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利用Mannich反应改性聚醚破乳剂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4602630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20 09:05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利用Mannich反应改性聚醚破乳剂及其制备方法,将硫脲溶解在水中,然后向上述硫脲水溶液中加入二元醛,置于40℃下反应3h,即得到生成交联剂M;将胺类聚醚预聚物A加入带有搅拌、冷凝、温度计的玻璃反应釜中,加入胺类聚醚预聚物A质量0.3%的对甲苯磺酸和胺类聚醚预聚物A质量5%的二元酸(酐),在85℃搅拌均匀30min后,升温到145℃,脱水反应5h,生成酯化产物B;将酯化产物B降温至60℃后,利用稀盐酸调节其PH=5后,恒温搅拌20min,然后向其中加入交联剂M,控温反应4h,得到胺基封端的产物C,即改性聚醚破乳剂。该改性聚醚破乳剂具有首尾胺基的复杂结构,增加了吸附点,能起到快速脱水的作用。快速脱水的作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利用Mannich反应改性聚醚破乳剂及其制备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油气水处理
,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利用Mannich反应改性聚醚破乳剂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在稠油油田的开采后期,含水在85%以上,加之聚合物驱等增产措施,采出液的存在形式多种多样,除了水包油、油包水之外,还存在水包油包水、油包水包油等乳液形式。而且由于聚合物、环烷酸盐、沥青质、胶质、蜡、泥沙、酚等多组分存在,使得界面膜异常坚固。在实际应用中往往反相破乳剂与破乳剂协同作用效果较好,其中阳离子含量要尽可能的少,减少挂壁,形成的颗粒要处于上升状态,不能悬浮甚至沉降,避免絮凝物对系统的堆积损坏,以影响分离器和电脱等的运行。
[0003]目前,国内关于反相破乳剂的合成技术主要有阳离子型,如丙烯酰胺衍生物的聚合物、环氧氯丙烷

脂肪胺等,因其易挂壁,堵塞系统,所以逐渐被淘汰;阴离子型,如丙烯酸、AMPS单体共聚等,应用受限,不便于大面积推广;非离子型,如环氧乙烷

环氧丙烷中间品改性等等,由于其同破乳剂具有相似的结构,配伍性较好,处理效果相对理想。
[0004]针对非离子聚醚反相破乳剂的开发,主要是基于亲水型的聚醚,通过改头、换尾、加骨、扩链、接枝、交联等措施形成的一种水溶性产品。目前普遍运用的就是交联的方法,这种方法简单易行,因为它是直接利用成熟的聚醚中间体进行后续的加工,其中交联剂主要选用醛类、环氧氯丙烷、酸(酐)类、异氰酸酯等。
[0005]目前,改性的主要方法有
[0006](1)二异氰酸酯交联类:此类往往在破乳剂中改性较多,所用的二异氰酸酯主要有甲苯二异氰酸酯(TDI)、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等(HDI)、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MDI)等。该种交联剂的研究较多,但其毒性较大,而且价格较贵,从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其应用。
[0007](2)酸(酐)交联类:所用的酸主要有丙烯酸、甲基丙烯酸、乙二酸等;酸酐主要是顺丁烯二酸酐、邻苯二甲酸酐等。其主要是利用聚醚的羟基和酸(酐)的羧基反应生成酯。该反应需注意为了防止逆反应的发生需及时脱除水分。该反应只是单纯的交联,形成的空间网状结构较简单,对沥青质胶质吸附点少,对高凝原油反而有一定的效果。
[0008](3)醛交联类:主要以乙二醛、戊二醛等为主,市售产品多为40%、50%。其机理就是羟醛缩合,即在干燥氯化氢或浓硫酸的作用下,一分子醛与一分子醇发生加成反应,生成的化合物称为半缩醛。半缩醛一般是不稳定的,它易分解为原来的醛。半缩醛继续与另一分子醇进行反应,发生缩和反应,失去一分子水,生成稳定的化合物,即缩醛。反应条件确实比较温和,但是它一方面在稀酸中易水解转变为原来的醛,另一方面在反应过程中应不断脱出生成的水,并采用含水少的酸性催化剂(如无水HCL、浓硫酸等)。而该交联剂本来就以水溶液状态为主,所以反应条件很难控制。
[0009](4)环氧氯丙烷交联类:以该物质为交联体系的破乳剂往往清水效果较好,满足一般油田的油水处理,但是对于多种形式存在的乳化液,处理效果不太理想。
[0010](5)支化反应:目前的研究主要是丙烯酸甲酯和乙二胺、二乙烯三胺采用逐代分步法分别合成1.0G、2.0G树枝状底物,代数越高,分支越多,所合成的聚醚破乳剂的性能越好。反应以常温为主,但反应条件较长,一般20

24h。再通过环氧氯丙烷与羟值为60mgKOH/g的环氧乙烷环氧丙烷嵌段聚醚进行扩链,制备的一种新型多支化原油破乳剂。反应过程比较复杂,酯类和胺类交替反应,每一步需减压脱醇,对设备要求较高,因此应用受到了限制。
[0011](6)其它反应:如采用DM与酯化聚醚的阳离子破乳剂;AMPS与聚醚反应形成阴离子破乳剂;以聚硅氧烷为主链,聚醚为支链,氯铂酸为催化剂、异丙醇为溶剂,制备的梳型有机硅类破乳剂等等。这些破乳剂因价格较贵,对于有降本压力的油田来说,使用受到了一定的影响。

