嵌合细胞因子受体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596708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20 08:57
本文描述了嵌合受体,其包含各种多亚基细胞因子受体的G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嵌合细胞因子受体
[0001]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
[0002]本申请要求2019年10月8日提交的美国临时申请号62/912,223的优先权,所述申请据此以引用的方式整体并入。
[0003]序列表
[0004]本申请含有已通过EFS

Web提交并且据此以引用的方式整体并入的序列表。所述ASCII副本在2020年10月7日创建,被命名为IKE001WO_SL.txt,并且大小为60,383字节。

技术介绍


[0005]本文描述了嵌合细胞因子受体,其包含各种多亚基细胞因子受体的G

CSFR(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受体)胞外结构域和胞内结构域,所述嵌合细胞因子受体用于选择性活化所关注细胞中的细胞因子信号传导。具体而言,本公开描述了新的嵌合细胞因子受体,其包括多亚基细胞内信号传导结构域,以将特定的细胞因子样信号递送到所关注细胞。本公开还包括用于过继细胞转移(ACT)的方法、细胞和试剂盒,其包含表达嵌合细胞因子受体的细胞和/或编码嵌合细胞因子受体和/或结合所述嵌合细胞因子受体的细胞因子的表达载体。
[0006]相关技术描述
[0007]接受基于细胞的免疫疗法治疗的患者通常接受白介素

2(IL

2)形式的细胞因子疗法。IL

2疗法对这些患者是有益的,因为它向过继转移的免疫细胞(例如,T淋巴细胞或NK淋巴细胞)提供了增殖、生存力和效应功能的信号,这提高了它们的功效。然而,由于IL

2对宿主免疫细胞的作用,接受IL

2疗法的患者可能经历显著且严重的毒性。因此,临床上需要变体细胞因子受体和产生表达变体细胞因子受体的细胞的方法,所述细胞能够响应于施用的细胞因子而特异性地经历活化、增殖和其它免疫功能,以减少或消除剂量限制性毒性,并减少或消除在免疫细胞输注前对淋巴消耗化学疗法的需要。

技术实现思路

[0008]在某些实施方案中,本文描述了嵌合受体,其包含:
[0009](a)可操作地连接至第二结构域的G

CSFR(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受体)的胞外结构域(ECD);所述第二结构域包含
[0010](b)选自由以下组成的组的多亚基细胞因子受体的胞内结构域(ICD)的至少一部分:IL

2R(白介素

2受体)、IL

7R(白介素

7受体)、IL

12R(白介素

12受体)和IL

21R(白介素

21受体),并且任选地,所述IL

2R选自由IL

2Rβ和IL

2Rγc组成的组,并且任选地,所述第二结构域包含IL

2Rβ、IL

7Rα、IL

12Rβ2或IL

21R的C端区的至少一部分;其中所述细胞因子受体的ICD的至少一部分包含来自细胞因子受体的胞内结构域的至少一个信号传导分子结合位点,并且任选地,所述至少一个信号传导分子结合位点选自由以下组成的组:G

CSFR的STAT3结合位点;gp130的STAT3结合位点;gp130的SHP

2结合位点;IL

2Rβ的SHC结合
位点;IL

2Rβ的STAT5结合位点;IL

2Rβ的STAT3结合位点;IL

2Rβ的STAT1结合位点;IL

7Rα的STAT5结合位点;IL

7Rα的磷脂酰肌醇3

激酶(PI3K)结合位点;IL

12Rβ2的STAT4结合位点;IL

12Rβ2的STAT5结合位点;IL

12Rβ2的STAT3结合位点;IL

21R的STAT5结合位点;IL

21R的STAT3结合位点;和IL

21R的STAT1结合位点;并且任选地,所述ICD包含选自由G

CSFR和gp130组成的组的蛋白质的框1区和框2区;并且任选地,嵌合受体包含第三结构域,所述第三结构域包含选自由G

CSFR、gp130(糖蛋白130)和IL

2Rβ组成的组的蛋白质的跨膜结构域的至少一部分,并且任选地,所述跨膜结构域是野生型跨膜结构域。
[0011]在某些方面,本文描述了嵌合受体,其包含:可操作地连接至第二结构域的G

