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阻隔型共挤吹塑薄膜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575780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17 13:0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吹塑薄膜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高阻隔型共挤吹塑薄膜,包括纳米EVMT改性聚丙烯薄膜层,纳米EVMT改性聚丙烯薄膜层的外表面粘接有第一沙林树脂粘结层,第一沙林树脂粘结层的外表面粘接有第一环烯烃类共聚物薄膜层,第一环烯烃类共聚物薄膜层的外表面热压成型有聚乙烯薄膜层,聚乙烯薄膜层的外表面热压成型有第二环烯烃类共聚物薄膜层,第二环烯烃类共聚物薄膜层的外表面粘接有第二沙林树脂粘结层,第二沙林树脂粘结层的外表面粘接有MMT改性PET薄膜。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在两层环烯烃类共聚物薄膜层之间掺入聚乙烯薄膜层,达到双向防水的功能,并通过沙林树脂粘结层与纳米EVMT改性聚丙烯薄膜层和MMT改性PET薄膜层达到紧密结合。到紧密结合。到紧密结合。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阻隔型共挤吹塑薄膜


[0001]本技术涉及吹塑薄膜
,具体为一种高阻隔型共挤吹塑薄膜。

技术介绍

[0002]PVDC多层共挤高阻隔吹塑薄膜,是以高阻隔PVDC为阻隔层的新型包装材料,利用共挤的特点,可将PVDC、PE、EVA、PP、PA等材料有机地结合起来,性能互补,成为一种综合性能俱佳的高阻隔包装材料,但PVDC含氯,但存在环保隐患。PE和PP都是无毒、无臭材料,两者成本相对低廉但阻隔性差,在包装袋领域的使用受到局限。
[0003]因此,研发一种可将PE、PP和其它无毒的高阻隔型材料有机地结合起来的高阻隔型共挤吹塑薄膜将具有重大的技术意义和经济意义。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阻隔型共挤吹塑薄膜,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高阻隔型共挤吹塑薄膜,包括纳米EVMT改性聚丙烯薄膜层,所述纳米EVMT改性聚丙烯薄膜层的外表面粘接有第一沙林树脂粘结层,所述第一沙林树脂粘结层的外表面粘接有第一环烯烃类共聚物薄膜层,所述第一环烯烃类共聚物薄膜层的外表面热压成型有聚乙烯薄膜层,所述聚乙烯薄膜层的外表面热压成型有第二环烯烃类共聚物薄膜层,所述第二环烯烃类共聚物薄膜层的外表面粘接有第二沙林树脂粘结层,所述第二沙林树脂粘结层的外表面粘接有MMT改性PET 薄膜层。
[0006]可选的,所述聚乙烯薄膜层、第一环烯烃类共聚物薄膜层和第二环烯烃类共聚物薄膜层的厚度比为(2

