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带有吸能结构及高强度侧梁的车架总成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车架总成,特别是涉及一种带有吸能结构及高强度侧梁的车架总成,属于车架总成
技术介绍
[0002]车架也称大梁,汽车的基体,一般由两根纵梁和几根横梁组成,经由悬挂装置﹑前桥﹑后桥支承在车轮上,具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以承受汽车的载荷和从车轮传来的冲击。
[0003]现有技术中的车架总成往往是一体式结构,这样的结构设计在遇到撞击的时候会形成挤压变形导致直接挤压驾驶室然后造成伤亡的问题;
[0004]另外现有技术中的车架总成在面对直面缓冲方面其结构设计没有良好的缓冲功能导致对车头部无法实现保护的功能;
[0005]其次现有技术中的车架的一体式结构导致其缓冲性能比较差车头与驾驶室以及尾部一体结构的设计是非常危险的;
[0006]为此设计一种带有吸能结构及高强度侧梁的车架总成来优化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7]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提供一种带有吸能结构及高强度侧梁的车架总成,当弧形连接侧架受到撞击的时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带有吸能结构及高强度侧梁的车架总成,其特征在于:包括车架缓冲板(1),所述车架缓冲板(1)的一侧等间距安装有第二缓冲筒组件,该第二缓冲筒组件的另一端安装有调节缓冲板(4),所述调节缓冲板(4)的两侧开设有侧槽口(6),所述侧槽口(6)的内端部处安装有第三缓冲筒组件,所述调节缓冲板(4)和车架缓冲板(1)之间设有矩形缓冲铰接架组件,该矩形缓冲铰接架组件之间铰接有第四缓冲筒组件,所述侧槽口(6)的内侧设有可在所述侧槽口(6)内侧滑动的卡位电动伸缩杆(5),且所述卡位电动伸缩杆(5)的底部安装有L型连接架(7),所述调节缓冲板(4)靠近L型连接架(7)处设有气泵组件,所述车架缓冲板(1)远离所述L型连接架(7)的一端顶部处一体成型有弧形碟状缓冲架组件,且弧形碟状缓冲架组件之间铰接有第一缓冲筒组件,所述L型连接架(7)的顶端部处设有与所述矩形缓冲铰接架组件相互配合的电动卡位架组件。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带有吸能结构及高强度侧梁的车架总成,其特征在于:第二缓冲筒组件包括第二外滑动筒(13)、第二内滑动杆(14)和第二缓冲弹簧,所述调节缓冲板(4)的外端部处等间距安装有第二外滑动筒(13),所述第二外滑动筒(13)的内端部处安装有第二缓冲弹簧,该第二缓冲弹簧的另一端安装有第二内滑动杆(14),且所述第二内滑动杆(14)贯穿第二外滑动筒(13),所述第二内滑动杆(14)的另一端与所述车架缓冲板(1)的端部固定。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带有吸能结构及高强度侧梁的车架总成,其特征在于:第三缓冲筒组件包括第四内滑动杆(24)、第四外滑动筒(25)和第三缓冲弹簧,所述侧槽口(6)的内端部处安装有第四外滑动筒(25),所述第四外滑动筒(25)的内端部处第三缓冲弹簧,该第三缓冲弹簧的另一端安装有第四内滑动杆(24),所述第四内滑动杆(24)贯穿第四外滑动筒(25)且与电动伸缩卡杆(15)的输出端接触。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带有吸能结构及高强度侧梁的车架总成,其特征在于:矩形缓冲铰接架组件包括第一侧铰接杆(18)、第二侧铰接杆(19)和端铰接座(17),所述车架缓冲板(1)和调节缓冲板(4)的内侧等间距安装有端铰接座(17),且两组端铰接座(17)之间分别铰接有第一侧铰接杆(18)和第二侧铰接杆(19),所述第一侧铰接杆(18)和第二侧铰接杆(19)之间相互铰接,所述第一侧铰接杆(18)和第二侧铰接杆(19)中部处铰接有第四缓冲筒组件。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带有吸能结构及高强度侧梁的车架总成,其特征在于:第四缓冲筒组件包括第三内滑动杆(21)、第三外滑动筒(20)和铰接轴(22),所述第二侧铰接杆(19)的底中部处与第一侧铰接杆(18)的底中部处通过轴承安装有铰接轴(22),一组铰接轴(22)的底部安装有第三内滑动杆(21),另一组铰接轴(22)的底部安装有第三外滑动筒(20),所述第三外滑动筒(20)的内端部处安装有第四缓冲弹簧,该第四缓冲弹簧的另一端与第三内滑动杆(21)固定。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带有吸能结构及高强度侧梁的车架总成,其特征在于:气泵组件包括气囊(9)和气泵,所述调节缓冲板(4)的一端连接有气囊(9),且所述调节缓冲板(4)的侧部安装有气泵,且气泵与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昆,郭丽丽,吴守勇,徐雯,
申请(专利权)人:扬州宇恒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