CSFR的ECD;所述第二结构域包含:
[0012](i)
[0013](a)gp130的跨膜结构域;
[0014](b)gp130的框1区和框2区;和
[0015](c)IL

2Rβ的C端区;或者
[0016](ii)
[0017](a)G

CSFR的跨膜结构域;
[0018](b)G

CSFR的框1区和框2区;和
[0019](c)IL

2Rβ的C端区;或者
[0020](iii)
[0021](a)G

CSFR的跨膜结构域;
[0022](b)G

CSFR的框1区和框2区;和
[0023](c)IL

12Rβ2的C端区;或者
[0024](iv)
[0025](a)G

CSFR的跨膜结构域;
[0026](b)G

CSFR的框1区和框2区;和
[0027](c)IL

21R的C端区;或者
[0028](v)
[0029](a)IL

2Rβ+γc的跨膜结构域;
[0030](b)IL

2Rβ+γc的框1区和框2区;和
[0031](c)IL

2Rβ+γc的C端区;或者
[0032](vi)
[0033](a)G

CSFR的跨膜结构域
[0034](b)G

CSFR的框1区和框2区;和
[0035](c)IL

7Rα的C端区。
[0036]在某些实施方案中,活化的嵌合受体形成同二聚体,并且任选地,嵌合受体的活化引起选自由以下组成的组的细胞反应:表达所述嵌合受体的细胞的增殖、活力和活性增强,并且任选地,嵌合受体在与G

CSF接触时活化,并且任选地,G

CSF是野生型G

CSF,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嵌合受体,其包含:(a)可操作地连接至第二结构域的G

CSFR(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受体)的胞外结构域(ECD);所述第二结构域包含(b)选自由IL

2R(白介素

2受体)、IL

7R(白介素

7受体)、IL

12R(白介素

12受体)和IL

21R(白介素

21受体)组成的组的多亚基细胞因子受体的胞内结构域(ICD)的至少一部分,并且任选地,所述IL

2R选自由IL

2Rβ和IL

2Rγc组成的组,并且任选地,所述第二结构域包含IL

2Rβ、IL

7Rα、IL

12Rβ2或IL

21R的C端区的至少一部分;其中所述细胞因子受体的所述ICD的至少一部分包含来自细胞因子受体的胞内结构域的至少一个信号传导分子结合位点,并且任选地,所述至少一个信号传导分子结合位点选自由以下组成的组:G