技术实现思路

[0012]本专利技术克服了现有技术中的不足,现有的聚醚破乳剂改性方法存在毒性大、价格贵、空间网状结构较简单,对沥青质胶质吸附点少、反应条件难以控制和对设备要求较高等问题,提供了一种利用Mannich反应改性聚醚破乳剂及其制备方法,该改性聚醚破乳剂具有首尾胺基的复杂结构,增加了吸附点,能起到快速脱水的作用。
[0013]本专利技术的目的通过下述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0014]一种利用Mannich反应改性聚醚破乳剂及其制备方法,按照下述步骤进行:
[0015]步骤1,将硫脲溶解在水中,然后向上述硫脲水溶液中加入二元醛,置于40℃下反应3h,即得到生成交联剂M,其中,硫脲与二元醛的摩尔比为1:2;
[0016]步骤2,将胺类聚醚预聚物A加入带有搅拌、冷凝、温度计的玻璃反应釜中,加入胺类聚醚预聚物A质量0.3%的对甲苯磺酸和胺类聚醚预聚物A质量5%的二元酸(酐),在85℃搅拌均匀30min后,升温到145℃,脱水反应5h,生成酯化产物B,其中,胺类聚醚预聚物A采用多烯多胺起始剂的PO

EO

PO三嵌段聚醚,其中,PO:EO=4:3;
[0017]步骤3,将步骤2制备得到的酯化产物B降温至60℃后,利用稀盐酸调节其PH=5后,恒温搅拌20min,然后向其中加入步骤1制备得到的交联剂M,控制温度在60℃下反应4h,得到胺基封端的产物C,即改性聚醚破乳剂,其中,交联剂M所用的硫脲的物质的量与酯化产物B中α

H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4。
[0018]在步骤1中,二元醛采用乙二醛或者戊二醛,以增加交联剂M的支化度,其中,乙二醛采用溶液形式,其质量浓度为40%,戊二醛采用溶液形式,其质量浓度为50%。
[0019]在步骤1中,选用硫脲,是因为醛和乙二胺等胺类物质容易发生激烈的反应,过程不易控制,而硫脲和醛的反应比较缓和,过程更容易控制。
[0020]在步骤2中,二元酸(酐)采用带有α

H的二元酸(酐),以增加酯化产物B中的支链以及α

H。
[0021]在步骤2中,带有α

H的二元酸(酐)采用顺丁烯二酸酐、丙二酸或者丁二酸。
[0022]改性聚醚破乳剂在处理油田采出液上的应用,尤其是对于稠油油田采出液上的应用,改性聚醚破乳剂
[0023]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采用低温改性方法合成了一种胺基封端的破乳剂,对沥青质胶质含量高的稠油,特别是高含水的注聚油田,脱出的水色较好。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下面通过具体的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说明。
[0025]实施例1:
[0026](1)将0.58g硫脲加入10g蒸馏水中,再加入2.22g乙二醛(40%),置于40℃水浴中反应3h备用,即交联剂M;
[0027](2)将30g水溶性胺类聚醚预聚物A、0.09g对甲苯磺酸(占A质量分数的0.3%),加入带有搅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利用Mannich反应改性聚醚破乳剂,其特征在于:按照下述步骤进行:步骤1,将硫脲溶解在水中,然后向上述硫脲水溶液中加入二元醛,置于40℃下反应3h,即得到生成交联剂M,其中,硫脲与二元醛的摩尔比为1:2;步骤2,将胺类聚醚预聚物A加入带有搅拌、冷凝、温度计的玻璃反应釜中,加入胺类聚醚预聚物A质量0.3%的对甲苯磺酸和胺类聚醚预聚物A质量5%的二元酸(酐),在85℃搅拌均匀30min后,升温到145℃,脱水反应5h,生成酯化产物B,其中,胺类聚醚预聚物A采用多烯多胺起始剂的PO

EO

PO三嵌段聚醚,其中,PO:EO=4:3;步骤3,将步骤2制备得到的酯化产物B降温至60℃后,利用稀盐酸调节其PH=5后,恒温搅拌20min,然后向其中加入步骤1制备得到的交联剂M,控制温度在60℃下反应4h,得到胺基封端的产物C,即改性聚醚破乳剂,其中,交联剂M所用的硫脲的物质的量与酯化产物B中α

H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4。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利用Mannich反应改性聚醚破乳剂,其特征在于:在步骤1中,二元醛采用乙二醛或者戊二醛,以增加交联剂M的支化度,其中,乙二醛采用溶液形式,其质量浓度为40%,戊二醛采用溶液形式,其质量浓度为50%。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利用Mannich反应改性聚醚破乳剂,其特征在于:在步骤2中,二元酸(酐)采用带有α

H的二元酸(酐),以增加酯化产物B中的支链以及α

H,带有α

H的二元酸(酐)采用顺丁烯二酸酐、丙二酸或者丁二酸。4.如权利要求1

3任一所述的一种利用Mannich反应改性聚醚破乳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按照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任奕程艳杜大委代红成张颖李军杨记涛张丽雅
申请(专利权)人:中海油能源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