为50~55%时,在其外侧包裹透明塑料膜围住菌墙;
[0010]步骤四:菌种发丝;当菌墙上出现有大量的菌丝时,撕开透明塑料膜,同时,调节环境湿度同时,保证栽培场地内通风;
[0011]步骤五:采摘;当菌墙上菌丝长满后的5天左右,菌墙的顶面以及四周侧面上均长
出鸡腿菇实体,在鸡腿菇实体菌膜尚未破开时进行采收为宜;
[0012]步骤六:后期管理;采收完成后,及时清理爬满的菌丝,停止喷水5天左右后调节栽培场地内的湿度,并拔出多个圆管,从圆管形成的洞内加入水液,完成后插入圆管,包裹透明塑料膜,重复上述步骤三~步骤五,等待7天左右后的下一次出菇。
[0013]优选的,在步骤三中,塑料薄膜在选用之前,先采用2%~3%的石灰石对其进行浸泡消毒,消毒完成后,晒干,以便进行后续的菌种培养。
[0014]优选的,在步骤三中,多个圆管根据塑料薄膜的长度方向均匀、间隔的等间距排布。
[0015]优选的,在步骤三中,围设于菌墙外侧的透明塑料膜在选用之前,先先采用2%~3%的石灰石对其进行浸泡消毒,消毒完成后,晒干,随后进行菌墙的围设。
[0016]优选的,在步骤三中,栽培场地内,每相邻设置的两个菌墙之间的间隔以方便操作者进行后续管理为宜。
[0017]优选的,在步骤三中,还需要进行菌墙管理;菌墙制备完成后,栽培场地内内的环境温度控制在20~30℃,湿度为75~85%,当发现透明塑料膜下的泥土存在有开裂等现象,则撕开透明塑料膜,在开裂处涂覆含水量为60~70%的稀泥直至对开裂处进行封堵,封堵完成后,在利用消毒后的透明塑料膜将菌墙进行包裹。
[0018]优选的,还包括有步骤七,防控;步骤五与步骤六中,采摘完成后,及时清理残留的菌丝以及无法采收的鸡腿菇实体,同时,在菌块的发丝阶段,间歇性的喷洒培养液以及消/杀虫剂进行防治。
[0019]优选的,在步骤四中,撕开透明塑料膜后,保持栽培场地内的每日通风达到8~10h,且调节环境湿度达到80~90%。
[0020]优选的,步骤六中,停止喷水5天左右后,调节栽培场地内的湿度达到80~90%。
[0021]优选的,在步骤六中,加入圆管形成的洞中的水液高度以和洞口平齐为宜。
[002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的一种鸡腿菇的立体栽培方法:
[0023](1),在菌墙的内部插设有多个圆管,菌块每次发丝成熟,采摘完成后,均拔出圆管,再对圆管形成的孔内注入水液,保证各层泥土内的菌块均可以得到水液支持以及灌溉,从而保证后期每次菌块均可实现发丝成熟。
[0024](2),菌墙底部以及外侧包裹的塑料膜以及透明塑料膜均采用3%的石灰水进行浸泡消毒,能够有效的避免菌块在生长发育阶段受到的病虫害侵蚀。
[0025](3),在菌块的生长发育阶段,保证栽培环境的空气湿度以及空气流通,能够有效的促进菌块的正常生长,从而便于后续采摘合格的鸡腿菇实体。
[0026](4),在菌块的生长发育阶段,间歇性的喷洒培养液以及杀虫剂,能够有效的避免菌块发丝过程中造成的病虫害侵蚀。
附图说明
[0027]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方法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8]为了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
本专利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
[0029]请参阅图1,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鸡腿菇的立体栽培方法,
[0030]实施例一:
[0031]步骤一:场地预处理;对栽培场地的地面进行清扫、整平,并喷洒3%浓度的石灰水消毒后,晾干备用;
[0032]步骤二:菌种预处理;选择按常规方法制备无污染、且活力强并长满菌丝的鸡腿菇原种和/或生理性能强,且剥掉菌袋的鸡腿菇菌棒作为菌种,并将菌种剥成粒状的菌块备用;
[0033]步骤三:菌墙制备;在消毒完成的栽培场地上平铺一层塑料薄膜,在塑料薄膜上铺设一层3cm,且湿度为55%的泥土作为底层,在该底层泥土上间距的插设多个圆管,将选用的菌块按照3cm之间的间隔等间距的平铺于底层泥土上,并根据其宽度选择铺设多行,每相邻两行菌块之间的间距为4cm,在每相邻的两个菌块之间的间隙位置填覆厚度为2cm,湿度为55%的泥土,接着,在该泥土上填覆3m,湿度为55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鸡腿菇的立体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步骤一:场地预处理;对栽培场地的地面进行清扫、整平,并喷洒3%浓度的石灰水消毒后,晾干备用;步骤二:菌种预处理;选择按常规方法制备无污染、且活力强并长满菌丝的鸡腿菇原种和/或生理性能强,且剥掉菌袋的鸡腿菇菌棒作为菌种,并将菌种剥成粒状的菌块备用;步骤三:菌墙制备;在消毒完成的栽培场地上平铺一层塑料薄膜,在塑料薄膜上铺设一层3~5cm,且湿度为55~65%的泥土作为底层,在该底层泥土上间距的插设多个圆管,将选用的菌块按照3~4cm之间的间隔等间距的平铺于底层泥土上,并根据其宽度选择铺设多行,每相邻两行菌块之间的间距为4~5cm,在每相邻的两个菌块之间的间隙位置填覆厚度为2~3cm,湿度为55~65%的泥土,接着,在该泥土上填覆3~5cm,湿度为55~65%的泥土作为第一层,再在该层泥土上按照3~4cm的间隔等间距的铺设多个菌种,再在每相邻的两个菌种之间填覆厚度为2~3cm,湿度为55~65%的泥土,接着,在该泥土上填覆3~5cm,湿度为55~65%的泥土作为第二层,按照上述步骤流程,依次垒建至预设层数后,垒建完成后,在该菌墙的顶面以及四周侧面上均涂覆有3~5cm,含水量为60~70%的稀泥作为覆土层,涂覆完成后稀泥晾干至含水量为50~55%时,在其外侧包裹透明塑料膜围住菌墙;步骤四:菌种发丝;当菌墙上出现有大量的菌丝时,撕开透明塑料膜,同时,调节环境湿度同时,保证栽培场地内通风;步骤五:采摘;当菌墙上菌丝长满后的5天左右,菌墙的顶面以及四周侧面上均长出鸡腿菇实体,在鸡腿菇实体菌膜尚未破开时进行采收为宜;步骤六:后期管理;采收完成后,及时清理爬满的菌丝,停止喷水5天左右后调节栽培场地内的湿度,并拔出多个圆管,从圆管形成的洞内加入水液,完成后插入圆管,包裹透明塑料膜,重复上述步骤三~步骤五,等待7天左右后的下一次出菇。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许腾龙许忠李娟金媛媛李豹许安王继红张琴奚夏丽朱芸赵明文蒋宁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吾悦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