CSFR的STAT3结合位点;gp130的STAT3结合位点;gp130的SHP

2结合位点;IL

2Rβ的SHC结合位点;IL

2Rβ的STAT5结合位点;IL

2Rβ的STAT3结合位点;IL

2Rβ的STAT1结合位点;IL

7Rα的STAT5结合位点;IL

7Rα的磷脂酰肌醇3

激酶(PI3K)结合位点;IL

12Rβ2的STAT4结合位点;IL

12Rβ2的STAT5结合位点;IL

12Rβ2的STAT3结合位点;IL

21R的STAT5结合位点;IL

21R的STAT3结合位点;和IL

21R的STAT1结合位点;并且任选地,所述ICD包含选自由G

CSFR和gp130组成的组的蛋白质的框1区和框2区;并且任选地,所述嵌合受体包含第三结构域,所述第三结构域包含选自由G

CSFR、gp130(糖蛋白130)和IL

2Rβ组成的组的蛋白质的跨膜结构域的至少一部分,并且任选地,所述跨膜结构域是野生型跨膜结构域。2.一种嵌合受体,其包含:可操作地连接至第二结构域的G

CSFR的ECD;所述第二结构域包含:(i)(a)gp130的跨膜结构域;(b)gp130的框1区和框2区;和(c)IL

2Rβ的C端区;或者(ii)(a)G

CSFR的跨膜结构域;(b)G

CSFR的框1区和框2区;和(c)IL

2Rβ的C端区;或者(iii)(a)G

CSFR的跨膜结构域;(b)G

CSFR的框1区和框2区;和(c)IL

12Rβ2的C端区;或者(iv)(a)G

CSFR的跨膜结构域;(b)G

CSFR的框1区和框2区;和(c)IL

21R的C端区;或者(v)(a)IL

2Rβ+γc的跨膜结构域;
(b)IL

2Rβ+γc的框1区和框2区;和(c)IL

2Rβ+γc的C端区;或者(vi)(a)G

CSFR的跨膜结构域(b)G

CSFR的框1区和框2区;和(c)IL

7Rα的C端区。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嵌合受体,其中所述活化的嵌合受体形成同二聚体,并且任选地,所述嵌合受体的所述活化引起选自由表达所述嵌合受体的细胞的增殖、活力和活性增强组成的组的细胞反应,并且任选地,所述嵌合受体在与G

CSF接触时被活化,并且任选地,所述G

CSF是野生型G

CSF,并且任选地,所述G

CSFR的所述胞外结构域是野生型胞外结构域。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嵌合受体,其中所述活化的嵌合受体形成同二聚体,并且任选地,所述嵌合受体的所述活化引起选自由表达所述嵌合受体的细胞的增殖、活力和活性增强组成的组的细胞反应,并且任选地,所述嵌合受体在与G

CSF接触时被活化,并且任选地,所述G

CSF是野生型G

CSF,并且任选地,所述G

CSFR的所述胞外结构域是野生型胞外结构域。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嵌合受体,其中所述嵌合受体在细胞中表达,并且所述细胞任选地是免疫细胞,并且任选地,T细胞,并且任选地,NK细胞,并且任选地,NKT细胞,并且任选地,B细胞,并且任选地,浆细胞,并且任选地,巨噬细胞,并且任选地,树突细胞,并且任选地,所述细胞是干细胞,并且任选地,所述细胞是原代细胞,并且任选地,所述细胞是人细胞。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嵌合受体,其中所述嵌合受体在细胞中表达,并且所述细胞任选地是T细胞,并且任选地,NK细胞,并且任选地,NKT细胞,并且任选地,B细胞,并且任选地,浆细胞,并且任选地,巨噬细胞,并且任选地,
树突细胞,并且任选地,所述细胞是干细胞,并且任选地,所述细胞是原代细胞,并且任选地,所述细胞是人细胞。7.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嵌合受体,其中所述嵌合受体在细胞中表达,并且所述细胞任选地是T细胞,并且任选地,NK细胞,并且任选地,NKT细胞,并且任选地,B细胞,并且任选地,浆细胞,并且任选地,巨噬细胞,并且任选地,树突细胞,并且任选地,所述细胞是干细胞,并且任选地,所述细胞是原代细胞,并且任选地,所述细胞是人细胞。8.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嵌合受体,其中所述嵌合受体在细胞中表达,并且所述细胞任选地是T细胞,并且任选地,NK细胞,并且任选地,NKT细胞,并且任选地,B细胞,并且任选地,浆细胞,并且任选地,巨噬细胞,并且任选地,树突细胞,并且任选地,所述细胞是干细胞,并且任选地,所述细胞是原代细胞,并且任选地,所述细胞是人细胞。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嵌合受体,其中所述ICD包含:(a)具有氨基酸序列SEQ ID NO.16、19、21、29、31、33、35、37或39的IL

