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高军专利>正文

一种用于隧道双层拱架支护施工系统及其施工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4569135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17 12:59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隧道双层拱架支护施工系统及其施工方法,包括两个对称设置的基台、第一钢拱架及第二钢拱架,所述基台内分别设置第一腔体与第二腔体,所述第一钢拱架左右两端分别通过第一滑动组件与所述第一腔体内壁滑动连接,所述第二钢拱架左右两端分别通过第二滑动组件与所述第二腔体内壁滑动连接,所述第二钢拱架位于所述第一钢拱架内侧,所述第一钢拱架通过连接组件与所述第二钢拱架可拆卸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中,第一钢拱架、第二钢拱架能滑动安装至基台内,安装更加省力,提高了安装的安全性,并且通过连接组件能够实现第一钢拱架与第二钢拱架的自动连接,提高了施工系统的自动化程度,降低了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大幅提升了安装效率。升了安装效率。升了安装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隧道双层拱架支护施工系统及其施工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隧道支护
,特别涉及一种用于隧道双层拱架支护施工系统及其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0002]软岩可分为地质软岩和工程软岩两大类别,地质软岩指强度低、孔隙度大、胶结程度差、受构造面切割及风化影响显著或含有大量膨胀性粘土矿物的松、散、软、弱岩层,该类岩石多为泥岩、页岩、粉砂岩和泥质矿岩,是天然形成的复杂的地质介质。因此,在公路建设中遇到软岩隧道工程的建设,会遇到软岩隧道需解决的土质膨化、松散以及破碎的问题,仅仅使用传统的锚杆支护措施是无法满足隧道锚固标准需求,因此需要利用钢拱架支护防止进行隧道的支护加固,钢拱架支护是采用型钢成形后加固地下工程的支护措施,为提高支护质量,钢拱架支护可与锚杆、喷射混凝土、钢筋网组成复合支护。大部分钢拱架可以作为隧道永久支护的一部分,主要作用是抵抗围岩由于开挖扰动而产生的初期收敛变形。
[0003]由于隧道内部空间较小,大型吊装设备无法进入隧道内部,因此需要人工安装钢拱架,但是,钢拱架质量大,人工搬运钢拱架的方式工作强度较大,安全性低,并且,两个钢拱架需要采用人工焊接的方式固定安装,安装效率较低。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用于隧道双层拱架支护施工系统及其施工方法,用以解决目前人工搬运钢拱架的方式工作强度较大,安全性低,并且,两个钢拱架需要采用人工焊接的方式固定安装,安装效率较低的技术问题。
[000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隧道双层拱架支护施工系统及其施工方法,包括:两个对称设置的基台、第一钢拱架及第二钢拱架,所述基台内分别设置第一腔体与第二腔体,所述第一钢拱架左右两端分别通过第一滑动组件与所述第一腔体内壁滑动连接,所述第二钢拱架左右两端分别通过第二滑动组件与所述第二腔体内壁滑动连接,所述第二钢拱架位于所述第一钢拱架内侧,所述第一钢拱架通过连接组件与所述第二钢拱架可拆卸连接。
[0006]优选的,所述连接组件设置有两组,两组所述连接组件关于所述第一钢拱架中心线左右对称,所述连接组件包括:
[0007]若干连接筒,若干所述连接筒等间隔倾斜设置在所述第一钢拱架靠近所述第二钢拱架一侧,所述连接筒一端与所述第一钢拱架内侧壁固定连接;
[0008]若干连接板,若干所述连接板等间隔倾斜设置在所述第二钢拱架靠近所述第一钢拱架一侧,所述连接板下端与所述第二钢拱架外壁铰接连接,所述连接板设置为半圆弧状,所述连接板内圆弧面与所述连接筒外壁贴合,所述连接板内圆弧面与所述连接筒外壁相适配;
[0009]第一伸缩柱,所述第一伸缩柱设置在所述连接板靠近所述基台一侧,所述第一伸
缩柱一端与所述第二钢拱架外壁铰接连接,所述第一伸缩柱另一端与所述连接板外圆弧面铰接连接。
[0010]优选的,所述连接板前后两侧内壁对称设置若干第一滚珠,所述第一滚珠远离所述连接板一侧与所述连接筒外壁抵接,所述连接筒前后两侧外壁对称设置若干第二滚珠,所述第二滚珠远离所述连接筒一侧与所述连接板内壁抵接。
[0011]优选的,还包括:
