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鲍菇固态菌种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4838317 阅读:6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9-08 07:34
本发明专利技术适用于菌种栽培技术领域,提供了杏鲍菇固态菌种及其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步骤一:制备可容载杏鲍菇菌种的无菌液态培养基;步骤二:接种杏鲍菇菌种,得到杏鲍菇液态菌种;步骤三:加入海藻酸钠溶液;步骤四:加入谷氨酸钠、壳聚糖、硬脂酸镁以及羟丙基甲基纤维素;步骤五,蠕动泵将适当的氯化钙交换液加入到混合液体中,搅拌、静置固化,分离、得到成品的杏鲍菇固态菌种,利用固化的方式将液态菌种转化固态菌种,能够延长对菌种的保存时间,避免菌种制备完成后必须立即使用出现的窘境,同时,保证了菌种的活性,给后续杏鲍菇的产量以及质量提供了保障,通过本方法制备而成的菌种,手段简单,效率高、周期短,易于批量大规模生产。生产。生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杏鲍菇固态菌种及其制备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菌种栽培
,尤其涉及杏鲍菇固态菌种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0002]杏鲍菇,其菇体具有杏仁香味,肉质肥厚,口感鲜嫩,味道清香,营养丰富,极受人们喜爱。
[0003]食用菌生产过程包括菌种的制备、培养基的处理、接种培养菌以及出菇等,其中菌种的制备尤为关键,菌种质量的优劣,不仅关系栽培的产量和质量,而且会影响生产的成败。根据食用菌菌种的状态不同,一般可将其分为液体菌种和固体菌种:
[0004]液体菌种,生产周期短,菌龄一致,定量、均匀喷接于料面后,发菌快,菌种活力强,出菇整齐。但液体菌种一旦发酵好,必须立即使用,否则时间稍长,菌种将会迅速老化,失去活力。并且,液体菌种在培养过程中,有时会出现“去双核化”现象,给栽培带来一定风险;
[0005]固体菌种,生产过程所需设备简单,便于生产操作,运输,普遍被菇农和食用菌栽培厂所接受。固体菌种包括粪草菌种、木屑菌种、木块菌种、枝条菌种、谷粒菌种、颗粒菌种等。但常规固体菌种制备工艺复杂,周期长,导致菌种活力以及机械强度降低。
[0006]因此,设计一款制作工艺简单,并且菌种活力高、机械强度好的固体菌种具有重要意义。

技术实现思路

[0007]本专利技术提供杏鲍菇固态菌种及其制备方法,旨在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到的问题。
[0008]本专利技术是这样实现的,杏鲍菇固态菌种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09]步骤一:制备可容载杏鲍菇菌种的无菌液态培养基;/>[0010]其中,无菌液态培养基采用如下质量份的原材料进行制备;
[0011]白糖15g~25g/ml、玉米粉60~62份、豆粕粉2g~4g/ml、硫酸镁 0.5g~1.0g/ml、麸皮18~20份、足量水、以及碳酸钙1.0g~1.2g/ml;
[0012]步骤二:在步骤一中制备而成的无菌液态培养基内接种杏鲍菇菌种,得到杏鲍菇液态菌种;
[0013]步骤三:在步骤二中得到的杏鲍菇液态菌种内加入海藻酸钠溶液;
[0014]步骤四:在步骤三中,杏鲍菇液态菌种内加入海藻酸钠溶液的同时,加入谷氨酸钠、壳聚糖、硬脂酸镁以及羟丙基甲基纤维素,充分搅拌后,得到混合液体;
[0015]步骤五,通过蠕动泵,将适当的氯化钙交换液加入到步骤四中所得到的混合液体中,搅拌均匀后静置固化,分离、最后得到成品的杏鲍菇固态菌种。
[0016]优选的,在步骤一中,无菌液态培养基采用的原材料优选的包括如下质量份:白糖20g/ml、玉米粉60份、豆粕粉4g/ml、硫酸镁1.0g/ml、麸皮20份、足量水、以及碳酸钙1.0g/ml。
[0017]优选的,在步骤一中,无菌液态培养基通过如下方式及逆行制备:
[0018]1),取两个搅拌容器,两个搅拌容器内均分别加入适度量的水,并在其中一个搅拌容器内加入适量的碳酸钙,并搅拌均匀,得到碳酸钙溶液;
[0019]2),在另一个搅拌容器内依次加入硫酸镁、豆粕粉、白糖,搅拌后再加入玉米粉以及麸皮;
[0020]3),待2)中的液体充分搅拌完成后,将1)中所得的碳酸钙溶液加入到2)中的搅拌容器内,充分搅拌;
[0021]4)对3)中所得的产物进行过滤,最终得到无菌液态培养基。
[0022]优选的,在4)中,所采用的过滤方式为:选用60~80目的尼龙布对3)中所得的混合产物进行过滤。
[0023]优选的,在步骤三中,菌种在无菌液态培养基内的含量为: 1x107cfu/ml~1x10
8,
cfu/ml,且海藻酸钠溶液的浓度为3%~5%w/v。
[0024]优选的,在步骤四中,谷氨酸钠的添加量为1%~2%w/v,壳聚糖的添加量为1%~2%w/v,且硬脂酸镁的添加量为1%~2%w/v、羟丙基甲基纤维素3%~4%w/v。
[0025]优选的,在步骤四中,混合液体可通过各组分在20℃~35℃的环境下搅拌40~60min获得。
[0026]优选的,在步骤五中,蠕动泵按照18~20滴/min的速度均匀的将氯化钙交换液加入到步骤四中所得到的混合液体中。
[0027]优选的,在步骤五中,静置固化的时间为25~35min。
[0028]杏鲍菇固态菌种,由包括上述提及的杏鲍菇固态菌种的制备方法生产制备而成。
[002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的杏鲍菇固态菌种及其制备方法:
[0030]利用固化的方式将液态菌种转化固态菌种,能够延长对菌种的保存时间,避免菌种制备完成后必须立即使用出现的窘境,同时,保证了菌种的活性,给后续杏鲍菇的产量以及质量提供了保障,此外,通过本方法制备而成的菌种,手段简单,效率高、周期短,易于批量大规模生产。
附图说明
[0031]图1为本专利技术中固态菌种的制备方式流程图;
[0032]图2为本专利技术中无菌液态培养基的制备方式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3]为了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
[0034]请参阅图1