2Rβ的ICD的至少一部分;或者(b)具有氨基酸序列SEQ ID NO.41的IL

7Rα的ICD的至少一部分;或者(c)具有氨基酸序列SEQ ID NO.25或27的IL

21R的ICD的至少一部分;或者(d)具有氨基酸序列SEQ ID NO.23、32或26的IL

12Rβ2的ICD的至少一部分;或者(e)具有氨基酸序列SEQ ID NO.20、22、24、26、28、30、34、40或42的G

CSFR的ICD的至少一部分;或者(f)具有氨基酸序列SEQ ID NO.18或38的gp130的ICD的至少一部分;或者(g)具有氨基酸序列SEQ ID NO.43的IL

7Rα的ICD的至少一部分;或者(h)具有氨基酸序列SEQ ID NO.17的IL

2Rγc的ICD的至少一部分。
10.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嵌合受体,其中所述ICD包含:(a)具有氨基酸序列SEQ ID NO.16、19、21、29、31、33、35、37或39的IL

2Rβ的ICD的至少一部分;或者(b)具有氨基酸序列SEQ ID NO.41的IL

7Rα的ICD的至少一部分;或者(c)具有氨基酸序列SEQ ID NO.25或27的IL

21R的ICD的至少一部分;或者(d)具有氨基酸序列SEQ ID NO.23、32或26的IL

12Rβ2的ICD的至少一部分;或者(e)具有氨基酸序列SEQ ID NO.20、22、24、26、28、30、34、40或42的G

CSFR的ICD的至少一部分;或者(f)具有氨基酸序列SEQ ID NO.18或38的gp130的ICD的至少一部分;或者(g)具有氨基酸序列SEQ ID NO.43的IL

7Rα的ICD的至少一部分;或者(h)具有氨基酸序列SEQ ID NO.17的IL

2Rγc的ICD的至少一部分。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嵌合受体,其中所述跨膜结构域包含由以下示出的序列:(a)SEQ ID NO.8;或(b)SEQ ID NO.9;或(c)SEQ ID NO.10;或(d)SEQ ID NO.11。12.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嵌合受体,其中所述跨膜结构域包含由以下示出的序列:(a)SEQ ID NO.8;或(b)SEQ ID NO.9;或(c)SEQ ID NO.10;或(d)SEQ ID NO.11。13.一种核酸,其编码嵌合受体;其中所述嵌合受体包含:(a)可操作地连接至第二结构域的G

CSFR(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受体)的胞外结构域(ECD);所述第二结构域包含(b)选自由IL

2R(白介素

2受体)、IL

7R(白介素

7受体)、IL

12R(白介素

12受体)和IL

21R(白介素

21受体)组成的组的多亚基细胞因子受体的胞内结构域(ICD)的至少一部分,并且任选地,所述IL

2R选自由IL

2Rβ和IL

2Rγc组成的组,并且任选地,所述第二结构域包含IL

2Rβ、IL

7Rα、IL

12Rβ2或IL

21R的C端区的至少一部分;其中所述细胞因子受体的所述ICD的至少一部分包含来自细胞因子受体的胞内结构域的至少一个信号传导分子结合位点,并且任选地,所述ICD包含选自由以下组成的组的至少一个信号传导分子结合位点:G

CSFR的STAT3结合位点;gp130的STAT3结合位点;gp130的SHP

2结合位点;IL

2Rβ的SHC结合位点;IL

2Rβ的STAT5结合位点;IL

2Rβ的STAT3结合位点;IL

2Rβ的STAT1结合位点;IL

7Rα的STAT5结合位点;IL

7Rα的磷脂酰肌醇3

激酶(PI3K)结合位点;IL

12Rβ2的STAT4结合位点;IL

12Rβ2的STAT5结合位点;IL

12Rβ2的STAT3结合位点;IL

21R的STAT5结合位点;IL

21R的STAT3结合位点;和IL

21R的STAT1结合位点;并且任选地,所述ICD包含选自由G

CSFR和gp130组成的组的蛋白质的框1区和框2区;并且任选地,所述嵌合受体包含第三结构域,所述第三结构域包含选自由G

CSFR、
gp130(糖蛋白130)和IL

2Rβ组成的组的蛋白质的跨膜结构域的至少一部分,并且任选地,所述跨膜结构域是野生型跨膜结构域。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核酸,其中所述G

