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带式输送机使用的张紧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4571425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17 13:02
新型带式输送机使用的张紧装置,包括稳压电源,还具有承重辊机构、顶升机构、控制电路、数据发送电路;承重辊机构包括安装在一起的输送辊、承重架、力敏电阻,顶升机构包括安装在一起的电动推杆、导向杆和导向管、底板,稳压电源、控制电路、数据发送电路安装在电控箱内,并电性连接。本新型不需要人为进行调节,能有效自动对应性调节低或调节高承重辊的高度,减少输送皮带的张紧力或增加输送皮带的张紧力,保证了输送皮带达到合适的张紧力前提下还不会造成电机减速机构负荷过大;相关管理人员经现有成熟的物联网数据收发技术,不需要到现场就能直观掌握输送皮带的张紧力数据,为相关人员制定对应性措施起到了有利技术支撑。制定对应性措施起到了有利技术支撑。制定对应性措施起到了有利技术支撑。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新型带式输送机使用的张紧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输送设备
,特别是一种新型带式输送机使用的张紧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带式输送机是通过电机减速机构驱动环形输送皮带运动的设备,产品在输送带上从上一个工位运送到下一个工位。为了保证输送皮带的输送效率,带式输送机会安装张紧设备。现有的张紧设备一般包括可转动的承重辊和调节机构,调节机构能调节承重辊的上下高度,应用中,在输送胶带下垂时工作人员调节高承重辊的高度,保证输送皮带的张紧力被电机减速机构驱动、进而有效输送产品,在输送胶带张紧力过进电机减速机构负荷过大时工作人员调节低承重辊的高度,保证输送胶带合适牵引力作用下不至于造成电机减速机构负荷过大。
[0003]虽然,现有的张紧设备实现了输送皮带的张紧度调节,但是由于结构所限需要工作人员人为调节,这样,当输送皮带松动工作人员没有及时调节张紧设备时,会给输送机的工作带来不利影响。且人为方式调节输送皮带的张紧力,不但给工作人员带来了不便,增加了生产方人工费用支出,当工作人员不具有相当操作经验时,张紧力调得过大或过小,也会对输送机的正常输送物料造成不利影响。基于上述,提供一种自动调节输送皮带张紧力的装置显得尤为必要。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了克服现有带式输送机因结构所限,需要人为调节张紧设备带来的如背景所述弊端,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在相关机构及电路共同作用下,不需要人为进行调节,应用中,在带式输送机的输送皮带张紧度过大及过小时,能自动对应性调节低或调节高承重辊的高度,减少输送皮带的张紧力或增加输送皮带的张紧力,且能实时将张紧力数据经无线移动网络远传,相关管理人员不需要到现场就能直观掌握输送皮带的张紧力数据,为相关人员制定对应性措施(比如说查看到现场输送皮带张紧力不够,有可能是张紧设备出现了故障,相关人员就可及时到现场进行维护,防止带式输送机无法正常工作)起到了有利技术支撑的新型带式输送机使用的张紧装置。
[0005]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0006]新型带式输送机使用的张紧装置,包括稳压电源,其特征在于还具有承重辊机构、顶升机构、控制电路、数据发送电路;所述承重辊机构包括输送辊、承重架、力敏电阻,输送辊的两侧各有轴杆,承重架的两侧端上端各有导向口,两只轴杆的外侧分别转动套在两只导向块的内部,两只导向块分别滑动套在承重架的两个导向口内;所述力敏电阻安装在其中一个导向口内上端;所述顶升机构包括电动推杆、导向杆和导向管、底板,导向杆的上端安装在承重架的侧下端,导向管的下端安装在底板的侧上部,导向杆下端活动套在导向管内部,电动推杆的下端安装在底板上端,电动推杆的上端安装在承重架的下端;所述稳压电
源、控制电路、数据发送电路安装在电控箱内,底板安装在电动带式输送机的框架下端且电动带式输送机输送皮带的下层上部位于输送辊的下端;所述力敏电阻和数据发送电路、控制电路的信号输入端分别电性连接;所述控制电路的电源输出端和电动推杆的电源输入端分别电性连接。
[0007]进一步地,所述导向块的前后宽度小于承重架导向口前后端宽度,且导向口的高度大于导向块的高度。
[0008]进一步地,所述力敏电阻的应变片下端安装有保护垫。
[0009]进一步地,所述控制电路包括电性连接的电阻、NPN三极管、可调电阻和继电器;第一只电阻一端和第二只电阻一端、可调电阻一端、第三只电阻一端连接,第二只电阻另一端和第一只NPN三极管基极连接,第一只NPN三极管集电极和第一只继电器负极电源输入端连接,第三只电阻另一端和第二只NPN三极管基极连接,第二只NPN三极管集电极和第二只继电器负极电源输入端连接,两只继电器正极电源输入端和正极控制电源输入端连接,第一只电阻另一端和两只NPN三极管发射极、两只继电器负极控制电源输入端、可调电阻另一端连接。
