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穿戴体征监测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4602960 阅读:3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20 09:0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可穿戴体征监测装置,包括:佩戴架,一端设置有第一耳挂,另一端设置有第二耳挂;第一监测单元,设置于所述第一耳挂的前端,所述第一监测单元贴合颞浅动脉部位;第一处理单元,设置于所述第一耳挂的后端,与所述第一监测单元连接;第一发声单元,与所述第一处理单元连接,用于提醒报警。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以实时监控颞浅动脉的血流参数,发现异常及时提醒报警,提示高佩戴者及时就诊,在疾病早期进行诊疗,使得佩戴者及时医治,降低致死致残率。死致残率。死致残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穿戴体征监测装置


[0001]本技术属于脑血管检测设备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可穿戴体征监测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现有技术中,缺血性脑卒中是指由于脑的供血动脉狭窄或闭塞、脑供血不足导致的脑组织坏死的总称。卫生部调查结果显示,我国40岁以上脑卒中人口超1000万,并呈现年轻化趋势,其中缺血性卒中占80%,构成了沉重的社会和经济负担。此外,在大脑中动脉搭桥手术术后,患者需要实时监控,及时发现血流异常,进行补救性药物治疗或手术。急需一种能够有效识别并管理此类患者的器械,然而现有检测手段多局限于医院内,或可佩戴性欠佳,尚无轻便合理的设备。
[0003]有鉴于此特提出本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可穿戴体征监测装置,可以实时监控颞浅动脉的血流参数,发现异常及时提醒报警,提示高佩戴者及时就诊,在疾病早期进行诊疗,使得佩戴者及时医治,降低致死致残率。
[000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技术方案的基本构思是:
[0006]一种可穿戴体征监测装置,包括:
[0007]佩戴架,一端设置有第一耳挂,另一端设置有第二耳挂;
[0008]第一监测单元,设置于所述第一耳挂的前端,所述第一监测单元贴合颞浅动脉部位;
[0009]第一处理单元,设置于所述第一耳挂的后端,与所述第一监测单元连接;
[0010]第一发声单元,与所述第一处理单元连接,用于提醒报警。
[0011]进一步的,还包括耳机,设置于所述第二耳挂的前端。
[0012]在一些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佩戴架设置有电驱动压力泵,或是电驱动纤维,用于驱动所述佩戴架收缩。
[0013]在一些可选的实施方式中,还包括:
[0014]第二监测单元,设置于所述第二耳挂的前端,所述第二监测单元贴合颞浅动脉部位;
[0015]第二处理单元,设置于所述第二耳挂的后端,与所述第二监测单元连接;
[0016]第二发声单元,与所述第二处理单元连接,用于提醒报警。
[0017]进一步的,第一监测单元包括第一监测内保护壳和第一监测外保护壳,所述第一监测内保护壳和所述第一监测外保护壳连接形成第一监测腔室;
[0018]在所述第一监测腔室内,由内至外方向上,依次设置有第一传感器板组件、第一陀螺仪组件、第一滤波电路板组件。
[0019]进一步的,所述第一传感器板组件包括:第一上压电传感器,设置在所述第一传感
器板组件上方;
[0020]第一可见光发射器和第一红外光发射器,并排设置在所述第一上压电传感器下方;
[0021]第一可见光光电传感器,设置在所述第一可见光发射器下方;
[0022]第一红外光光电传感器,设置在所述第一红外光发射器下方;
[0023]第一下压电传感器,设置在所述第一传感器板组件下方。
[0024]进一步的,第一监测内保护壳包括与所述第一上压电传感器、所述第一可见光发射器、所述第一红外光发射器、所述第一可见光光电传感器、所述第一红外光光电传感器、所述第一下压电传感器,分别对应的开孔。
[0025]进一步的,多个所述开孔均设置有透光件,用于密封所述开孔。
[0026]在一些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第一处理单元包括第一处理内保护壳和第一处理外保护壳,所述第一处理内保护壳和所述第一处理外保护壳连接形成第一处理腔室;
[0027]在所述第一处理腔室内,由内至外方向上,依次设置有第一信号传输板组件、第一处理器组件和第一储存器组件、第一电池板组件、无线充电线圈组件。
[0028]在一些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发声单元为扬声器,或者是警报器;
[0029]所述第二发声单元为扬声器,或者是警报器。
[0030]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31]本技术提供一种可穿戴体征监测装置,通过佩戴架可以方便的穿戴在头部,无线设备,提升使用者佩戴感受及便携性,还可以实时监控颞浅动脉的血流参数,发现异常及时提醒报警,提示高佩戴者及时就诊,在疾病早期进行诊疗,使得佩戴者及时医治,降低致死致残率。
[0032]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
附图说明
[0033]附图作为本技术的一部分,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的理解,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但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显然,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附图。在附图中:
[0034]图1是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可穿戴体征监测装置穿戴时示意图;
[0035]图2是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可穿戴体征监测装置整体结构示意图;
[0036]图3是本技术提供的第一监测单元爆炸结构示意图;
[0037]图4是本技术提供的第一处理单元爆炸结构示意图。
[0038]图中:1、佩戴架;2、第一耳挂;3、第二耳挂;4、第一处理单元;5、第二处理单元;6、第一监测单元;7、第二监测单元;41、第一处理内保护壳;42、第一信号传输板组件;43、第一处理器组件;44、第一电池板组件;45、第一处理外保护壳;61、第一监测内保护壳;62、第一传感器板组件;63、第一陀螺仪组件;64、第一滤波电路板组件;65、第一监测外保护壳;611、开孔;621、第一上压电传感器;622、第一下压电传感器;623、第一可见光发射器;624、第一可见光光电传感器;625、第一红外光光电传感器;626、第一红外光发射器。
[0039]需要说明的是,这些附图和文字描述并不旨在以任何方式限制本技术的构思
范围,而是通过参考特定实施例为本领域技术人员说明本技术的概念。
具体实施方式
[0040]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技术,但不用来限制本技术的范围。
[0041]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竖直”、“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42]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穿戴体征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佩戴架,一端设置有第一耳挂,另一端设置有第二耳挂;第一监测单元,设置于所述第一耳挂的前端,所述第一监测单元贴合颞浅动脉部位;第一处理单元,设置于所述第一耳挂的后端,与所述第一监测单元连接;第一发声单元,与所述第一处理单元连接,用于提醒报警。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穿戴体征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耳机,设置于所述第二耳挂的前端。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穿戴体征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佩戴架设置有电驱动压力泵,或是电驱动纤维,用于驱动所述佩戴架收缩。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穿戴体征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监测单元,设置于所述第二耳挂的前端,所述第二监测单元贴合颞浅动脉部位;第二处理单元,设置于所述第二耳挂的后端,与所述第二监测单元连接;第二发声单元,与所述第二处理单元连接,用于提醒报警。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穿戴体征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一监测单元包括第一监测内保护壳和第一监测外保护壳,所述第一监测内保护壳和所述第一监测外保护壳连接形成第一监测腔室;在所述第一监测腔室内,由内至外方向上,依次设置有第一传感器板组件、第一陀螺仪组件、第一滤波电路板组件。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可穿戴体征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蕲恒陈延明曹勇赵继宗
申请(专利权)人: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