CSFR的所述ECD由SEQ ID NO.5或6中示出的核酸序列编码。15.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核酸,其包含:(a)编码具有氨基序列SEQ ID NO.16、19、21、29、31、33、35、37或39的IL

2Rβ的ICD的至少一部分的序列;或者(b)编码具有氨基酸序列SEQ ID NO.41的IL

7Rα的ICD的至少一部分的序列;或者(c)编码具有氨基酸序列SEQ ID NO.25或27的IL

21R的ICD的至少一部分的序列;或者(d)编码具有氨基酸序列SEQ ID NO.23、32或26的IL

12Rβ2的ICD的至少一部分的序列;或者(e)编码具有氨基酸序列SEQ ID NO.20、22、24、26、28、30、34、40或42的G

CSFR的ICD的至少一部分的序列;或者(f)编码具有氨基酸序列SEQ ID NO.18或38的gp130的ICD的至少一部分的序列;或者(g)编码具有氨基酸序列SEQ ID NO.43的IL

7Rα的ICD的至少一部分的序列;或者(h)编码具有氨基酸序列SEQ ID NO.17的IL

2Rγc的ICD的至少一部分的序列。16.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核酸,其包含:(a)编码具有氨基序列SEQ ID NO.16、19、21、29、31、33、35、37或39的IL

2Rβ的ICD的至少一部分的序列;或者(b)编码具有氨基酸序列SEQ ID NO.41的IL

7Rα的ICD的至少一部分的序列;或者(c)编码具有氨基酸序列SEQ ID NO.25或27的IL

21R的ICD的至少一部分的序列;或者(d)编码具有氨基酸序列SEQ ID NO.23、32或26的IL

12Rβ2的ICD的至少一部分的序列;或者(e)编码具有氨基酸序列SEQ ID NO.20、22、24、26、28、30、34、40或42的G

CSFR的ICD的至少一部分的序列;或者(f)编码具有氨基酸序列SEQ ID NO.18或38的gp130的ICD的至少一部分的序列;或者(g)编码具有氨基酸序列SEQ ID NO.43的IL

7Rα的ICD的至少一部分的序列;或者(h)编码具有氨基酸序列SEQ ID NO.17的IL

2Rγc的ICD的至少一部分的序列。17.一种表达载体,其包含权利要求13

16中任一项所述的核酸。18.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表达载体,其中所述载体选自由以下组成的组:逆转录病毒载体、慢病毒载体、腺病毒载体和质粒。19.一种核酸,其编码嵌合受体;其中所述嵌合受体包含:可操作地连接至第二结构域的G

CSFR的ECD;所述第二结构域包含:(i)(a)gp130的跨膜结构域;(b)gp130的框1区和框2区;和(c)IL

2Rβ的C端区;或者(ii)(a)G

CSFR的跨膜结构域;
(b)G

CSFR的框1区和框2区;和(c)IL

2Rβ的C端区;或者(iii)(a)G

CSFR的跨膜结构域;(b)G

CSFR的框1区和框2区;和(c)IL

12Rβ2的C端区;或者(iv)(a)G

CSFR的跨膜结构域;(b)G

CSFR的框1区和框2区;和(c)IL

21R的C端区;或者(v)(a)IL

2Rβ+γc的跨膜结构域;(b)IL

2Rβ+γc的框1区和框2区;和(c)IL

2Rβ+γc的C端区;或者(vi)(a)G

CSFR的跨膜结构域(b)G

CSFR的框1区和框2区;和(c)IL

7Rα的C端区。20.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核酸,其中所述G

CSFR的所述ECD 由SEQ ID NO.5或6中示出的核酸序列编码。21.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核酸,其包含:(a)编码具有氨基序列SEQ ID NO.16、19、21、29、31、33、35、37或39的IL