[0012]第二伸缩柱,所述第二伸缩柱固定端与所述连接板内壁固定连接,所述第二伸缩柱伸缩端固定设置连接柱,所述连接柱远离所述第二伸缩柱一端延伸至所述连接筒内并与所述连接筒内壁滑动连接。
[0013]优选的,所述连接筒内壁设置第一限位槽,所述第一限位槽设置为半球形,所述连接柱内设置第一安装槽,所述第一安装槽内滑动设置第一限位柱,所述第一限位柱靠近所述第一限位槽一端设置为半球状并与卡入所达第一限位槽内,所述第一限位柱与所述第一限位槽相适配,所述第一安装槽内滑动设置压缩弹簧,所述压缩弹簧一端与所述第一安装槽内壁固定连接,所述压缩弹簧另一端与所述第一限位柱远离所述第一限位槽一端固定连接。
[0014]优选的,所述第一滑动组件包括:
[0015]第一滑槽,所述第一滑槽设置在所述基台上端,所述第一滑槽前端贯穿所述基台前端,所述第一滑槽下端贯穿所述基台上端并与所述第一腔体内部连通,所述第一钢拱架端部穿过所述第一滑槽延伸至所述第一腔体内,所述第一钢拱架外周与所述第一滑槽侧壁滑动连接;
[0016]两个第一支撑板,两个所述第一支撑板对称设置在所述第一腔体内,所述第一支撑板下端与所述第一腔体底壁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支撑板上端转动设置第一滚球;
[0017]第一滑动板,所述第一滑动板设置在所述第一腔体内,所述第一滑动板左右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腔体左右两侧内壁滑动连接,所述第一滑动板下端左右两侧分别与两侧的所述第一滚球上端抵接,所述第一滑动板上端与所述第一钢拱架端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滑动板内设置第一滑动腔,所述第一滑动板上表面左右两端对称设置第一通孔,所述第一通孔贯穿所述第一滑动板上表面并与所述第一滑动腔内部连通,所述第一滑动板左右两侧壁对称设置第一滑孔,所述第一滑孔与所述第一滑动腔内部连通;
[0018]第一支撑座,所述第一支撑座设置在所述第一腔体内,所述第一支撑座位于两个所述第一支撑板之间,所述第一支撑座底壁与所述第一腔体底部内壁固定连接;
[0019]第一升降柱,所述第一升降柱固定设置在第一支撑座上端,所述第一升降柱上端固定设置第一推板,所述第一推板上表面与所述第一滑动板下表面抵接;
[0020]第一固定柱,所述第一固定柱设置在所述第一滑动腔内,所述第一固定柱上下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滑动腔上下两侧内壁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固定柱设置有若干个,若干所述第一固定柱等间隔设置;
[0021]若干第一卡槽,若干所述第一卡槽对称设置在所述第一腔体左右两侧壁;
[0022]两个第一卡柱,两个所述第一卡柱对称设置在所述第一滑动腔内,所述第一卡柱一端与所述第一滑孔内壁滑动连接,所述第一卡柱另一端延伸至所述第一通孔下方并设置第一滚轮,所述第一卡柱靠近所述第一卡槽一端与所述第一卡槽卡接;
[0023]第一滑板,所述第一滑板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一卡柱靠近所述第一滚轮一端,所述第一滑板上端与所述第一滑动腔顶壁滑动连接;
[0024]第一弹簧,所述第一弹簧套设在所述第一卡柱上,所述第一弹簧一端与所述第一滑板远离所述第一滚轮一侧壁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弹簧另一端与所述第一滑动腔内壁固定连接;
[0025]第二升降柱,所述第二升降柱位于所述第一通孔上方,所述第二升降柱上端与所述第一腔体上端内壁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升降柱下端与所述第一通孔相适配,所述第二升降柱下端设置为半球形。
[0026]优选的,所述第二滑动组件包括:
[0027]第二滑槽,所述第二滑槽设置在所述基台上端,所述第二滑槽前端贯穿所述基台前端,所述第二滑槽下端贯穿所述基台上端并与所述第二腔体内部连通,所述第二钢拱架端部穿过所述第二滑槽延伸至所述第二腔体内,所述第二钢拱架外周与所述第二滑槽侧壁滑动连接;