[0010]进一步地,所述数据发送电路包括电性连接的单片机模块和GPRS模块,单片机模块和GPRS模块的电源输入两端分别连接,GPRS模块的信号输入端和单片机模块的信号输出端连接。
[0011]本技术有益效果是:本新型不需要人为进行调节,应用中,力敏电阻能实时监测环形输送皮带的张紧力,输送皮带张紧力过大或过小时,控制电路会分别控制电动伸缩杆推动输送辊下行或上行,这样就能有效自动对应性调节低或调节高承重辊的高度,减少输送皮带的张紧力或增加输送皮带的张紧力,保证了输送皮带达到合适的张紧力前提下还不会造成电机减速机构负荷过大;本新型中,数据发送电路能实时将张紧力数据经无线移动网络远传,这样,相关管理人员经现有成熟的物联网数据收发技术,不需要到现场就能直观掌握输送皮带的张紧力数据,为相关人员制定对应性措施(比如说查看到现场输送皮带张紧力不够,有可能是张紧设备出现了故障,相关人员就可及时到现场进行维护,防止带式输送机无法正常工作)起到了有利技术支撑。基于上述,本技术具有好的应用前景。
附图说明
[0012]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将本技术做进一步说明。
[0013]图1是本技术整体结构及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0014]图2是本技术电路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5]图1、2中所示,新型带式输送机使用的张紧装置,包括稳压电源A1,还具有承重辊机构、顶升机构、控制电路1、数据发送电路2;所述承重辊机构包括输送辊3(位于承重架4内侧)、“U”型承重架4、力敏电阻RT,输送辊3的两侧中部各焊接有一根轴杆31,承重架4的两侧端上端各有一个矩形开口41,两只轴杆31的外侧分别紧套在一只轴承32的内圈内,两只轴承32的外圈分别焊接在一只矩形导向块33的中部内圈内,两只导向块33分别套在承重架的两个矩形开口41内;所述两只轴杆31位于承重架的内侧分别焊接有一只限位板42(外侧间
距承重架内侧0.5毫米);所述力敏电阻RT安装在一个电路板上,电路板安装在承重架左端开口41的内上端且力敏电阻RT的应变片下端和导向块33的上端接触;所述顶升机构包括电动推杆M、导向杆5和导向管6、底板7,导向杆5和导向管6各有两只,两只导向杆5的上端分别垂直焊接在承重架4的下端两侧,两只导向管6的下端分别垂直焊接在底板7的两端上部,两只导向杆5(下端外径小于导向管6内径0.5毫米)下端分别活动套在两只导向管6内部,电动推杆M的筒体下端经螺杆螺母安装在底板7中部上端,电动推杆M的活动杆上端经螺杆螺母安装在承重架4的下端中部;所述稳压电源A1、控制电路1、数据发送电路2安装在电控箱8内电路板上,底板7横向经螺杆螺母安装在电动带式输送机(图中没有画出)的框架下端且电动带式输送机环形输送皮带9的下层上部位于输送辊3的下端,输送辊3的下端和输送皮带9的下层上部接触。
[0016]图1、2所示,导向块33的前后宽度略小于承重架开口41前后端宽度0.5毫米,且开口41的高度大于导向块33的高度2厘米,限位板42的前后宽度大于开口41的前后宽度1厘米。力敏电阻RT的应变片上端用胶粘接有一只柔性胶垫10(对力敏电阻RT的应变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新型带式输送机使用的张紧装置,包括稳压电源,其特征在于还具有承重辊机构、顶升机构、控制电路、数据发送电路;所述承重辊机构包括输送辊、承重架、力敏电阻,输送辊的两侧各有轴杆,承重架的两侧端上端各有导向口,两只轴杆的外侧分别转动套在两只导向块的内部,两只导向块分别滑动套在承重架的两个导向口内;所述力敏电阻安装在其中一个导向口内上端;所述顶升机构包括电动推杆、导向杆和导向管、底板,导向杆的上端安装在承重架的侧下端,导向管的下端安装在底板的侧上部,导向杆下端活动套在导向管内部,电动推杆的下端安装在底板上端,电动推杆的上端安装在承重架的下端;所述稳压电源、控制电路、数据发送电路安装在电控箱内,底板安装在电动带式输送机的框架下端且电动带式输送机输送皮带的下层上部位于输送辊的下端;所述力敏电阻和数据发送电路、控制电路的信号输入端分别电性连接;所述控制电路的电源输出端和电动推杆的电源输入端分别电性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带式输送机使用的张紧装置,其特征在于,导向块的前后宽度小于承重架导向口前后端宽度...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少帅刘志强汤明东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冠群贝东实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