2Rβ的ICD的至少一部分的序列;或者(b)编码具有氨基酸序列SEQ ID NO.41的IL

7Rα的ICD的至少一部分的序列;或者(c)编码具有氨基酸序列SEQ ID NO.25或27的IL

21R的ICD的至少一部分的序列;或者(d)编码具有氨基酸序列SEQ ID NO.23、32或26的IL

12Rβ2的ICD的至少一部分的序列;或者(e)编码具有氨基酸序列SEQ ID NO.20、22、24、26、28、30、34、40或42的G

CSFR的ICD的至少一部分的序列;或者(f)编码具有氨基酸序列SEQ ID NO.18或38的gp130的ICD的至少一部分的序列;或者(g)编码具有氨基酸序列SEQ ID NO.43的IL

7Rα的ICD的至少一部分的序列;或者(h)编码具有氨基酸序列SEQ ID NO.17的IL

2Rγc的ICD的至少一部分的序列。22.如权利要求20所述的核酸,其包含:(a)编码具有氨基序列SEQ ID NO.16、19、21、29、31、33、35、37或39的IL

2Rβ的ICD的至少一部分的序列;或者(b)编码具有氨基酸序列SEQ ID NO.41的IL

7Rα的ICD的至少一部分的序列;或者(c)编码具有氨基酸序列SEQ ID NO.25或27的IL

21R的ICD的至少一部分的序列;或者(d)编码具有氨基酸序列SEQ ID NO.23、32或26的IL

12Rβ2的ICD的至少一部分的序列;或者
(e)编码具有氨基酸序列SEQ ID NO.20、22、24、26、28、30、34、40或42的G

CSFR的ICD的至少一部分的序列;或者(f)编码具有氨基酸序列SEQ ID NO.18或38的gp130的ICD的至少一部分的序列;或者(g)编码具有氨基酸序列SEQ ID NO.43的IL

7Rα的ICD的至少一部分的序列;或者(h)编码具有氨基酸序列SEQ ID NO.17的IL

2Rγc的ICD的至少一部分的序列。23.一种表达载体,其包含权利要求19

22中任一项所述的核酸。24.如权利要求23所述的表达载体,其中所述载体选自由以下组成的组:逆转录病毒载体、慢病毒载体、腺病毒载体和质粒。25.一种细胞,其包含编码嵌合受体的核酸;其中所述嵌合受体包含:(a)可操作地连接至第二结构域的G

CSFR(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受体)可操作地连接的受体)的胞外结构域(ECD);所述第二结构域包含(b)选自由IL

2R(白介素

2受体)、IL

7R(白介素

7受体)、IL

12R(白介素

12受体)和IL

21R(白介素

21受体)组成的组的多亚基细胞因子受体的胞内结构域(ICD)的至少一部分,并且任选地,所述IL

2R选自由IL

2Rβ和IL

2Rγc组成的组,并且任选地,所述第二结构域包含IL

2Rβ、IL

7Rα、IL

12Rβ2或IL

21R的C端区的至少一部分;其中所述细胞因子受体的所述ICD的至少一部分包含来自细胞因子受体的胞内结构域的至少一个信号传导分子结合位点,并且任选地,所述ICD包含选自由以下组成的组的至少一个信号传导分子结合位点:G

CSFR的STAT3结合位点;gp130的STAT3结合位点;gp130的SHP

2结合位点;IL

2Rβ的SHC结合位点;IL

2Rβ的STAT5结合位点;IL

2Rβ的STAT3结合位点;IL

2Rβ的STAT1结合位点;IL

7Rα的STAT5结合位点;IL

7Rα的磷脂酰肌醇3

激酶(PI3K)结合位点;IL

12Rβ2的STAT4结合位点;IL

12Rβ2的STAT5结合位点;IL

12Rβ2的STAT3结合位点;IL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B奈尔森M富勒MJ布朗格
申请(专利权)人:维多利亚大学工业合作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