3):1:1
[0007]可选的,所述MMT改性PET薄膜层的外表面通过等离子体增强化学沉积法涂覆有硅氧化物蒸镀薄膜,所述硅氧化物蒸镀薄膜的厚度为20μm。
[0008]可选的,所述纳米EVMT改性聚丙烯薄膜层的氧气透过量为 200(cm3/m2·
24h
·
0.1MPa),所述MMT改性PET薄膜层的氧气透过量为 500(cm3/m2·
24h
·
0.1MPa),且所述MMT改性PET薄膜层的拉伸强度为40MPa。
[000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备以下有益效果:本技术通过在两层环烯烃类共聚物薄膜层之间掺入聚乙烯薄膜层,达到双向防水的功能,聚乙烯薄膜层和环烯烃类共聚物薄膜层容易复合,并通过沙林树脂粘结层与纳米EVMT改性聚丙烯薄膜层和MMT改性PET薄膜层达到紧密结合,纳米 EVMT改性聚丙烯薄膜层作为内层,具有优良的拉伸强度和阻隔能力,MMT 改性PET薄膜层作为外层,具有优良的耐冲击强度和阻隔能力,可广泛应用于食品、药品、化妆品等产品的包装。
附图说明
[0010]图1为本技术整体的结构示意图。
[0011]图中:1、纳米EVMT改性聚丙烯薄膜层;2、第一沙林树脂粘结层;3、第一环烯烃类共聚物薄膜层;4、聚乙烯薄膜层;5、第二环烯烃类共聚物薄膜层;6、第二沙林树脂粘结层;7、MMT改性PET薄膜层;8、硅氧化物蒸镀薄膜。
具体实施方式
[0012]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13]实施例:请参阅图1,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高阻隔型共挤吹塑薄膜,包括纳米EVMT改性聚丙烯薄膜层1,纳米EVMT改性聚丙烯薄膜层1的外表面粘接有第一沙林树脂粘结层2,第一沙林树脂粘结层2的外表面粘接有第一环烯烃类共聚物薄膜层3,第一环烯烃类共聚物薄膜层3的外表面热压成型有聚乙烯薄膜层4,聚乙烯薄膜层4的外表面热压成型有第二环烯烃类共聚物薄膜层5,第二环烯烃类共聚物薄膜层5的外表面粘接有第二沙林树脂粘结层6,第二沙林树脂粘结层6的外表面粘接有MMT改性PET薄膜层7。
[0014]其中,由于环烯烃类共聚物与PE具有良好的相溶性,聚乙烯薄膜层4采用LDPE与LLDPE共混树脂薄膜,即通过LDPE与LLDPE共混改性,提高了聚乙烯薄膜层4的拉伸强度、断裂伸长率和热稳定性,实现聚乙烯薄膜层4 与环烯烃类共聚物薄膜热压成型可靠。聚乙烯薄膜层4、第一环烯烃类共聚物薄膜层3和第二环烯烃类共聚物薄膜层5的厚度比为(2

3):1:1。聚乙烯薄膜层4位于两层环烯烃类共聚物薄膜层之间,不但可以降低聚乙烯薄膜层4 得脆性,还可以实现聚乙烯薄膜层4拥有优秀的阻水能力,达到双向防水的功能。此外,纳米EVMT改性聚丙烯薄膜层1和MMT改性PET薄膜层7采用吹塑工艺制成,而聚乙烯薄膜层4通过环烯烃类共聚物薄膜层和沙林树脂粘结层采用多层薄膜共挤工艺生产,工艺成熟,制造成本低。
[0015]本实施例中,纳米EVMT改性聚丙烯薄膜层1的氧气透过量为 200cm3/m2·
24h
·
0.1MPa,MMT改性PET薄膜层7的氧气透过量为 500cm3/m2·
24h
·
0.1MPa。MMT改性PET薄膜层7的拉伸强度为40MPa,MMT 改性PET薄膜层7的外表面通过等离子体增强化学沉积法涂覆有硅氧化物蒸镀薄膜8,硅氧化物蒸镀薄膜8的厚度为20μm。硅氧化物蒸镀薄膜8透明度高,阻隔性好,环境适应性优良,具有高微波穿透性和环保性。纳米EVMT 改性聚丙烯薄膜层1作为内层,具有优良的拉伸强度和阻隔能力,很好的保护内部产品。MMT改性PET薄膜层7作为外层,具有优良的耐冲击强度和阻隔能力,有效防止外界异物侵入。
[0016]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技术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阻隔型共挤吹塑薄膜,其特征在于:包括纳米EVMT改性聚丙烯薄膜层(1),所述纳米EVMT改性聚丙烯薄膜层(1)的外表面粘接有第一沙林树脂粘结层(2),所述第一沙林树脂粘结层(2)的外表面粘接有第一环烯烃类共聚物薄膜层(3),所述第一环烯烃类共聚物薄膜层(3)的外表面热压成型有聚乙烯薄膜层(4),所述聚乙烯薄膜层(4)的外表面热压成型有第二环烯烃类共聚物薄膜层(5),所述第二环烯烃类共聚物薄膜层(5)的外表面粘接有第二沙林树脂粘结层(6),所述第二沙林树脂粘结层(6)的外表面粘接有MMT改性PET薄膜层(7)。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阻隔型共挤吹塑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聚乙烯薄膜层(4)、第一环烯烃类共聚物薄膜层(3)和第二环烯烃类共聚物薄膜层(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顾锁娟张船娜
申请(专利权)人:常州琦罡新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