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副车架组件及车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491906 阅读:4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10 09:1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车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前副车架组件及其车辆。所述前副车架组件包括副车架本体和吸能部件。吸能部件包括第一梁、第二梁和第三梁,第一梁和第二梁间隔布置,且第三梁设在第一梁和第二梁之间,第一梁和第二梁分别焊接在副车架本体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前副车架组件,可以提高前副车架与吸能结构连接稳定性。稳定性。稳定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前副车架组件及车辆


[0001]本技术涉及车辆
,具体涉及一种前副车架组件和一种车辆。

技术介绍

[0002]副车架是底盘系统零部件,为悬架摆臂、动力总成、稳定杆等零部件提供安装点。副车架能在整车碰撞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汽车碰撞过程中,乘员舱的变形与乘员伤害有直接关系,乘员舱变形应尽量小,以保证乘员的生存空间,车辆的安全性能就相应提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是基于专利技术人对以下事实和问题的发现和认识做出的:
[0004]相关技术中,在副车架的前部设置了加强结构以及溃缩吸能结构,然而吸能结构与副车架连接不稳定。
[0005]本技术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技术的实施例提出一种前副车架组件,可以提高前副车架与吸能结构连接稳定性。
[0006]本技术实施例的前副车架组件包括:副车架本体和吸能部件,
[0007]所述吸能部件包括第一梁、第二梁和第三梁,所述第一梁和所述第二梁间隔布置,且所述第三梁设在所述第一梁和第二梁之间,所述第一梁和所述第二梁分别焊接在所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前副车架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副车架本体和吸能部件,所述吸能部件包括第一梁、第二梁和第三梁,所述第一梁和所述第二梁间隔布置,且所述第三梁设在所述第一梁和第二梁之间,所述第一梁和所述第二梁分别焊接在所述副车架本体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前副车架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吸能部件还包括第一盒体和第二盒体,所述第一盒体与所述第一梁相连,所述第二盒体与所述第二梁相连,所述第一盒体和所述第二盒体用于碰撞吸能。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前副车架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吸能部件还包括第一连接管和第二连接管,所述第一盒体上设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一连接管的一端伸出所述第一凹槽,所述第一连接管伸出所述第一凹槽的一端适于与车身相连,所述第二盒体上设有第二凹槽,所述第二连接管的一端伸出所述第二凹槽,所述第二连接管伸出所述第二凹槽的一端适于与车身相连。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前副车架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吸能部件还包括第一板和第二板,所述第一板与所述第一梁相连,所述第二板与所述第二梁相连,所述第一板和所述第二板上适于安装防撞梁。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前副车架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梁和所述第二梁均包括依次连接的连接段和过渡段,所述过渡段与所述副车架本体相连,所述过...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云飞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车和家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