2,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
[0035]杏鲍菇固态菌种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36]步骤一:制备可容载杏鲍菇菌种的无菌液态培养基;
[0037]其中,无菌液态培养基采用如下质量份的原材料进行制备,白糖 15g~25g/ml、玉米粉60~62份、豆粕粉2g~4g/ml、硫酸镁0.5g~1.0g/ml、麸皮18~20份、足量水、以及碳酸
钙1.0g~1.2g/ml;
[0038]步骤二:在步骤一中制备而成的无菌液态培养基内接种杏鲍菇菌种,得到杏鲍菇液态菌种;
[0039]步骤三:在步骤二中得到的杏鲍菇液态菌种内加入海藻酸钠溶液;
[0040]步骤四:在步骤三中,杏鲍菇液态菌种内加入海藻酸钠溶液的同时,加入谷氨酸钠、壳聚糖、硬脂酸镁以及羟丙基甲基纤维素,充分搅拌后,得到混合液体;
[0041]步骤五,通过蠕动泵,将适当的氯化钙交换液加入到步骤四中所得到的混合液体中,搅拌均匀后静置固化,分离、最后得到成品的杏鲍菇固态菌种。
[0042]需要说明的是,在步骤一中,无菌液态培养基可通如下的操作步骤/流程制备而得:
[0043]1),取两个搅拌容器,两个搅拌容器内均分别加入适度量的水,并在其中一个搅拌容器内加入适量的碳酸钙,并搅拌均匀,得到碳酸钙溶液;
[0044]2),在另一个搅拌容器内依次加入硫酸镁、豆粕粉、白糖,搅拌后再加入玉米粉以及麸皮;
[0045]3),待2)中的液体充分搅拌完成后,将1)中所得的碳酸钙溶液加入到2)中的搅拌容器内,充分搅拌;
[0046]4)对3)中所得的产物通过60~80目的尼龙布进行过滤,最终得到无菌液态培养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杏鲍菇固态菌种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步骤一:制备可容载杏鲍菇菌种的无菌液态培养基;其中,无菌液态培养基采用如下质量份的原材料进行制备;白糖15g~25g/ml、玉米粉60~62份、豆粕粉2g~4g/ml、硫酸镁0.5g~1.0g/ml、麸皮18~20份、足量水、以及碳酸钙1.0g~1.2g/ml;步骤二:在步骤一中制备而成的无菌液态培养基内接种杏鲍菇菌种,得到杏鲍菇液态菌种;步骤三:在步骤二中得到的杏鲍菇液态菌种内加入海藻酸钠溶液;步骤四:在步骤三中,杏鲍菇液态菌种内加入海藻酸钠溶液的同时,加入谷氨酸钠、壳聚糖、硬脂酸镁以及羟丙基甲基纤维素,充分搅拌后,得到混合液体;步骤五,通过蠕动泵,将适当的氯化钙交换液加入到步骤四中所得到的混合液体中,搅拌均匀后静置固化,分离、最后得到成品的杏鲍菇固态菌种。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杏鲍菇固态菌种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一中,无菌液态培养基采用的原材料优选的包括如下质量份;白糖20g/ml、玉米粉60份、豆粕粉4g/ml、硫酸镁1.0g/ml、麸皮20份、足量水、以及碳酸钙1.0g/ml。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杏鲍菇固态菌种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一中,无菌液态培养基通过如下方式及逆行制备:1),取两个搅拌容器,两个搅拌容器内均分别加入适度量的水,并在其中一个搅拌容器内加入适量的碳酸钙,并搅拌均匀,得到碳酸钙溶液;2),在另一个搅拌容器内依次加入硫酸镁、豆粕粉、白糖,搅拌后再加入玉米粉以及麸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许腾龙许忠李娟金媛媛李豹许安王继红张琴奚夏丽朱芸赵明文蒋宁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吾悦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