[0028]两个第二支撑板,两个所述第二支撑板对称设置在所述第二腔体内,所述第二支撑板下端与所述第二腔体底壁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支撑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隧道双层拱架支护施工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两个对称设置的基台(1)、第一钢拱架(2)及第二钢拱架(3),所述基台(1)内分别设置第一腔体(4)与第二腔体(5),所述第一钢拱架(2)左右两端分别通过第一滑动组件与所述第一腔体(4)内壁滑动连接,所述第二钢拱架(3)左右两端分别通过第二滑动组件与所述第二腔体(5)内壁滑动连接,所述第二钢拱架(3)位于所述第一钢拱架(2)内侧,所述第一钢拱架(2)通过连接组件与所述第二钢拱架(3)可拆卸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隧道双层拱架支护施工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组件设置有两组,两组所述连接组件关于所述第一钢拱架(2)中心线左右对称,所述连接组件包括:若干连接筒(6),若干所述连接筒(6)等间隔倾斜设置在所述第一钢拱架(2)靠近所述第二钢拱架(3)一侧,所述连接筒(6)一端与所述第一钢拱架(2)内侧壁固定连接;若干连接板(7),若干所述连接板(7)等间隔倾斜设置在所述第二钢拱架(3)靠近所述第一钢拱架(2)一侧,所述连接板(7)下端与所述第二钢拱架(3)外壁铰接连接,所述连接板(7)设置为半圆弧状,所述连接板(7)内圆弧面与所述连接筒(6)外壁贴合,所述连接板(7)内圆弧面与所述连接筒(6)外壁相适配;第一伸缩柱(8),所述第一伸缩柱(8)设置在所述连接板(7)靠近所述基台(1)一侧,所述第一伸缩柱(8)一端与所述第二钢拱架(3)外壁铰接连接,所述第一伸缩柱(8)另一端与所述连接板(7)外圆弧面铰接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隧道双层拱架支护施工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板(7)前后两侧内壁对称设置若干第一滚珠(9),所述第一滚珠(9)远离所述连接板(7)一侧与所述连接筒(6)外壁抵接,所述连接筒(6)前后两侧外壁对称设置若干第二滚珠(10),所述第二滚珠(10)远离所述连接筒(6)一侧与所述连接板(7)内壁抵接。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隧道双层拱架支护施工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伸缩柱(11),所述第二伸缩柱(11)固定端与所述连接板(7)内壁固定连接,所述第二伸缩柱(11)伸缩端固定设置连接柱(12),所述连接柱(12)远离所述第二伸缩柱(11)一端延伸至所述连接筒(6)内并与所述连接筒(6)内壁滑动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用于隧道双层拱架支护施工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筒(6)内壁设置第一限位槽(13),所述第一限位槽(13)设置为半球形,所述连接柱(12)内设置第一安装槽(14),所述第一安装槽(14)内滑动设置第一限位柱(15),所述第一限位柱(15)靠近所述第一限位槽(13)一端设置为半球状并与卡入所达第一限位槽(13)内,所述第一限位柱(15)与所述第一限位槽(13)相适配,所述第一安装槽(14)内滑动设置压缩弹簧(16),所述压缩弹簧(16)一端与所述第一安装槽(14)内壁固定连接,所述压缩弹簧(16)另一端与所述第一限位柱(15)远离所述第一限位槽(13)一端固定连接。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隧道双层拱架支护施工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滑动组件包括:第一滑槽(101),所述第一滑槽(101)设置在所述基台(1)上端,所述第一滑槽(101)前端贯穿所述基台(1)前端,所述第一滑槽(101)下端贯穿所述基台(1)上端并与所述第一腔体(4)内部连通,所述第一钢拱架(2)端部穿过所述第一滑槽(101)延伸至所述第一腔体(4)内,所述第一钢拱架(2)外周与所述第一滑槽(101)侧壁滑动连接;
两个第一支撑板(102),两个所述第一支撑板(102)对称设置在所述第一腔体(4)内,所述第一支撑板(102)下端与所述第一腔体(4)底壁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支撑板(102)上端转动设置第一滚球(103);第一滑动板(104),所述第一滑动板(104)设置在所述第一腔体(4)内,所述第一滑动板(104)左右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腔体(4)左右两侧内壁滑动连接,所述第一滑动板(104)下端左右两侧分别与两侧的所述第一滚球(103)上端抵接,所述第一滑动板(104)上端与所述第一钢拱架(2)端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