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苏东坡专利>正文

预防隧道沉降变形的支护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573564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17 13:0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预防隧道沉降变形的支护架,涉及隧道支护装置技术领域,解决了现在的隧道防沉降支护架在调整时操作繁琐,支撑稳定性差,影响防沉降效果的问题,包括支撑底板;两块所述支撑底板的顶部均通过焊接固定连接有四根导杆;两个所述下支撑座的顶部均安装有两根主支撑柱,且每组两根主支撑柱的外侧均安装有一个支撑柱连接架;两组所述主支撑柱的顶部安装有一个上托板;两块所述支撑底板的左右两侧均固定连接有三块防陷板。本装置在安装时无需调整支撑柱的长度,只需调整下支撑座的高度即可,不仅操作方便,同时还能提高支撑稳定性,而且也不容易出现向地面下陷的情况,底座部分的支撑将会更加稳定,进而提高防沉降效果。进而提高防沉降效果。进而提高防沉降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预防隧道沉降变形的支护架


[0001]本技术属于隧道支护装置
,更具体地说,特别涉及预防隧道沉降变形的支护架。

技术介绍

[0002]隧道是埋置于地层内的工程建筑物,是人类利用地下空间的一种形式,随着铁路和公路的扩张,一些隧道的施工位置上方都有建筑,一旦下方隧道开挖必然造成一定程度的沉降现象,时间越长沉降越明显,对隧道施工上方的建筑造成破换,甚至倒塌,十分危险,因此就需要在隧道内部安装一些防沉降支护架。
[0003]本专利技术人发现存在以下问题:现在的隧道防沉降支护架在安装时为了能够使支撑柱的底部接触地面,均是将支撑柱的长度进行调整,但是调整时操作比较繁琐,而且后期调整位置容易出现松动,支撑稳定性较差,同时支撑柱的底部也容易向地面下陷,这样就会使顶部支撑不牢固,影响防沉降效果。
[0004]于是,有鉴于此,针对现有的结构及缺失予以研究改良,提供预防隧道沉降变形的支护架,以期达到更具有更加实用价值性的目的。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预防隧道沉降变形的支护架,以解决现在的隧道防沉降支护架在调整时操作繁琐,支撑稳定性差,影响防沉降效果的问题。
[0006]本技术预防隧道沉降变形的支护架的目的与功效,由以下具体技术手段所达成:
[0007]预防隧道沉降变形的支护架,包括支撑底板;两块所述支撑底板的顶部均通过焊接固定连接有四根导杆;两块所述支撑底板的顶部还均设置有一个下支撑座,且下支撑座分别滑动安装在两组导杆的外侧;所述支撑底板的顶部中间位置还均转动安装有一根调整螺杆,且调整螺杆的顶端穿过下支撑座中间的螺纹孔并向上伸出,调整螺杆的顶端还均设置有一个手轮;两个所述下支撑座的顶部均安装有两根主支撑柱,且每组两根主支撑柱的外侧均安装有一个支撑柱连接架;两组所述主支撑柱的顶部安装有一个上托板;两块所述支撑底板的左右两侧均固定连接有三块防陷板。
[0008]进一步的,所述上托板的底部两侧均设置有一道矩形槽,且这两道矩形槽的宽度也均与主支撑柱的主体部分直径相等。
[0009]进一步的,所述主支撑柱的外侧均设置有一个粗圆柱状凸起,支撑柱连接架的前后侧均设置有两个圆环,且这两个圆环中间圆孔的内径与主支撑柱的主体部分直径相等。
[0010]进一步的,所述下支撑座的顶部中间位置均设置有一道顶部开口的矩形槽,且矩形槽的宽度与主支撑柱的主体部分直径相等。
[0011]进一步的,所述防陷板均为倒V形的弯折板状结构。
[0012]进一步的,所述下支撑座能够通过调整螺杆带动在导杆的外侧上下滑动。
[00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14]本技术中的支撑底板与下支撑座组成底座部分在底部对本装置进行支撑,而且下支撑座的高度能够进行调整,这样在安装时也就无需调整支撑柱的长度,主支撑柱的底部能嵌入下支撑座顶部的矩形槽中,主支撑柱的顶部能嵌入上托板底部的矩形槽中,因此组装时更加方便,组装后也更加稳定,而且支撑底板也不容易向地面下陷,主支撑柱也能进行拆分运输,相比较于现在的隧道防沉降支护架,本装置在安装时无需调整支撑柱的长度,只需调整下支撑座的高度即可,不仅操作方便,同时还能提高支撑稳定性,而且也不容易出现向地面下陷的情况,底座部分的支撑将会更加稳定,进而提高防沉降效果。