滑动板(104)内设置第一滑动腔(105),所述第一滑动板(104)上表面左右两端对称设置第一通孔(106),所述第一通孔(106)贯穿所述第一滑动板(104)上表面并与所述第一滑动腔(105)内部连通,所述第一滑动板(104)左右两侧壁对称设置第一滑孔(107),所述第一滑孔(107)与所述第一滑动腔(105)内部连通;第一支撑座(108),所述第一支撑座(108)设置在所述第一腔体(4)内,所述第一支撑座(108)位于两个所述第一支撑板(102)之间,所述第一支撑座(108)底壁与所述第一腔体(4)底部内壁固定连接;第一升降柱(109),所述第一升降柱(109)固定设置在第一支撑座(108)上端,所述第一升降柱(109)上端固定设置第一推板(110),所述第一推板(110)上表面与所述第一滑动板(104)下表面抵接;第一固定柱(111),所述第一固定柱(111)设置在所述第一滑动腔(105)内,所述第一固定柱(111)上下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滑动腔(105)上下两侧内壁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固定柱(111)设置有若干个,若干所述第一固定柱(111)等间隔设置;若干第一卡槽(112),若干所述第一卡槽(112)对称设置在所述第一腔体(4)左右两侧壁;两个第一卡柱(113),两个所述第一卡柱(113)对称设置在所述第一滑动腔(105)内,所述第一卡柱(113)一端与所述第一滑孔(107)内壁滑动连接,所述第一卡柱(113)另一端延伸至所述第一通孔(106)下方并设置第一滚轮(114),所述第一卡柱(113)靠近所述第一卡槽(112)一端与所述第一卡槽(112)卡接;第一滑板(115),所述第一滑板(115)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一卡柱(113)靠近所述第一滚轮(114)一端,所述第一滑板(115)上端与所述第一滑动腔(105)顶壁滑动连接;第一弹簧(116),所述第一弹簧(116)套设在所述第一卡柱(113)上,所述第一弹簧(116)一端与所述第一滑板(115)远离所述第一滚轮(114)一侧壁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弹簧(116)另一端与所述第一滑动腔(105)内壁固定连接;第二升降柱(117),所述第二升降柱(117)位于所述第一通孔(106)上方,所述第二升降柱(117)上端与所述第一腔体(4)上端内壁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升降柱(117)下端与所述第一通孔(106)相适配,所述第二升降柱(117)下端设置为半球形。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隧道双层拱架支护施工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滑动组件包括:第二滑槽(201),所述第二滑槽(201)设置在所述基台(1)上端,所述第二滑槽(201)前端贯穿所述基台(1)前端,所述第二滑槽(201)下端贯穿所述基台(1)上端并与所述第二腔体(5)内部连通,所述第二钢拱架(3)端部穿过所述第二滑槽(201)延伸至所述第二腔体(5)内,所述第二钢拱架(3)外周与所述第二滑槽(201)侧壁滑动连接;
两个第二支撑板(202),两个所述第二支撑板(202)对称设置在所述第二腔体(5)内,所述第二支撑板(202)下端与所述第二腔体(5)底壁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支撑板(202)上端转动设置第二滚球(203);第二滑动板(204),所述第二滑动板(204)设置在所述第二腔体(5)内,所述第二滑动板(204)左右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二腔体(5)左右两侧内壁滑动连接,所述第二滑动板(204)下端左右两侧分别与两侧的所述第二滚球(203)上端抵接,所述第二滑动板(204)上端与所述第二钢拱架(3)端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滑动板(204)内设置第二滑动腔(205),所述第二滑动板(204)上表面左右两端对称设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军张洪伟陈志明李俊林晓许丹岳勇高源赵鑫胡云鹏刘凯文周斌温晓凯张向文张森袁冉罗红明李行利刘晓凡王正一高雨馨薛惠玲谭发刚
申请(专利权)人:高军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