附图说明
[0015]图1是本技术下支撑座升高后的主轴侧结构示意图。
[0016]图2是本技术下支撑座降低后的主轴侧结构示意图。
[0017]图3是本技术支撑柱连接架拆卸时的轴侧结构示意图。
[0018]图4是本技术支撑底板的仰轴侧结构示意图。
[0019]图中,部件名称与附图编号的对应关系为:
[0020]1、支撑底板;2、导杆;3、下支撑座;4、调整螺杆;5、主支撑柱;6、支撑柱连接架;7、上托板;8、防陷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技术,但不能用来限制本技术的范围。
[0022]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术语“上”、“下”、“左”、“右”、“内”、“外”、“前端”、“后端”、“头部”、“尾部”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0023]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0024]实施例:
[0025]如附图1至附图4所示:
[0026]本技术提供预防隧道沉降变形的支护架,包括支撑底板1;两块支撑底板1的顶部均通过焊接固定连接有四根导杆2,支撑底板1用于对本装置进行支撑,导杆2能够支撑下支撑座3在其外侧稳定的上下滑动;两块支撑底板1的顶部还均设置有一个下支撑座3,且下支撑座3分别滑动安装在两组导杆2的外侧,下支撑座3用于直接对主支撑柱5进行支撑,从而能够使主支撑柱5将上托板7顶紧;下支撑座3的顶部中间位置均设置有一道顶部开口的矩形槽,且矩形槽的宽度与主支撑柱5的主体部分直径相等,在安装本装置时可将主支撑
柱5的底端塞入下支撑座3顶部中间的矩形槽中,进而能够对主支撑柱5的底部进行稳定的支撑;下支撑座3能够通过调整螺杆4带动在导杆2的外侧上下滑动,使用时可通过调整螺杆4顶端的手轮带动其旋转,然后便可通过调整螺杆4带动下支撑座3上下滑动,进而能够使主支撑柱5上下移动将上托板7顶紧或松开;支撑底板1的顶部中间位置还均转动安装有一根调整螺杆4,且调整螺杆4的顶端穿过下支撑座3中间的螺纹孔并向上伸出,调整螺杆4的顶端还均设置有一个手轮,使用时可通过调整螺杆4顶端的手轮带动其旋转,然后便可通过调整螺杆4带动下支撑座3上下滑动,进而能够使主支撑柱5上下移动将上托板7顶紧或松开;两个下支撑座3的顶部均安装有两根主支撑柱5,且每组两根主支撑柱5的外侧均安装有一个支撑柱连接架6,主支撑柱5用于对上托板7进行支撑,而支撑柱连接架6则能将两根支撑柱连接架6锁紧,避免其出现晃动;两组主支撑柱5的顶部安装有一个上托板7,固定后上托板7的顶部面会与隧道的顶部面紧贴,从而能够对隧道顶部牢固支撑并起到防沉降的作用;两块支撑底板1的左右两侧均固定连接有三块防陷板8,安装后防陷板8的底部会与地面紧贴,能够提高抓地力,而且还能降低支撑底板1向地面中下陷的可能性。
[0027]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预防隧道沉降变形的支护架,其特征在于:隧道支护架包括:支撑底板(1);两块所述支撑底板(1)的顶部均通过焊接固定连接有四根导杆(2);两块所述支撑底板(1)的顶部还均设置有一个下支撑座(3),且下支撑座(3)分别滑动安装在两组导杆(2)的外侧;所述支撑底板(1)的顶部中间位置还均转动安装有一根调整螺杆(4),且调整螺杆(4)的顶端穿过下支撑座(3)中间的螺纹孔并向上伸出,调整螺杆(4)的顶端还均设置有一个手轮;两个所述下支撑座(3)的顶部均安装有两根主支撑柱(5),且每组两根主支撑柱(5)的外侧均安装有一个支撑柱连接架(6);两组所述主支撑柱(5)的顶部安装有一个上托板(7);两块所述支撑底板(1)的左右两侧均固定连接有三块防陷板(8)。2.如权利要求1所述预防隧道沉降变形的支护架,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支撑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苏东坡唐再豪罗朝勇
申请(专利权)人:苏东坡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